分享

疏肝祖方四逆散

 随阳 2018-11-19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

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通阳散结;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有热者,加栀子以清内热。

本方组方精妙,配伍奇绝,包含四个方根:

柴胡、甘草;

芍药、甘草;

枳实、芍药;

柴胡、枳实、芍药。

柴胡甘草即为小柴胡汤之雏形,邹澍云:“小柴胡汤七味,五味皆可加减,惟柴胡、甘草无可加减,以安内攘外,不容偏废也。”(《本经疏证》)

此二味乃四逆散最重要的配伍。

柴胡味苦平,入肝,条达肝木,升提肝气,畅达脾土通路,推陈致新,携引肾中真水上达。

甘草味甘平,调节心肾,入脾土“缓其中气不足”。脾气充盛,道路通畅,则肾水上行之路无碍。

二药相伍,助肝用、补脾体、疏肝气、畅脾道。

芍药甘草相配即为《伤寒论》中误服桂枝汤导致变证而随证施治的芍药甘草汤。四逆散实为芍药甘草汤的衍化方。当代金匮大家何任先生认为“四逆散是芍药甘草汤加味而来”。

芍药甘草相伍酸甘化阴,以生津血,润滑降泄郁结,宣畅道路。甘草“味甘主中,有升降沉浮,可上可下,有和有缓,有补有滞,居中之道尽矣。”(《本草求真》引王好古语)其能助芍药入于肝木脾土,条达肝脾血分郁结,宣通脏腑积聚主气,故而郁滞散去,肾中真水自会由肝经脾徐徐上达。

枳实芍药即《金匮要略》载枳实芍药散,方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并主痈脓”。枳实苦寒,性酷而速,具有“疏通决泄破结实之义”(《本草衍义补遗》),而其“形圆臭香,胃家之宣品也,所以宣通胃络”(《伤寒直解》)枳实入于脾胃泻滞消积、破气,有冲墙倒壁之力,味酸又能入肝“肝木郁于地下,则不能条达而胁痛,得其破散冲走之力”(《本草经疏》),所以《本经逢源》总结其功用为:“入肝脾血分,消食泻痰,滑窍破气”。再配以芍药“敛肝之液,收肝之气”(《本草求真》),开达肝脾阴结,共奏祛痰、宣畅气机之功,气机条畅,则肝木脾土皆顺其性,所以真水自当上奉。

柴胡枳实芍药是大柴胡汤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汉方医家和田东郭等人认为“四逆散是大柴胡汤的变方”。此三味配伍功用全在肝脾气血阴阳上求之,合以“国老”甘草,功宏力强。在气,枳实破滞降气,柴胡疏散升气,芍药收摄失位之气,甘草和其不调之气;在血,柴胡扬气行血,枳实破瘀滞,芍药通营和血,甘草缓中补虚调养新血;在表里,柴胡舒启外达,枳实消泻内降,芍药疏通经络,甘草和调脏腑;在阴阳,柴胡、甘草行阳,枳实、芍药走阴。阳主升,阴主降,升降相宜,气机无碍,流通百骸,四药相合,可疏升肝木,理通脾滞,和解枢机,条畅道路,宣布阳气。

合方

四逆散无论用于何病,其病机里都有肝失疏泄,脾失通达一面,故而临证常根据肝脾郁结的原因不同而随证合方为用。

四逆散合二陈汤

主要用于痰气郁结而致肝脾不调之证。若脾失健运,水湿聚而成痰,痰湿郁结,气机逆乱,故以四逆散合二陈汤恢复一身气机的畅通。四逆散调滞治气,二陈汤顺气治痰,痰气并治,郁结得通而肝脾调和。

四逆散合五苓散

此方主要用于水气弥漫三焦,内侵肝脾而致肝脾失调之证。五苓散整体调治人体水液代谢失常,伍以四逆散助其行散气化,升降枢纽气机,使水气归于常道。

四逆散合升降散。此二方功效相似,皆能升降气机,疏宣气滞,但是合方主要用于火气郁结而致肝脾不和之证。升降散疏散宣泄三焦火热,正如杨栗山所云:“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四逆散加强其升降上下,疏宣表里邪热之力,如此,热郁得以宣散,气机流通,肝脾功用自复,诸疾得愈。

方论

李中梓:“按少阴用药,有阴阳之分。如阴寒而四逆者,非姜、附不能疗。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故以柴胡凉表,芍药清中。此本肝胆之剂而少阴用之者,为水木同源也。以枳实利七冲之门,以甘草和三焦之气,气机宣通,而四逆可痊矣。”

吴昆:少阴病四逆者,此方主之。此阳邪传至少阴,里有热结,则阳气不能交接于四末,故四逆而不温。用枳实所以破结气而除里热,用柴胡所以升发真阳而回四逆,甘草和其不调之气,芍药收其失位之阴。是证也,虽曰阳邪在里,慎不可下,盖伤寒以阳为主,四逆有阴进之象。若复用苦寒之药下之,则阳益亏矣,是在所忌。论曰:诸四逆者,不可下之。盖谓此也。

汪切庵:此足少阴药也。伤寒以阳为主,若阳邪传里而成四逆,有阴进之象,又不敢以苦寒下之,恐伤其阳。经曰:诸四逆者,不可下也。故用枳实泄结热,甘草调逆气,柴胡散阳邪,芍药收元阴,用辛苦酸寒之药以和解之,则阳气散布于四末矣。此与少阳之用小柴胡意同。有兼证者,视证加减为治。

成无己:四逆者,四肢不温也。伤寒邪在三阳,则手足必热;传到太阴,手足自温;至少阴则邪热渐深,故四肢逆而不温也;及至厥阴,则手足厥冷,是又甚于逆。四逆散以散传阴之热也。《内经》曰:热淫于内,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枳实、甘草之甘苦,以泄里热;芍药之酸,以收阴气;柴胡之苦,以发表热。

姜春华:枳实收缩内脏平滑肌,芍药弛缓内脏平滑肌,一弛一收,起到调节作用。芍药配甘草可以缓解神经性疼痛及平滑肌痉挛性疼痛,故四逆散可使肝脾两调。

张镜人等:四逆散能疏调肝脾之气机,使阻遏之阳气舒畅,而四肢得温,常应用于脾胃气滞、肝失疏泄之胃脘痛。方中柴胡轻清气升而疏泄肝气,枳实宽中降气,和胃平逆,二药同用,有升降并调之妙;佐以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共奏宣达郁滞,平调中焦之功。调理脾胃加生白术、怀山药,调和寒温加炒黄芩、苏梗,疏泄肝胃加平地木、制香附,益气和血加孩儿参、丹参。

宋经中:本方虽与四逆汤方名相同,但方中并无一味辛热回阳之品,因此其所主之四逆,并不属阴盛阳虚之少阴病范畴。盖肝为刚脏,主藏血,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本证四逆,乃由于肝气郁结,阳郁于里,不能通达四肢所致。肝病又最易传脾,脾主四肢,脾土壅滞不运,亦可导致阳气不能敷布而为厥逆。故治疗总宜疏肝理气,调和肝脾。方以柴胡疏肝升清,达阳于表;枳实行结气而降浊,泻脾气之壅滞。柴胡、枳实同用,一升一降,可加强疏肝理气之功效,使木郁达之。方中芍药柔肝敛阴,且能和血脉,与柴胡相伍,一气一血,一散一收,相反而相成,既能增强柔肝疏肝之效,又能监制柴胡辛散伤阴和升发之性。芍药与枳实同用,即枳实芍药散,善治气血郁滞之腹痛,《金匮》用以治产后腹痛;《本经》载芍药能“除血痹”。理气剂中用血药,即所谓“理其气也,必调其血”之义。炙甘草调中实脾,且以调和诸药,与芍药相合,即芍药甘草汤,功擅缓急止痛。诸药相合,共奏宣畅气机、透达郁阳之功。药仅四味,但配伍却精当严密,并含有芍药甘草汤、枳实芍药散两名方在内,实为肝脾两和之要方。

方剂比较

本方与小柴胡汤同为和解剂,同用柴胡、甘草。但小柴胡汤用柴胡配黄芩,解表清热作用较强;四逆散则柴胡配枳实,升清降浊,疏肝理脾作用较著。故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四逆散则为调和肝脾的基础方。



运用要点

柴胡证方证出现的频度比较高的一种体质类型。

柴胡证由两部分组成:①胸胁苦满;②寒热往来或休作有时。

柴胡体质包括:

①外观特征: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青白色,缺乏光泽,皮肤比较干燥,舌质坚老,暗而有紫点,舌体不淡胖,舌苔正常或偏干,脉象多弦细;

②好发症状: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反应敏感,或时有寒热感,情绪波动较大,食欲易受情绪影响。胸胁部时有气塞满闷感,或有触痛,肩颈部常有酸痛感,拘挛感,四肢常冷,少腹部易胀痛,女性月经周期不齐,经前多见胸闷乳胀,烦躁,经来腹痛,经血暗或有血块;

③体质倾向:多气滞,多血瘀

四逆散属于柴胡类方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张方子,所以柴胡证与柴胡体质的应用指征亦适用于四逆散,但是四逆散也有自己特异的使用指征:

1.腹痛,多偏于胸胁或两少腹部,疼痛为胀痛。

2.另外“患四逆散证的人,其性格是内向的,多为消极的,善于担心的,非常注意细节的,神经质性格的人,特别是对自己体内的不调颇为敏感,而且具有向不好方面考虑的性格特征。”

也可作为临证使用四逆散的参考依据

四逆散证的腹诊是从公元16世纪末起在日本医学界逐渐兴起的一种独特诊法。现今临床上亦有广泛运用,《腹证奇览》载四逆散腹证:“胸下左右,心下或胸下之傍皆实满,犹大柴胡之腹证,胸满而实,逆满,苦痛亦甚,心下痞硬者,多属本证。”从临床出发认为:“这个处方用于实证比例弱,体力、腹力中等程度的人,在左右两边大致有相等程度的胸胁苦闷,腹直肌宛如两根棒子柱立着,从上到下都呈强烈的紧张状态,压心窝时有抵抗力和疼痛的腹部症候,这是处方的重点”。临床随证施用,恰如其分。

四逆散证的舌脉四逆散证最为常见的是弦脉,弦脉为郁结不畅之征。

引起郁结的原因甚多:

1.若为痰湿水饮凝聚,则见弦滑;

2.若为瘀血结滞,则见弦涩、弦细等;

3.若为郁火闭伏,则见弦数、弦硬、沉弦等。

这些脉象必于两关脉中取之时最为明显,但是无论何脉,沉取不会太弱。至于舌质常为坚老而干,色稍暗,或有点紫,苔薄,薄白或薄黄,多为少津不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