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梨园世家话一叶:富连成是我的艺术摇篮(十一)

 cxag 2018-11-19

(叶盛长先生口述、陈绍武先生执笔) 

“三多一少”
        虽说那时的科班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是个严重的缺陷,然而它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那种高速度、高效率培养学生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却着实使学生们在短短的七年中学得了扎实而全面的艺术技能。有人说富连成科班的特点之一是“三多一少”是不无道理的。
        所谓“三多”,指的是学生们学戏多、看戏(观摩)多、演戏(实践)多;“一少”是说学生们大部分得以各尽其才学以致用,即出的“废品”少。
我们在坐科期间一边练功,一边学戏,齐头并进,互不干扰,并且每学会一出戏,必能有机会到舞台上去实习,而且不是演一次就完了,而是反反复复地演,不断地熟练与提高。我们不仅学的剧目多,而且必须掌握各剧目中所有属于本行应工的一切角色。这里所说的本行应工,决不是单打一的,比如我本行应工是生行,更具体说是学文武老生,可是,除了我必学的文武老生戏之外,其它的武生戏、小生戏、红生戏、甚至连末行的戏也得学。按照这种要求,我不仅学了《黄金台》、《伍子胥》、《定军山》等一大批老生戏,而且也学了《落马湖》、《恶虎村》、《长坂坡》等许多武生戏,以及《马义救主》、《一捧雪》、《四进士》等末行戏和《周仁献嫂》一类的小生戏。七年间,我所学的戏,加起来差不多有二百二十多出。这个进度是很可观的。
        尤其值得特别提一下的是,我们在学戏的时候,不光学主角,也得学配角,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不能光会当中间儿的而不会边儿上的。比如说学《辕门斩子》,不仅要学杨六郎的戏,也得学八贤王的戏;学《落马湖》,不仅要学黄天霸的戏,也得学李大成的戏;学《三国志》那样的大型剧目,要学的就更多了,孔明、刘备、鲁肃、张昭、关羽、赵云以及周瑜等角色的戏,如《桑园会》、《武家坡》等,虽不要求生行学生全部掌握旦角的戏,但必须通晓他们的戏路、岔口儿,决不能只顾自己的面对别人的戏心中无数,似是而非。我们学戏的次序,往往是先从小戏(即折子戏)开始,渐渐地学些中型的戏,最后才学情节复杂、角色繁多的大型戏或群戏。

点击下图购买,请先领优惠券!

青衣商铺 暖宫护腰带肩颈电热盐包,原价79元,现价59元 小程序


        在学戏的过程中,我们每天都有机会观摩别人的演出,当然,那时候不可能专门组织我们集体地去观摩什么名演员的戏,但是,我们却有个极有利的方便条件,这就是在参加演出时,观看师兄们的表演,不仅同台配戏时可以看,也可演完了自己的戏之后聚精会神地学。我们有许多戏就是这么看会的,学好的。因为同是一个科班的徒弟,我们那些师兄们大多数能够毫无保留地倾囊相赠,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自己的师弟们。由上观之,我们的学、看、演,往往是滚绣球式地步步逼进着,三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边学、边看、边演,演了再学,再看,学了新的又演。如此反复不已,使我们大部分学生学得了比较扎实的技艺。
        我父亲和科班的老师们深知入科学戏的孩子们大多数是苦出身的人,如果在七年中不能使他们获得一技之长,并以此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话,便觉得是贻误了他们的年华与前途。所以,无论是哪一个学生,只要是进了科班,总要使他掌握一手专门的技能。一般说,学生初入科时都是盼着成为一名优秀演员的,但由于时间的推移和本身条件的变化(如倒仓倒苦了),有的人不可能如愿以偿。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因人而异,给他们安排新的出路,学不了正角的学配角;唱不了配角的做武行;完全不适合再演戏的便改学文武场;文武场也学不成的改学箱倌儿,管理大衣箱、二衣箱、盔箱、旗包箱或梳头桌等;再不然就学检场。总之,反正是得学会一门技能,决不能一门儿不门儿。所以,几十年来,从科班出来的人什么也不会的“废品”几乎没有几个。
        我二哥荫章本来也是学演戏的,后来因为嗓子不好,我父亲就让他改学了乐队中的武场,即打击乐。学打击乐也不容易,同样要起五更睡半夜地刻苦学习,才能掌握真正的本领。就拿打大锣说吧,清早起来,把大锣往手上一架,一打就是几个钟头,胳膊上没功夫是顶不下来的。况且不光是敲响了就成,还得打出调门儿、打出各种情绪来。我二哥就是由学打小锣开始,逐渐地又学打齐钹、打大锣,最后才打单皮,成了乐队的指挥--鼓佬的。经过七年的锻炼,才具备了一副铁腕子。后来他就留在富连成社打鼓,同时担任教学。解放后参加了中国京剧院,在一团打鼓,1958年调到北方昆曲剧院,再以后又调到木偶剧团。他打了几十年的鼓,教了不少学生,后因病故去了。
        同乐队人员一样,其它舞台工作人员也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掌握一技之长。尤其是戏曲表演团体,其内部分工较之其它艺术门类,似乎更复杂一些,如果只注意培养演员,而不同时培养配合演出的各类人才是不成的。所以在我们科班里,很注意培养各种舞台工作人员。
        管理服装的人员,我们过去称之为“箱倌儿”,其中又有大衣箱、二衣箱之分,分管各类服装。管好衣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事,管箱的人不但要学各种服装的叠法、放法和保管中的注意事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熟悉每个剧目,要求做到一见戏单就知道这出戏共有多少角色,每个角色穿什么,一件儿也不能给落下。同时还要知道什么戏的服装怎么个穿法。比如同是给演员扎靠,扎法就有所不同。《定军山》中黄忠穿的黄靠,就不能扎得太紧,不然演员唱起来感到吃力。《挑滑车》中高宠穿的蓝靠(也有穿绿靠的),开始时扎得较松,后面开打时就要稍微紧一点儿。这些,管衣箱的人都要知道。我在科学艺时有位叫佟树全的师兄,学的就是衣箱,他可真称得起是位专家了,我们科班所演的一切剧目,他都熟记于心,从没在服装上耽误过事。
        盔箱的箱倌儿是专管各类盔头和各种髯口的。管盔箱的人同管衣箱的人一样,也得熟悉各个剧目。不仅保管得好和不误演出需要,而且还必须掌握修理、制作盔头的本领,一旦演出中间什么盔头的点翠掉了或是珠子坏了,能够马上修复。有的人还会编网子,会扎甩发,会做髯口。我在科学习的时候有两位师叔,我们都管他们叫徐二叔、徐三叔,专门管盔箱,经他们培养出来的一位叫松庆龄的师兄(我们都称他为庆二哥),技术很好,他给我们勒的盔头松紧合适,给我们准备的髯口,口面尺寸相当,因而我们都很喜欢他。旗包箱就更复杂了,管这种箱的儿女不但要管好所有的兵刃刀枪把子,而且所有的小道具如文房四宝、惊堂木、酒壶酒杯、蜡台、令箭、圣旨、金锭、银锭,甚至细微到一块手绢儿,都归他保管,决不能在演出时落下一件儿,并且还要掌握修理的本领。
        有人误以为检场人员无非就是搬搬桌椅、砌末而已,其实掌握这套本领是很难的。解放后,为了净化舞台,已经取消了明着检场的做法,但拉上大幕或二幕以后,仍然需要人做这项工作。检场人员的工作既复杂又琐碎,而且要掌握许多绝技,诸如扔垫子,接垫子,摆台以及扔火彩儿等等,难度都是非常大的。记得我三哥盛章在科班里演《三岔口》时,有场刘利华摸着黑拨门的戏,他夹着刀拿着一个瓷碗走矮子到了台口,先用水碗做浇门轴儿的动作,然后顺手把水碗往上场门一丢,根本就不用眼睛看,站在上场门的检场者陈贵斌师兄一伸手就接了过去,两个人配合得特别好,这手活儿就是他们俩经过多次练习掌握了的。又如每年大年初一我们都要演《金榜乐大团圆》(即《御碑亭》)这出戏,其中有一场是四位新科进士去拜见他们的主考官,当这四个人面向主考官站成一排,一起作了一个揖,同时念一句:“恩师在上,学生等大礼参拜”时,站在下场门的检场人要同时扔出四块垫子,这四块垫子可不能落到一个地方儿,而是分别落在四个人的身子前面,等四个人跪在垫子上行完礼之后,跟着又同时把四块垫子扔给他,他得非常麻利地接到手里,决不能有一块掉在台上,或是接到手上参差不齐,而必须是整整齐齐地拿回后台去。仅这一手活儿就不是三天两早晨可以练好的。再如摆台,无论一场戏里用多少把椅子,椅子摆在什么部位,每把椅子上根据角色的不同需要垫几块垫子,甚至还要摆上大帐、将台等等,全都是由一个检场人来完成,而这一切必须做得干净利落,在短时间里准备停当,决不能拖泥带水,影响了演出。那时一个好检场的,两只手同时可以搬六把椅子。至于撒火彩儿就更难了,检场人事先要把松香擀成细面儿,加上适量的香灰和草纸末儿,倒在一个碗里边,扣到自己的手心上,同时用纸叠成一个扇子面儿一样的东西,一头儿用小线绳捆起来,另一头打开,样子就象个扇子,只是没扇骨。撒火彩儿时把扇子的一头点着,然后把扣在手心儿里的松香面儿顺着火扇子的褶儿里撒出去,松香一挨扇子头儿上的火就着了,飞到台上去就是一团火,火的大小要由撒火彩的人自己控制。最难的是有时要把火扔到演员手里托着的托盘里,点着托盘里的纸钱、纸表(《跳灵官》),这种技巧是最难的,倘乎扔不准,就很容易出危险。总之,学成一个好检场的是很难很难的,在我们科班,也要坐七年科。
        以上所谈的乐队、衣箱、盔箱、旗包箱以及检场等舞台工作,在我们科班里有个专名词,统称为“四执交场”。
        科班里的负责人让那些不具备学戏条件或者即使能学,但不会有很大发展前途的学生学习“四执交场”,并不意味着对这些学生的轻视,相反地,正是为了因材施教,更好地发挥每个学生之所长。况且,这些幕后的工作也是必须有人来做的,如果科班只顾培养演员,而不同时培养其他工作人员,势必会造成人员的偏废。事实证明,富连成的这种做法是卓有成效的,它不仅培养了大批的演员,而且也培养了精通各种舞台工作的专业人才。因此可以说凡是入了富连成的学生,只要不自暴自弃,都是能够学到一技之长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