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大道超越语言

 书山问路 2018-11-19

自由的心,从不随波逐流


【原文】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怎么知道什么事情有意义,什么事情没意义呢?

我给你讲个故事。有个人信仰上帝,死后就见到了上帝。上帝给了他一个篮子,说里面的东西是属于他的。他觉得那一定是他的老婆,但不是,因为他的老婆已经变成别人的老婆了。那是不是他的财产呢?也不是,他的财产也变成别人的财产了。那就是他的肉体?仍然不是,他的肉体已经消失,化成灰了。接下来,他又猜了很多种东西,比如名声、职称、权力、官位……上帝却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他,不,它们已经有了新的主人。最后,上帝在他面前打开了篮子,里面空空如也,他泪流满面地问上帝,难道我忙碌了一辈子,却一无所有吗?上帝告诉他,不,有一个东西属于你,那就是当下,除了当下的这个瞬间,什么都会消失,什么都不属于你。



你一定要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看起来我们拥有很多东西——亲人、朋友、财富、工作、权力、住房……但这些东西很快就会消失,它们都不是我们的。说白了,它们只是我们人生中的过客,或者说,我们只是世界的过客,而人生只是一个过程。属于我们的,只有生命中的一个又一个瞬间,而且仅仅是当下的那个瞬间,它一旦过去了,成为了过去,就不再属于我们了。在物质层面上,人是注定要一无所有的,不要为了得到很多东西而丢掉唯一属于你的东西——你可以把握的、属于你的那个当下。更不要试图用语言去得到什么。


凉州有一种说法:“少说话,威信高;多说话,惹人骂。”可见,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发现“言语无用”了。南唐有个叫徐铉的人,他因为能言善道被李后主派到北宋,承担了在辩论上夺得先机的使命,那么结果怎么样呢?这个因为善辩而誉满天下的男人,却败给了一个不说话的侍卫——当然,他根本不知道对手是个没有文化的侍卫,还以为对手是个深不可测的大师,因为他无论说什么,对方都只会“嗯”一声,此外没有任何反应。说到最后,他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好认输。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我用老子的“大辩若讷”来形容它。老子认为,最善于辩论的人看起来反而很木讷,说话甚至有点结结巴巴的,平时也沉默寡言。因为语言是无用的,语言在说出口的那一刻,就已经消失了,用语言是不可能赢得世界的。所以,老子觉得只有少说话,“希言自然”,才符合自然天道。


我的几个微信上有上万个好友,微信好友圈也更新得非常快,所以一般我不看微信,也不看好友圈,要看也只看特定几位好友的微信,因为他们值得我花时间。很多人问我问题,我也不答。为什么?因为没有意义。你永远别指望几句话就能改变别人的心,不可能的。就像你的话改变不了儿女的心,你父母的话也改变不了你的心一样。许多时候,语言是苍白的。


老子在《道德经》中经常否定语言,比如“行不言之教”“希言自然”“多言数穷”等等,还有“道可道,非常道”,这些表述,都是在说明言语的无用。老子认为,语言是远离大道的,而且“言有尽而意无穷”(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语言是有界限的,会穷尽,但大道无穷。释迦牟尼也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为什么?因为,真正的大道超越语言。


老子认为,话越少,概念越少,越接近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