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快速提高诗词创作水平

 微云书屋 2018-11-20

 胡跃荣著:《诗词漫谈》

快速提高诗词创作水平的方法

《七绝·诗词写作》

 

短蓄长延意境丰,前伸后引味无穷。

和声腰拆皆生韵,通律诗词见大功。

 

【注】

短蓄长延——指长短句搭配、缓声与促韵、增减韵、衬字与衬句、前后缀、合句式等延展意境和蓄势的基本手段。

前伸——指强调句型、引导句、插入短句、前和声。

后引——指延展长句的后三字、后和声、增减韵、对偶句的后续句。

和声——指和声写实。

腰拆——指长句腰拆生成短句之法(含暗韵)。

通律诗词——即诗词声律原本是相通的,明白了这一点才可谈诗词。

 

 

宋词之前短句的基本功能是引导和蓄势,后短句的基本功能是加料和强化,包括延伸意境。例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原本仅仅是一首四句满足诗律跟转关系的六言诗而已,写过后再在结句前间入了一个四言诗句作短句,其作用看官可以自己去分析,是否是给前句加料、给后句引导?

再比如说写《十六字令》,单独的第一个字就是题目,选定题目时,创作者要刻画的内容自然是已经敲定了的,这首词的韵脚也同时确定,接下来只需要用一个七字诗句和一个五字诗句将自己想要说的内容表达出来,然后在五字结句前加个三字短句,为七字句添料,为五字句引导就成了。而七字句和五字句的语言表达能力依靠的是律绝培养的基础,三字句只是一般的语言连通的技术。说来说去就是用一个七字句和一个五字句说明白了自己要说的,便是一首词!或者干脆先用两个七字句表达意境,再将后七字句添一个衬字作“35”腰拆也成。当然,诗词入了门就不一定要按这类方法创作,这样说只是便于表现诗词相通的关系,并可由此领悟宋词创作的基本技巧。说穿了,宋词只是在齐式唐诗的基础上用一些特定的手法间入些短句修饰语句、语气而已。至于像《渔歌子》、《鹧鸪天》之类的腰拆某个诗句而将唐诗改成宋词就更不用多说了。

这便是诗词相通的原意,这个过程就是宋词(甚至元曲)产生和进化的最基本的原理、特征和模式,与倚声填词一点关系都没有;

宋词的长句(不包括合句式等可作为短句理解的以及延展句式的后缀与和声类特定句型,当然可简单地理解为律绝诗句)和诗句的功能与结构是一致的,无论前后句,其基本功能都是描述和延展意境。

所以,诗因为以齐式句为主,故多为绘色绘景谓之诗画,言情时主要靠诗句描述的环境形成的感染力;而词因为有长短句搭配所新生的句型句式结构而新增的语言功能,尤其是新生的语音语调的声调至情调的功能,不仅能绘色绘景,还能绘声,所以可以表现正在演绎的活生生的场景以表现情绪的瞬息变化(进而又有了具有表演内涵的宋曲、元曲),于是可生动地引人亲历其境。当然诗也要求入境,但其境多为“看”和“想”的境,生活阅历少的人经常只能感受浅层的情景而难有“过程”的体验,所以诗词都忌讳用生僻字和另类构词,那会让读者无法入境。还有,诗可深沉有余,词可开放无限。如此看来,说“词不如诗”显然不对。由于诗人们都不会相信“倚声填词”,自然就没法相信词还可以绘声,虚假的东西总是让人厌恶的,说来还是“倚声填词”的谬论惹的祸。

人们“重诗轻词”的另一个根本原因是:因为诗律简单明了,入行守规容易,评价标准可形成公共意识,于是滥竽充数者无法立足;而元明清之后实际上没几个人真正懂得宋词艺术(包括那些写了宋词理论专著的人),比如说宋词艺术中的句型句式、语气语调等,许多人根本不识,常常被认为是“可随意为之而无规无矩、无章无法”的,尤其那些关于“倚声填词”捕风捉影的歪理邪说的误导,更是直接强化了人们那种“宋词可以随意乱来”的潜意识,也诱惑了许多人蜂拥加入了滥竽充数的队伍,收不了场就用“倚声填词”自圆其说就是了,反正人类中就没有一个人能够听得懂这玩意!所以现代词人受诗人歧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要改变这种思维意识和文化环境唯一可行的途径是还原宋词艺术的本来面目。

所以,人们不仅仅需要尽快地找回宋词创作的规则、规范,而且急需快速提高宋词创作的水平。因此,填词应该重在表现诗所不及的长短句搭配与句型结构所产生的语境、语气、语调联动的声律功能,仅仅写得和诗一样就缺少个性特色了,会被许多人像误导“倚声填词”一样误导出“诗词可以不需要格律”的,先人创造宋词文化也就没有实际意义与价值了,而且还会反过来对诗词艺术形成不可抗拒的冲击力!比如说要打破诗词格律规范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这已经是现代文化环境中的一股暗流,他们之所以暂时还成不了主流,只是目前这些人中真实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才不会“引经据典”地谈理论以误导人们而已,否则的话,当这些人也能像那些瞎侃“倚声填词”的人一样装学究,就可能使得唐诗宋词最后只能成为文化历史博物馆里的摆设。所以说,唐诗宋词是唇齿相依本质相同的中华文化,唇亡则齿寒。

明白了诗词相通的原理,才能真正明白诗词的共同内核,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也就有了快速提高诗词创作水平的方法与程序,其基本过程是:绝句——律诗——短令——中调——长调慢词——自然而然就明白了什么叫做声律(这些都是《诗词入门》中细致讲解了的内容,怕读者误会,重复几句而已)。所谓“快速”本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意味着事半功倍而已,方法不对则可能做的全是无用功,不仅仅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留下一生的遗憾。比如说,许多人因为浮躁而急于求成,所以总是直接奔慢词长调,这可就麻烦了,声律原理一点都不懂则与唐诗宋词是没有一点关系的,最终只能浪费生命而留下终身遗憾。即便是醒悟了,最终还得回到律绝与宋词短令来体验本原的声律原理,硬是不回头就只能附庸那些歪理邪说而自欺欺人了。所以说,诗词创作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循序渐进便可日见其功,但文字基础和掌握诗律的跟转关系这两点是打不得半点折扣的,却又都是诗词之外的话题了。有了文字基础和悟性作铺垫,三个月至一年就可登堂入室,再保持谦恭好而不自以为是学便可快速精进。

宋词的基本技法差不多都在这里了,斓熟于心便可精通诗词声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