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器的辨伪

 天宇楼33 2018-11-20

多年以来对玉器的辨伪一直都是从表面的感觉印象进行鉴定,由于过去造

假技术手段原始落后,用传统的经验感觉还能够较准确的识伪。




但是在假冒玉器泛滥的今天,一些用高新技术手段伪造的赝品,已经让几百年传统的鉴定观念,无法应对了,也明显的落后了。


由于现在的造假在不断的創新,我们的鉴定也必须超越高新技术造假的水准,必须把过去缺乏科学性的辨伪,提高到当前科学的鉴定证据上来。


通过我几十年研究总结的科学鉴定理论,要求把真品所表现的各种特征,做为鉴定的标准和证据,并且要有能力剖析真品形成的基本原理。启发专家和爱好者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对玉器进行真伪的对比和识别。


玉器的材料


1 通过对比要能够区别出传统的老旧材料与新开发的玉料,并解读在生长机理结构上,它们之间有哪些差别。


2 要在没有测试数据的情况下,对和阗料,俄料,山料,仔料,的区别寻找证据。


3 自新石器时代到明代,古人制玉的用料,是很杂的,除白玉,青玉,碧玉之外还有很多使用杂料的现象,要从硬度上和腐蚀受沁上掌握它们的不同表现。


4 有的玉器从材料上就可以找到真伪的证据,但是有些,从机理结构和生长纹路上较难识别时,我们还可选择玉器的造型,工艺,老化等方面的很多证据。



绘画设计与造型

1 不同时代的人物,动物,花草等,都有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需要我们具备美学意识。寻找证据,证明玉器的题材造型是否符合某一个朝代的风格。


2 不同时代的绘画和结构,都会出现比例失调的现象,要认识到,古人绘画比例失调与现代赝品缺乏绘画功力和基础,从审美和绘画风格上有能力区别真与伪,两个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差别在哪里。


3 历史上制玉工匠,从设计,绘画,结构,加工都是由一个人完成,因此要求我们必须有能力,理解和认识玉器的工艺和美术的完美结合。

而当代制玉,绘画,下料,磨制,抛光的多道工序,基本上釆用多工种的流水线,有的画的很好,但加工磨制水平不高,而有的加工水平高,但绘画水平差,还有的虽然会加工,但画不好。

这些表现都无法获得工和美的完美结合,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寻找到很多真与伪的证据。


4 要掌握历史上各朝代玉器的风格和造型结构,首先从这方面做初期的考查判断。


工艺技术特征

1 要有能力区别,哪些表现的是原始传统设备,工具磨制的玉器,哪些是用现代设备工具加工伪造的赝品,并有能力对几十项差别进行举证。


2 要区别哪些是用传统的沙子工艺磨制的玉器,哪些是采用现代设备和钻石工具伪造的赝品,并且有能力对不同的加工方式进行举证。


3 要区别哪些是通过原始低工效磨制的玉器,哪些是釆用高效高磨削伪造的赝品,对低效与高效的磨制特征进行举证。


4 要掌握不同朝代玉器加工成形的技术手段及工艺程序,并且有能力说明,用传统和现代技术伪造的赝品与真品的区别证据在哪里?


5 不同朝代古玉的园,方,象鼻孔,异形孔等,都具有不同时代的工艺技术特征,要掌握历史上不同朝代的上百项特征标准,并且依靠这些标准对比赝品寻找证据。


6 不同朝代的镂空透雕工艺,具有不同的工艺技术特征,掌握真品的特征标准以后,与赝品对比寻找证据。


7 不同朝代的线条纹饰,具有几十项不同时代的工艺特征,要有能力用真品的标准与赝品对比寻找证据。


8 不同朝代玉动物的,眼,耳,鼻,爪,尾等部位,都具有各朝代的造型风格及工艺技术特征,要掌握不同时代的标准以后与赝品对比进行举证。


9 不同朝代玉器的人物,五观,衣纹,服饰,手足等都具有不同时代的造型风格及工艺技术特征和标准,与赝品对比进行举证。


10 不同朝代玉器的花鸟,器皿等,都具有不同时代的造型风格及工艺技术特征和标准。与赝品对比进行举证。


11 不同朝代玉器的光亮度,具有不同时代的工艺特征,掌握真品的特征规律和光亮的几十项特点以后与赝品对比进行举证。


12 要掌握不同朝代玉器加工工艺处理方面的各种特征和标准,例如菅钻,锥钻,线切割,各种型制的盘片等工具在加工中的工艺效果,与赝品对比寻找证据。



老化腐蚀受沁

1 真品千百年地下埋藏形成的腐蚀受沁的几百项结构特征,与赝品的短期强化造假的区别证据。


2 真品老化腐蚀后的颜色,残损,透明度,硬度变化等方面与赝品的对比区别证据。


3 要掌握真品玉器表面的土,金属锈斑等沉积物的渗透及粘结力,对比赝品进行举证。




以上只是玉器新,老,真,伪,几大方面中的典型性证据,掌握几百条辨伪规律和要领,不是壹句两句话能够让爱好者明白和掌握的。


必须通过几十年长期大量的实践,并且不断的进行真伪实物对比,用我们掌握的几十项要领,对比赝品才能够找到证据。


要充分感受到,鉴定玉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绝没有像目前的鉴定,用手摸摸,眼看看,鼻子闻闻,查查图录,翻翻书本要领,然后拿在手上,看看材料,看看造型,看看风格,看看光气,从感觉上觉得器物舒服有神韵,工艺精细而且流畅,就轻易做出真伪的结论,而且真伪哪里不同,为什么不同,证据在哪里却说不清楚,讲不明白,这种鉴定无法使爱好者们理解和接受。




所以鉴定必须以多角度,全方位寻找早少五条以上的证据,并且用事实和证据进行答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