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一些鉴定专家对玉器的辨别一直都是从表面感觉印象进行鉴定的。由于过去造假技术手段原始落后,所以用经验感觉还能够较准确的辨伪。但在假冒古旧玉器泛滥的今天,用高新技术手段伪造的赝品已经让几百年传统的鉴定观念明显落后了,也无法应对层出不穷的造假手法了。因此我们的鉴定也必须超越高新技术造假的水准,必须把过去缺乏科学性的辨伪提高到当前科学的鉴定论证证据上来。 通过几十年研究总结,笔者认为玉器鉴别应从以下四点入手,要把真品所表现的特征作为鉴定的标准和证据,并且要深入剖析真品的基本特征及制作手法等。 首先要鉴别玉器的材料。 通过对比区别出传统的老旧材料与新开发的玉料,在生长机理结构上有哪些差别。要对和田料、俄料、山料、籽料的区别寻找证据。 除了可以分清玉料的不同外,还要认识到自新石器时代到明代,古人制玉的用料是很杂的,除白玉、青玉、碧玉之外,还有很多使用杂料的现象。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有的玉器从材料上就可以找到真伪不同的证据。但有些从机理结构和生长纹路上较难识别时,我们还可以从造型、工艺、老化等方面继续寻找证据。 其次,要从玉器的绘画设计与造型上进行辨别。 不同时代的玉器造型中,人物、动物、花草等形象刻画都有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这不仅需要鉴定者具备美学意识,还要有证据证明玉器的题材、造型是否符合某时代的风格。 不同时代的绘画和造型结构都会出现比例失调的现象。但鉴定者要认识到,古人绘画比例失调的审美与现代赝品缺乏绘画功力和基础不同。需要从审美理念上区别两个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历史上制玉工匠从设计、绘画、结构加工都是由一个人完成,因此要求鉴定者须具备理解能力,要认识到玉器的制作工艺和美术设计的完美结合。而当代制玉、绘画、下料、磨制、抛光等多道工序基本上采用多工种的流水线。有制作者画得很好,但加工磨制水平不高;而有的加工水平高,但绘画水平差;还有的虽然会加工,但画不好。这些表现都无法获得工艺和美术的完美结合,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寻找真伪的证据。 在鉴定时可以从历史上各朝代玉器的风格和造型结构这方面做初期的考查判断。 再次,不同时期制作加工的技术方法也各不相同。 鉴定者首先要有能力区别哪些表现的是原始传统设备工具磨制的玉器,哪些是用现代设备工具加工伪造的赝品;要区别哪些是用传统的沙子工艺磨制的玉器,哪些是采用现代设备和钻石工具伪造的赝品;哪些是通过原始低工效磨制的玉器,哪些是采用高效高磨削伪造的赝品,并一一进行举证。 同时要掌握不同朝代玉器加工成型的工艺技术手段及工艺程序,并说明用传统和现代技术伪造的赝品与真品的区别证据在哪里。不同朝代古玉的圆、方、象鼻孔、异形孔等,都具有不同时代的工艺技术特征,掌握百项特征标准以后,才能找出辨别的证据。 不同朝代的镂空透雕工艺,具有不同的工艺技术特征,不同朝代的线条纹饰,具有不同时代的工艺特征,不同朝代玉动物的眼、耳、鼻、爪、尾等部位,都具有时代造型风格及工艺技术特征,不同朝代玉器的人物、五观、衣纹、服饰、手足等,都具有不同时代的造型风格及工艺技术特征和标准,不同朝代玉器的花鸟、器皿等,都具有不同时代的造型风格及工艺技术特征和标准,不同朝代玉器的光亮度,具有不同时代的工艺特征,要掌握不同朝代玉器加工工艺处理方面的各种特征和标准等。掌握真品的特征规律后,并将相应的特点与赝品进行对比举证,这样才能看出真假的区别。 最后,凡是古玉、老玉,老化腐蚀受沁现象就会表现在玉器上面。学会辨别这些现象也有助于辨别玉器真假。 找出真品千百年地下埋藏形成的腐蚀受沁结构特征,与赝品的短期强化造假的区别证据。且真品老化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