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肉画魂,佳品天成」建盏器型篇

 昵称52216650 2018-11-20

对瓷器而言,器型即是骨,釉色则为肉,二者在烈火中互相融合,出窑后散发的神秘色彩堪称上好佳品。建盏的美不仅仅是肉眼所见的五彩斑斓,还有瓷器的根本——器型。

建盏的器经典型有四个大类,即束口、敞口、撇口、敛口。其中又以最能体现建窑瓷器独特性的束口盏最多人使用。

「骨肉画魂,佳品天成」建盏器型篇

建盏四大经典器型

建盏如同大多数瓷器一样,一开始都是由于实用性而出现的,宋代的上流社会流行斗茶,市井茶肆流行分茶,为适用这两种饮茶方式,应运而生出不同类型的茶盏,准确讲,用于斗茶的只有束口盏、撇口、敞口、敛口皆用于分茶。

经典造型——束口盏

适合斗茶的束口盏基本是11cm-15cm的中型口径,用于分茶的则有母盏和分盏,母盏是大于15cm的大型口径,有的能够达到28cm甚至更大,分盏是客用的饮茶器具,口径一般会在11cm以下即小型口径,不过也有大于12cm的分盏,全凭个人喜好,不能一概而论。

「骨肉画魂,佳品天成」建盏器型篇

各种造型的束口盏

束口盏因口沿以下约有1cm向内收束的凹槽而得名,有深腹和浅腹两种。前者造型峻拔,后者更显敦厚。经典器型的四大类中,建窑烧制最多的就是束口盏。“盏因茶而生”就是指束口盏完全是为了斗茶才诞生出来的。两宋300余年,束口盏横扫一切,独步茶界,无与匹敌。不过根据斗茶的具体需要,器型在高矮大小上存在一定的变化。

宋徽宗的《大观茶论》有云:“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说的就是需要根据斗茶的需求使用不同尺寸的建盏,如果盏太高茶汤太少就看不清茶色,茶太多盏太小茶汤便会溢出来。

因此,束口盏的造型设计上有三种特色,一是束口线的设计,能防止在注水与击拂时茶汤外溢,宋朝斗茶时茶汤距离束口线会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对茶汤起到标尺作用,以利于验看胜负。二是盏的上部较陡,腹部为弧形。向内逐渐缩小成平底,点茶过程中,茶汤表面有充分空间与空气接触,利于点出上品末茶。口沿仰折,品茶时,茶沫经束口处溢出,自带动力滑入口中,在触觉上形成冲击感。至于第三点,是盏壁有上而下的胎体会逐渐加厚,不易倾倒,也便于保温。

分茶专属——撇口盏

撇口盏因口沿明显向外撇,故名。根据用途分为母盏和分盏,母盏即调膏冲注的大碗,一般口径都在15cm以上,分盏即用来饮茶的小盏,口径一般在11cm左右,两者配套使用。

「骨肉画魂,佳品天成」建盏器型篇

撇口盏的母盏与分盏

由于表面积外露很大,不是很保温。但是这个器型却受很多收藏家喜欢,因为撇口弧度比较缓和,没有很陡峭的部分,所以挂釉和晶体析出非常均匀。

宋朝除了斗茶外其实绝大多数场合用到的还是分茶,分茶具有很强的商业性,因为撇口盏的广口造型有利于分茶时进行观赏,清洗起来也较为方便,同时撇口盏的重量轻,还可以叠放。厚胎盏利于保温,适合冬天使用,薄胎盏利于散热,适合夏天使用。

「骨肉画魂,佳品天成」建盏器型篇

撇口盏的薄盏与厚盏

“反人类设计”——撇口盏

撇口盏倒放着就像一个斗笠,口沿外敞,腹壁斜直或微弧,也有深腹、浅腹两种。这种器型的变化不大,常见的有中、小口径,大型更为少见。敛口盏与撇口盏最大的区别就是敛口盏的口沿虽敞开但不外撇,功能性上二者基本相同,但是从宋代烧制敛口盏的数量比撇口盏要少很多这点来看,或许是因为敛口盏的线条相对比较生硬,不大符合美学标准,使用手感不是很舒适,喝茶时茶水还容易从两侧漏出来。单从体验感来说,敞口盏有些“反人类设计”了。

「骨肉画魂,佳品天成」建盏器型篇

倒立的敞口盏

样式丰富——敛口盏

“敛”即收之意,指盏的口沿向内收敛,所以叫敛口。敛口盏的造型丰满圆润,双手捧着时手感舒适,器型变化也最为丰富,高矮胖瘦或口沿向内收的程度都有所不同,所以常见的多为中、小器型,主要作为饮茶的小杯。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叫做“钵”的大型敛口盏,专为僧侣饮茶用,也作为供奉之佛器,出土数量很少。

「骨肉画魂,佳品天成」建盏器型篇

各种造型的敛口盏

建盏的器型总体上线条流畅,过渡自然,表面平滑。可见建盏的制坯工艺是严谨且古朴的,可是在入窑烧制的过程中产生变形,出窑后沿不匀、露釉等现象。即使是不完美也总有懂得欣赏这种残缺美的人,毕竟由器型与釉色共同组成的每一个建盏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正所谓骨肉画魂,佳品天成,说的正是这一颗瓷坛明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