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健康而快乐的母亲

 刘耀兰图书馆 2018-11-20

本文参加了【重阳话亲情】有奖征文活动

我是一个年过半百的男人,但年轻同事们总是开玩笑地称我为“姨妈”。之所以这样戏谑一个半百男人,就因为我不仅在工作上吃苦耐劳,对人有礼貌。在女同事面前从不说一句脏话,而且像女人一样心地善良,体贴关心人。在男权还很严重的时代,我总是做她们的知心朋友,为她们做力所能及的事。重要的一点就是,她们有个头疼脑热的,总是我帮她们去处理。我把自己身体健康,极少生病,归功于注重保养和自我愉悦的同时帮助别人,所以就耐心教她们保健知识的同时,也把助人为乐的正能量传递给她们。正因我没有一点大男子主义思想,她们亲昵地称我为“姨妈”。我得到这样一个雅称,还得归功于我的母亲给我树立的榜样。我母亲活了八十多岁,身体还很健康,不是一场变故,相信能活百岁。她说她身体健康最重要的原因,除了懂得保养,更重要的是自己快乐,帮助别人。
  在我小时候,家里很贫穷。父亲在外工作,工资低,没有多少钱寄给家里,一家6口人全靠母亲。我母亲身子虽弱,但像一个钢铁人。每天早上天没亮就起床,放点米煮在煤炉上,然后到田畈去割一筐青草喂猪。回到家里,稀饭煮好了,匆匆忙忙喝一碗就上工。中午放工时,也不两手空空,不是从菜园里掐一把菜,就是扯一把猪草。到了晚上,别人休息了,她还摸黑到田地里扯谷桩子回家做柴禾。难得有点空余时间,她不是帮张家老人缝缝补补,就是帮李家洗洗晒晒。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来没有清闲过。她认识很多中草药,谁家有个头疼脑热的,她会到田间地头看把草药回来给别煎服。她脾气特好,从没跟乡亲吵过嘴,尽管那个时候家里穷,但从没见她在我们面前发过火,从没打我们一巴掌。她善良谦让,遇到不公的事也总是忍家当头。她到老了总是自豪地说,她这辈子从没和人红过脸。
  我们的衣服破了,从来不像别家孩子穿的那样,补一个里三圈外三圈地图一样的补丁,而是被她绣上一个小花或者小鸟形状的图案。我们邻居家孩子多,小孩衣服破了也没空补。那时候邻居家大口阔,睁开眼睛就想着怎样不让孩子们饿肚子,哪里还有时间管孩子。我母亲看见了,趁晚上有空,就把他们的衣服拿过来补。我记得她把那个小女孩的衣服补好后,还绣了花鸟,那花鸟就如真的一般鲜活。时常有女人找母亲绣花样,她自己还倒贴不少花线。有时差一样色线,她便把破旧的衣服上的线拆下来用上。那些小鸟传神的眼睛,是她用几种不同的花线绣上去的,虽然很废工夫,但她仍乐此不疲。虽然我家很穷,但她不惜代价买了一台当时很时髦的缝纫机,目的就是为了使那些需要缝补的衣服变得更为美观大方。她绣花,那些婶婶们都喜欢围在她身旁,求她教她们描图绣花。年轻媳妇们买上一两尺白布,要她为她们绣小孩的兜兜背心,或者是鞋子帽子。母亲总是笑眯眯地接活儿,别人送她点东西她也一概拒绝。那些古朴典雅的“双龙抱珠”,“凤吹牡丹”色彩斑斓的描图,我还记忆犹新。多年后,我好奇地问她,你咋总是那有耐心?母亲识字,说话也很有哲理。她呵呵一笑,生活虽苦,但境由心造。人的健康除了药治,更重要的是要有个好心情。
  最热闹的就数夏天的午后了。我家门前是一条巷子,这条巷子冬暖夏凉。高大的墙壁挡住夏日的太阳,正是人们纳凉的好地方。两条长长的石凳上,男人们躺在上面睡觉,女人们则坐在一边谈天说地。我母亲不会错过这个好时光,她面前有时堆着一大堆花花绿绿染了色的麦草,她给自家打几把漂亮的扇子,也要给好友们打上几把。再不就是唤上几个女人,拿一根长长的线,在两手穿上花,帮那些女人们扯眉毛和脖子上的毳毛。我看那些女人闭上眼睛,就很好奇问我妈,她笑着说是为了好看。扯了以后,她还要给那些女人的脸上扑些白粉。母亲常说,不要认为自己是个泥巴腿子就不讲好看,把脸洗得光光的,衣服穿得好看点,别人看着顺眼,自己也舒服。话虽朴素,却道出了生活的真谛。
  新媳妇们有了身孕,都找母亲为小孩取名。母亲上过夜校,喜欢看书,可她过目不忘,都说她有文化,取的名字好听又有意义。她还喜欢讲故事。母亲的故事很多,有神仙狐狸的,有因果报应的。如果将她这些故事收集起来,可以编一大本书。她讲的故事,不仅我喜欢听,那些大人也非常喜欢,我常常听到他们哈哈的笑声。到了春节,我家的对联由我执笔,内容则是她的。对联的内容或工整、或诙谐,常让人啧啧称赞。窗纱上有她亲自操刀的剪纸,或飞鸟虫鱼,或山水楼台,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母亲一生爱劳动,喜欢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成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的赞扬和美丽。她用一生的快乐和善良养大了我,给我的心灵浇灌了一生足够多的养份来回报社会。
  母亲,您虽已离开了我们,但我还是想说:谢谢您,母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