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表梅关——北宋·蔡抗·蔡挺

 zqbxi 2018-11-20

蔡抗·蔡挺立表梅关
  北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蔡抗、蔡挺兄弟,蔡抗任广南东路转运使,蔡挺任江西提刑,南北相邻。二人协商议定,分别修筑各自所辖境内路段,补种松、梅,立表梅关。时人余靖于是有《通越诗》:峤岭(大庾岭也称峤岭)古来称绝徼,梯山从此识通津,并说:蔡学士兄弟新砌,岭路相接。宋元丰二年(1079),王巩记过岭情况说:庾岭险绝闻天下。蔡子直(抗)为广东宪,其弟子政(挺)为江西宪,相与协议,以砖斫其道,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南北三十里,若行堂宇间。每数里置亭以憩客。左右通渠,流泉涓涓不绝。白梅夹道,行者忘其劳。予尝至岭上,仰视青天如一线。然既过岭,即青松夹道,以达南雄州。

        梅岭·梅关·古道

 梅岭,位于广东南雄东北部和江西大余县交界处,距南雄市30公里。梅岭为五岭(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之一大庾岭东段,大庾岭横亘粤赣两省,全长200多公里。梅岭海拔只有400多米,但因其地势险要而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梅关,位于梅岭的顶部,是粤赣之交的必经隘口。秦时设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13年),在五岭开山道,筑三关,即横浦关、阳山关、湟鸡谷关,打开了沟通南北的三条孔道。横浦关就筑在梅岭,因此,梅关在秦时称横浦关,也称秦关。关楼建于宋代,楼门砖石结构,坐南朝北,东西横卧。关南门额题有岭南第一关,关北门额刻南粤雄关 乃明万历年间南雄知府蒋杰所题。 关北门前立 梅岭石碑,高2.4米,宽1.4米,为清康熙年间南雄知府张凤翔立。

 梅关古道始辟于秦,主要用于军事,唐开元四年(716),张九龄奉诏开凿岭路,路面宽一丈,长30华里。现存古道约8公里。古道历代曾多次修铺,较大规模的有宋嘉祐八年(1063),广东转运使蔡抗与其胞兄蔡挺(时任江西提点刑狱公事)协商议定,分别修筑各自所辖境内路段, 补种松梅,立表梅关。明正统十一年(1446),南雄知府郑述征集民工,用鹅卵石、花岗片石铺砌岭道 路面。

 直到明末清初,岭道历经800多年,兴旺不衰,且古松夹道,形如虬龙,官道虬松即成雄州一景。

 梅关古道是古代沟通五岭的主要孔道之一。南北之官轺,商贾之货物,与夫诸夷朝贡,皆取道于斯。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古道又是连接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纽带,岭南货物溯北江,入浈江,到达南雄,然后经梅关古道越大庾岭至南安(江西),再沿章水下赣江,出长江。岭北货物也多沿此道下北江至珠江。

 梅岭以梅著称,种有梅花1000多亩。庾岭寒梅是我国历史上闻名的四大赏梅胜地之一,尤其是梅岭由于岭南岭北气候的明显差异,岭上的南枝先开北枝后放的奇景更是令人惊叹。早春二月,梅花盛开的季节,站在梅岭之巅,展现眼前的是雄关漫道,花团锦簇,漫山遍野的梅花将南粤雄关装点得更加壮丽。这里又是粤赣两省的分水岭,脚踏两省,极目远眺,南北风光尽收眼底。自古,梅岭 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姿多采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历代的文人墨客、达官贤士。赏景之余,总会挥毫洒墨,吟诗作赋,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梅岭也由此成为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立表梅关——北宋·蔡抗·蔡挺 - 西山堂宿迁蔡氏 - 中华江苏—·—宿迁蔡氏

立表梅关——北宋·蔡抗·蔡挺 - 西山堂宿迁蔡氏 - 中华江苏—·—宿迁蔡氏

立表梅关——北宋·蔡抗·蔡挺 - 西山堂宿迁蔡氏 - 中华江苏—·—宿迁蔡氏

 

立表梅关——北宋·蔡抗·蔡挺 - 西山堂宿迁蔡氏 - 中华江苏—·—宿迁蔡氏

 

立表梅关——北宋·蔡抗·蔡挺 - 西山堂宿迁蔡氏 - 中华江苏—·—宿迁蔡氏

 

立表梅关——北宋·蔡抗·蔡挺 - 西山堂宿迁蔡氏 - 中华江苏—·—宿迁蔡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