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的几种主要创作格式

 七星岛主 2018-11-20

诗词的几种主要创作格式

阅读 1857

云在飞

大家晚上好


如何起句——“凤头”的创作


 写好起句,事半功倍
       诗词的开首,又叫起头、起句、发端;在律诗中称为首联、起联、破联,是诗词体“起、承、转、合”四义创作法中的“起”。


                 一般常见的起头形式
       “风头”,意思是好的发端即能引人入胜,并为后面的铺叙、比兴、勾勒、点染等承转手法,留下一片心意承题广阔空间的创作句式。


        一、描景起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绿遍山川白满川。
        二、叙事起句:独上江楼思悄然。 昼出耘田夜绩 麻。
        三、抒情起句:独怜芳草涧边生 。 一泓清可沁诗脾。
        四、议论起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准似今春乐事浓。
        五、设问起句:潇湘何事等闲回? 未会牵牛意若何?
        六、追问起句:荷尽已无擎雨盖。 律回岁晚冰霜少。
              对于律诗来说,往往好的首联已经包含了起承转合的前半部分,即“起”与“承”。

   常见“风头”的五种形式


            一、就题直起——开门见山法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风无力百花残。春蝉到死丝芳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朝李商隐的直奔主题的率直书写法,道出了于故人临岐分别的苦涩心情,使人一眼看到了诗人的创作主旨。
             例:随·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例:现代: 《共青深林公园》:“寻幽小别市中心,岛畔依依有绿荫。栽树少年都已老,共青苗圃变深林。”



             二、故设悬念——设悬置疑法
           《江村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创造时所营造的“不系船”悬念,是故设疑团,随着铺垫的逐步展开显示了江景之美和不忍归去的主旨。
              例:1,宋·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例:2、现代《打鼾自嘲》:“豪气储胸力万钧,南柯梦里显精神。平生功业君莫笑,也是惊天动地人。”


                三、起笔比兴——铺陈点染法
                   《论诗三十首·其二六》:“金入烘炉不厌烦,精真那计受纤尘。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元氏在敬佩苏诗的同时,也对他过于自信的创作心态以及苏门学子做出了善意的批评。
             例:唐·韩愈《青青水中蒲》:“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例:现代《九十抒怀》:“以登鲐背不知肥,仍欲濡毫咏紫薇。晚向窗前斟半碗,由他木叶又纷飞。”


             四、对景兴起——题意逐显法
             《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如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罗隐诗中对“瑞雪兆丰年”之说提出质疑,是“意旨间架”,逐渐展示的创作意图是长安贫苦百姓穿不上冬衣,故而乞求老天不要下雪。
               例:唐·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例;现代:《拟游仙境》“半瓯何幸饮琼浆,一往情深不可忘。倘许蓝桥桥畔住,便持玉柱捣寒霜。”


               五、空际转身——时空挪移法
              《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白居易这首怀念元稹的诗是大胆的跳跃时间、空间跨度的创作:从“秦岭”到“蓝桥”,从“秋风”到“春雪”,实行了时空大挪移。
                例:唐·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例:现代:《甘肃行》:“鸣沙晓月卧沙田,雪线驼铃响玉泉。数叶苇花堪寂寞,,瑶池风卷一泓寒。”


如可拓展与承转——诗词的“猪肚”

  拓展精妙,承转得法
         世人作诗,往往比较注重“凤头、豹尾”。其实中间部分也是作品成功的关键之一。
         诗无定法,说的是诗词创作没有铁定的规律可循。拓展诗词的中间部分,是“起、承、转、合”中的有机结合。尤其是五七言律诗,其中间又掺杂叙写、勾勒、点缀、议论、烘托、渲染和感慨等诸多写作技巧,诗中的“承、转”部分,又分首联“直书事承”和尾联“就题转合”等。拓展精妙、承转得法诗词作品,通篇圆融浑化,被俗称“猪肚”



          围绕主旨,拓展想象,原无定式
         承,就是承前继后,在首句(或首联)的铺垫下,自然的传递和承接诗人的思想信息,并为“启下”做好铺垫。诗词创作中的“起、承、转、合”原本无定式,自古多有不同理解,而表现在“承”的方面尤为明显。但“围绕主题,拓宽想象”是肯定的。此时如抒写不力,则犹如“家徒四壁”。而绝句四句,它的“承”往往是由第二句承担。


        转,诗词创作中引出矛盾或出现高潮的交点,又称“一转精彩”,以便向下引出含义深邃的警句,为“首尾呼应”作必要的点缀,是一种若即若离、说不清有道不明却又必须掌握的写实技巧。绝句四句,它的“转”往往是由第三句完成。


         虽说“诗无定法”,但实际创作时还是有理路可寻的。例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che彻)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中“起承转合”层次十分清晰,所述内容意思明了。


         诗的中间部分,尤其是律诗额颈两联写的壮实得力,引事议论或直抒胸臆,或婉转曲直,旨在以情动人。它们应如“资金钢梁,立擎天柱 ”,力撑起作品的自家门面。
         当然,四联律句的“起’承、转、合”有时候相对不那么明显,而是通过内在意识的不断流转,达到诗脉、意象的完整表现。


           例如王维的《晚行口号》:首联”三川不可到,归路晚山稠。”第一句是“起”,第二句与杜甫的诗有所不同,直接完成了“承”(又称“直书事承”);


            额联“落雁浮寒水,饥乌集戍楼”属于平叙中“勾勒”手法。
             颈联“市朝今日异,丧乱几时休?”是“感叹”;
             尾联二句完成了”转、合”(又称“就题转合”):“远愧梁江总,还家尚黑头。”
            懂得了起承转合,写成的作品层次分明,例如文欣的《五律》
                                          皎月窥庐夜,身居亦乐斋。
                                          吟诗虚尺素,敲键自开怀。
                                           霾雾相机去,春光且展来。
                                           明朝发微博,网友遍吾侪。(柴chai)


               诗中四联分别介绍了作者写诗的心情,时间地点,干什么怎么做,饶有兴趣的生活细节,分四个层次交代的清清楚楚。
             当然,有的诗不用起承转合。例如李商隐的意识流的无题诗:


                                                               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首诗的表面意思,大体说见到一位美人,感到自惭形秽,告诫自己“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其实这并不是一首爱情诗,而是如屈原《离骚》一样,是一首有政治寄托的作品。它没有明显的起承转合,而是通过内在意识的转换,率意表现事意的转接。所以说,诗词的起承转合并不是平直五=无生气的,章法上层层递进,变化无穷。



                                   律诗的“猪肚”都有对仗组成
           律诗的谋篇布局,不外于“起承转合”:一般而言,首联的第一句“起”,第二句“承”(当然也有少数例外),中间两联则衬贴题旨,或叙写感慨,或引事议论,或勾勒比拟,或点缀烘托,或取景物加以渲染深化,其目的皆为突出题旨。尾联的前句“转”,后句“合”也较为常见。


          刘禹锡的千古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便是出现在律诗中间的两联,是集以上多种写法于一体的经典范例。


            在具体分析一下黄庭坚的《寄黄幾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起)寄雁传书谢不能。(承)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雨夜十年灯。(勾勒)
                                                  持家但有四立壁, 治病不蕲(其qi)三折 肱。 (烘托)
                                                  想见读书头已白,(转)隔溪猿哭瘴溪藤。(合)


              其中“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雨夜十年灯”深刻勾勒出诗人难忘桃李盛开,春风吹拂,一起畅饮的时光,在细雨孤灯之夜深深地思念着漂泊多年的挚友。


             杨逸明的诗高古雄浑,又贴近现实生活,例如:
                                                       《圣诞夜与诗友聚会大理崇圣寺》
                                                  大刹同围小火炉,(起)气氛恰与性情符。(承)
                                                   旷怀未肯随人老, 清议何方与世殊。(议论)
                                                   我向苍山三叩首, 谁能洱海一提壶?(感慨)
                                                    书生自愧平安夜,(转)忧患庶民只醉呼。(合)


                额颈两联抒发了诗人宽阔的胸怀未随岁月而苍老,和挚友们在圣诞夜仿晋代“请谈”风范无拘无束地高谈议论,言辞敢于世间不一,此时宕开一笔:可请苍山洱海作证,书生忧虑的是天下黎民苍生!还有它的重访老宅有感:


                                                            《重访老宅感赋》
                                                            斑驳门墙里,(起)缤纷有梦埋。(承)
                                                            亲情留晚照, 记忆长青苔。(点缀)
                                                            月以窥新主, 风又扑旧怀。(感慨)
                                                            童年屋边树,(转)移植入诗怀。(合)


                额颈两联抒发了诗人宽阔的胸怀未随岁月而苍老,和挚友们在圣诞夜仿晋代“请谈”风范无拘无束地高谈议论,言辞敢于世间不一,此时宕开一笔:可请苍山洱海作证,书生忧虑的是天下黎民苍生!还有它的重访老宅有感:


           中间两联精微描写亲情晚照,一切显得那么纯朴自然;那模糊的记忆,仿佛是长满了青苔。紧接着用一副对仗“月窥主、风入怀“描述了事过境迁的伤感;最后用童年回忆作转合,情义逼真,丝毫不落俗套。


                                                  维其细腻,愈显其真,精微感人
             中间两联的情节描写细小纤丽、精微感人,在诗词创作中十分重要,例举当代诗人的佳作:
                                              马凯的《奉和友人》中间两联
                                                论古谈今天下事,欢声笑语自然人。(自叙)
                                                 流连漫步听良悔,难舍对酌伴挚君。(感慨)


                                                            《书斋》
                                                雅室香泼墨,心清趣读书。(叙写)
                                               粗茶和古韵,拙笔润新符。(勾勒)
                                   星汉的《旅居天津想小女舞剑歌》中间两联
                                                半裙应显短,小辫定增长。(叙写)
                                                利口话千句,歪头字数行。(点缀)


                                                       《答外国友人函问》
                                              得钱敢用日月照,有话何须城府藏。(自叙)
                                               自爱消闲成散漫,人夸厚道是窝囊。(感慨)
                                  杨逸明的《观看电视》中间两联:
                                                       小室观屏幕,环球满是非。(议论)
                                                        闻灾常溅泪,看戏偶舒眉。(感慨)
                                                           《送小女参加高考》
                                                         眷眷目光门外聚,沙沙笔记案头书。(勾勒)
                                                         此时犹舐投怀犊,明日终飞展翅雏。(渲染)


如何结尾——“豹尾”的多姿多彩


    一篇之妙,在于结句
            “一篇之妙,在于落句”绝句中的第四句、律句中的尾联和词的结句,又称短句、落句。往往是诗词高潮式的终结和感情的升华,欲如高山放石,一去不回,关乎全篇诗词的成败。有一个好的结尾,使作品整体形象更加完美,是成功作品的重要标志,也是诗词中起、承、转、合“四柱”中的“合”,以及诗之“风头、猪肚、豹尾”三大要术的最后组成部分。

几种常见的结尾方法


           一、描写结尾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小园不值》
          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下蛋高呼“个个大”,也知炒作赶新潮。(今人《咏鸡》
       描写结尾,通常会对景物特征作主题的深化,贵在意犹未尽,使人读起来回味无穷。


           二、行为结尾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会饮》
          定赋 新橘颂,石壁勒华章。(刘征《水调歌头·访屈子祠》)
          离乡纵使乡音改,翁媪犹能唤乳名。(星汉《回乡偶书》)
    行为结尾,依旧不忘用词的精炼和细节的描写,对深化创作主旨,有事半功倍之效。


          三、抒情结尾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雪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山中无纸留诗句,剪取松梢一片云。(刘征《别落鹤山》)
     抒情结尾使有下的文字,延续形象思维的表述,有时可以表达尺幅千里的画卷。


           四、设问结尾、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大成《州桥》)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无名《暗香》)
                   飞将部从千百万,无言白骨可封侯。(星汉《谒李广墓》)
         设问结句,大都采用自问自答,或明知无人回答,依然要问,情真凄切,令人不忍碎读。


            五、警策结尾
                    今来县宰加朱绂,(fu),便是生灵血染成。(杜荀鹤《再经胡县城》)
                     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朱敦儒《减字木兰花》)
                      倩谁将史笔彩笺,书此千秋功业!(袁行霈《东风第一枝》)
         警策之语,用于结尾不同于平庸口号句式,要求形象大于思维,意蕴富于哲理。



             六、感喟结尾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玄都观桃树》)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何当先睹鸿文快,拭目相期又几春。(袁行霈《柬行云兄》)
        感喟(kui)结句,感之叹之,如著名的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结句之妙,最能使人感到有“言虽近却意无穷,余味犹存。”的感觉。大凡优秀的“豹尾”,读之如“余音绕梁”,吟之觉“颊齿漫盈香”。

归集五种豹尾结句的创作方法

  1、空际转身——超越时空法
             《金陵渡其一》:“从今别却将年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这是文天祥被俘告别故乡的一首诗。他年化作带血的杜鹃回到收复的江南,于今日告别,将穿越漫长的时空。
           例、陆放翁《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转承比赋——结句起兴法
            《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的《行路难》中的结句是整首诗高潮迭起的顶峰,它隐括了南朝刘宋将军宗悫(缺que)少年时代的发奋语:“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起兴”是他创作的主要手法。
             例:张大千《题春风燕子图 》:“半世江南图画里,而今能画不能归。”


              3、一转精彩——画龙点睛法
              《己亥岁》:“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的这句名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催人泪下,其主要原因就是结句画龙点睛地道出战争的残酷,有警策之效。
                例:林昇 《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4、以文为诗——比喻论证法
                李纲《病牛》:“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李纲作为北宋名相、民族英雄,借《病牛》为题,寄托了为民甘作自我牺牲的精神。
                  例:于谦《咏石灰 》:“碎骨粉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对应参照——对照比拟法
               《闻蛙》:“无人能逃征徭累,只有青蛙不属官。”
               倪端睿在诗中结尾作了深刻 对照比拟,当今只有青蛙之类不属于征徭的范围,应了“苛政猛于虎”之说。
                例:杨逸明《长春伪满皇宫》:“未知今日人世间,几处王侯梦正甜。” 

今天就讲到这里

谢谢大家

本来绝句还没完呢,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大家自己慢慢领会吧。


主讲:轻风老师

开始讲课了


诗词的几种主要创作风格

   化虚幻的想象为生活的现实。
     王国维十分重视诗词的“境界”,强调外在形式与内在情感的融合,创作手法的“写实(写境)”与“”理想(造境)“的统一。


       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中谈到“思与境谐”便是境界。文学创作要表达一定的境界,而“境界”是一种艺术构思表现形式的终极,包括自身心理与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的完美统一,也是历代文人孜孜最求的。王国维除了提出“三大境界”之外,还指出宋词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同时也是这样界定“意境”的:“何为之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 事则如出其口。古诗之佳作者,无不如是。”


       正如胡适所说:“平淡而近自然——是文学上很不容易做到的境界。”写作题材首要的是自然和谐,追求诗的韵味,力避口号式概念堆砌。下面列举几种主要的创作风格:


           一、天然直率,挥洒自如
        诗歌作为流淌了几千年的民族文化精华,包含了无数的艺术风格和特色,承载着——璀璨和辉煌。天然直率的表情是主要的写作手法之一,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通过一系列“物象”的铺陈,而未见华丽的表述,在诗歌“赋、比、兴”中虽属于偏赋的一种表现手法,却仍然和各种形象思维有着密切的关联。其特点是 下笔时要“任其天之自然,称其心之所欲”,达到“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境界。


           从《诗经》“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到《楚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从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到岳飞”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贞节报君仇“,天然直率最适宜表达诗人的 强烈激情和自然简炼的风格。即景抒情自然天成的灵感,源于诗人的生活经验和阅历见闻。金代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赞扬陶渊明的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说的就是天然直率和潇洒自如。


        “言浅而深,意微而显“。当年虽有人对白居易诗的”俚俗浅切“而不屑,但是后来千百年诗史证明这正是白居易诗词艺术的可贵之处,褒扬他诗句语言的新颖,”清空一气明白如话“。无论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还是”犹抱琵笆半遮面“,遣词用句无不雅俗共赏。又如,《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琢春泥“,以清新的语言,错落有致地表现了情景交融的诗情画意,绮丽中情真语切,恣逸 中活泼自然。


        苏轼说过:”(诗)绚丽至极,归于平淡。”近代郭绍虞先生曾经谈到诗宁拙勿巧:“盖以为仅取工丽者为格卑,越呼此境,进到超于工丽,方为高格”。单纯追求绮丽难有性情之真,而真正能有缘事生情,信笔拈来之清词丽句,是非一日之功。


        慷慨歌谣绝不断,穹庐一曲本天然。诗中通篇用赋而不用或少用“比”“兴”的率直表情,较为出色作品有刘皂《旅次朔方》:“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以思乡为主旨,以归心为神魂,直叙中一连出现三个地名,却离故乡一个比一个远。表现了诗人愈加浓郁的乡思乡愁,可谓独具匠心。


                     二、含蓄委婉,予以曲折
        诗贵含蓄,藴不尽之意而于言外,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和它们的意象境界,是诗人与读者共同创造和享受的。


        早在在,诗经里就有许多温柔敦厚含而不露的诗句,如为衬托女子出嫁,用桃树的繁茂和桃花的灿烂,暗示未来生活的和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可见含蓄婉转从《诗经》开始就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手段,也是中国诗歌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青峰”,诗里不言明,读者即可感觉到诗人的情感。“藏不能尽,目迷意夺。始信婉转曲折喻旨。”含蓄婉转是经过曲折但又着墨不多的抒发,才婉转的透露正意,达到了明喻暗寓的效果。含蓄婉转时有时可能寓情于景或寄托一件小事物,这种小事物看似于与主题无关,实是经过曲折但又着墨不多的抒发,才婉转的透露真意,达到寓意曲折的效果。例如,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写的是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对外战争给妇女带来的痛苦,可他不是从正面写,,却是从生活的一件小事写起:把枝上啼叫的黄莺赶走,为的是能梦中到辽西 与亲人团聚,隐含了女主人公对战争的无奈与怨恨。平淡于外而美妙寓内的意境效果弥足珍贵,可由 诗人与读者共同感受和分享。 


                     三、雄奇豪放,绮丽恣逸 
           虚幻想象而又合乎情理的世界,神奇浪漫的脉流。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离骚》是中国古代瑰丽的政治抒情诗,也是世界诗歌史上最雄奇的诗篇之一。全诗多出波澜起伏,绚丽多姿,想象瑰奇,气魄雄伟。诸如风云雷电、日月星辰,都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而显得五彩斑斓,奇特非凡。“耿吾既得此中正,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意思是我得到真理而豁然开朗,驾驭玉龙,乘上凤凰随风直上天空。读了使人体会到雄伟壮丽又惊心动魄的一幕。《离骚》开创了诗歌雄奇豪放创作风格的先河。诗全篇佳者诚难得,而具有雄奇豪迈风格的诗句,往往使得文思奇特。“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的《蜀道难》是可以和《离骚》相互映照的雄伟诗篇。诗人激情洋溢,奔腾不羁,运用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把生活的现实和梦幻融合在一起,创作了雄伟壮丽与奇突险峻相结合的艺术境界,被公认为是恢宏雄俊、凌云健笔的浪漫主义代表作。

     四、沉郁愤懑(men)慷概激昂
            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沉郁作为一种诗词特有的风格,能把积压在胸中的激越情感,曲折地透露在诗句中,恩格斯说过:”愤怒出诗人。“沉郁愤懑之诗,忧国忧民之作,往往抒发慷慨激昂之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面对人民生活的多灾多难,屈原泪如雨下的哀伤,沉郁之中充满了不平和愤怒。杜甫语多沉郁苍键,内容更多的地反映人民的疾苦。《北征》《兵车行》和《垂老别》等都是杜甫沉郁愤懑的代表诗作。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文天祥《南安军》中的“山和千古在”表明山河终有光复的一天,比起杜甫的“国破山河在”似乎更有积极意义;虽绝世未死,梦中仍学古人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至死不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江流千古英雄恨,兰作行舟柳作樊”“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文天祥的沉挚悲壮,慷慨激昂,是用热血写成的气贯长虹的壮丽诗篇。

   五、幽默调侃,嘲讽劝喻
           钱锺书先生说:“一个真有幽默感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为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也许要在几百年后、即万里之外,才会有另外一个人和他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莫逆于心,相似而笑。”不愧为一代幽默大师。


          《沧浪诗话》云:“诗有别才,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书也。”意思是诗作为艺术作品,自有独特之风趣。当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也指出“诗”有“谐”(诙谐幽默)和“隐”(曲折含蓄)并认为幽默是一种最原始最普通的美感活动。熊鉴的《咏眉毛》即为“谐中有瘾”:“本是两边生,中年往下倾。老来翻上长,双剑向天横。”诗史上最早运用幽默调侃诗人是陶渊明,如他在《责子》篇中的头两句“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盒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通过琴声和弹技相互依存,暗示客观条件和主管能力之间的关系,句中不乏调侃之意。他的“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是灵活驱使佛经中的典故来描写朋友的家庭纠纷,堪称风趣;后来:”河东狮吼“成了一句描写妇人大声吼斥的成语。辛弃疾的《沁园春》:”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诙谐幽默中抒发壮志未酬的苦闷。


            诗歌从它诞生之日起还具有”美刺“的作用,多数是针对时政进行讽刺和劝戒,后来它从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形成了”诗教“。诗歌嘲讽劝喻,可以上溯到《诗经》,例如《硕鼠》《伐檀》。诗圣杜甫的”三吏“”三别“,为民请命的血泪控诉,讽刺了唐代社会繁荣下的人民苦难。白居易的《长恨歌》虽为爱情长诗,但是“六宫粉黛无颜色”“从此君王不早朝”“逐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等诗句,辛辣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历史生动的瞬间,同时讽刺了唐玄宗杨贵妃淫逸误国。还有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实施荔枝来“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林昇的一 首墙头诗《体力南郡》,对偏安江左不思收复故土的统治者作了有力的讽刺。

如何“临帖”古诗词


   什么是“临帖” 


           同属中华传统文化的书法国画,最讲究临摹,从中体会意境,诗画同理 ; “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一副好作品要历经三摹:“面摩、背摩、再摩”,这个“摩”就是效仿临帖,而不是观摩的“摩”,是要血脉贯通。以古人风骨入之,虚怀若谷。避免了费力安排,从句型开始择善而从。不同于照搬,而是巧妙地化为自用,从而达到新语句表达新意境之功效。


          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的《黄鹤楼》(崔颖),格调章法取之于初唐沈佺期的《龙池篇》:龙池龙跃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 …“后来大诗人李白又临摹作《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后者以是功力透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杜甫《新秋》:“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则化用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燕子啄新泥。”后来效法实践所取的意境,其后者知名度更高一筹。这说明师法前人,自古有之
;句型用词的临帖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心灵的自我从塑。


        初学诗词时,临摹前人优秀的立意、意象、章法、句型、语言、发端、结尾、用典、对仗,坚持临帖对解决有些人学诗老是进不了“语境”这一问题会有很大帮助。


    临帖的几种模式


              一、句型参比法
             1,“庭院深深深几许”(宋·欧阳修)
                   “手足情深深几许,关山如梦梦依偎。”(今人)
              2,“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
                   “人道有情还有梦,思量夜夜到天明。”(今人)
               3,“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宋·黄庭坚)
                     “春来问我归何处?静听松风卧石眠。”(今人)

   二、嫁接剪枝法


              二、嫁接剪枝法 二、嫁接剪枝法
               三,另裁新衣法
               1“石出疑无路,云开另有天。”(唐·杜甫)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
                     “二月春风尤未到,剪裁细叶是谁家。”(今人)


            3,“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 (唐·司空曙)
                 “几回风雪来窗外,夜半灯前白发人。”(今人)

四,化其神意法 



             1,“相看两不厌,只有惊山亭。”(唐·李白)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宋·辛弃疾)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人间多少新公仆,留取贪心照汗青。“(今人)
                “峥嵘岁月依依去,留取丹心翰墨中。”(今人)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
                        “几多名刹通灵寺,子夜钟声赚客钱。”(今人)

什么是诗词的意象、意境

  1、意象、“意象”是由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的客观条件构成。意象的交互和组合升华,是组成意境的重要元素。诗词中的意象是指的艺术意象,是诗词的细胞单元的天然组合,它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完美统一。


         意象可以分为五大类:一、自然界的:如天体、时令、草木、飞禽、山川等。二、社会生活的:如饮食、技艺、师友、宗教、婚丧等。三、人类自身的:如神态、五官、四肢、脏腑、心里等。四、人的创造物:如服饰、器皿、舟车、建筑、城镇等。五、人的虚构物:如神怪、玄幻、梦呓、灵异、偶像等。

  意象的四种形态


               1、静态的,如:'孤舟——蓑笠翁”
                2、动态的,如:“云破——月来——花弄影”
               3、象征性的,如:《离骚》中的“香草、美人”
               4、比喻性的,如:“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意境


              “意境”是专指作品中勾勒出的情景交融、跃然纸上的生动形象和延伸出来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是由“意”和“象”之两个部分组成,“意”(主观思维、心里意趣)与“象”(现实之物、创造或虚构之物)。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于意象交融:情随境生,移情入境,,物我情融,便产生了新的艺术生命,意境。
          (学术界对意境并没有统一的解释,)


“赋、比、兴”诗词创造的基本方法


   诗教之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为诗体,后三者为创作方法。这个创作体系,始终贯穿于整个中华古典诗词的发展之中。


               “诗有肌肤,有血肉,有骨骼,有精神,……四者具备,然后有诗。”
                “赋、比、兴”三者在诗歌创作时需综合运用,大多数的诗词创作时同时兼备这三种方法。
                简单地讲,赋体诗(或以赋为主的寄托方法)是以“描摹陈述”为主线 ,相对直接表述的写作方法。例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类诗词的特点是通篇描述,情景交融,寓意深刻。虽然文字表达中少有高潮迭起,却一阅之下令人心旷神怡。



              比兴体诗(或以“比兴 ”为主要创作手段)是相对间接表达情感用以“铺陈”“实写”(前半部分为辅助手段)、”一转“”精彩”(后半部分为主要表现形式,目的是达到“诗性”高潮)之创作方法。“比者,比方以物;兴者,拖事物于兴致。”


           兴和比同属于形象思维创作手法,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彼此相似形成比,前后相因形成兴。作诗虽然须委婉含蓄,但先用鲜明的形象为抒情发端,所以又叫“起兴”。
             例如,李白《将进酒》的前两句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倒海不复回!”用来形容光阴易逝、一去不复。


             接着两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人生之短暂。由此引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诗的前四句都是“起兴”句。
          再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中可见“诗歌语言的想象力”“夸饰的运用”与“象外之象”等创作手法的绝妙融合。当然,李白是诗仙,观察事物目光如炬,他的作诗之法可谓无人能比,但是他的写作门径还是值得我们研究。


            “赋、比、兴”三者在多少情况下是分不开的。如:“斗室门开风做客”,你能说他是赋体还是比兴体。
            总之,“赋比兴”仅是手段,目的是写意传神过程力求创作和表现具有个性的意境。
          好诗必有好的意境,好的意境必定是个性化意境。诗人独特的观察事物的角度、情趣和写作的切入点,构成了意境的个性,看李白笔下的“月”:“举杯邀明月”“欲上青天揽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
且就洞庭赊月色”,皎洁的明月几乎成了诗人自我的形象。


             再看陆游笔下的“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野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雪中之梅又成了陆游高傲与纯洁品格的象征。

参考讲义


【留白】



留白,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与智慧。画如果过满过实,在构图上就失去了灵动与飘逸,显得死气沉沉;而有了留白,便给予观赏者以遐想和发挥的空间。我们观齐白石的虾,才能感受到水的清澈;赏徐悲鸿的马,才能体味到风的速度。最难忘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 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书法中也常常讲究留白,需要在虚实之间穿插,不能满,满了则乱。也不可太小,否则太过于空旷,只有把一个个方块字合适的放在格子中,才能尽显美得韵味。



仔细想想,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都需要留白。留白是一种处事的智慧,是一种淡定的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种生活的方式。适度的留白,可以在生活的不同方面显现出运筹帷幄的能力,懂得留白,才会风雨不惊、宠辱偕忘。学会留白,才能活的无忧无虑、安然自在。
生命需要留白。我们在世上也就生活几十年,不管你怎样努力,不管你的欲望如何膨胀,总有一个限度。否则,那份心累你永远无法解脱。给生命留白,我自己觉得就是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放假,给心灵放假,让自己真正轻松自由的生活在每一天,不为物喜,不被物欲横流的社会冲昏了头脑,保持一颗清净之心,与纷扰红尘里淡定的做你自己,无关名誉、权利、金钱、利益、你只做褪去一切伪装的自己,清雅自知,不需要活给别人看,不需要让别人看你的风光而背后却是满满的辛酸和泪水……懂得留白,你才能游刃有余,才能退去浮躁,才能拥有较高的幸福指数。


在感情的世界里也需要留白。我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在一个论坛里相识。后来他们相爱了。男人为了见到她,专门组织了一场论坛友友们的聚会,当他看到那一袭布衣,清雅脱俗的女孩时,他呆了,而她也被男人不俗的外表和内涵吸引着,他们相爱了。女孩把满满的爱都给了那个男人,直到占满了那个男人的空间,只要他离开她的视线,追踪的电话就会而至。开始,他没有觉得什么,后来,每一次出门,他做的一件事就是关掉手机,因为他怕了那一遍遍的解释。如此之爱,已经占满了另一个人生存的空间,它窒息了另一个人的呼吸和灵魂,也势必造成了另一个人的逃避。在感情的世界里,不要妄图把你自己填满别人的生活,每个人有自己生活的圈子,你必须给对方留白,你才能让一个个为爱而生的灵魂呼吸自如,才会让爱得到充足的阳光和雨露的滋养。否则,抓不住的沙,漏掉的会更多!


朋友和家人之间也需要留白。朋友是在彼此互相信任,互相熟知对方的优缺点上才不断建立起来的感情。因为彼此信任,才会走得越来越近,但是也会因为彼此太过于熟悉,对对方的缺点了如指掌,从而滋生些许的疲倦。而这个时候,留白是一定而且是必须要做到的。再好的朋友,必须给别人留下空间,不要试图走入对方的私人领地,哪怕你走进,也要适当删除不该留存的记忆。否则,只能落得做不成朋友的结局。家人之间也是如此,适当的留白,是对彼此的信任、是让对方活的轻松的根本,自由飞翔的风筝更需要有着微风的天空。适度的留白,可以让生活变得深情之外不减激情,信任有余温情又加。天空上的风筝,是你手心里的爱。


在我们与人的交往中,留白也显得异常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的在处理与人的冲突时,巧妙地利用诙谐的语言,轻松化解尴尬的局面;有的人则不管别人能否接受,一贯采用直指要害之处。此种方式要使用到工作上倒是不错的,但是在与人的交往和日常小事中都如此的话,只能让别人无台阶可下。长期如此,也只能落得人缘极差的下场。只有肯舍能让,才有得有惠。被上帝咬掉了一口的可爱的苹果未必比那个完美的苹果口味差,只要你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就可。


我们的心灵也需要留白。人常说心静自然凉。在这个凡尘俗世里,能让自己的心时刻保持一份清醒真的很难得。我们要学会有林清玄的闲情,要有白落梅的诗情和禅意。一花一草皆是禅,一山一水皆灵性。如此生活,才会给心灵放假,才会让自己与浮躁中偷得片刻的心安;与正确的选择中,做最重要的事;于寂寞中,守得云开见月明;在享受孤独时,体会风景这边独好;放下心中的包袱,才能承受生命之重;敢于放任,才能有张有弛的生活。并常怀感恩之心,用坦荡的心面对世界,活在当下,活的有滋有味。


其实,在人生这道大考题上,要写出精彩篇章,留白显得尤为重要。林语堂曾动情地讲:“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 川端康成曾经叹息:“这世界太拥塞了。”只是,我们要想做到留白,需要长期的历练,需要淡定的胸怀,只有长期如此才能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



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更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人生态度。给自己、给他人、给生命、给心灵留下该有的空白吧,你才能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才能理解于无言处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作业还是要求写咏物诗,七绝




主讲:轻风老师

编辑整理:云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