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家故事140期】周峰:收藏像一场旅行 最忌急功近利

 昵称50368963 2018-11-20

导语:周峰,江苏知何堂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是一位务实的收藏家。“勤能补拙”是他的座右铭,他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并把收藏比喻成一场忌讳功利的长途旅行。他近乎偏执地求真,以保证藏品流传有序。

周峰

       在南京的艺术品收藏界,人们常说周峰是一位值得信赖的人,他不仅有过人的前瞻眼光,对待收藏的态度也极其较真,他近乎偏执地追求”保真“,以保真每一件藏品都能流传有序。

  初遇毕加索

  2015年6月18日,首届江苏艺博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开幕,美国LC艺廊带来了十多件毕加索陶瓷参展,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观众,毕加索陶瓷一时成了艺博会上的焦点。当天下午,展位上来了位收藏家,他一出手就买了数件毕加索陶瓷,这人就是周峰。

  周峰不仅买毕加索陶瓷,还要办一场毕加索陶瓷的精品特展。雷厉风行的周峰在艺博会结束的第二个星期,就联合LC艺廊把展览办起来了,展品数量虽不多,却吸引了不少专业藏家和陶瓷研究专家观展。长期在佳士得、苏富比担任毕加索陶瓷鉴定专家的乔纳森·纳什先生也飞抵南京,为这批藏品做鉴定,经鉴定,这批藏品全部为真迹。乔纳森称赞说:“Mr周是一个特别有远见的中国收藏家。他具备超前的投资眼光。”

  乔纳森所谓的投资眼光,是指周峰敏锐的市场嗅觉。周峰说:“收藏毕加索陶瓷真迹让自己热血沸腾,毕加索是世界级的大师,他的油画在2015年已经达到了1.7亿美元的天价,连毕加索的签名明信片都拍到了18万美元,然而毕加索的陶瓷作品却为世人所陌生,在1949年—1971年期间,毕加索在马杜拉工作坊创作了数以千计的陶瓷作品,但由于陶瓷的易碎性质,数量越来越少,现存世的毕加索陶瓷大多数被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他的东西买一件会少一件,此时收藏正处在价值的洼地。”

周峰与乔纳森·纳什

周峰与LC艺廊总监陈燕如

捧着鱼的手

  

山羊头像侧面图像

  

头像系列

  每一件藏品必须传承有序

  周峰被人称作“认死理”的人,对每件藏品,他都“打破砂锅问到底”,把来源探究得一清二楚。

  为了举办“初遇毕加索陶瓷精品展”,他飞到广州,严格考察LC艺廊的经营历史、资质,同时从英国邀约乔纳森·纳什先生来南京鉴定。乔纳森先生鉴定为真,他仍不罢休,还请到雅昌艺术网鉴证备案团队,将每一件作品称重、拍照、物理检测,DNA数据提取,对这批毕加索真迹进行备案,并颁发了鉴证备案证书。周峰的认真劲头让乔纳森先生很受感动。

  周峰说:“艺术品‘不拍买贵就怕买假’。我如此执着,不惜成本地追求保真,一方面为避免自己买到赝品,另一方面也受内心责任感和道义感的驱使。从古至今,艺术行业乱象不少,赝品在拍卖会上多拍几次就稀里糊涂变成了真迹,受害的永远是收藏家,对于巨贾富商来说,偶尔买到赝品并不影响其生活,但对于有些收藏家,买到一两件赝品或许倾家荡产,这样的悲剧不在少数。”

  “所以,我必须保证我的收藏每一件都是真迹!这些艺术品目前属于我个人,但一个人、一个家族不可能永久占据一件艺术品。个人生命有限,艺术品归根结底属于全社会,终有一天还要流通。藏家之间也会互通有无,我要为下一个藏家负责,让艺术品流传有序,让藏家收得放心、安心。于公于私我都必须这么做。”

黑脸

鸽子

  啥都买的人不是真藏家

  周峰有句口头禅“勤能补拙”,他说,成功的经验是在失败中总结出的,这正是他对自己二十年收藏生涯的总结。

  1995年,年轻的周峰在事业上小有成绩,他在深圳开办了公司,喜欢艺术品的他不断卖进字画古玩。那时的周峰只是个初出茅庐的收藏爱好者,并没有独立的收藏理念,按他自己的话说“根本算不上藏家,小学生都算不上。”

  但凡遇见喜欢的作品,他都买进,手上很快堆积了大量参差不齐的艺术品。“古代的、当代的,金陵画派的,海上画派,岭南画派的收藏曾经都有,各种杂项、文物应有尽有……”很快,周峰遇到了每个藏家都会遇到的困难和瓶颈——资金匮乏。

  “面对一堆收藏品,我丝毫体会不到收藏的快乐,反而因资金压力,收藏不能继续,连公司也难以运转,被迫关闭。我开始反思,到底什么是真正收藏呢?有一天,我醒悟了!个人的财力有限,就算拥有一千亿,一万亿,在浩如烟海的艺术宝库前,也是沧海一粟。个人的知识,鉴赏能力在世界历史文化前,九牛一毛也算不上。”

  周峰开始关注艺术背后的内涵。“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学习,与众多艺术家交朋友,我渐渐领悟到艺术之所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是因为它们承载着文化、承载着人们的精神寄托,艺术品是艺术家功力的外化,他们将长期积累的修养、学识融汇于指尖,在短时间内做了一次短暂的情感大爆发。这种积累的过程极其辛苦,因此收藏不仅是一种占有,而应是对艺术、对艺术家的尊重。”

  周峰并不是善于取巧的投资者,他收藏作品不完全依靠市场因素进行判断,他更愿意走近艺术家,了解艺术家的经历,研究作品的学术价值,逐渐明确了自己的收藏目标和题材。

  近些年,他与江苏名家聂危谷、陆越子交好,主要收藏这二位的画作。选择这二位,而非别人,周峰有自己的考虑:“我认为艺术品增值的本质是文化属性的受重视。我收藏的聂危谷精品近四百幅,是聂危谷的最大藏家。选择他,因为我看重他的学术高度。聂危谷读的是中国美术史的博士,有多年艺术理论修养,他能够站在世界文化的高度上审视当下,在创作中形成了独立的艺术语言。2015年5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世界观—聂危谷中国画展开幕式上,何家英评价说:‘聂危谷的画开宗立派,不可复制’。而陆越子老师也是学院派画家,专攻花鸟,擅长大写意,笔力遒劲,意境深远,绘画语言至今仍在不断地变化创新。”

聂危谷《血色罗马》

聂危谷《圣玛利亚安康》

陆越子花鸟作品

陆越子花鸟作品

   周峰很少收藏刚出校门的学生作品,“我并非不支持这些孩子,他们需要鼓励,但更需要积淀和磨砺,否则他们的作品是缺乏分量的。譬如看小说一样,有的作品百读不厌,每次读都能挖掘出新东西,有的读一遍就兴趣索然。我们甚至能从一本小说中窥探出作家读过哪些书,有过怎样的人生经历。艺术品创作亦是如此,有些年轻人的作品一眼便能看透,值得推敲和琢磨的地方太少。反观大师的作品,例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画面传递出的灾难符号,人类的悲剧性,战争的伤痕记忆令人叹为观止,常看常新。假如我以好价钱收藏某个学生的作品,虽然短期能增加他们的收入,却会使他们的心态变得浮躁,止步于当下,很容易毁掉一个年轻人。”

  收藏应该是一片平静的蓝海

  虽然是江苏藏家,但周峰的眼界不限于江苏一省,收藏毕加索陶瓷只是他收藏探索的一个尝试,近期他还准备收藏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雕塑作品,这让不少本地藏家难以理解。

  周峰说:“收藏存在地域性,藏家对本地的,相对熟悉的艺术家有心理偏好,这可以理解。在流通领域,我们经常看到的也是同一批名家的作品。一件作品频繁流通导致价格被炒得高昂,这种交易我认为无意义,没有真正实现价值转化,反而导致价值泡沫。那些今天买进明天卖出获利的人不算藏家,他们应该叫‘倒爷’,他们难以获得艺术品升值的长期回报,更体会不到收藏本身的乐趣。”

  “反观外界,不少优秀的艺术品被忽视,它们的艺术魅力丝毫不弱,所以我正在努力拓展知识面,让自己的眼光更开放,突破收藏的地域性,接受国外的、当代的艺术作品,也引导身边朋友去认知,让收藏走进一片‘蓝海’。举办毕加索陶瓷精品展也是一次艺术教育活动,让博物馆级的收藏品走进大众视觉,使大家了解,我们不应只盯着‘金陵四家’,也应有毕加索。

  周峰总结说道,收藏就好像一场漫长的旅行,最忌急功近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