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古時期發生過世界性洪水嗎?神話「大禹治水」有多少真實成分?

 白力士 2018-11-21

世界的毀滅與重建是廣泛流傳的神話母題,其中洪水神話又是最有名的一個

徐旭生先生認為「洪水」本義是「共水」,從訓詁方面看,缺乏紮實證據;但從邏輯分析,又存在一定可能性。除了地理方面的考察,在洪水神話的文本里,有個「共工」反覆出現,簡直是各種水災的罪魁禍首,而共工正好又是傳說中的水神,很難說僅僅是簡單的巧合。

關於共工怒觸不周山就有三種說法,《淮南子·天文訓》中說共工與顓頊爭帝失敗,《淮南子·元道訓》說共工與帝辛爭帝失敗,《補三皇本紀》說共工與祝融之戰失敗;《淮南子·本經訓》說帝舜的洪水也是共工引起,《山海經》說大禹治水殺死舜的大臣相柳,《史記·五帝本紀》說共工作為帝舜時期的工師失職,大概也是輔佐鯀治水失敗。

很明顯在這些記載中,共工實際上都是洪水的人格化表現。

20世紀40年代在長沙子彈庫出土的楚帛書一卷,記載了遠古時代沒有日月和時間,後來雹戲(即伏羲)和女填(即女媧)的四個兒子分守四方,互相換位推測時間。又經過了一千多年日月終於誕生,之後炎帝派祝融率領四神奠定了天地,從此才有了每天的四時——宵、朝、晝、夕。正因為女媧完全具備創世神的神格,所以同時也可以有治水補天的神話。

相對於女媧補天的質樸,大禹治水經過儒家政治哲學的修飾,很難看出其原貌了。從一些儒家之外的史料推斷,原本大概也是個簡單的神話故事。顧頡剛、童書業、楊寬先生均認為大禹實際上本來就是西羌的社神,作為山川之主自然應當有平定水土之功。楊寬先生還認為鯀來自東方水神共工的分化,所以大禹治水既表現土克水的觀念,又反映了東西兩族的戰爭。

大禹治水最早還可能只是一個獨立的傳說,之後才和帝堯、帝舜等發生關係。顧頡剛先生提出過經典的「古史層累說」,認為「時代愈後,傳說的古史期愈長」。我們在文獻中確實可以看到,大禹於西周中期青銅器就存在,而堯舜在春秋末期《論語》中才出現。至於輔佐大禹治水的契、后稷、伯益等人,本身分別是商、周、秦等民族的始祖,很難說有多少直接關係。到戰國時期為了構建統一國家的需要,才把這些祖先神拉到一起搞大事情。

「古史層累說」的另一方面認為「時代愈後,傳說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所以《遂公盨》只有一句簡單的「天命禹敷土,隨山浚川」,但後來卻被各種文獻編纂者,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塗抹修飾。所以《史記》的大禹治水並不是一個原始的傳說,不能把它單獨拿出作為大禹治水的唯一記載去靜態考察。

另外,鯀用堵塞法治水失敗、禹用疏通法治水成功,在一些史料中也有異辭。《山海經》說鯀失敗的原因是「竊帝之息壤」,而禹成功也是「湮洪水,殺相繇(即相柳)」。甚至《孟子》《荀子》《莊子》也都提到禹「抑(湮)」洪水,結合女媧補天也是堵塞洪水來看,用堵塞法治理洪水本身並不是罪惡,只是一種早期的治水方式。

但是在《墨子·兼愛》中,就開始有了大禹疏水的方法。後來在《國語·周語》中,就把鯀的堵塞法寫成了失敗的原因,而禹的疏通法正是成功的關鍵。其實這種傳說的演變,也和戰國農業生產有關。人們本來用築堤的辦法防止水患,但因為弊大於利,所以後來又發明了疏水灌溉的方法。「疏川導滯,合通四海」,正是戰國時期的現實情況。

通過以上的全部解讀,我們大致可以形成這樣一個結論:公元前2200—前2000年左右,確實存在一場世界性的大洪水。但是世界各民族關於洪水神話的文本記錄,時間跨度長達數千年之久,很難說是基於同一場世界性大洪水的記憶,不過是各自在本區域受到洪水災害的投影。至於裡面宣傳的神諭思想還是人本主義,當然也不能作為實錄對待,反映的只是文本編纂者的思想。而任何歷史文本與洪水史實之間必然存在一定差距,具體案例具體分析,才是科學研究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