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不迷茫》 微信上最令人讨厌的7种行为。 今天就想和大家谈谈微信上最令人讨厌的7种行为,也顺便让有些人知道,为什么你总是交不到朋友。 //01// 在吗 我真的超级不喜欢别人上来就甩我一句“在吗”。 这绝对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一旦回答,聊天话题的导向很可能就变得很具有未知性。 我要一回答在吧,指不定对方就问我借点钱或者帮个忙什么的。 我要回答不在吧,人家就说这不是说话了吗。 我要是干脆不回复吧,逮到我在朋友圈留下个赞或评论的时候就冷嘲热讽,哟,这么高冷呀,就给别人点赞不理我了。 后来我发现,但凡以“在吗”开头,要么是关系不熟,要么后面基本都会跟着“求你帮个忙”。然而这种无视对方情境,把别人钓出来然后再亮出自己的真正目的,会逼你觉得,不帮人家就是对不起人家。 所以拜托,有话麻烦直说,也给我留点可以拒绝的余地吧。 //02// 连续发很多段长语音 很多人都特别害怕在微信上收到很长很长的语音。 语音这个功能确实很方便,拿着手机边走路边说话,相比打字这么麻烦,能省下不少事。 可发语音这件事,一定要考虑到接收人的情况。当你一段接一段60秒的语音发过去的时候,你必须考虑到听的人是否方便。 如果对方在上班或上课,收听语音就成了特别麻烦的事,而微信语音转文字的功能常常把句子转得词不达意,弄出不少笑话。 万一语音里包含什么隐私的内容,如果不慎在公共场合点开,那真的是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对此我的建议是,如果真的要发语音,在发送前一定要整理主干信息,直奔重点。 //03// 已读不回 短时间没有回复可能是在忙,长时间没有回复,那绝对就是故意的。 明明手机都带在身边,也没有国家领导人的忙碌,也不是说像网红那样有看不完的消息,看到消息吱个声总是可以的吧,我又没有强求我们之间的对话一定要很有营养。 我一直觉得,给予对方反馈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素养的体现,即使是真的忙得不可开交,也该在事后稍作交代,而不是干脆当作没看到。
//04// 滥用表情包 表情包这个发明,的确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微信聊天中的尴尬,很多词不达意的话,换成一个表情包就可以迎刃而解。 可偏偏有些人,明明对方在说正事,他却发来一堆表情包,好像自己连打字都不会打,最后弄的两个人之间的交流完全没有办法进行下去。 表情包可以是聊天的调剂品,但绝对不是规避问题和闪躲沟通的工具。 //05// 总用单字或句号回复 每次聊天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无论说什么,对方都只会发来一句“嗯”、“哦”、“好”的时候,这场对话基本就已经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了。 这种回答真的太让人讨厌了,哪怕是换成“嗯嗯”、“哦哦”、“好哒”,也会让别人舒服的多。 最让人头疼的事,有些人连嗯哦都懒得说,你说了一大堆,他只回你一个“。”,看得人超级崩溃,同时也让人觉得自己很不被尊重和重视。 //06// 朋友圈里阴阳怪气的回复 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人喜欢说话酸溜溜的,你分享点再正常不过的日常生活她也觉得:天呐噜,这人又开始装逼了。 你发张自拍他就说你装逼,你写点感受他就说你鸡汤,你出去旅行他就说你炫富,你要是用国产手机他就说你土鳖,你要换苹果他还说你崇洋媚外。真是弄的人怎么都不是人了。 //07// 频繁群发求点赞、扫码、清粉 相信你也一定收到过以下这几种群发消息。
本来收到这种信息你就已经选择性的忽略了,可是没过几分钟对方又群发了条“不好意思,刚才的信息是假的,千万别扫”,“刚刚发错了,假的不要信”。 妈呀,你可别是个傻子吧,这不等于是在承认自己是个傻X么。 在人际交往中,“有礼貌”可能已经是最低的要求了。不求你处理好所有人际关系,能够嗅到对话中的情绪和走向然后力挽狂澜,但怎么说,最起码也麻烦懂点礼貌吧。 真心希望有些人多注意下微信上这些基本社交礼仪,避免这些大家普遍反感的行为,否则真的很容易没有朋友的。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