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建筑 | “远东第一大剧场”,天蟾逸夫舞台

 静雅轩345 2018-11-21


天蟾逸夫舞台是上海历时最为长久、最具规模的戏剧演出场所,前身为天蟾舞台,有“远东第一大剧场”之誉。



京角儿不进天蟾不成名


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原天蟾舞台)始建于1925年,由英籍设计师设计,施工方为当时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地基基础施工公司——康益洋行。整栋建筑坐西南朝东北,处于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福州路(原四马路),建筑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顶呈拱形覆盖整个场内观众厅。观众席分设四层,共有座位3917个,成为当时上海新式剧场之最。


▲二十年代的“天蟾舞台”


天蟾舞台(福州路701号)为旧上海四大舞台之一,于民国十四年(1925)由三元公司投资兴建,当时称“大新舞台”后曾改名“上海舞台”“天声舞台”。1930年由“江北大亨”顾竹轩接办经营将开设在南京路浙江路转角处的天蟾舞台迁入现址并沿用天蟾舞台名称。著名京剧演员如梅兰芳、马连良、高盛麟等都先后在此演出。1954年6月11日由国家正式接管。1990年翻建改名为“逸夫舞台”。


▲华丽大气的现代京剧《关长》布景


“大新舞台”于1926年2月6日开张首期演出的名角有李吉瑞、荀慧生、高庆奎、白玉昆等。据《申报》次日报导:大新舞台开张首演盛况空前……并誉为上海第一流舞台。不久后周信芳、盖叫天等名角也先后在此登台唱戏,北京名角也常在此献演逐渐地天蟾舞台成为京剧演出的重要场所。所谓“京角儿不进天蟾不成名”道出了天蟾在梨园行的重要性。


“天蟾”见证着梨园文化从近代走向当代、从历史面向未来的历程,见证着十里洋场的旧貌新颜,见证着一代代艺术家的崛起与传统戏曲艺术的盛况。从当年的“京角儿不进天蟾不成名”到如今的“看戏曲首选天蟾逸夫”,天蟾经历了近百年的沧桑变幻,在一代代观众的掌声和叫好声中,记载了一个世纪京剧舞台的兴衰荣辱。“不进天蟾不成名”虽然只是梨园行里的一句谚语,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确实道出了天蟾舞台在中国京剧演出史上的重要地位和造就一代代京剧大家的卓越贡献。


南北名角云集,好戏迭出


“九·一八”事变后已定居思南路的梅兰芳在天蟾舞台首演《抗金兵》和《生死恨》两出戏上演期间万人空巷场场爆满。抗战胜利后上海剧坛异常繁荣南北名角云集好戏迭出。梅兰芳的《贵妃醉酒》和程砚秋的《锁麟囊》,几乎逢演必满。关外名老生唐韵笙在天蟾舞台连演半年的《铁笼山》场场满座传为佳话。


▲年轻时的梅兰芳


1946年天蟾舞台搞了一次“十大头牌联合演出”的活动程砚秋、谭富英、叶盛章、叶盛兰、李少春、马富禄、袁世海、李世芳、李玉茹等当红名角协力演出。当时无论达官贵人、名媛淑女还是地痞闲客均济济一堂演出场景盛况空前。


邵逸夫捐资改建



封神榜特刊


▲新编《封神榜》第十四幕剧照


上海解放后第一个来自北京的京剧院团在天蟾演出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三大名角珠联璧合上演新京剧经典之作《野猪林》。程砚秋新编剧目《祝英台抗婚》《马昭仪》《锁麟囊》《荒山汨》《窦娥冤》等。上海京剧院一团、二团、三团自建院以来,一直以天蟾作为演出基地轮番上演京剧日常演出及连台本戏《七侠五义》《封神榜》创下连演一百场的记录。


▲现今的天蟾逸夫舞台


1989年,在当时市政府领导的倡议下,天蟾舞台划归上海京剧院,由上海市政府投资,香港邵逸夫爵士等热心京剧艺术家捐助进行改建,并命名为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逸夫舞台以京剧演出为主,其他戏曲剧种演出为辅,平均每年演出达四百多场,始终保持着上海演出界演出场次第一名。上海天蟾舞台作为京剧演出场所,不管是对于上海京剧的发展还是中国京剧的繁荣,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2010年4月14日,由黄浦区文化局公布为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暂歇,为下一个百年之约


2018311,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正式停场,对剧场进行大规模整体修缮。本次修缮是上海天蟾逸夫舞台,继1994年改建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缮,预计历时一年左右。届时剧场将以全新的面貌再度与观众见面。修缮后的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将大幅提升观众的观看体验与演出院团的表演体验。


停场不停业,13分钟步行圈

服务不断,演出不断

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地理位置优越,看戏曲演出到天蟾早已成为沪上戏曲观众的首选。


为此,剧场修缮期间,天蟾逸夫舞台提出了“停场不停业”和“13分钟步行圈”的概念。上海京剧院的大部分演出,将以位于徐汇区天钥桥路上的周信芳戏剧空间为主要阵地,同时还会辅以周边的其他专业剧场来为戏迷服务。


这些剧场都在天蟾逸夫舞台周边,13分钟的步行范围内,如上海大剧院、人民大舞台、共舞台、黄浦剧场、上海音乐厅及即将开业的中国大戏院等。除了周信芳戏剧空间外,天蟾逸夫舞台还将在市中心分设票务代理点,原有的票务系统也将继续沿用,继续为新老观众提供各类戏曲演出的购票服务。并承诺在此期间天蟾会员仍可享受各类优惠政策及会员服务,保障会员观众的权益。确保停场不停业,服务不断、演出不断。


周边游玩攻略


· 上海来福士广场 ·

西藏中路268号(近福州路)

上海来福士广场位于上海市核心地区:富有历史性意义的人民广场,中外驰名的南京路步行街和外滩近在咫尺。凭借引领国际风尚的购物品牌,上海来福士广场已成为都市潮人汇聚集合之地。


这里网红店特别多,曾经火遍上海的喜茶、仰望包角布、光之乳酪等都选择将店开在此处。



· 老正兴菜馆 ·

福州路556号

老正兴是上海最早的一家经营上海传统特色菜的饭店,创建于清同治元年,是上海知名老字号,也是一星米其林餐厅,来到福州路,一定要去尝尝老正兴。


老正兴菜馆在本土第一家起源本帮菜后,经历了推广到社会的发展历程。其本帮菜点是用料精细、制作考究、菜品繁多、成品造型丰富。


老正兴的招牌菜有油爆河虾、八宝全鸭、虾籽大乌参、草头圈子、清炒鳝糊、红烧划水、红烧回鱼、红烧下巴划水、红烧肉、八宝辣酱、正兴酱方、冰糖甲鱼、油酱毛蟹、锅烧河鳗、蟹粉虾仁、萝卜丝氽槽等等。


老正兴本帮菜擅长烧、煨、炖、煸、蒸、炒、等多样的烹调方法,加上各种调味,烹调出美味可口的佳肴。如生煸草头,是抢火候的烹制法,仅选用草头的三瓣嫩叶,重油急火煸炒、再加酱油、糖和七宝大曲酒,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要使每瓣叶子都煸到。此菜油亮碧绿,酒香浓郁,极为脆嫩爽口。



· 古籍书店 ·

福州路401号


古籍书店是上海成立最早的专业书店,也是具有55年历史的老字号书店,主要经营文学、历史史料、社科人文、经济管理、营销管理等学术类图书,品种近12万余种。


书店购书环境古朴典雅,图书种类广博。三楼是全国最好的特价书店,品种呈列与摆放均具有专业特色。


四楼博古斋以经营旧版线装古籍书、民国杂志、新文学读物、拓片、碑帖,珂罗版画册为主。想买线装书的小伙伴也不要错过啦~



· 上海书城 ·

福州路465号

20年前,上海书城刚刚开业。营业面积超1万平方米,加上七层的零售空间,被当年媒体称它为“世纪之交的礼物”。它也承载了许多上海人的童年关于书店的记忆!


和小书店相比,这里空间很大,书都分门别类很齐全,记得小时候第一次来这里,简直感觉到了天堂!


从教辅到小说,从电子书到音乐专辑,上海书城几乎能满足你所有需要。



· 外文书店 ·

福州路390号

外文书店,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经营原版外文书的书店,在这里,你能找到各种原版外文书籍。


小说、人物传记、旅行,或是生活百科皆是应有尽有,就连原版的日本漫画都能在这里找到。二楼主打语言学习类书籍,听说读写相关的都很丰富,正在学习语言的小伙伴们一定能在这里找到各个阶段需要的学习资料。



· 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博物馆 ·

福州路429号

上海笔墨博物馆就在福州路上,大部分展览都是免费的,这里的常客大多是对笔墨感兴趣的上海爷叔~


这里有不少历代创制的工艺品,还有部分书画家的墨宝文献等。对于爱好者来说,一座小小的笔墨博物馆就可以逛上一整天~



· 锦江旅游多功能旗舰店 ·

福州路739号

2018年8月31日,集“展示、体验、互动、销售”为一体的锦江旅游福州路旗舰店正式开门迎客。锦江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知名企业,携手上海市旅游局,以800多平米旗舰店为依托,承担好上海旅游咨询服务的部分窗口职能,在资源集聚、业态融合和技术创新上实现突破,带给中外旅游消费者全新的产品展示和服务体验。



来源:黄浦最上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