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提倡以仁义治天下,为何他刚当上鲁国宰相,就把少正卯处死?

 快乐老年435 2018-11-21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堪称古代文化史上的一次盛况,各学派代表人物,无不希望本家学说得到采纳,孔子作为儒家学说创始人,不辞辛劳奔波于列国,向国君推广儒家思想。虽然历经坎坷与磨难,期间吃了多次闭门羹,但并不是没有收获,孔子仕途最辉煌时刻,曾在鲁国担任大司寇,行使宰相之权。

孔子提倡以仁义治天下,为何他刚当上鲁国宰相,就把少正卯处死?

鲁定公十四年,即公元前496年,56岁的孔子与鲁定公会面,这次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跟孔子促膝长谈后,鲁定公有种相见恨晚之感,让孔子以宰相的身份辅佐自己。众所周知,孔子始终提倡以仁义治天下,为何他刚当上宰相的第七天,就把同朝为官的少正卯处死呢?

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要弄清事情真相,先来了解少正卯其人其事。此人姓氏暂不可考,“卯”是他名字,而“少正”是当时的一个官职,笔者查阅资料得知,少正的职位和权力,相当于后来的御史中丞,属于国君身边近臣。

孔子提倡以仁义治天下,为何他刚当上鲁国宰相,就把少正卯处死?

作为古代顶级教育家,孔子办学讲课,门下弟子众多,而少正卯跟孔子一样,也是那时候数一数二饱学之士,被尊称为“闻人”。为了不让才华埋没,少正卯开始开办学堂,只是他讲述的内容为法家学说。估计少正卯口才太好,授课方式非常灵活生动,孔子的很多学生都跑去听课。

按照常理来说,少正卯之举动无可厚非,谁去听他的课都属于自由选择,结果惹来杀身之祸,孔子给他定下五条罪状: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和顺非而泽。关于此事,《荀子·宥坐》中写道:“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

孔子提倡以仁义治天下,为何他刚当上鲁国宰相,就把少正卯处死?

无独有偶,《孔子家语·始诛第二》里也记载道:“孔子摄行相事,有喜色,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回过头再看少正卯的那五条罪名,用现在的话可翻译为:看似通晓事理却内心险恶,行为怪癖却死不悔改,善于诡辩(跟鬼谷子有点像),博闻强记却不用在正确的事情上,喜欢阿谀奉承、溜须拍马。

所以,孔子就告诉鲁定公,少正卯乃祸乱朝政的奸臣(小人之桀雄,不可不杀),想要通过辩论让他迷途知返,几乎不可能做到,毕竟他精通诡辩技巧。少正卯真的像孔子所说的那么坏吗?由于先秦古籍留存较少,世人无法获得更多确凿资料,不能妄下结论。

孔子提倡以仁义治天下,为何他刚当上鲁国宰相,就把少正卯处死?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此乃无中生有之事,毕竟孔子提倡仁义,不会会轻易处死少正卯,况且当时少正卯名气很大,还是朝中大臣。最重要的是,孔子才当了七天宰相,就算少正卯有罪,搜集证据也需要一段时间。在你看来,少正卯之死,与孔子有没有关系呢如果有的话,杀少正卯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参考文献:《孔子家语·始诛第二》《荀子·宥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