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血便的中兽医疗法

 Toddingy 2018-11-22

牛血便是指患牛在排粪时,粪便中带有血丝或排出血样便。患牛有先血后便和先便后血两种情况,俗称“牛便血,牛排血病”。

1 发病原因

现代兽医学认为,牛血便,临床上多见于犊牛球虫病,其主要特征是发生急性肠炎,临床表现为血痢,渐进性贫血,消瘦等。

中兽医认为,本病多见于夏秋暑热季节,因天气炎热,过度使役,热毒郁结;如若饮食不周,喂食霉变饲草等,最终导致脾胃虚脱,遂发本病。

2 临床症状

病初,患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粪稀,带血。病重者,排黑色血水,恶臭,衰竭死亡。

牛血便有两种情况:先血后粪,多为肠伤或热毒所致,为实症;先粪后血,多为脏伤或热毒所致,为虚症。发病情况:一是外感风热犯肺,不能及时解表,病邪下移大肠,导致热毒郁闭,热伤肠路,迫血外行,淤注肠中,即成便血;二是因劳役过度,饮喂失节,导致脾虚而不能摄血,血不归经,溢于脉外,下注于大肠,随粪而出促成其病。

2.1 实热型 发病急骤,鼻镜干燥,食欲不振,反刍减少或停止,精神萎顿,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稀溏,粪便带血或单纯泻血,多见先血后便,因出血部位靠后,故见血呈鲜红色,排粪有痛感,口干舌红,脉象洪数。随病程延长,排粪量少、次多,出现里急后重,便中混有大量肠黏膜和鲜红血丝或血块,腥臭。病牛严重脱水,消瘦,行走困难,眼球下陷,瞳孔散大,腹、腿肌肉震颤。后期病牛极度不安,出现全身神经症状者,预后不良,多数死亡。

2.2 脾虚型 发病缓慢,患牛消瘦,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毛焦肷吊,大便溏泄,血随粪出,多见先便后血,因出血部位靠前,故见血色暗红,行走拘谨无力,口色淡白,脉象迟细或细弱。

3 防治方法

3.1 实热型 治宜清除肠道湿热之邪,邪祛正复,便血自止,可选用甘凉、苦寒、养阴生津之品,以清热解毒、渗湿利水、止血止痢。

【方1】地榆30 g,槐花、乌梅各60 g,诃子、猪苓各45 g,泽泻、苍术、金银花、连翘各60 g,甘草20 g。水煎候温灌服。日服1剂,连用3剂。

方中地榆、槐花、乌梅、诃子可凉血止血、涩肠止泻,为主药;苍术、猪苓、泽泻燥湿健脾,渗湿利水;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腹泻严重者,加车前子、茯苓各60 g,渗湿利水;粪干带血者,减猪苓、泽泻,加火麻仁、厚朴、枳壳各60 g,润燥通便;排血严重者,加蒲黄、棕榈、侧柏各60 g,凉血止血。诸药相合,清热解毒、渗湿利水、止血止痢。

【方2】槐花、侧柏叶各40 g,炒芥穗、炒枳壳各3 g,黄连20 g,黄柏、栀子各30 g,焦地榆、焦蒲黄各50 g,当归、生地各30 g,丹皮、厚朴、木通各25 g。研末开水冲服,1日1剂,连用3剂。

方中侧柏叶、槐花清大肠湿热,凉血止血,治崩漏泻血;炒芥穗微温不烈,散风止血;炒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利于排出胃肠热毒,配合黄连、黄柏、栀子清热解毒,燥湿止泻;焦地榆止血、止痛、收敛;焦蒲黄味甘性平,重在收敛止血;当归润燥滑肠、补血活血;生地、丹皮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厚朴燥湿下气;木通清热利湿。诸药相合,标本兼治,清热止血、凉血解毒。

3.2 脾虚型 宜以止血止泻、补脾健胃、理气消食、渗湿利水为治则。

【处方】地榆、槐花、诃子、乌梅各30 g,党参、黄芪、当归各50 g,甘草、白术、陈皮、炙升麻、炙柴胡各30 g,五味子、生姜各15 g,车前、大枣各60 g。水煎候温灌服。1日1剂,连服3剂。

方中,地榆、槐花、乌梅、诃子有凉血止血、涩肠止泻;党参、黄芪、当归、大枣健脾补气;白术、陈皮、车前子具理气健脾、燥湿止泻作用;炙升麻、炙柴胡、五味子配党参、黄芪、当归治脾虚久泻;生姜为散风止呕、清痰作用;甘草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缓和药性。诸药相伍,补脾健胃、理气消食、渗湿利水。

丁元增

(山东省沂水县许家湖镇兽医站 2764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