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个值得和小朋友一起看的敦煌壁画

 wyj剑神卓不凡 2018-11-22


敦煌壁画作为人类的艺术瑰宝,涵盖了非常丰富深奥的内容,吸引着世人。每个人到敦煌,都会有不一样的获益。

结合图像、故事和洞窟背景知识,我们挑选了12个洞窟的经典内容,其中有九色鹿的故事,12个星座传入中国的记录等,壁画不仅大朋友看得懂,用孩子的视角,我们依然能发现其中生动丰富的内容。




1

莫高窟最大佛的“大手大脚”

去莫高窟参观的人都会在96窟(九层楼)前留影,小朋友,你知道这个大佛有多高?

96窟开凿于初唐时期,该时期的造像丰盈圆润。殿内的弥勒菩萨造像高35.6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

这身大佛又是如何建造的呢?首先在崖壁上凿刻出大体轮廓,然后用草泥垒塑,再用麻泥细塑,最后用色料着彩。如此复杂的过程,也是当时工匠们智慧和创造力的集体汇聚。

这尊大佛因多次重修,已经不是当时原貌,但有一部分脚趾仍为唐代的样子,小朋友们不妨凑近些,观摩对比下。

上面的两张图是“手印”,指的是佛教中,修法时行者双手与手指所结的各种姿势。大佛的右手上扬(左图),施无畏印,意思是拔除众生的痛苦,令人安心平静;左手(右图)平伸作与愿印,象征满足众生的愿望。原来,不同的手势含有不同的意义啊!


2

九色鹿的故事

莫高窟257窟,开凿于北魏统一河西以后。洞窟北壁的连环故事画,是莫高窟开窟以来的全新构图形式,也是敦煌壁画故事中的经典之作,对此后莫高窟佛教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这铺壁画的主要题材《九色鹿本生图》,曾经被演绎成著名的同名动画片,估计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小时候都看过。

故事说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前生是一只九色鹿王,他救了一个落水将要淹死的人,却反被此人出卖。这个故事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赞扬了九色鹿的忘我无私,也宣传了善恶相报的思想。当然,最吸引孩子们的是壁画上丰富的色彩和各种动物造型,美丽的九色鹿,也是最好的临摹样本。


3

禅定佛的微笑

相信见过这尊禅定佛的大朋友们一定会记忆深刻,堪称莫高窟造像艺术的神来之作

莫高窟259窟,开凿于北魏时期。此窟北壁下层龛由西向东数第三龛的彩塑禅定佛,高0.92米,体态端庄,比例适度,双腿盘起,结跏跌坐在长方形须弥座上,双手在腹前重叠作禅定印(指一种专注的状态)。

当一个真正的禅修者,坐禅到一定境界时,会油然而生出一种喜悦的感受,这种感受称之为“禅悦”。这身禅定佛正是在表达进入禅悦的状态,佛的嘴角微微上翘,浮现出一种含蓄的发自内心满足的微笑。

通过移动手电筒的光印照在禅定佛面庞,佛的微笑会因不同光照角度的展现出不同的神韵,孩子们可以了解透视原理,欣赏禅定佛无声的美,惊叹于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


4

壁画上的12星座

此洞窟编号第61号,开凿于五代时期。窟内除了曹氏家族供养人像和五台山地形图很吸引人之外,经常会让游客驻足的,还有甬道两侧的壁画——炽盛光佛经变中的十二星座图。

十二星座在古巴比伦时期被命名为“黄道十二宫”,曾经传入希腊,然后在西元前后,流传到印度。在6世纪时,十二星座随着佛经从印度来到中国。

小朋友们不妨来找一找,壁画中的十二星座与现在的十二星座图有何不同?在专业讲解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对星座的由来和画面会产生浓厚兴趣;在四季的敦煌夜空,也许还能找到壁画里出现的星座呢!


5

古代童趣

第79号洞窟,开凿于盛唐时期。

经常能在很多关于莫高窟的儿童题材文章中看到下面的图像,79窟里的四披千佛边沿,穿插绘有十二身童子形象,有的拿大顶、有的作舞蹈状,或伏地跪拜,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有说法这是画工在完成了主题画之后随兴插进的小品。

站在这些壁画前,古代儿童的动作神态、生活面貌如此真实地浮现,时光也变得鲜活起来。


6

狩猎图

洞窟编号第249号,开凿于西魏时期。此窟的壁画风格鲜明地显示了民族艺术的特色,出现了压力大、速度快、潇洒劲力的线描,无论是简笔线描的野牛,还是铁线描绘的猪群,或者是信笔勾描的云彩,都非常重视表现形象的动态和神情,充分显示了画工的高超技艺。

小朋友们,是否也可以拿起画笔,创造你眼里灵动的动物世界?


7

追逐的兔子

莫高窟407窟,开凿于隋朝时期。

进到这个洞窟,建议小朋友们都仰起头,看一看窟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叫做藻井,通常位于室内上方,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周围饰以各种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敦煌藻井多达400多顶,绘制十分精致。

407窟的藻井中心有八瓣莲花图案,莲花中心是三只追逐奔跑的兔子,三只兔子竟然画了三只耳朵,但整体画面却使人产生出一兔双耳的艺术效果,不仅有循环奔跑的动感,造型也极为优美。莲花四周画八身飞天,姿态各异。

小朋友们,想一想,为什么三只兔子只有三只耳朵?


8

会飞的乐器

洞窟编号第217号,开凿于唐前期的景龙年间。这个洞窟的壁画中,有一铺精彩的画面——“不鼓自鸣”。这也是敦煌莫高窟等石窟壁画上常见的佛教题材艺术,主要表现在经变图中。

壁画中的“不鼓自鸣”包括多种乐器,其中打击乐器有腰鼓、揭鼓、毛员鼓、拍板、方响等,弹弦乐器有琴、筝、五弦琵琶、曲项琵琶等,吹管乐有单案、笛、排箫、角、笙等。这些乐器汇集在一起,飘然于空中,仿佛组成了一个大型空中交响乐队。

“不鼓自鸣”,它不只在于激发人们对音乐的想象,更隐含着一定内容的宗教意蕴。小朋友们,可以在壁画上找到这些乐器吗?有机会的话,我们还可以一起倾听,音乐响起的那一刻。


9

反弹琵琶

看到这个画面你一定不陌生吧,在敦煌的很多地方都能见到这个曼妙的形象。

112窟开凿于盛唐时期,《反弹琵琶图》出自于该窟的《西方净土变》,描绘了伎乐天伴随着仙乐翩翩起舞,举足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绝技时的霎那间动势。

据说,如果要完成反弹琵琶的动作,需要有足够的力量和柔韧度。你能摆出这个pose吗?


10

孙猴子的原型

齐天大圣来也!请看,榆林窟第3窟,开凿于西夏。

壁画中的石磐陀,其实就是《西游记》里孙行者孙悟空在生活中的真实原型。

在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八月,高僧玄奘往西天取经,途径瓜州,在今天的锁阳城塔尔寺遗址讲经说法一月有余,期间胡人石磐陀每天都认真听讲,受其感化于是拜玄奘为师。

不过,后来石磐陀有没有坚持到最后,跟随玄奘取经而回?留一个悬念给大家。


11

唐朝人是酱紫春游的

莫高窟第二大佛,130窟,开凿于唐开元、天宝年间。在这个窟的甬道壁画上,绘有规模最大的唐代供养人画像(供养人,指的是建造洞窟的人,他们的形象往往被绘制在洞窟内)。

画面上共有十二个人像,第一身像最大,立粉堆金榜题为“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一心供养”,第二、三身像为主人的女儿,身后跟随九位奴婢。

这幅画的结构和意境创造上,突破了前代整齐严肃的供养人行列,人物位置参差错落、自由活泼,特别是在人物背景的设计上出现了垂柳、萱花、曼陀花,并有蜂蝶绕花飞翔,使庄严静穆的环境增添了灵动的情趣。这样的巨型画幅,让人联想到在春天出游的盛况。

这些画面中的女子,她们各依身份不同,一律穿戴着那个年代最时髦的装束,“留住铅华云一片,犀玉满头花满面。” 其中右数第四位奴婢,手端花盘,身穿男装。你找到了吗?

和现代的人比起来,古代人春游的出行仪式感相当得强,而当时人们的穿着化妆,真可以用“欢型”来形容。


12

战斗中的金戈铁马

莫高窟早期洞窟的经典之作,西魏285窟,就像一本无穷无尽值得探索的书本,每一铺画面,每一个形象,都吸引着人们去解开ta的秘密。

该窟南壁的《五百强盗成佛图》,讲述了五百个强盗作乱,被国王派大军征剿所俘,遭受酷刑,放逐山林,最后受感化修行成佛的故事。

这铺画面里的形象极为生动,感兴趣的小朋友们,试试看,能否在壮阔场面中找一找战马、铠甲、武器,了解画面背后的故事。


我们摘选的这12幅画面只是整个敦煌壁画的冰山一角,敦煌石窟艺术所涵盖的内容之广,涉猎知识之丰富,值得大朋友和小朋友们身临其境,用心感受。

随着时间的流逝,古老的壁画也渐渐抵挡不住岁月的风沙,还好有专业的石窟研究学者和保护工作者们,用他们的辛勤付出,保护壁画,延缓它们的消逝。

而我们,该用什么方式记住这些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