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 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历’,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1.
员:即:“园”。至:极致,最高标准。 2.
人伦:旧社会剥削阶级宣扬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这里指关于人的事。 3.
弑:臣杀君。身弑:自己被杀。 4.
削:削弱。幽、历:谥号用字。 5.
引诗《诗经大雅荡》 6. 鉴:古代铜制镜子,引申为借鉴。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圆的标准;圣人是人伦的标准。要想做君主,就要尽力做到为君之道,要想做臣子,就要尽力做到臣子之道。所谓的君、臣之道,都效法尧和舜就行了。不像舜服待尧那样去服侍君主,就是对他的君主不敬;不像尧治理百姓那样去治理百姓,就是对百姓的残害。 孔子说:‘治国之道有两种,就是仁和不仁罢了。’一个国君暴虐欺压百姓,其后果是重则本身被杀国家灭亡,轻则本身危险国力削弱。这样的暴君死后所加给的谥号就叫作‘幽’、‘历’,即使他有孝子贤孙,经过一百代也是不能够改变的。《诗经》说:‘殷商的借鉴并不遥远,就是前代夏桀灭亡的下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
来自: chenliwei80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