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书的智慧与技术从何而来?来读读李颖方老师的《我是教书匠》一书!

 李艳fctu3tuf7t 2018-11-23

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姿势

写在前面

艳平


十多年前,我们天南海北的一群语文人曾在朱永新博士建立的教育在线网安营扎寨,共建语文的桃花源。那里有君师父青春语文的引领,那里也有我们这些草根老师的语文悲欢。浙江乐清的滴水无声李颖方老师便是其间一道睿智的风景,我与山东的郝晓琳老师、安徽的张业厚老师都曾在李老师的文字里驻足流连,都曾在李老师的思考里获益深深。如今,李老师的第二本专著《我是教书匠》已经与大家见面,如何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如何做一个好的教书匠,李老师会为你答疑解惑。今天与亲们分享的是我与张业厚老师读完新著后的感受,欢迎大家围观品鉴!


做一个思考的行者



读李颖方老师《我是教书匠》一书

文/司艳平

与李颖方老师相识十多年了,每一次提及他,我总会用良师益友四个字来形容他予以我的生命教益。我曾在多篇文章里感喟李老师对我的语文启迪和专业影响,而今,当拿到他的第二本专著《我是教书匠》一书后,钦佩之余,便是细细品读,想要从中撷取雀跃我心的白色浪花。如若要问我读完此书的最大感受,那便是跟着李老师做一个思考的行者。

李老师儒雅沉静,内外兼修,林肯不是说过,“一个人四十岁之后,他就必须对自己的相貌负责吗?”此话不仅适用于女人,也适用于男人,岁月这把杀猪刀并没有将李老师刻成中年油腻男,他还是谦谦君子,笑意温和。我大胆揣测,李老师的翩翩风度与他的教养学养、品格思想分不开,如若要聚焦某个点,我总觉得李老师的思考力是他永葆生命激情的秘诀。

李老师是一个勇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行者,虽然他自谦自己是一个教书匠,但他在教书这条路上,每一步都走得沉稳踏实、步履铿锵,每一步都足印深深、智慧通达。他换过不同的工作岗位,做过类似于学校总管的校务,做过统筹学校教学的教务,当然做的多的,并且一直未曾停止的是他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每一样工作,都能看到他思考的痕迹,都能直观感受到他的才思与用心。

他读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由小林校长打造的巴学园想到自己的学校,由自由民主、活泼愉悦、生气十足的巴学园想到我们的学校氛围,学生是否热爱依恋我们的学校,是否愿意发自内心归属我们的学校,是否愿与我们的学校互相成全,当每一个教育者这样拷问我们内心的时候,便会让我们的所行所为都有指点与依托。尤其对于学校的管理者来说,方方面面的审度,角角落落的思量,都会直接决定孩子们的幸福指数。李老师在《我们可以这样上课吗》一文中,关注到巴学园的上课方式:一是根据兴趣选择学习内容,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来到浙地,我清晰地感受着自主高效课堂给学生带来的思维震撼力和课堂成就感,生本思想、关注学情、引导参与这些教育元素植入教学生活与课堂本身时,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就会成为可能。李老师说,现代教育视角下,和谐的人应该人格完整、学思相济、知行统一。他的这句话彰显着他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也显示着他对教育的深沉解读与专业之爱。

他读老子的《道德经》,站在领导者的角度去思考教育智慧。他在本书第三章《向老子求教育智慧》里说,《道德经》是为领导者写的书,教师本质上是一个领导者。领导者,不是管理者,而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对学校来说,一校之长就是整个学校全盘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班级而言,班主任就是整个班级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某个学科而言,科任教师就是这个学科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李老师由《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想到教育的本原,想到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最大可能的发展。于我们而言,于我们的语文教学而言,则是要尊重学生的本原,顺势而为,顺应天性,促进学生的言语发展,为学生的言语人生奠基。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我们组织怎样的教育教学,其目的都是为了助力学生的发展,在交流与帮助中成全学生的学习人生。李老师的思考弥足珍贵,也促使我们追本溯源,让每天的教育行为坚定而清醒。“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李老师建议大家不要被那些有形的东西所耽误,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那些无形的空间。或许也能这样来理解,无形无痕的教育形态才最重要,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无形感染方为教育之大境,这对我来说,亦是莫大的启发。

“静水深流”是我在一次文章中对李老师的评价,迄今为止,我仍然觉得这个评价客观而中肯。李老师善于将思考的点滴,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系列贯穿,将问题的点与面、浅与深一一道来,然后形成切实可行的依据,在教学工作中日臻完善。如今再读他的这本专著,感受更为深切,他能时时将读书的体会与教育教学一脉思考,他也能将庸俗日常与语文人生互为打通,把万物链接成一个圆,互为作用,彼此影响,这样的关联思维在李老师的文字里随处可见。

李老师善于将实践与研究密切联系,“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继而通过实践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看似素朴的道理,倘若要几十年如一日地恒久坚持,着实需要板凳坐冷的耐力,更需要将研究视作一种乐趣与事业。令人欣喜的是,我从李老师身上看到了研究的为有源头,看到了身为一线教师的职业尊严。他不放过平时教学里的任何一个问题,更不放过学生身上的任何一个问题,对于后进生,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谈起,建议引导后进生多阅读,在阅读里提升他们的能力,引发他们的思考;对于学生的文本学习,他总是启发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提问,然后依学定教,每一步都闪耀着学生思维的火花;对于学生的作文随笔,他从三方面启发读者去思考,一是写作前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偏差,二是讲评时教给学生正确纠偏的方法,研究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个性问题个性对待,这种教学的精细也体现着思考的印迹,三是帮助学生分析其写作的优势和劣势。这样的教学起点,来源于学生,更来源于老师对学生不竭的动力思考。

 

正是因为他的思考力永不停息,他又将生活与语文打通,把生活中的素材作为语文活动课的素材,细致准备,精心调制,为学生奉献了一道又一道的营养大餐。他从蹦跳的汉字入手,利用汉字的表意性,启发学生领悟汉字就是一个哲理、一段情感,教给学生以形解意的方法;他教学生以歌代言,将流行歌曲的元素植入课堂,教会学生用流行歌曲表现生活,妙趣横生;他教学生利用广告词进行写作,分门别类引导学生分析广告词的写作特点,锤炼语言表达,开阔学生想象;他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对所在城市的店铺名称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其名称的用意,领悟名称背后的思想与内涵,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表达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诸如此类的活动实践课,李老师每个学期都会开展,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势必会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李老师是一个会教写作的语文老师,他总能从学生的作文里发现问题、总结方法、反思实践,引导学生将他教授的方法用到极致。针对学生抒发情感空洞无物的问题,他教给学生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寻找一个寄托物;针对学生立意雷同的共性问题,他教给学生运用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呈现写作角度的独特性;针对学生记叙文泛泛而谈的问题,他教给学生如何在作文里渗透充满画面感的镜头描写;针对学生文章平铺直叙的问题,他教给学生三次反复构思法,而且细化到不同的表现形式的提炼;针对学生构思平庸的问题,他教给学生用比喻构思激活全篇,融抽象道理于形象思维;针对学生叙事线索单一、内容单薄的问题,他教给学生运用双线结构进行写作,指导学生如何丰富文章内容。语文教学需要智慧,而这些智慧自然来源于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思考。


李老师说:“写作是一种告别自我的方式,过去的感受与思考凝聚在文字里,那是往昔的剪影。”我说:“读文是一种建构自我的方式,在别人的文字里碰撞、共鸣,也是另一种思考。”做一个思考的行者,在语文的路途里继续跋涉,浅浅深深,深深浅浅,留下一长串远行的足印,这便是读李老师新著的最大收获。


司艳平,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浙江省永康外国语学校语文老师,语文湿地栖居者,愿以青春的名义追随君姐一路修行!


尊贵的理性在语文的世界闪光

文/张业厚

有一个人,素未谋面,我却似相识已久。

他叫李颖方。浙江乐清育英学校一名初中语文教师。2007年,在新教育在线上,他的每一篇博客文章,都充彻着对教育的理性的思考,对课堂的智慧的研究,对教学的创新的设计,与当时众多纷纭嘈杂的文字截然不同,就像万花丛中纯净的一溪清流,让人眼前一亮。濯之,饮之,我的心会慢慢静下来——浸润着语文世界的理性睿智的光辉。

而今,读他的《我是教书匠》,感觉依旧。

长期以来,语文的世界五彩缤纷,各种思潮就像春天新长出的枝叶蓬蓬勃勃,散发着光怪陆离的迷人的气息,可是一旦经过时光的沥洗,有很多很快就枝枯叶落——在这种不甘寂寞的的嘈杂中,李老师却是不蔓不枝,不惊不乍,亦稼亦穑,安安静静地做着他的教学思考,实践着他的教学智慧。他是一个虔诚的匠人。

大道至简。第一章《教书匠应该有的惯性思维》中,故事浅浅淡淡,道理本本真真。比如:闭上你的嘴,教师是课堂总指挥,教学就像打羽毛球,多研究点学生,等等,这些文章的标题,就已经将李老师的思想表露无遗。从不哗众取宠,从不故弄玄虚,一切都是那么简简单单。“教育思维成为我的惯性思维。学习、工作、交往、休闲都与教育有关……学生的一个举动,路上看到的某个现象都会引发我的深思。”李老师说。他的“视”界,即是教育的世界。

巴学园,是李老师的理想教育王国。在书的第二章节,李老师用穿透时空的温厚的目光,温润地打量着小豆豆的一举一动。最纯粹的教育见解,总是和小林先生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李老师的眼中,万事万物同理。生活中每一个事件都不是孤立的,都可以运用一定的教育思想去质疑、概括、分析、归纳,再借鉴和运用到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全书的第三章节,是李老师关于《道德经》的各种教育本原的思考,先贤哲学和当今的教育学九九归一,思想的光芒熠熠生辉。

如果说,书的前三章都是教育思想的闪光,那么,书的后三章就是智慧的可操作的教育实践了。李老师绝不是隔空发声,坐而论道。第四章中,关于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如何让思考成为学习的习惯,如何解读文本,如何研磨学生,李老师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而在第五章《让语文学习回归生活》中,李老师提出,生活的范围有多广,语文活动课程就有多广。语文是可触可摸的。汉字是蹦跳有活力的,不仅适用于应试的学习,还适用于对对子、唱歌、广告、起名,编写课本剧、写信、写颁奖词,等等。真是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处处有匠心。

从技术层面而言,语文教学最大的瓶颈是什么?不用说,是作文。作文是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的集中体现。在作文教学中,李老师继续发挥他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通过读写结合、日记写作和技法训练,教会学生为文章选择一个独特的视角,用真切的事表达独到的思想,用比喻构思激活全篇,运用象征手法构思立意,等等。从他的学生的诸篇习作,可以看出匠心独运之后的妙笔生花。

一个真正高明的匠人,在他的作品成形之前,一定早已拥有他的非同寻常的构思,并拥有将构思变成现实产品的高超的能力。

实际上,李老师是一个匠人,更是一名儒雅谦和的学者。和他相识,即是和智者相识。还记得当年他的一篇博客《我制造了多少文字垃圾》,李老师虽是在反思自己,却让我浑身冷汗,顿时警醒。彼时,我在新教育在线上几乎每日一博,连篇累牍,也收获了不少博友的支持。可是李老师的文章,让我照见了自己的浅薄。从此再也不敢去写那些无聊透顶的文字。

与智者为伍,是为修行。而我恰好正确地遇见了李老师。

虽然至今仍未谋面,但是,李老师仍旧是我教育生涯中最尊贵的友人。

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他一样拥有高贵理性的匠人。


作者简介:张业厚,供职于安徽省全椒县教育局。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教育文汇》金牌作者,全椒县作协副主席。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达几十万字。离开课堂一线,仍褒语文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