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背诗那些事儿

 昵称32901809 2018-11-23

背诗那些事儿

16年写文章时就说过我没事喜欢背诗,两年过去了,当初诗词大会火热,很多嚷嚷着背诗的人现在早已忘了这回事儿,我还在背。只不过从刚开始的盲目随意、想到什么背什么,变成了有计划有节奏、对着诗集一首一首地背。

每天早上起来背十来分钟古诗,已成了习惯。

我当初想着背诗,真正是因为从小喜欢诗歌;后来就俗气了,更多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纯粹是为了写文章打基础;再后来,发现还能方便教孩子,也是生生将一件风花雪月的事情,沾染上了烟火气。

很多人看我经常写文章,以为我文学功底很扎实,其实不然,有时候我写文章,写着写着会极没自信,“的地得”的用法还要斟酌,有些成语,心里知道是那个意思,但还是要去百度了确认一下,怕出丑,怕闹笑话,说到底,真的是极不自信。

最近辅导孩子做作业,回忆自己小学的时光,居然只有少许零散的记忆是关于学习的。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一直差,那时候很多民办老师都是村干部的家属,他们自己水平有限,教出来的学生也高明不到哪里去。说出来也许有人不信,我上初中的时候还不会用拼音拼自己的名字。

而我又没上过高中,中专也是混日子,所以仅有的一点语文知识,大概就是初中那三年吧。然后就是成年后看各种小说、影视剧,看到听到比较唯美的句子、台词、或是偶尔看到一句诗,会很敏感,比较用心地抄下来,然后背下来。

内心一直很羡慕那些腹有诗书的人,作文或谈话的时候,引经据典,成语、故事信手拈来,而且用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流露,有种亦舒笔下“美而不自知”的状态,一看就是书香门弟中人,传递出的是一种被书籍富养的安全感和一种成竹在胸的充裕。

我这种先天不足后天恶补的人,就和那些天生资质一般,通过整容等手段,花了大代价获得美貌的人一样,总会有种忍不住想炫技的冲动,难免落了下乘。

当然,我自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现在正慢慢克制修正,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尽量语言平实,不要学了点什么仨瓜俩枣的东西就急吼吼地抖露出来。

背的诗越多,越发现自己的无知,也发现自己以前好多引用都是不合适的,也就更加谨慎了。


背诗那些事儿

可能我也犯了很多父母常犯的毛病,自己没能得到的,总想在孩子身上实现,我一心想让小茗成为那种被诗书滋养长大的孩子,很小就开始教他背诗。

刚开始教得很随意,兴致来了就教几句,有时候带出去玩儿,看到什么场景和某句诗比较契合,会教他背两句,也不求完整。不想让他过早地觉得学习是种负担,也是想最大限度地保护他的学习兴趣。

从今年年初,我忽然意识到小茗和他姐姐(我妹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应该要系统地背一些诗了,反正每天送他们上学路上也没事,上午下午各十分钟,何不利用一下。

于是我每天认真地教他们背一首诗,有时候长一点的两三天一首,大半年下来,两个孩子差不多都能背上百首诗了。

不要以为很了不起,其实能背一百多首诗的孩子,并没有什么特别,小茗同学照样很迷糊,期中考试语文成绩才考了72分,全班倒数。不过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会背很多诗可以为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我在教的时候,会自己先把诗背一遍,大概解释一下,让他们先熟悉意思,再让他们跟着我读熟,然后再提出一些问题“考”他们,比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写的是什么时间?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来?比如“绿遍山原白满川”中写了几种颜色?哪几种?再比如《过故人庄》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发生的事情,是怎么推断出来的?......一般这些步骤完成,孩子们基本上就算会背了。

背得多了也会经常在他们背过的诗中找关联,比如“东风无力百花残”“等闲识得东风面”“寒食东风御柳斜”三首诗都是写春天的,为什么春天的诗中这么容易出现“东风”呢?因为春天就是喜欢刮东风啊,下次我们在古诗中看到东风,就知道这首诗中描述的时间是春天了。

还有一些古诗中常出现的事物,也是有约定俗成的规律的。

比如因为“柳”与“留”谐音,古人送别的时候,会送到官道口,路两边杨柳依依互相缠绕,大有不舍之意,明白了这个,就很容易理解为何柳树在送别诗中出现的频率如此之高了。

还有古代清酒一般是上等好酒,而浊酒,一般是指廉价低劣的酒,杜甫一生清苦,所以他的诗中多出现浊酒。

......

也许是背得太急了,两个孩子都有拎不清的毛病,经常这首诗中的句子对到另一首诗中,有时候让他们背某一首诗,他们会愣愣的,非要我提醒第一句。

这两天我把他们背过的诗汇总了一下,列了个表打印出来,让他们没事的时候复习一下,温故知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