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人,你还会说上海话吗?

 cxag 2018-11-23

——潮人说

阿拉欢喜讲上海闲话
从每额小囡 到年纪一大把
开开心心伐容易 吵相骂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

——《喜欢上海话》

沪话,又名“上海闲话”,“上海话”。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上海的沪语还不似今天。学校很多老师都习惯用沪语教学,家中长辈交谈也多是用沪语。

后来到了笔者逐渐长大的时代,适逢大力推广普通话。学校中再难觅沪语的踪迹,家中父母交谈间也换了言辞,习得的上海话就多少有些不正宗。听别人说话还行,自己讲起来就比较费劲。

后来有一天,亲戚家的小孩来我家做客,父母下意识用沪语招呼他,却见他一脸茫然的表情,才发现他竟已一句沪语也听不懂了。

不知道何时,这门曾经伴随着我们长大,原本是如此熟悉的语言,正在这座变得愈来愈繁华的城市里,逐渐变得陌生,消失

沪语是吴语中的一种方言,也是是吴语的重要代表。

与吴语太湖片其他方言基本能互通,曾经是现代吴语地区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一支语言,然而现在已经逐渐地开始走向衰落。

1930年是沪语的黄金时期,街头小巷皆以讲沪语为荣。许多新潮的英文单词,都要先通过通过上海作家们的意译或者音译,再才会被普通话所吸收。

但是近二十年来,由于普通话的大力推广与依赖。上海话的造词能力大幅度下降,几乎近于停滞。

这不能说是谁的错,只能说这是一座国际化城市高速发展,所需要付出的必然代价。

 大量新鲜血液(外来人口)的涌入,海量的信息流通与交换,人们必将选择,更具有广泛性、实用性的交流手段。而推广已经颇具成效的普通话,自然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沟通的首选工具

沪语情况其实类似于曾经的香港,当时的香港同样多少有些类似的困扰,所幸粤语在香港的地位比较强势。最终冲杀出一条血路来,奠定了地位。

现在粤语早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甚至能够对大陆其他地区进行文化输出。粤语的歌曲,粤语的电视剧,早已经被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接受,很多歌曲甚至只有用粤语来唱才有那个“味道”。

非常可惜的是,吴语的辐射范围与地位终究不像粤语那么强势。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上海话终究没能够发展成一种像粤语一样的语言文化。


在上海这个城市逐步迈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它不可避免地逐渐走向衰落,变成了这个繁华又寂寥的城市中,一种难以言述的“呼愁”。

沪语的凋零同样是上海文化的凋零,上海的一些传统的节目,如“沪剧”“滑稽戏”...同样伴随着沪语的衰落而走向式微。

笔者曾经看过一部,讲述上海滑稽戏历史的短篇记载故事。从鼎盛走向衰落,从宾朋满座走向无人喝彩,字里行间的心酸让人记忆犹新。

铁打的城市,流水的住民。沪语似乎在上海新生代中的式微,似乎已经无法挽回。曾经,上海有一个词“洋泾浜”,专指那些出生在上海。却不会说沪语的上海年轻人。

这在中国的别的城市是很难想象的一件事。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却不会说当地的方言。而这个情况在上海却是切切实实的发生了,而且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提到“洋泾浜”这个词,盖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很少说沪语了。

以笔者这样的90后为例,多少能够听得懂沪语,也能够用沪语进行简单的交谈,但倘若通篇用沪语交流就会比较艰难。再到笔者子侄辈的00后,不要说说沪语了,多数听懂沪语都已经比较困难。

笔者的外甥,家庭实行精英化教育,自幼苦练德语,在沪某个教习德语的学校长大。无论是普通话还是德语皆说得流利,却对沪语一窍不通。即使是在北上广深这些繁华的城市中,也以上海的本土语言文化最为凋零,说来亦多少有些心酸。

曾经,沪语被视为一种潮流满口吴侬软语的温婉软糯之中,是大上海迷幻梦离的风情。

而后的一段时间,沪语曾经被视为一种“歧视”。被视为是上海人固执守旧,不肯接纳外地人的“象征”。

而如今,沪语被视为一种应该受到保护的“遗产”,进入了青黄不接的年龄。年轻人不说,甚至听不懂沪语这门本土的语言,正在这个变得越来越与国际接轨的城市里逐渐消失。

现在,满街吴侬软语的情况仍然存在,然而大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中老一辈。已经很少再能在年轻人口中听到那些熟悉的语调。可想而知的,几十年后,当老一辈逐渐推出历史舞台,沪语也必将随着他们的落幕一点点淡去。

所幸,沪语的保护问题已经逐渐地引起重视。现在的中小学开始逐渐重启沪语教育,公交车上也能够听到沪语报站。希望未来的每一天,沪语的生存情况都能变得越来越好。

作为一个上海人,笔者固然爱着沟通方便流畅的普通话

却同样爱着上海话,那些承载着我记忆与童年的吴侬软语。那是属于这个城市本身的语言。


希望在未来的哪一天里,更够更多地听到这个城市的声音。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