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朝的军事制度介绍

 思明居士 2018-11-23

一、猛安谋克制

女真建国前,无常备军队,部民“壮者皆兵”,有战事时调集部族内部兵士以及遣使到诸部征兵。其基本军事组织以猛安谋克为核心。女真部民平时从事围猎和征战时,其首领称猛安谋克。

猛安为千夫长,谋克为百夫长。部卒之数并无定制,至阿骨打即位的第二年,始以300户为谋克,10谋克为猛安。以后,凡诸部来降,都用猛安谋克名号授给其首领,以统率部人。

金朝建立后,仍把女真部族军编为猛安谋克。猛安之上置军帅,军帅之上置万户,万户之上置都统。猛安谋克作为军事行政合一的地方基层组织仅在女真及奚、契丹人地区实行。

二、金朝建立后的军事制度发展

金攻下燕山后,沿袭辽制,在广宁府设枢密院,以统帅汉军。

因对宋用兵,始置都元帅府,设都元帅,左、右副元帅及左,右监军,左、右都监等,标志军事统帅机构的建立。

都元帅府与枢密院实际上是一套机构,战时称都元帅府,平时称枢密院。

熙宗时始在各路设兵马都总管,各州设节度使或防御史,掌地方兵马之事。

三、边防军事机构

招讨司:是继承自辽代的制度,金朝先后共设西北、西南、东北三路招讨司管理西北民族,是金朝设置的管理西北地区游牧民族路一级地方军事行政机构。三个招讨司的地位随着金朝官制改革和蒙古入侵,节节高升,最后到大定时,金朝形成招讨司和统军司分镇北南的局面。

统军司:袭自辽代,金初已存在,海陵王时期进行改制,遂成定制。金朝设置在与南宋和西夏交界线的重要军事机构,担负着防守和监视敌国的任务。

四、金朝军队的编制

禁军:本于金初“合扎谋克”,即亲军谋克。为了加强都城护卫,金朝皇帝不断扩充亲军数量。

屯田军:熙宗皇统五年(1145)创置。将女真、契丹人迁至关内,“与百姓杂处,计其户口授以官田”,使其耕种谋生,若遇出军,给其钱米。屯田军分布于燕山之南,淮陇之北。他们所居不在州县,筑寨于村落间。

边防军:包括驱军、镇防军、连铺等等。驱军是金初放免得辽人奴婢组成,使之屯守泰州。镇防军,是从诸军中抽调组成的,在河南、陕西、山东等路轮番戍边。边铺军,指河南、陕西居守边界者。

汉军:汉军包括诸路射粮军、京师防城军(武卫军)、牢城军、士兵及郭药师的“长胜军”等。

部族军:渤海军,渤海八猛安之兵。奚军,奚人遥辇昭古牙九猛安之军。

乣(jiǔ)军:是被征服的各族人组成的兵种,分属于东北路、西北路和西南路讨招使统辖。

签军:金朝统治中原之后,对汉人强行征发所组成的军队,这样征来的兵士,毫无战斗力,为金代兵役制度的最大弊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