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幕下的光影魔术:马勒第七交响曲“夜之歌”解读

 莫遵义 2018-11-24

夜幕下的光影魔术

马勒第七交响曲“夜之歌”解读


(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的简介请看之前马勒系列的推送,这里不再赘述)

 

古斯塔夫·马勒(1860-1911)

往期马勒系列:

普世的精神·伟大的灵魂: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

返回童真:马勒第四交响曲

从悲恸到狂喜:马勒第五交响曲

花丛中的巨人:马勒第一交响曲'泰坦'

血光之灾:马勒第六交响曲'悲剧'

朝霞下的死亡之舞:马勒第九交响曲

 

下面进入正题

 

乐曲简介

    第七交响曲是马勒'最不受待见'的一首交响曲,令听众畏惧,令指挥抓狂。这首长达80分钟的交响乐不论是结构还是音乐都非常复杂晦涩,这种复杂是不同于以往的复杂,因为马勒做了大胆实验,'玩'起了光影魔术和管弦乐的炫技,使得音乐有着美妙的色彩变化,所以说,在马勒难以征服的第六与第七交响曲中,第六是物理的,机械生硬,第七是化学的,抽象而华美。

    说到这部作品我要提到第三与第五交响曲。论内容,这部作品与第三相近:第三交响曲写的就是纯自然,这部作品也是,只不过是夜幕下的世界。论结构,与第五相近:这部作品与第五交响曲一样有着五个乐章,有着不寻常的结构,首乐章的开始同样是重复音,同样有着令人匪夷所思的第三乐章,同样有着恋爱酸臭味的第四乐章,同样有着令人找不着北的终曲乐章。

    这部交响曲的主题就是黑夜,说到黑夜,一般人总是联想到:恐惧,死亡,鬼魂等负面的东西,但是马勒从这部作品告诉我们,夜是有多重性质的,这一点,我在乐曲分析中会展开说明。

七嘴八舌话马七:

 '马勒第七,可能是我指挥过的曲子当中最难指挥的一首。'

-----印度指挥家祖宾·梅塔

 

'可以说,世界上没人喜欢把马勒第七交响乐演奏两次以上。这部交响乐能轻易摧毁一个人积累多年的江湖英名,我干指挥这一行已经三十多年,但是遇到马勒第七交响乐,我不得不使出吃奶的力气。指挥演奏马勒第七,虽然让我体验到了成就感,但也体验到了空前的恐惧。如果有别的指挥大喊一声,“马勒第七交响乐真是一个鬼门关”!我肯定会连连应声附和的。'

-----俄国指挥家瓦列里·捷吉耶夫

 

(演出之前)'马勒第七《夜之歌》的强度非常大,乐队之间的默契也非常重要。坦白说,如果不是去年演了一回马勒第五交响曲,有了一点磨练,我们还真不敢接这一场...'

-----中国指挥家张艺

 

'马勒第七交响曲是在写了爱与死、恐惧与悲愤后,写出的一首相对'轻松'的作品,一部描写大自然的作品,这也是马勒最独特的作品。'

-----华人指挥家水蓝

乐章结构与乐队编制

乐章结构

1.Langsam-Allegro risoluto, ma non troppo-Allegro con fuoco(缓慢地-果断的不太快的快板-火热的快板)

2.Nachtmusik I:Allegro moderato-Andante (夜曲1:中速的快板-行板)

3.Scherzo:Schattenhaft,Flie?end aber nicht zu schnell (谐谑曲:影子般地,流畅地,且不太快)

4.Nachtmusik II:Andante amoroso (夜曲2:柔情的行板)

5.Rondo-Finale:Allegro ordinario-Allegro moderato ma energico (回旋曲终曲:适中的快板-中速的富有活力的快板)

 

乐队编制

木管组:1短笛 4长笛(第四长笛兼第二短笛) 3双簧管 1英国管 4单簧管(降E A 降B) 1低音单簧管(A 兼降B) 3巴松 1低音巴松

铜管组:4圆号(F) 1次中音号(降B) 3小号(降B F)(3小号同时兼短号) 3长号 1大号

打击乐组及色彩乐器组:1组定音鼓 1小军鼓 钹(吊钹与钹片) 1三角铁 1大锣 1组牛铃(第二乐章场外与场内,第五乐章场内) 1乐鞭 1铃鼓 1钟琴 1组管钟 2竖琴 1吉他 1曼陀铃

弦乐组:第一小提琴组 第二小提琴组 中提琴组 大提琴组 低音提琴组


演奏时长约为80分钟

 

曲式分析


第一乐章 扩大的奏鸣曲式 b小调-e小调 约20-25分钟

    第一乐章,扩大的奏鸣曲式,像第六交响曲末乐章一样有着冗长的引子,而且引子中的内容是重要线索,贯穿整个乐章。引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乐章的开始就是个非常不和谐的和弦,伴随着诡异刻板的节奏(前八后三十二)与大鼓低音巴松长号的低音,次中音号奏出引子中的重要乐句,紧接着,木管,小号与弦乐按顺序代替了高音号的位置,马勒说,这是大自然在咆哮,在我看来,这像是入夜的景象,野性动物活跃起来,白天不常看见的生命在蠢蠢欲动。随后,木管出现了第二个乐句,似乎缓解了大自然咆哮的紧迫感,小提琴随后重复展开这个乐句,再到乐队令人窒息的齐奏,就像夜幕降临。引子进入第二部分,也是为主题的进入做准备,所以我们能够在第一乐句后听见主部主题的碎片。


    主部主题在乐队戏谑地催促下出现,是个充满激情同时有着神秘感的主题,由圆号牵头奏出。主副之间的连接部还是在乐队的催促下出现,只不过不是什么新玩意,还是引子中的内容,是第一乐句的变形发展,也掺杂着主部主题的发展。


    副部主题非常放松,黑夜是可怖的,也是休息的时刻,想象一下累了一天的你躺在床上大呼一口气的感觉。结束部仍是引子的杂烩,第二乐句拉着第一乐句的手积极地参与发展,正当所有人都认为呈示部该结束了的时候,长号与圆号使得主部主题又出现了,然后引子的第一乐句结束呈示部。

    庞大的分为三个部分的发展部再次由引子拉开序幕,英国管与弦乐如幽灵般可怖,这里,就是夜可怕的一面,这个乐句是个组合体:有主部主题的四度下行开头,有副部主题的松弛,披着引子的外衣,之后,引子的内容混合发展。正当音乐紧张度达到极点,突然安静下来,伴随着野性动物的叫声(第二小号),进入梦幻的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

    这个地方跟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展开部一样,同样是第二部分开始,幻境一样的音乐,只不过在这里更具体一些,夜深沉了,万籁俱寂,在风琴般的和弦之后,那个组合体又出现了,这回更加神秘,像猫在黑暗中盯着你看一样,你浑身战栗。第三部分似乎是梦境,是副部主题的发展,织体绚烂细腻,是这个乐章最动人的时刻,在这一部分的结束,我们甚至会感到满足,一种休息之后的满足。

    再现部的开始是令人排斥的,因为美好的发展部第三部分刚结束,黑黢黢的肮脏的低音提琴将引子的再现拉开序幕。引子的再现增加了不少新东西,有希望,也有恐惧,总体来说,是复杂的。两个主题的再现也不一般,似乎是弥补了发展部对于引子的偏爱,两个主题在再现时均有一定的变化和延伸,像是发展部的内容,尤其是副部主题,一个很commodo的主题被污染的像污水沟与乌烟瘴气的厕所。

    乐章的结尾,是个咄咄逼人的进行曲(marcia的速度且小军鼓加入),引子的内容还是一如既往地是主角,主部主题也参与了进来,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尤其是快结束的时候。最后,强有力地结束庞大的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第一夜曲 回旋曲式 C大调-c小调 约13-15分钟


    在说这个乐章音乐之前,我有两件事情需要讲清楚,一个是马勒写这部作品时的顺序以及这个乐章是受什么东西启发而来的。马勒在完成了毁灭性悲剧性的第六交响曲之后,紧接着写了这个乐章以及第七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两个冠名为夜曲的乐章作为第六交响曲的'解毒剂',所以在这两个乐章我们能够听出马勒在做深呼吸,在做放松(虽然演起来可一点也不轻松)来缓解完成第六交响曲的罪恶感,之后马勒再陆续完成第七交响乐剩下的三个乐章。我们在听这部作品的时候一定会问,这么画面感强的音乐,创作源头从何而来?第七交响曲的中间三个乐章还真有创作灵感的源泉:第二乐章的灵感来源于画家伦勃朗的一幅画?夜巡?,但是了解这幅画的人一定会觉得马勒这次'歪打正着',因为这幅画的大背景根本就不是夜晚,而是白天,描绘射击队在白天集合的场景,只是色泽偏暗,被误解成这幅画的背景是黑夜,因此这幅画从名称开始一错错到底。我们也要暗自庆幸一下,如果马勒当时发现自己的创作源泉是错误的,也许今天我们就不会听到这个神秘而美妙的乐章了。

    第二乐章,回旋曲式,第一乐章总起了夜这一自然现象,给出了诸多性质,第二乐章开始到第四乐章结束则细化这些性质,第二乐章要告诉我们得是:夜是神秘而美妙的。

    乐章的开始有个引子,与第一乐章一样,引子发挥着贯穿全章的重要作用,也暗示了主题。引子由圆号牵头奏出回旋主题的前兆,或是碎片,先强后弱,之后是木管迷幻的狂欢,显著的三连音就像夜空中时隐时现的星星,铜管与倔强的弦乐也参与进来,突然间,木管的颤音与下行半音吓到了每一位听众,就像是突然从洞穴飞出的一群蝙蝠,引子结束。

    圆号配合着弦乐的弓杆击弦奏出完整的回旋主题,小提琴予以强调后,进入连接段,连接段像是蕴藏着什么秘密似的,起初是巴松低音巴松与低音弦乐,再到圆号与整个弦乐组。秘密就是回旋主题的再次强调,整个木管组奏出引子中神秘的三连音,第一小提琴热情地美妙地强调着回旋主题,中提琴等独奏乐器为第一插段进入做准备。

    第一插段摆脱了一定的神秘气氛,显的更接地气,坦坦荡荡,而不是偷偷摸摸地行进,这与回旋主题形成鲜明对比。这里也许表达的是第一乐章副部主题的内容,夜是给生命休息的时刻,放松的时刻,摆脱喧闹,享受宁静,木管像优质红酒一样使人心醉,让人不愿离开类似于葡萄酒庄园的第一插段。

    第一插段结束后,回旋主题再现并作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一位老朋友再次登场:奶牛铃铛。还记得第六交响曲反复出现的牛铃乐段吗,这里又出现了,出现在回旋主题第一次回旋之时,与第六交响曲末乐章一样,圆号搭配着牛铃使得山上牧场的幻境重现在人们眼前。幻境结束后,回旋主题老老实实地再现,引出神秘却妖娆的第二插段。

    第二插段难免会给人一种幽灵的感觉,木管的颤音与两把双簧管尖锐忧郁的吹奏给人一种磷火的感觉,你走到哪里它也走到哪里,但是没有上升到恐怖的层面,除此以外,在圆号的伴舞下,这个第二插段主题有些性感,有些妖娆,像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的女主角。第二插段的新主题出现两次(第二次弦乐暂时代替了双簧管,但之后双簧管又再次夺回主动权),中间还夹杂着引子的内容,包括那个疯狂的半音下行,只不过木管让给了弦乐来完成,第二插段结束。

    回旋主题的第二次回旋更有意思,有个前奏:大提琴与低音提琴ppp的拉奏配合着竖琴的八度分解和弦,还有长笛来自异世界的三连音吹奏。小号,单簧管与长笛把主题拉了回来,可是还有变化,这个主题发展得让人想起了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插段仍然是第一插段的内容,最后的结尾是回旋主题呈示中的连接段还有引子的内容,最后在逐渐消失的三连音,锣与钹微弱的敲击,大提琴的泛音以及圆号的低吟中结束这个乐章。

第三乐章 谐谑曲 复三部曲式 D大调 约10分钟

    几乎所有听过马七第三乐章的都会觉得这可能是马勒写过最疯狂的乐章之一(看过总谱的应深有体会,尤其体现在力度方面,sfz遍地都是,靠近乐章结尾的地方甚至有一处为fffff),也是除了第六交响曲末乐章以外最令人提心吊胆的乐章之一,因为这个乐章旨在告诉我们:夜是阴森恐怖的,是鬼魂狂欢的时刻。这个乐章是受什么启发而来的并不清楚,后人将这个乐章与富塞利的画作?梦魇?联系在一起。


    我喜欢形容这个乐章为,一场与影子捉迷藏的噩梦,整个乐章包括三声中部都蕴藏着一股看得见摸不着的类似于影子的恶魔,你想消灭它,却无济于事,你渐渐被黑暗包围,被恶魔吞噬,在极度恐慌中,你想出逃,但又摆脱不了影子的魔爪。

    第三乐章,复三部曲式,主题陈述段分为五个部分:引子,主题,引子内容再现,主题强调,引子内容结束。引子由两个重要部分构成,一个是弦乐牵头的影子疾走一般的三连音(三连音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那是因为有的三连音是staccato,有的有连线)。一个是长笛双簧管牵头的乐句,充满着恐惧,就像来自过山车爬坡的恐惧,天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

    下面发生的事情,就是张牙舞爪的乐章主题,大跳的倚音以及弦乐的glissando让主题邪恶不堪,像是一个披着斗篷的只以影子形态出现的敌人突然消失,因为主题初次陈述时戛然而止,引子再次出现,巴松令人不寒而栗的吹奏以及中提琴阴冷的拉奏让引子更加可怖。主题低了一个八度予以强调,小提琴G弦与之后的高音塑造出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就像是恶魔的古堡。主题进行发展,再然后,引子的三连音作为呈示部的尾声结束主题陈述段。

    三声中部的开始与结束称得上这个乐章最阳光最浪漫的时刻,让人想到了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第二乐章的第一插段,木管田园诗风格的吹奏与小提琴富于幻想的乐句缓解了一些紧张的气氛,可好景不长,中间段回到了阴森可怕的气氛中去,还运用了第一乐章引子的动机与这个乐章的主题相结合,还迎来了看似辉煌的高潮,几下带着钹的重击令人匪夷所思。

    再现部从引子部分的三连音开始再现以及双簧管代表恐惧的乐句,然后是乐章最开头尴尬的迷离的对话,巴松两个八度的和弦与大号,定音鼓,低音弦乐等各式能发出低音的乐器对话,再然后是乐章主题的再现,主题的再现极其疯狂,弦乐用到了连顿弓半音下行,这出现在交响曲中相当罕见,在帕格尼尼的协奏曲中倒是很常见,木管奏出中段小提琴浪漫乐句的变形后,大提琴与低音提琴以五个f的力度拨弦,这都是相当罕见的。

    靠近结尾的地方还有个小插曲,从引子到中段的虽有内容再次缩减再现一遍,是对整个乐章的回顾与总结,最后,在中段材料中结束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夜曲二 复三部曲式 F大调 约10-13分钟


    在说第四乐章之前,我们回顾一下之前的三个乐章:长达25分钟的第一乐章告诉了我们夜是自然现象,但并没有细化,夜只是是个笼统的概念,第一夜曲的第二乐章告诉了我们夜是神秘的,谐谑曲第三乐章告诉我们夜是鬼魅的,可怖的。现在,我们来到了第二夜曲第四乐章面前,这个乐章会告诉我们:夜是浪漫的透着恋爱气味的时刻,夜是情侣说悄悄话的暧昧时刻,夜是慵懒的使人放松的时刻。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乐章的氛围是慵懒的,不紧不慢的,甚至有让你躺下昏昏欲睡的感觉,这时的你不要惊慌,不要失望地关掉它(尤其是在第一部分你会觉得一个主题来回来去重复发展),并不是你没有听进去,而是你已经置身于马勒塑造的世界中。第二个原因就是这个乐章有两位新朋友:一位叫吉他,另一位叫曼陀铃,两位根本不会在交响曲里出现的色彩乐器这回在马七的第四乐章中亮相于众。第三就是马勒已经在开头写下:Andante Amoroso,意为柔情的行板,一个暧昧的表情,加上不快不慢的速度,等于这个像极了Serenade的乐章。


    第三乐章,复三部曲式,小提琴F4到F5妩媚的滑音拉开了这个乐章的序幕,这个引子很重要,这也是第一段中爱情主题重复发展的结句,吉他,竖琴和单簧管合之,单簧管富有磁性的声音渲染了浪漫的氛围,随后就是这个乐章的主题,圆号的吹奏犹如一个说着情话喝得半醉的人(前八后十六尤为突出),单簧管随后欣喜的跳动(带三十二分音符休止)表达着喜悦之情。我刚才说过,引子也是结句,有小提琴,有大提琴,分别代表女人和男人。主题出现两次后(第一次与第二次之间有一段主题的延伸,由弦乐牵头),接着,浪漫的意大利风味的曼陀铃登场(主题开始发展变形),音乐瞬间变成了小夜曲。男子夜晚对着情人的窗口歌唱,倾诉爱情,旋律优美、委婉、缠绵,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这就是对serenade的定义,这里的音乐完全符合:吉他的带重音记号的单音,单簧管销魂的吹奏,小提琴与曼陀铃的对话,小提琴浪漫的高音与大跳倚音,小提琴类似于宣叙调(出现在第一段靠后的位置)等等等等,让我们来到了夜幕下浪漫的意大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风流倜傥的男子在心上人的窗前弹起了心爱的曼陀铃......

    中段不长,但足以让人倾倒,用销魂来形容不为过。由两个主题组成,第一个主题稍显拘谨,就像在暗恋窗户里面的人并站在窗户外面的人一样,有一点闷骚和假正经,由大提琴与圆号牵头奏出,可第二主题就不一样,奔放热烈,他看到了她,无法控制自己,她拉开窗帘,跳起了一支妩媚的舞(这是这个乐章最销魂的地方,小提琴倚音与曼陀铃的配合,给人一种黑色的错觉:你听完了这一句,你的魂魄就要交出去),之后是两个新主题的混合发展,浪漫至极,可能就是所谓的极乐之乐吧。

    再现部再现所有内容(有变化的地方还是不少的,比较突出的就是吉他与曼陀铃出现技巧性乐句)之后,在吉他的分解和弦与单簧管颤音中结束这个Amoroso的乐章。

 

第五乐章 终曲 自由的回旋曲式 C大调 约17-20分钟


    在马勒所有的交响曲里,这个乐章是最令我伤脑筋和痛苦的,也是唯一一个让我坐不住的乐章,因为,这个乐章的结构真的像迷宫,绕不出来那种,而且每一部分都很碎,这还不够,这些碎片出现完全是意识流的,没有规律,还要混合起来发展,几个旋律同时进行那是家常便饭,这几个旋律除了这个乐章的以外,还有之前第一乐章的,甚至还有别人的一些作品。所以我经常拿'饺子馅'来形容这个乐章。

    第五乐章,自由的回旋曲式,这个乐章就像是在酒馆的一场乱糟糟却极其热闹的聚会,有贵族,有平民,有乞丐,有艺人,有第二乐章夜巡的射手,有第三乐章常做噩梦的精神病患者,有第四乐章风流倜傥的渴望爱情的青年与窗户里面的心上人,大家又唱又跳,尽情饮酒作乐,觥筹交错,不亦乐乎,以消磨后半夜,迎来长夜破晓之时。

    礼炮般的定音鼓前八后十六加上滚奏拉开序幕,雄赳赳的铜管模仿定音鼓,弦乐威武地附和,这就是引子。引子之后就是主题群,这个群体分四个部分:第一,是辉煌的铜管乐句,我们不妨称之为A。第二,也由铜管牵头,但是熟悉瓦格纳的听众立刻会反应过来:这和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非常像,我们称之为B。第三,是弦乐牵头的进行曲,有着突出的附点节奏,我们称之为C,最后是个辉煌的小结尾。主题群结束后,是个小插段,熟悉莱哈尔轻歌剧?风流寡妇?的听众会立刻警惕起来,虽然只是个插段,但是在之后的音乐中的地位不亚于一个主题,所以我们称之为D。好了,现在所有的原材料都齐了,进行各式混合。

    B明显具有一种号召力,所以需要打头阵,作为混合的领头羊,引出C的变形,值得注意的是,C变形发展之中出现了一个戏谑性的乐句,由长笛与短笛奏出,有挑逗意味,小提琴同时奏出C的变形。这个新乐句也在之后的音乐中有着重要地位,因此命名为E。之后,辉煌的A出现,带来一团主题的回旋:引子中的下行乐句,C与小结尾的变形,呈示中的小结尾没有呈示时那么雄伟,而是逐渐走向沉寂。接下来,大提琴奏出E使得寡妇主题再现,木管使得C再次出现,这次C以一个神秘的形象出现,并伴随着弦乐的弓杆击弦,除此以外,中间还混杂这引子碎片的干扰。

    又是B作为新的开始,开始了新一轮的混合发展。C又回到了上一轮发展开始时戏谑的姿态,可是没进行多久,就来自了两位老朋友的干扰:D寡妇主题伴随着定音鼓出现,引子的变形出现。C又来了一轮新的发展,速度慢了下来,乐曲像第二乐章的第二插段一样变得妩媚动人,并混杂着E。引子的内容作为这一轮发展的结尾,十分与众不同,原本很威严的音乐变成了类似于扭秧歌的民族风,喧闹中透着热情。

    第三轮发展仍然是以B起头,似乎是有了上一轮结束引子的鼓舞,B比上一轮的开始更热闹。在这一部分的发展中,大家放开了闹,音乐开始走向疯狂,塑造出杯盘狼藉的景象。E和C相继再现后E再度出现,辉煌到极点后,D伴随着木管弦乐的颤音出现,逐渐减弱,结束这一轮的发展。

    第四轮的发展C先稍事休息,A出来站C的岗,这时,钟声响起,长夜破晓。大家没有倦意,继续狂欢。引子的发展犹如打群架,有人喝高了,撒酒疯,场面十分混乱,混乱的场面在F中逐渐冷静下来,妖娆的C变形再次出现,E(长笛)在C后继续出现,有着维也纳味道,就像第五交响曲的scherzo。

    第五轮的发展,A与E(木管铜管)混合着管钟开启新一轮的发展,之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竟然冒了出来,这个时候,小提琴圆号和管钟歇斯底里地将乐章再次推向制高点。然后,引子配合着打击乐发展,E混合着A发展。E在这一轮发展的最后有向海顿致敬的意思,音乐好像回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典雅中去。

    最后一轮发展的开始又是A与管钟,加了打击乐,黎明的曙光更亮了。这时引子的出现显的不合时宜,似乎在遮盖黎明的曙光,随后主题的碎片以C,A,小结尾,C的顺序出现,最后的C出现了牛铃,显得十分奇特。

    最后的结尾重回小结尾的材料,这回是整部作品的结尾,在不和谐的和弦与其C大调解决中结束整部作品,新的一天来临了。


 

版本推荐

 

视频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