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针刀疗法

 壹根藤上柒朵花 2018-11-24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是常见病,同时,也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易于侵犯的部位。论其损伤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而急性损伤又可分为完全性断裂和部分断裂。针刀治疗的适应症是慢性损伤,疗效颇佳。

【相关解剖】 

解剖参考文章:膝关节基础解剖视频 |  掌握膝关节的解剖与功能(直接点击即可查看。

2、膝关节内侧部的腱围结构  

常见有如下各滑液囊:

鹅足囊  位于胫骨结节内侧面,缝匠肌腱、股薄肌腱、半腱肌腱的深面与胫侧副韧带之间。此囊大而恒定,形似鹅掌状,故称鹅足囊。临床上发病机会较多。

半膜肌囊  位于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浅部之间。

半膜肌固有囊  位于胫骨内侧髁的关节囊外与半膜肌腱之间。

半膜肌腱与半腱肌腱之间的滑液囊。

半膜肌腱与胫侧副韧带之间的滑液囊等。

这些滑液囊可互相串通,有的也可与关节腔相通。当它们损伤后,便会发生无菌性炎症、粘连等病理改变,失去原来的润滑作用,产生疼痛等症状和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与诊断】

1、病史  多发生于体力劳动中及体育运动时,多见于小腿外翻扭伤。在慢性劳损方面,多见于肥胖之女性。

2、临床表现  

①急性损伤时,膝部内侧常突发剧痛,但又很快减轻,可以继续工作或比赛。但随后疼痛又继续发作并加重(局限于膝的内侧),伤处可有明显压痛。由于伤后保护性肌挛痉而致膝关节呈屈曲状。被动伸直有抵抗感。

②病程较长,时轻时重,行走及上、下楼时疼痛加重。重时走路跛行,下蹲困难。

③在股骨内髁至胫骨内髁部的区域内,可找到明显的压痛点或皮下瘢痕结节。

3、特殊检查  内侧副韧带分离试验阳性,或在膝关节屈曲30°,小腿外展外旋时,在韧带伤处可产生剧烈疼痛。

4X线检查  一般无改变。有韧带钙化和骨化者可显影。

【针刀治疗】

1、适应症与禁忌症  

慢性损伤,或急性损伤一个月后可视为慢性损伤时为针刀治疗适应症。

2、体位  

仰卧位,膝部屈曲70~80°,足平稳放于治疗床上。

3、体表标志

股骨内上髁  为股骨内侧下段的最高隆起处,约平髌骨中段平面。股骨的最突出部为股骨内上髁。内上髁的上方可扪及收肌结节。

收肌结节  用手指沿股骨内侧缘向下扪摸,在股骨内上髁上方可触到一骨性隆起即是。此结节就在膝内侧面,股内侧肌与腘绳肌(股后肌群)之间的一自然凹窝之中。

膝关节内侧间隙  伸、屈膝关节可扪及关节间隙,活动时更易扪清。

胫骨粗隆  胫骨嵴上端的隆起部,它的内侧为内侧副韧带的附着部。

4、定点(图2-4-24

① 膝内侧副韧带的起、止点及其分布区的压痛点,或有条索和结节的部位,可定1~3点。

②关节间隙压痛点,可定1点。

③膝内侧副韧带滑液囊点  即胫骨结节内侧面压痛点,该处常有轻微肿胀,可定多点。

5、消毒与麻醉  

皮肤常规消毒,戴手套,铺无菌巾,局麻后行针刀术。

 6、针刀操作(图2-4-25  

①在内侧副韧带各压痛点上  刀口线与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走行方向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剌入。快速剌入皮肤,通过皮下脂肪组织、膝内侧副韧带达骨面。将到达骨面的刀体,轻轻松开捏持的手指,任其刀锋自己“漂起”,再在此“高度”上重新捏紧刀柄,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如刀下有水肿感的组织,则可纵行切开几刀。这种剥离法,可以减少对骨膜的剥离,而将剥离平面提至骨膜与内侧副韧带的组织层次之间,可减少术后疼痛,且疗效佳。

②关节间隙压痛点  刀口线与内侧副韧带纤维走向平行(与肢体纵轴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剌入皮肤、皮下组织,进入有阻力的内侧副韧带,刀锋应到达关节间隙上或下的骨面上,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然后将刀锋移向关节间隙,切入关节腔。此时,应有明确的落空感,停止进刀。然后,可提起刀锋,并调转刀口线90°,切开关节囊1~2刀。

③内侧副韧带滑液囊点  刀口线与肢体纵轴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剌入皮肤、皮下组织,进入滑液囊。行纵行切开2~3刀,再行疏通、剥离即可。如积液较多则可有明显的落空感,并可能流出积聚的滑液。

7、手法操作

①病人仰卧位,伸直膝关节。医生站于患侧床旁,一手握于踝上小腿处,另一手由膝外侧向膝内侧方向推弹1~3下,进一步松解挛缩的膝内侧副韧带,也可以矫正内翻畸形。

②助手在头侧,双手挽住病人腋下,医生双手握住患肢小腿部,行弹性对抗牵引1~3次。

③如内侧关节间隙狭窄,并有内翻畸形者,术后应给予小腿皮牵引,每天1~2次,每次1~2小时。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