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四)

 木香草堂 2018-11-24
第四部分  学会做人
          一、什么是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是建立在前三种学习基础之上的一种基本进程,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
      “学会作人”是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报告((Learning  to  Be:The  World  of 
      F_xlucation  Today  and 
      Tomorrow))(中译本《学会生存》)的主题思想。它的立论基础就是对教育目标的阐述:“发展的目标是人的完整实现(the 
      completefulfilment  of 
      man)”,是人作为个体:家庭成员、社区成员,国家公民、生产者、发明者、创造性的梦想者等具有丰富内涵的个性的完整实现。该报告的立论基础还建立在工业社会片面追求物质文明而导致“非人化”的批评之上,它认为,技术发展、贫富差别、失业犯罪正导向消费主义,享其至上、个人主义等“人的异化”现象,因此,它强调通过教育的改造和社会的合作,使儿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非异化的人”,成为在认知、情感、伦理、审美、身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完整的而非畸形、片面发展的人。因此“to
       be”的原意,在这里不应是“生存”、“存在”,  而应是“to  be  human'’,  “to  be  acomplete 
      man'’,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完整的人”。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重申了“learning  to 
      be”报告的主题思想,强调了“教育必须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她又发展了1972年报告的思想:    .
         
      1。把着眼点从教育转向学习,从外部的“教”转向内在的“学”,强调教育的使命就是使人学会学习,借以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所有潜力和才能,因为学习就是人类的内在财富。
         
      2.21世纪更需要多样性的个性,而这种多样性正是社会创造力和革新活力的保证。教育是非常个体化的过程,同时它又是构建社会互动关系的过程。因此,学校要给儿童和青少年各种可能的发现机会和实验机会,以及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机会,防止教学的功利倾向,
         
      学会做人在这里超越了单纯的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做人”,而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交际、亲和、合作、审美、体能、想像、创造、独立判断、批评精神等方面相对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做人与我国教育方针强调的“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相吻合,正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和终身学习的最终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趴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提出了少年儿童应该养成的17个基本行为习惯,这些行为习惯实际上是每个青少年做人的标准。
          (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应该养成的五个基本行为习惯
          1.说话有礼貌,对师长用尊称;
          2.说了就要做,对朋友要真诚;
          3.不给别人添麻烦,对别人的请求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    ,
          4.不做破坏别人劳动成果的事;
          5.做事情想到与别人合作。
          (二)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应养成的四个基本行为习惯
          1.在班集体和少先队员组织中以小主人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情努力去做;
          2.在社区里多做好事;
          3.每天注意阅读、收听、收看新闻;    ·
          4。按规则行动.
          (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应养成的三个基本行为习惯
          1。自己不做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伤害小动物等对环境有害的事;
          2。节约不浪费;
          3.保护环境卫生,
          (四)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应养成的五个基本行为习惯
          1.做人讲道理,做事有计划;
          2.不向困难低头;
          3。不迁就自己的毛病;
          4.天天锻炼身体,千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5.爱动脑筋,以创造为,陕乐。
      (《中国教育》2002.6.2日4版)
      二,学会关心
      对大家决定的事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于‘面向2l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与会教育专家提山: 
      ‘‘面向21世纪,要让孩子学会关心。”那么,我们究竟让孩子学会关心什么呢?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的生长与发展和周围的人与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因此,在孩子的成长中,让其学会关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让豫子学会自己关心自己,让他自己管理自己,学会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事情。
         
      二是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包括关心父母、关心亲属、关心老师和同学、关心处境不利的人,认识到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孩子关心自己,也就会扩散到关心他人、 
      了解他人、帮助他人。
          三是让孩子学会关心生活的自然环境。关心他所生活的大自然,关心可爱的小动物,自觉保护生活环境,认识到自己在生存环境中的一份责任。
         
      孩子学会上述三方面的关心也就是关心了他所成长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只有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才能成人一个完整的人,才能具有真正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在社会的发展中学会做人,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家长与教师要教孩子学会做人,最基本的就是让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
          (一)学会关心别人
         
      一个生命首先享受着母爱的滋养,又在亲人、朋友、师长、社会、世界、大自然的抚爱下成长。中国有旬谷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真正懂得爱是在回报爱的时候,从回报母爱开始,到回报他人的爱,社会的爱、直至大自然的爱。只有奉献爱的生命才是亮丽辉煌的生命。
          有个中学让学生写自己最崇拜的10个人,结果几乎没有写自己父母的。还有不少同学被问到: 
      “你觉得父母爱你吗?”多数回答是否定的。问:“你父母有什么优点?”回答很简单勉强,有的同学根本回答不出来。又问: 
      “你父母什么缺点?”回答得热烈而具体,而且举出了许多的例子。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怎么了?父母的含辛如苦,那伟大的爱,怎么就体会不到呢?    ·  ·
         
      中学时期的青少年对父母的感情处在变化之中。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脱离了小学期间对父母深深的依赖,另一方面他们还没有真正长大,体谅不到父母爱子之心,所以往往用一种批判的眼光看待父母,回顾过去父母对自己教育的失误,
       以及用从外界接受的一些思想作为逆反父母的理由。 
      比如看了一篇多吃大蒜有好处的文章,就批评家里炒菜不加蒜,不懂营养学;看了几页弗洛伊德的书就批判父母不懂心理学;看到有的同学的父母是“大款”,就抱怨自己的父母不会挣钱……有的家庭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一次“冲
      突”,其实每次的导火线都是芝麻大的小事,在小事后面隐埋着的是一种不满的情绪。当然造成这些不满情绪,也有大人的原因,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说,欠缺的东西正是懂得爱。
          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们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许多同学嘀嘀咕咕: 
      “妈有什么好写的,烦人!这么大了,还妈妈、妈妈的,没出息!”青春期的青少年父母给予的爱时常体会不到。父母为孩子吃喝拉撒睡所付出的一切,孩子认为理所应当:
       出于培养孩子成才的爱心,有时父母的观点和方法不当,孩子一般不能谅解,反而会生出怨恨。然而一个不懂得爱父母的人能懂得爱周围的人、爱整体的人吗?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指出: 
      “人的发展从生到死是一个辩证的过程,从认识自己开始,然后打开与他人的关系。从这种意义上说,教育首先是一个内心的旅程,它的各个阶段与人格的不断成熟的各个阶段是一致的.”爱的教育是一个内心的旅程,认识了自己的由来与发展,便了解了他人的付出与帮助,认识自己与了解他人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走向成熟人格的过程。
         ‘
         
      南京金陵中学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让母子间表达相互的爱。在悬挂“您好,妈妈!”横幅的大礼堂,班会在一段深情地歌颂母家的诗朗诵中,进入了情感交融的氛围。第一个节目是“考孩子”,要求上场的同学当场报出自己妈妈的出生年月、穿鞋的尺码和爱吃的菜。
      然后主持人根据各位妈妈的书面答案加以裁决, 
      台上台下寻求一致的呼应,不时引来满堂大笑。主持人间一位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最担心什么?”这位母亲不假思索地说:“儿生病,母揪心。”接着讲述了在深更半夜,顶着狂风暴雨,把急病的孩子送往医院的情景。那满脸不知是雨水、汗水、还是泪水的回忆几平是所有父母都有过的类似的经历。几位母亲回忆了孩子成长中一些难忘的往事。在场的人都为母爱的表现到心灵的震撼,一次次热泪盈眶。
          令孩子难忘的故事,还是他们自己的体验。那是他们真正发自内心的对爱的理解和感受:  一个同学看到妈妈在劳累了一天后, 
      晚上还强打精神不停地为自己织毛衣,很不忍心。她劝妈妈去休息,可妈妈面对懂事的孩子,更是加紧纺织,好赶在春暖花开之前让女儿能够穿上。女儿感受到:“妈妈不正是这样一年365天为我们一针一线地纺织幸福的生活吗?”一个同学很小的时候父亲囚车祸永远地走了,母亲含辛茹苦把她带大。她体会到自己的这份爱对母亲同样重要,于是她在妈妈面前表现得很坚强,不提让妈妈为难的要求,不
      说会引起妈妈难过的话,尽量分担妈妈肩上生活的重担。对于女儿的每一个细小的关爱,母亲心领神会并甘心情愿付出自己的一切。    .
         
      人活在世界上,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支持、关怀、信任。魏书生常跟老师和学生们讲,要得到这些,有一个秘诀,那就是先从自己这一方向对方输出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人心与人心之间,也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的高山呼唤:  “我尊重你!”对方心灵大山的回音也会是:“我尊重你一”你说: 
      “我帮助你!”回音也会是:“我帮助你一”你说:  “我恨你!”人家不会说“我一爱一你”。 
      当你在山谷中对着大山高喊:“我爱你!”你会兴奋地听到回声,好像由近至远的大山在对你说:“我爱你!我爱你!……”这时你的感觉是非同一般的。爱的感受就像听到回声一样,当你得到回赠时,才觉得它那么难得与难忘。
         
      懂得爱是一种能力,它将伴随人的一生而使之受益。爱的能力是在为别人付出时培养的,付出的爱越多,得到心灵的回报越多,懂得爱的含义就越深刻。同学们可以举出许多点点滴滴的例子,仅仅为父母做了一点小事,就让父母做了一点小事,就让父母特别高兴。那是过去让父母为自己做事时所体会不到的,
       比如为父母端个茶送个水,甚至只是一声问候, 
      一个尊重的眼神,无声的爱便有了交流。接受爱,同时付出爱,这是心灵得以相通,生命充满活力,人生有所价值的基础。让我们爱自己的父母做起,让我们用爱心对待父母、老师、同学、邻居、同事、朋友,
       以及相逢的所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美好的生命
          (二)学会珍爱自己
         
      《读者》杂志2002年第6期蔡玉明的文章说:这是一个近乎荒谬但又真实的故事。一个13岁的女孩子到澳大利亚留学。第一节课,她的班主任拿来一盒避孕套,给每个女生发了一只。老师说:“建议女孩子随身带一个避孕套。澳大利亚是一个安全的国家,但不等于有意外。万一碰到强暴,使用避孕套至少有3个作用:第一,你不会怀孕;第二,你不会染上性病、艾滋病;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无论出现什么意外与不幸,请记住,保护自己最重要,生命最重要。”自此,女孩子每天携带的物品当中,多了一只避孕套。
         
      西方人教育孩子,教育国民,再安全的国家、再太平的环境,都难免会有意外,会有不测。人可以土宰很多东西,但不可以主宰自己绝对一生平安。让13岁的女孩(或许更小)随身携带避孕套,让她们懂得“不会怀孕”的最直接的方法,还懂得防止性病、艾滋病。
          一位英国朋友曾就我们一份大报刊载的一件被强奸女子跳楼自杀的事情,大呼小叫地打电话质询: 
      “强奸犯都没有杀她,她为什么要跳楼、要自杀呢?”“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西方人最难认同的观念。他们认为,女性遭强奸,在某种意义上,与遭遇车祸一样,断手断脚甚至高位截瘫的人都要生存,为什么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们的最大的理由是:人的生命最宝贵是,所以,保护自己最重要。
         .
         
      体操运动员桑兰从木马上摔下来,一下子轻盈矫健的身影消失了。她瘫痪在床,连用手拿杯子喝点水这样倘单的动作都无能为力。医生诊断,身体恢复的可能性很小很小。才17岁的她,需要承担多大的压力来面对这样不幸的人生?她的父母不知流了多少眼泪,甚至她的母亲都不想活了。他们再也不愿看女儿过去的照片、体操比赛的录像带,那会难受的。可是桑兰喜欢看,她没有因此伤感:“以前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她没有后悔练体操,“这只是一次意外”。她摔伤后一睁眼跟教练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还能练体操吗?”
         
      父母没有看到过桑兰落泪,也没有看到过她情绪低落,倒是桑兰经常安慰父母。桑兰刚刚动尧手术时,脑子还模模糊糊的,见到从国内赶到美国看望她的父母说:“爸爸妈妈,你们来了,家里怎么样?你们单位怎么样?工作没问题吧?”她妈妈哭了.桑兰劝父母:.“不要哭了,我会好起来的。,,
         ·
          桑兰在治疗中从来不叫苦,很少吃止疼药。即便难受,她也不向别人皱眉头,总是笑着跟人开玩笑。 
      医生很感动,说很少见到这样的人,称她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光辉形象”。其实,在没人的时候她也大哭过,那是想到自己今后不能自食其力的时候,但是她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对未来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希望,即使站不起来也没有关系,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自己努力,肯定可以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现在她每天都在读书,学英文。
      乐观、坚强的桑兰把美国人都感动了,她成为美国电视台“最出名的人”。很多美国名入、要人都去医院看望桑兰。‘“超人’’来了,与桑兰互相鼓励,相信总有一天他们都会重新走路:美国前总统卡特夫妇来看望了桑兰,并带来了克林顿总统的问候;电影《秦坦尼克号》的男主角莱昂纳多听说桑兰很想见他,也专程飞到纽约,在医院里他同桑兰默默地微笑着看着对方,完全跨越了语言的障碍可能带来的隔阂。桑兰高兴极了,她毕竟才17岁,花季般的年龄,也有心中的崇拜和偶像。
       
          桑兰的可爱和具有吸引力,不是她优美的身段和体操奉演,是她那超常的坚毅性格和 
      对人生的积极态度。虽然现在站不起来了,但她的精神没有倒。她得益于从小严格的体操 
      训练和家庭教育。桑兰6岁进了宁波少年体校,8岁就离家了。父母对她也不娇生惯养,
        从小就叫她什么事情都自己做。
          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说:“学校的任务不 
      仅是发现人的才能,训练和推崇它们.学校的任务尤其要培养性格和态度。”培养人的才能 
      二般得到人们的重视,而培养人的性格和态度就常常被忽视了。我们应该学习桑兰的性格 
      和态度,遇到再大的困难也充满信心,遇到任何不幸都感到自己是大幸的。她说:“站不起 
      来我也不难受,有些人比我还要惨。,’如果这样,我们会永远珍爱自己,永远不灰心不自弃。
          (三)学会关爱大自然(略)
          三、学会健身和健心
          (一)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
          目前,由于缺少运动,青少年的健康状况还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
      ’ 
      1.肥胖率正处于逐年递增的趋势。据有关部门对全国30个省市7-22岁的30万青少年的调查,男生超重及肥胖率为8.65%,是10年前的4倍;女生超重及肥胖率为7.18%;城市男生达到12.03%。伴随肥胖症的增多,不少青少年患有他们本不应该得的疾病。近年,减肥夏令营、减肥运动队等应运而生。人们担忧地看到,一个个又白又肥的小胖墩走不快,跑不动,动不动就气喘吁吁。
          2.中小学生视力普遍下降。据最新统计的数字显示,全国小学生近视发病率13.6%,中学生46.25,  大学生70%。 
      主要原因是看书写字的时间大长,加之业余时间花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用电脑的时间较多,导致眼睛疲劳而造成的。现在这一问题已引起教育界、卫生界和家长的重视,正在设法减轻学生用眼的压力,并研究一些治疗方案。眼睛的好坏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个人一生只有一双眼睛,它使人与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直接沟通。千万不要让这个带给我们光明的“天使”受到伤害而远离我们,
      时刻要对自己的眼睛负责。
         
      3,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北京市曾对100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约有半数学生睡眠不足。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卫生工作条例》,小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
      
      中学生不超过8小时,大学生不超过10小时。另有规定:小学生每天应保证的睡眠时间是10小时,中学生为9小时。作业多、压力大,使孩子很晚才能上床,特别是考试季节或毕业班的学生更是如此。
          (二)学会锻炼体魄、勇气和毅力    ·
          生存的本领是人的一门必修课, 
      因为人总受限于生存的法则。体力便是法则中重要的一条,体力是一种生存能力。人人都希望自·己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有敏捷柔韧的身体,有胆识和勇气,有毅力、耐力、爆发力等。这些生存能力都是可以练出来的。国外很早就有生存训练学校,教人们在经历惊险时学会相互救助以及学会维持生命的方法,并培养人们勇敢、坚毅的性格,据报载,二战期间,许多英国军舰被德国潜艇击沉,大批英国水兵丧生,只有少数人幸存而活。后来发现这些幸存者并非都是身体条件最好的,但他们都是意志坚定顽强抗争,善于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且具有较好心理素质的人。因此训练这方面的能力就成了人的一种需要。
         
      年轻人在尝试面临危险与恐惧时,如何依然相信自己,把握自己,并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从而体验到“超越极限,挑战自我”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他们又何尝不需要这种精神!一关闯过去,赶跑了可怕的怯懦;一关退下来,失去的是永远的勇气。
         
      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到:“现代科学指出,人在生理上尚未完成,这一点对我们认识人,是有独特贡献的。我们可以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事实上,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往前走,边走边学,边生存边发展。有人走得快一点,有人走得慢一点,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个中间过程,·前面.的路还很远,希望在不断延伸。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表的《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在被调查的青年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感觉精神生活不太舒畅;接近一半对文化生活不太满意:困扰青年人的最大烦恼,前三位的是:挣钱少、才能难于发挥、人际关系难处,其他还有住房难、就业难、无知心朋友、婚姻难、升学难等。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找出许多的苦恼和困难,因为人永远都在完善自己的过程中,而且人与人永远都不会一·般齐,有差距就有攀比和烦恼。
         
      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找对自己的位置是不容易的,如老子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对自己过高的估计和过低的评价都有碍自己的发展。不管别人怎么样,努力而坚实地走自己的路,只要撒下汗水就会得到回报。
          四、学会自立和参与
          (一)学会自立和独立    、
         
      1995年为实施国际教育大会的《宣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行动纲领》,其中有这样一个条款:“教育必须发展尊重自由的能力和面对挑战的技能。这意味着使公民做好准备以应付困难的而又变化奠测的形势,并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和承担责任.意识到个人的职责必须同确认公民义务的价值相联系,同确认与他人一起解决问题并共同建设一个公正、和平和民主的社会相结合。”
         
      且不说应该怎样应付变化莫测的形势,那个毕竟离我们较远,就在我们熟悉的生活空间里,我们能够独立自主的青’年,母亲现教他的是:怎样洗衣服,怎样刷鞋子。一位母亲说: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我们总是创造条件想让孩子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其他活动,如家务事、与同学出去玩等就不让孩子去做,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可是青少年缺少独立生活和见世面的锻炼,他们将来的“生存空间”会变得狭窄,大人的期望怎能如愿以偿?
          (二)学会自我保护    .
         
      《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应从人的童年起,并在其一生中培养一种有助于自由思考和自主行动的判断能力.在学生成为公民时,他应把持使以公共自由为基础的个人权利履行对他人及所属社区的义务和责任协调起来.”
         
      青少年喜欢别人夸自己,喜欢以貌取人,容易被所谓的“有见识”迷惑,特别是天真纯利’的青少年,总以为别人也像自己一样纯真诚恳,所以很少能识破骗子假象的“真诚”。当他们明白受骗了,往往已经晚了。社会上有某些骗子能够得手,都是利用了对方的弱点,如缺少察觉、判断能力;想走捷径的投机心态;
       占便宜的心理等。
         
      其实,一个人的人品与心性的好坏,一定会从他的欲望所求中有所表现,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分析,是能够有所判断的。影视中的暴力行为增多,特别是有些国外进口的电影、光盘等以暴力活动为刺激点,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较大。有的学生模仿电影里的“义气好汉”,
      
      以能够结帮拉伙、恃强凌弱为荣。有的学生想出名,想当英雄,又找不到好的途径,于是影视中的“大侠大盗”便成了他们的偶像。有的被抢劫的青少年感觉自己丢了面子、没有能耐,受了欺负也不敢声张。有的孩子怕报了案遭到更大的报复,只好吃哑巴亏。近年来?中学生抢劫中学生的事件时有发生。然而,最令人忧虑的还不是这个事实,而是被抢劫的学生多数都不了了之、
       自认倒霉,甚至庆幸自己没有挨打或损失太多的钱。正义得不到伸张,罪恶得不到严惩。
         
      青少年阶段是判断是非的薄弱年龄,很容易被引入歧途。而我们的家长或老师又喜欢剥夺孩子自主的意识,对孩子的管制和包揽使们们没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所以许多中学生都存在一种逆反心理和越轨倾向。这就无形中助长了青少年的偏执,非要去做一些被禁止的事情。
          (三)学会勤奋    ;    、
      ·   
      中学生参加奥林匹克竞赛获不奖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摘取奖牌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智慧体验。让我们看看几位有这一经历的朋友是怎么说的。曾获得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原北大附中的学生王绍昱对年轻朋友讲了这样一段话:
      
      “假如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你会有什么样的理想呢?“也许成为一名科学家,——生探索宇宙的奥秘;也许是一位企业家,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无论是什么,首先要敢想,不可对自己失去信心。把理想放得远大些,就不会因为暂时受到挫折而失去信心。“然后就要敢干。理想不是空想,它需要实实在在的奋斗。如果没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怎么办?那么我劝你走出局限住你生活的小圈子,放眼去看世界,那里有无数值得你献身的事业。”
         
      王绍昱上初三那年,参加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获得了意外的好成绩。可是当他见到了一份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题目时,他连题都看不懂。他想,短短两年时间我真可以达到那样的水平吗?他感到希望渺茫,但当他敢想时,他就顽强地付出了行动。付出就会有回报,在1991年他上高三那年终于圆了奥林匹克金牌梦。他说:“许多人喜欢把我们的成功归结到天才这个字眼上,甚至在提到我们中一些人的时候冠以天才少年的称号。我实在是当不起这个称号,因为我深知自己绝非天才。在我认真地观察了与我一起参加竞赛的同学以后,终于发现天才出自勤奋确实是一条真理。……每个人都做了成百上千道题,笔记记了几大本,”一个人,是不是天才不重要,重要的是志当存高远,并决心为之而付出扎实的努力。这就是王绍昱“有志者事竟成”的体会。
        ,  曾获国际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银牌的原北大附中的徐兴, 
      当初并不喜欢生物课,为了高考他才上生物奥校去学习。然而,对生物付出得越多,他越被它的新奇所感染。同时他还.有一个小算盘,一方面可以参加奥赛,另一方面可以为高考生物做准备。可是后来高考取消了生物课,他面临要么准备高考,要么准备竞赛的两难之中。最后在老师的信任、同学的鼓励下,他做出了选择:“那就是效仿项羽当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在竞赛场上拼一拼。”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以激励士兵不打
      胜仗决不生还。徐兴则是把考大学的后路断了,非在奥赛拿到奖牌不可。徐兴打了胜仗后,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他认为不能算成功,也没有秘诀,不过他总结了几点使学习进步的经验:
          明确的目的一有志者事竟成!
      浓厚的兴趣一兴致所至才能学得进去。
      老师的辅导一细心听讲,老师的话绝对的“佥口玉言”。
          勤奋的精神一1%的天才加99%的勤奋等于成功。
          自信的态度一信天、信地不如信自己!这会使你有一根钢铁般的神经,
      理素质。
          必要的自学一“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  北大附中出了不少奥赛的获奖者,该校校长孙曾彪总结他们共同的特点
      临危不乱的心   
      首先,他们都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其目标远不只是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胜,而是将来在这些学科领域内攀登科学高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为人类作出卓越的贡献。正是由于有这样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作为动力,激励他们勤奋刻苦地学习,才使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走在了同龄人的前列。
         
      其次,他们都有坚强的毅力。学习是一项很艰苦的劳动,能够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光有学习的动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在学习中必须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需要在困难面前不服输,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
         
      第三,他们都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很强的自学能力。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是别人所不能包办代替的,取代不了的,必须靠自己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才能完成。国际中学生学科竞赛涉及的内容也远远超过我们现在的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这就要求参赛的选手除了掌握好老师传授给他们的知识外,还必须通过自学去掌握更多的有关知识,才有可能在竞赛中名列前茅。
      ’    (四)学会承担责任
          (一)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强调: 
      “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其职业、文化、结社和消费活动中,每天都应该承担自己对他人的责在。因此,学校应为每个人发挥这种作用作好准备,不仅向他们传授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还应提高他们的社会生活技能,并鼓励他们参加具体工作。”一个21世纪合格的公民应具有健全的权利和义务的观念。这一观念不是天生的,需要教育与培养,特别是从小就从点滴的事情做起,逐渐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学会有责任感
         
      责任感是人类的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人的责任感通常包括三个层面:对家庭的责任感(包括对亲朋友),对社会的责任感,对自然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几年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一位教师做了一次关于少年儿童公德状况的调查,这项调查是在——次城乡少年儿童手拉手夏令营活动期间进行的,地点是浙江省衢县九华乡。
      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  “当你发现,学校里或其他地方的水龙头滴水或流水时,你通常的做法是什么?”调查发现, 
      回答“经常去拧紧水龙头’’和“见到必拧”的占被调查者的84   
      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调查者发现,在关于珍惜水、保护水资源方面,少年儿童的认识不仅是出于道德上的,更是充满情感和激情的。他们说:水是宝贵的资源,每个公民都有节约它的义务。我看见自来水白白流掉很可惜,
       自来水是工厂里的工人们辛苦提出来的。    ·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果他们缺乏责任感,那么,这个国家就很难有凝聚力,很难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因为在人的素质中,责任感是极其重要的,责任感也叫责任心,也就是每个人在生存的环境中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期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特决定一个人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和失败。”
         。
          五,学会诚实与守信
          (一)学会诚实    ·
         
      《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强调:“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其职业,文化,结社和消费活动中,每天都应承担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古人注重品行端正、言行一致等道德与现代人的责任是相通的。有人把优良传统视为陈腐,不去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却把成功性的东西当宝贝,把误区当正道.其实,言不信、行不果的人,或想少劳多得的投机取巧的人,他们不仅愚蠢,其内心也非常虚弱,
       因为他们连自己也不看重。找回失落的真理,是明智之举。
      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是最聪明的人,也是最有成功希望的人。这就像盖楼房时把地基打得很结实,房·于不会轻易倒塌,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宁固的地基就更加显示出它的出类拨苹。信誉是一种实力,它一旦成为公认,便是无价之宝。
          (二)学会守信
         
      在现代社会中,遵守契约、信守诺言,即守信用成为判定一个人的人格高下的标尺之一。同时,信守诺言,遵守契约更是现代社会生活得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得以继续的基本原则。不论是人们的日常交往,还是生意往来,不论是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往来,信用都是前提条件,没有信用,任何交往都谈不上。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不仅无法受到人们的尊重,而且最终必将被排斥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之夕[。
          (三)学会遵守规则与秩序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无它,则任何社会活动都无法展开。规则秩序有两种不同形式:一种是没有明文规定,只是人们在长期的公共生活中形成的道德经验与行为习惯,一些约定俗成、共同认可和遵守的行为规范。
         。
         
      规则、秩序是维系社会生产、生活,使社会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本条件。遵守规则、秩序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同等的约束力,是否遵守规则秩序,鲜明地表现出个体对自我与社会关系的态度,也是一望即知的文明尺度。秩序、纪律是构成社会公共秩序的基础,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
          七,学会审荚
          (一)学会欣赏美,感受美   
      美,无处不在,它存在于大干世界的各个领域。在美丽神奇的自然中,在热烈沸腾的社会生活中,在绚丽多彩的艺术领域中,无处不存在着美,我们生活在美的世界o:,同时,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在发现美、审视美、创造美。人们的审美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期望与追求。所谓审美是指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感知、联想,想
      象,乃至理解、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如果一个人没有追求美的欲望,也就无所谓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和评价美了。只有那些热爱生活、渴望美的人,才能以满腔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去追求美并创造美。
          爱美是每一个人的天性,但是如何认识美、感受美,鉴赏美,还需要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培养。审美能力不能‘蹴而就,需要长期养成,不能操之过急。
         
      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不断积累并总结经验,加强审美体验,善于捕捉并发现美。审美能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同样也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在审美活动中,对事物美的感知仅仅是美感的初始阶段,要想获得更强烈的美感感受,就需要进一步理解美、产生丰富的美感想象。对待每一种美的作品都要仔细品味、反复琢磨,才能深刻认识它所蕴合的多种美的因素,深入挖掘其中美的内涵,从而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在各种审美活动中培养自己审美感受力,理解力和想象力,应在绚丽多姿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去发现美,创造
      美。
          (二)学会心灵美…  ·
         
      艺术教育审美教育一个重要的课题是能够分辨美与丑,从而使人们进入到一个新的精神境界。美的心灵可以分辨美和丑,丑的心灵则分辨不了。美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丑也处处伴之而来。你的感官所到之处,美与丑皆存,千万别一股脑地都给接受下来。用审美的眼睛看待一切,把美收藏起来,把丑遗弃掉。审美的意识、修养、品位、情感就在这时候体现出来了。
          人的表面的美不是真正的美,真正的美在其内不在其外。  自认为美的人傲慢自大、鄙视别人,必然受到人们的轻视; 
      而自认为自己丑的人谦虚谨慎,有自知之明,肯定受到别人的赞赏。对美与丑的认识可以引申到:才能再高的人,  自以为是,或做了好事, 
      自认为了不起的人,都会在群众中引起反感,其实这样的人是很丑的。相反,貌不惊人的人其实可以惊人。兢兢业业工作的人,默默无闻做好事的人,其实很美。人的一切有道德的、有修养的、为人民服务的、为人类进步的思想和行为都是美的,反之则是丑的。人的一切表面的美,形式的美都不会长久,不会具有真正的魅力。
          让我们争当“心里美”,修炼一双审美的眼睛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