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邬大光:教育技术的力量(下)

 ht87 2018-11-24

路漫漫其修远兮!




01

过去二十年,教学技术的变革十分迅速,乃至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感受到了教育技术的压力.可以说,不同年龄的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有不同的起点.

几十年前的老教师对教育技术的了解是从幻灯片开始的,现在的新教师则是从慕课和翻转课堂开始,几乎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教育技术的挑战.但真正把教育技术用到课堂上,把翻转课堂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作为长期分管教学的人,既为教学技术的推进迟缓感到无力,也为勇于挑战的年轻人感到高兴.郭建鹏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自从他来到厦门大学工作,就一心扑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不仅自己在教学中尝试翻转课堂,而且还带动其他教师运用翻转课堂,积极参加校内组织的翻转课堂比赛,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工作坊,成了厦大第一批勇于吃螃蟹的年轻人.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在残酷的科研压力的大背景下,能够“逆潮流而动”,不忘初心,实在难能可贵.


今天大学里面流行一句话:教学就是一个良心活.在我看来,郭建鹏老师对翻转课堂的探索,就是在尽自己的良心





吾将上下而求索

02


郭建鹏老师是为数不多的研究自己教学的大学老师.作为一名研究者,他长期以来研究教与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了大量的教育实证研究,研究成果颇丰,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包括10多篇国外教育类 SSCI论文. 据我所知,这在国内从事实证教学改革研究的学者中是比较少见的.

作为一名教师,他热爱教学,没有满足现状、墨守成规,而是勇于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郭老师近年来积极尝试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他长期在厦门大学以及其他学校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讲座和工作坊,参加教学比赛,开展翻转课堂教改课题实验.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到郭老师的团队中,一道探讨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03

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翻转课堂与高校教学创新»


«翻转课堂与高校教学创新»一书是郭建鹏老师长期探索的成果.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研究即教学,教学即研究.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当前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不可避免会受到一些非议和质疑,但却必须引起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当前高等教育正受到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传统教育的基本要素和关系都面临着一些系统性和革命性的变化.未来高等教育何去何从? 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对此作出回应.

«翻转课堂与高校教学创新»一书向我们展示了一名大学教师和研究者是如何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进行探索的.郭建鹏老师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系统剖析了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在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改、完善这一模式,并从理论的高度提炼出一个改进的翻转课堂模式,再把这个模式应用于不同学科的翻转课堂教学之中.教学实验和研究始终贯穿其中,理论和实践如影随形.

与其他同类著作不同,本书的一大特点是,书中提出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并非只是作者的经验总结,而是都有相应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作为支撑,显得十分可信和严谨,既反映了作者深厚的研究和理论功底.也使得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兼具理论科学性和实践操作性.总体而言,全书既有丰富深入的理论分析,也有详细实用的教学案例,对理论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都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今天,传播知识的方式和学习知识的方式都在发生变化,而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互联网技术,教育技术开始“倒逼”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人们都认识到了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许多学校也都采取了积极措施为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供硬件支撑,如开始建设智慧教室.

但在我国开展翻转课堂和利用智慧教室做得最好的高校,能够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比例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有的学校迄今还没有一门课是翻转课堂教学.

由此看来,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路还很长,实现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最终彰显教育技术的力量更是任重道远.



文字/魏锶梅

图片/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