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筋经:第七势九鬼拔马刀

 空谷天籁 2018-11-25

按:此套易筋经是来自于内功图说,结合了流传下来的易筋经、洗髓经和八段锦而编制的一套养生保健功法,其练功方法广为气功、武术、医疗所采用,身心并练,内外兼修而能够达到锻炼身体、増力壮骨、祛病延年的目的。目前流传的易筋经虽然版本众多,但核心动作大同小异,且其中精神并无二致,所以对此不用太过于纠结与怀疑,所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重要的是循序渐进,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无论做学问还是练功夫皆当如此。

 



易筋经第七势九鬼拔马刀

 


【原文】


侧首弯肱,抱顶及颈;

自头收回,弗嫌力猛;

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析义】

 

九鬼拔马刀:本势是模仿九鬼从颈后用力拔出马刀的动作。九鬼,语出佛教。

 

正文析义:侧身屈肘,手掌抱持头项,向后尽力上提,不要嫌力量太大;左右相互轮换,身体直立,心平气静。

 


【步骤】

 

1.预备式

身体站立,全身放松。

头如顶物,目视前方,

沉肩垂肘,含胸拔背;

收腹直腰,并步直立;

面容端正,呼吸平和;

精神内守,心境坦然。

(其余各势的预备式与此相同)




2.交叉上举

左脚向左分开,与肩同宽;

两手交叉上举,左手在前,右手在后。




3.上托下按

两手缓缓下落于身体两侧;

左手上举,掌心向内,用力托举过;

右手下按,掌心向下,并向身后下按。




4.臂项相争

左手屈肘,按住头后枕部;

右手向后,尽力上提,至右侧肩胛骨下部,掌心前按,紧贴背部;

左手掌前按,肘向后展,头项用力后仰,臂项相争用力;

眼向前平视;

然后身体充分向左拧转,眼向左方平视。

此动作可以坚持3~9个呼吸。



臂项相争,使用暗劲,颈部端直,不可歪斜。按背之手,至右侧肩胛骨下部,掌心相向,紧贴后背。另一支手屈肘,按住头后枕部


5.收势

双手同时撤力,身体转正;

两臂呈侧平举,掌心向下。

深吸一口气,徐徐呼出,两手同时下落置于两侧。

左脚收回,并步直立。

 




左右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动作要领】


1.上体左右拧转,保持躯干中轴正直(注意用腰椎转)。

2.臂项相争,使用暗劲,颈部端直,不可歪斜。按背之手,掌心相向,紧贴后背。

3.两目平视,肩胸放松,身直气静。

4.单练臂项相争势时可练3~30分钟数呼吸可练3~9个呼吸甚至更长,根据各人情况,一般初学动作之时可每一个动作练三个呼吸,形体放松,呼吸自然,均匀流畅,不喘不滞,切勿过分追求呼吸的深长和细柔。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动作可逐渐与呼吸配合)。

5.锻炼时开始可以平静呼吸,逐渐放松情绪,排除杂念,精神集中,运用一些入静的方法,能够使得呼吸绵绵深长,若有若无,达到一种机体状若虚架,轻松漂浮,头脑清晰愉快,静若止水的高级入静状态。不过要注意的是入静一般是在对功法掌握较好,练功质量较高的情况下出现,并且往往随着功夫的进展而步步深入。详见下面的相关链接中。



【习练功用】


1.重点锻炼颈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前臂屈肌群、肩胛提肌、斜方肌和背阔肌等,增强颈部力量及臂力腕力。

2.增强颈臂腕肌力,锻炼颈、肩、肘、腕部各关节的功能,可以防治颈椎病、肩背劳损、肩周炎、肘腕肌腱损伤等病症。

3.疏通督脉,宽胸理气,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对肺气肿、脑供血不足等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4.高血压与脑血管病变患者慎练。

5.注意本套易筋经属于一种动功与静功、内功与外功相结合的功法,内外结合,动静相兼,刚柔并济,形神若一,有内外兼练的效果。要求外动内静,“动则练外,外练筋骨皮”,古代练功家常说,强身莫善于习动,一身动则一身强,练习动功可达到强健筋骨的作用;“静则练内,内练一口气”,这也是练功与一般的体育锻炼最大的不同,因此气息精神的调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调息定神有助于精神的宁静和体内气息的调节,久而增气增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