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6.面色萎黄

 学中医书馆 2018-11-25

96.面色萎黄

患者面部颜色比常人黄而无华者。称为面色萎黄。面色萎黄一般多主虚证和湿证。
<素问.五脏生成篇):“色味当五脏:……黄为脾甘。”(灵枢.五色)篇:?以五色命脏:……黄为脾。”(证治准绳.察色要略):“黄色属土

,主湿,乃足太阴脾经之色。”临床上面色萎黄应与“发黄”相区分,后者指全身皮肤(面、目、身)及小便发黄,屑黄疸;本症仅是面部萎黄

无泽,与黄疸不同。

常见证候    
脾气虚面色萎黄: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纳后腹胀,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弱。
脾虚湿困面色萎黄:面色萎黄,面浮肢肿,四肢困重,食少腹胀,倦怠乏力,语声多重浊,尿少便溏,舌质淡体胖,或有齿痕,苔白润或腻,

脉缓无力。
营虚面色萎黄:面色萎黄,唇舌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肢体麻木,妇女经来量少,衍期甚或闭经,短气声低,脉细无力。

1.脾气虚与脾虚湿困面色萎黄;
前者系脾胃气虚,运化失司,气血化生不足,肌肤失养所致。
后者由于脾虚,水湿停滞所致。
二证均表现面色萎黄,食少腹胀,乏力便溏等脾虚的表现,
但脾虚湿困面色萎黄兼有水湿阻滞,、故以面浮肢肿,四肢困重,小便短少为特点。前者则无此症状。
脾气虚面色萎黄治宜益气健脾,方选四君子汤加味。

四君子汤 
人参6克(焗服) 白术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 生姜3片 红枣3枚 
1.呕吐者,加半夏、陈皮等以降逆止呕;
2.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等,以行气宽胸;
3.畏寒腹痛者,加干姜、附子等以温中散寒;
4.心悸失眠者,加再酸枣仁以宁心安神。
四君子汤(白术汤)
    (《圣济总录》卷80)
    [异名]  白术散(《朱氏集验方》卷2)、四圣汤(《活幼口议》卷20)、人参散(《普济
  方》卷394)、温中汤(《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436)、四君汤(《文堂集验方》卷
  4)。
    [组成]  人参去芦  白术  茯苓去皮(各9g)  甘草(6g)各等分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15g),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人
  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功用]  益气健脾。
    [主治]  脾胃气虚证。面色痿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是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亦是补气的基本方。临床运用时
应以面色痿白,食少神倦,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使用要点。
    2.加减法  呕吐者,加半夏、陈皮等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等
以行气宽胸;畏寒腹痛者,加干姜、附子等以温中散寒;心悸失眠者,加枣仁以宁心安
神。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属脾胃
气虚证者;以及乙型肝炎、冠心病、慢性肾炎氮质血症、妊娠胎动不安、小儿感染后脾
虚综合征、小儿低热、小儿鼻衄等辨证属脾胃气虚的多种疾患。
    [验案举例]
    1.虚寒泄泻  《静香楼医案》:中气虚寒,得冷则泻,而又火生齿衄。古人所谓胸
中聚集之残火,腹内久积之沉寒也。此当温补中气,脾土厚则火自敛,四君子汤加益智
仁、干姜。
    2.妊娠恶阻  《黑龙江中医药》(1989,1:4):某女,25岁。妊娠2月,食欲不振,
恶心欲吐,因症状加重而人院,西药治疗4天未见疗效,频频呕吐,不能进食,食人加
剧,吐黄绿苦水,脘闷,倦怠乏力,思睡,舌淡苔薄,脉滑无力,以四君子汤加陈皮
20g,竹茹15g,厚朴lOg,一剂即觉脘内舒适,恶心减轻,呕吐未作,能进食。服第4
剂药的午后,恶心微作,持续约1小时,但终未吐出,而后恶心消失,食欲增进。
    3.小儿疳积  《浙江中医杂志》(1964,2:16):某男,8个月。因母乳不足,多进甘
肥厚味,脾胃受损,大便泄泻无度近一年,方用四君子丸9g,滚开水泡,连滓分二三次
服。服15剂后诸症大减,大便正常,但多食后仍有便溏,续服1月,体渐肥胖。
    4.小儿低热  《四川中医》(1984,l:44):某男,6岁。平素脾胃虚弱,经常大便溏
薄,纳食不香,一月前因中毒性消化不良住院治疗,吐泻止后,低热长期不退,经多种
化验检查,诊断为“功能性低热”。就诊时所见:面色咣白,肢倦乏力,语声低微,不
思饮食,时觉口干喜热饮,额角及两手心发热,舌质胖润,苔薄白,脉细缓无力,体温
37.5--38,5℃之间。病属吐泻后脾胃虚弱,元气受损,虚阳外浮之发热,治宜四君子汤
补气健脾,加山药、天花粉滋养脾胃之阴,以期阴平阳秘。5剂后热退病愈。
    按语:案1之泄泻伴齿衄证,乃脾胃虚弱,运化无力,中虚气馁,虚阳上浮而致,
因中气虚寒,故以四君子汤加益智仁、干姜益气温中补脾而获效。是方乃四君与理中合
法,通过温补中气,俾脾土厚而虚火自敛。案2妊娠恶阻为脾胃虚弱,胃气上逆而致,
以四君子汤加下气和胃的陈皮、竹茹、厚朴而收功。案3、4亦皆属脾胃气虚之证,前
者为后天失调而成疳积,将四君子汤改作丸剂,服用半月,则经年之疾几愈;后者为中
虚阳浮而见发热,以四君子汤加滋养脾胃之阴的山药、天花粉平调脾胃阴阳,5剂证
平。由上可见,大凡脾胃气虚之证,无论其临床表现为何,以本方化裁进治均可收到良
好的疗效。
    [临床报道]
    一、内科
    1.消化系统疾病
    (1)胃肠疾病  四君子汤在胃肠疾病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特别是对慢性消化不良、
慢性胃肠炎以及消化性溃疡等具有较好的疗效。这些疾病属于中医的“胃脘痛”、“腹
痛”、“泄泻”等范围。有人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以脾胃虚寒为主证的胃脘痛38例,症
见神倦纳差,胃脘胀痛,饥饿时或夜间疼痛加重,常因饮食生冷而发病,疼痛时进食可
缓解,喜按喜热饮,经常泛吐清水,反酸,恶心或呃逆,或大便稀烂,胃脘部有压痛,
舌质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而弱。其中,急性胃炎2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7例,慢性胃炎12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慢性胃炎6例,胃下垂1例。病程

最短半天,最长达30年。皆以四君子汤为主方,气虚甚者加黄芪,血虚甚者加当归,
偏寒者加干姜、高良姜或吴茱萸,湿重者加半夏,泛酸者加海螵蛸、煅瓦楞子,气滞者
加陈皮、木香,腹痛甚者加延胡索。每日1剂,水煎服。共治愈26例,有效12例,平
均住院58天。用此方加味治疗除热证之外的各型腹痛,每获良效。处方为党参、白
术、茯苓、甘草、木香、川楝子、小茴香、橘核等,加朱砂少许,研末温开水调服,所
治10余例,均药到病除L2j。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特殊类型,一般病程较长,
症状较重。吴氏采用健脾益气的四君子汤配合具有通降功能的丁香柿蒂散汤治疗53例
该病患者,结果显效(症状消失,内镜见胆汁反流消失,病理有显著改善)49例,有
效(症状改善,食欲增加,内镜见胆汁反流明显减少,病理有改善)4例。与采用丙谷
胺和胃复安治疗的西药组对照,二者差异显著(P<o.05)c3)。许氏以本方加黄芪、三
棱、乌贼骨为基本方,治疗溃疡病126例,脾虚肝郁型加柴胡、白芍、栀子、大黄等,
肝胃不和型加四逆散。结果显效以上为78.5%,总有效率达97.6%c”。高氏经临床反
复实践,以四君子汤加山楂、白头翁治疗慢性痢疾,疗效满意。一般每曰1剂,按早、
午、晚饭前与睡前4次分服,以使药力持续,疗效提高。症状减轻后减少山楂和白头翁
用量,以四君子汤(或丸)巩固疗效。
    (2)肝脏疾病  陈氏以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小儿乙型肝炎20例,方含党参、白术、
茯苓、山药、蝉蜕、僵蚕、乌梅。每日l剂,连服30剂,结果:近期治愈16例,占
80%;好转4例,占20%{6J。张氏以逍遥四君子汤(本方加当归、白芍、柴胡)为基
本方随证加减,治疗慢性肝炎100例,结果:痊愈6l例,好转3l例,无效8例c”。另
有人以本方加黄芪为基本方,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40例,其中肝郁脾虚型15例,肝肾
阴虚型工2例,脾肾阳虚型6例,气阴两虚型7例,经4—5个月治疗,均获痊愈(自觉
症状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或缩小,无叩痛及压痛,肝功能检查正常,健康状况好
转,一般体力劳动后无病情变化),观察2年以上稳定。其中H:13sAg转阴28例
(70%),HBsAg滴度下降6例。治疗后免疫球蛋白平均值下降,植物血凝素(PLL\)
皮试直径接近或超过正常,淋巴细胞转化率,E.玫瑰花结形成率都有显著升高,已超过
或接近正常值,补体3((:3)和总补体(CH50)均升高,并超过正常值。
    2.泌尿系统疾病  林氏曾用四君子汤合封髓丹加减治疗2例乳糜尿,取得较好效
果。王氏运用四君子汤合五子衍宗丸化裁治疗遗尿症,获得满意疗效。作者认为遗
尿症多因肾气不足,下元不固或脾肺气虚、膀胱收摄无权所致,选用上方可培元补肾.
健脾益气。
    二、妇科
    1.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以四君子汤加黄芪、附子为基本方,寒象明显或兼表证者
加麻黄、苏叶、桂枝、防风,气滞加香附、木香、枳壳,血瘀加当归、川芎、丹参、白
芍,痰多加陈皮、半夏,阳虚甚加淫羊藿、补骨脂,阴虚甚加熟地、首乌、白芍。治疗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50例,结果近期治愈3l例,显效15例,好转2例,无效2例。
    2.子宫肌瘤  用本方加莪术、三棱、牛膝,治疗子宫肌瘤13例,结果临床治愈10
例(分别服药20~125剂,平均58.4剂),好转、复发、无效各1例,2年后随访痊愈
者9例未见复发。
    三、儿科
    1.感染后脾虚综合征  孟氏以中医辨证论治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指小儿在急
性感染后不久,产生一组与“脾虚”相似的综合征)404例,其中多数以四君子汤化
裁,结果全部患者中,痊愈128例,显效76例,好转158例,无效42例,总有效率为
89.60%C13J。
    2。tbJL低热  应用党参15g、白术、茯苓各6g炙甘草3g、山药10g,治疗小儿低
热30例,均获痊愈。
    3.鼻衄  叶氏用四君子汤加凉血止血之品治疗120例经西医耳鼻喉科检查无器质
性病变,化验血小板正常,多方治疗无明显疗效,证属脾气虚弱.,血不归经的,bJI,鼻衄
患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般服12剂为1疗程。经治病例中,显效96例,有效工5
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2.5%。


 脾虚湿困面色萎黄治宜健脾利湿,方选藿朴夏苓汤或胃苓汤化裁。

藿朴夏苓汤 
(《医原》卷下)  杏仁二钱至三钱(6—9g)  蔻仁八分冲(3g)
半夏二钱至三钱(6~9g)  厚朴八分至一钱(2—3g)  藿梗一钱半至二钱(4.5—6g)
苡仁四钱至六钱(12—18g)  通草三钱或五钱(9—15g)  茯苓三钱至四钱(9—12g)
猪苓一钱半至两钱(4.5—6g)  泽泻一钱半至两钱(4.5—6g)  先用通草煎汤代水,
煎上药服。功用:化湿解表。主治:湿温初起,身热恶寒,肢体倦怠,胸闷El腻,舌苔
薄白,脉濡缓。
    本方源自《医原》卷下,但书中既无方名,又无用量用法,只在“湿气论”中云:
湿气内蕴,氤氲浊腻,面色混浊如油,口气浊腻不知味,或生甜水,舌苔白腻,以及膜
原邪重,舌苔满布,厚如积粉,板贴不松,脉息模糊不清,或沉细似伏,断续不匀,神
多沉困嗜睡者,治法总以轻开肺气为主,药宜体轻而味辛淡,辛如杏仁、蔻仁、半夏、
厚朴、藿梗,淡如苡仁、通草、茯苓、猪苓、泽泻之类启上闸,开支河,导湿下行以为
出路。后《温病时疫治疗法》引之,始冠名曰“藿朴夏苓汤”,并加上了用量及用法。
    本方以藿香芳化宣透,疏邪解表,化湿和中;厚朴、半夏、白蔻仁燥湿行气,宽中
快脾;杏仁轻开肺气于上,使气化湿行;茯苓、苡仁、猪苓、泽泻淡渗利湿于下,使水
道通畅,邪有去路。诸药合用,可使表里之湿内外分解。
    本方与三仁汤均有三仁、半夏、厚朴、通草,都可宣上、畅中、渗下以除湿热,皆
治湿温初起,邪遏卫气,表里合邪,湿重热轻之证。但本方尚配藿香、二苓、泽泻,解
表之功较胜,适用于表证明显者;三仁汤另有滑石、竹叶,清热之力略强,适用于湿渐
化热者。


 胃苓汤
猪苓2.3克 泽泻3.8克 白术2.3克 桂枝1.5克 茯苓2.3克 苍术(泔浸)3克 姜厚朴1.5克 陈皮1.5克 炙甘草1.5克 
生姜6克(包) 红枣3枚(包)
(《世医得效方》卷5)  五苓散  平胃散(各3g)  上合方,姜、枣煎
汤,空心服。功用:祛湿和胃,行气利水。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
泻不止。   
胃苓汤为五苓散与平胃散合方,取五苓散利水渗湿,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共奏祛湿和胃,行气利水之功。
    以上三方均为五苓散加减而成。四苓散即五苓散去桂枝,功专健脾利湿,主治脾虚
湿胜,泄泻,小便不利诸证。茵陈五苓散即五苓散加入二倍茵陈,具有清热利湿退黄作
用,适用于黄疸病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胃苓汤即平胃散与五苓散合方,具有祛湿和
胃,行气利水作用,适用于水湿内盛的泄泻,以及水肿、腹胀、小便不利等。

2.营虚面色萎黄:本证常由失血过多,或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或七情过伤,营血暗耗所引起,所以其面色萎黄伴有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肢

体麻木,月经量少,脉细无力等血虚肌肤失养之症状,较易鉴别。治宜益气养血,方选当归补血汤,或人参养荣汤加减。

当归补血汤
北黄芪30克 酒当归6克
1.血虚证而无阳浮发热者,黄芪之量宜减;
2.气不摄血之出血证,可加仙鹤草、血余炭等以加强止血之力。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
    [异名]  黄芪当归汤(《兰室秘藏》卷上)、补血汤(《脉因症治》卷上)、芪归汤(《周
慎斋遗书》卷五)、黄芪补血汤(《产科心法》下集)。
    [组成]  黄芪一两(30g)  当归酒洗(6g)
    [用法]  上哎咀。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时温服。
    [功用]  补气生血。
    [主治]  血虚发热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舌淡,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
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是为血虚发热证立法,临床运用时除肌热,口渴喜热饮,面红
外,应以舌淡,脉大而虚,重按无力为使用要点。
    2.加减法  血虚证而无阳浮发热者,黄芪之量宜减;气不摄血之出血证,可加仙
鹤草、血余炭等以加强止血之力。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等属血虚阳浮证者,以及各种贫
血、过敏性紫癜、妇人月经过多,以及疮疡久溃不愈等辨证属血虚气弱或气不摄血者。
    [使用注意]  阴虚潮热者,慎用本方。
    [验案举例]
    1.血虚发燥  《正体类要》卷上:一患者,扑伤之后,烦躁面赤,口干作渴,脉洪
大,按之如无。余曰:此血虚发燥也。遂以当归补血汤,二剂即止。
    2.虚劳发热  《寿世保元》卷4:一人虚劳发热,自汗。诸药不能退其热者,服当
归补血汤一剂如神。
    按:二案或因扑伤失血,或因久病成劳,致成血虚发热之证,故予当归补血汤益气
养血而愈。
    [临床报道]
    一、内科疾病
    l。白细胞减少症  以本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患者40例,疗效满意。治疗组20例,
用当归补血汤加三棱15g、甘草lOg治疗;对照组20例,服用利血生20mg治疗,疗程
均为14--21天。结果:治疗组显效(连续3周检查周围血象,白细胞在4000/nm3以
上,临床症状消失)8例;有效(白细胞在4000/mm3以上,临床症状改善)11例;无
效l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
5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无效病例再用本方治疗,仍能提高临床疗
效r,。另15例原因不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例。一组为当归补
血汤组,一组为当归补血汤加三棱组,一组服蜂乳胶囊、多种维生素作为对照6从治疗
日起查末梢血液白细胞计数1次,连续3次,各组自身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当归补血
汤组有显著差异(P<0.05),加三棱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O.05)[~63。
    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应用本方加血余炭、生甘草、仙鹤草为基本方。气
虚者选加党参、白术、黄精;血虚者选加熟地、阿胶、枸杞子;阴虚者选加生地、麦
冬、五味子、山萸肉、鳖甲;肾阳虚者选加菟丝子、补骨脂、鹿角胶、巴戟天;胃热盛
者选加石膏、知母、川军、川连;血热盛者选加丹皮、赤芍、紫草、羚羊角等。治疗原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例,结果全部获效c”。
    3。痹证.以本方加桂枝、海风藤、秦艽、制川乌为基本方,.治疗痹证51例,结
果:治愈(关节肿痛、肢体麻木消失,运动自如)36例;好转(关节肿痛、肢体麻木
基本消失,但活动轻度受限)、10例;无效5例。疗程最短10天,最长45天。该方对痛
痹、着痹疗效尤佳,热痹稍逊csj。
    4。足底痛  应用本方加杜仲、川断、狗脊为主方。偏肝肾阴虚者加熟地、玄参、
枸杞子、知母等;偏脾肾阳虚者加肉桂、附子、菟丝子、补骨脂等。治疗足底痛30例,
其中显效18例,好转9例,减轻3例,有效率100%。用药最少者14剂,最多者60
剂[”。    .
  二、妇科疾病
  1。子宫发育不良性闭经  以本方加莪术、三棱、丹参、月月红治疗子宫发育不良
性闭经37例。结果:显效(治疗期间月经来潮,基础体温双相,或阴道脱落细胞仅有
好转而无周期性变化,或已妊娠)23例;有效(治疗期间有月经来潮,但基础体温单
相,或阴道脱落细胞出现周期性变化)u例;无效(治疗过程中无月经,或阴道涂片
无明显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9l。88%1102。    。
    2.子宫肌瘤  用本方加山楂肉、赤白芍、三棱、莪术、桂枝等治疗子宫肌瘤12例,
临床治愈(肿瘤消散,子宫大小恢复正常,症状消失)6例,好转5例,无效1
例[1u。    十
    3.更年期综合征  以本方加夜交藤、桑叶、胡桃仁、三七为基本方治疗更年期综
合征79例,气血双虚型加熟地、白芍;肝肾阴虚型加枸杞子、丹皮;脾肾阳虚型加附
子、山药、白术;心肾不交型加丹参、枣仁、黄柏。结果: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随访未复发)61例;未愈18例cuj。
    三、其他
    1.老年性皮肤瘙痒  以本方为主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156例。服药7—21剂,
瘙痒完全消失,抓痕血痂消退,皮肤润泽,半年未复发者为治愈,共104例;瘙痒基本
消失,皮肤尚留少量抓痕,半年瘙痒未加重者为显效,共26例;瘙痒减轻,皮肤有散
在抓痕或干燥脱屑者为好转,共加例;治疗前后瘙痒与皮肤改变无明显变化者为无效,
共6例,总有效率为96%cuj。
    2.牙龈出血  以本方合失笑散加味,治疗顽固性牙龈出血20例,结果治愈16例,
好转4例。追踪观察0.5—8年均未复发cu2。

人参养营汤: 
人参3克 白术3克 茯苓3克 炙甘草3克 炙黄芪3克 熟地2.3克 远志1.5克 北五味子1.5克 当归3克 陈皮3克 桂心3克 白芍4.5克 生姜3片 红枣3

枚 
1.遗精便泄,加龙骨;
2.咳嗽,加阿胶;
3.热象不显者,白芍之量宜减。
  人参养荣汤(养荣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3)
    [组成]  黄芪  当归  桂心  甘草炙  橘皮  白术  人参各一两(各30g)  白芍药
三两(90g)  熟地黄  五味子  茯苓各三分(各22g)  远志去心,炒半两(15g)
    [用法]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12g),水一盏半(300m1),加生姜3片,大枣2
个,煎至七分(200m1),去滓,空腹服。
    [功用]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主治]  心脾气血两虚证。倦怠无力,食少无味,惊悸健忘,夜寐不安,虚热自
汗,咽干唇燥,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咳嗽气短,动则喘甚,或疮疡溃后气血不足,寒热不退,疮口久不收敛。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是治疗气血两虚,心神失宁的常用方,临床运用时应以气短乏
力,心悸失眠,口干唇燥,舌淡红,脉细弱或细数无力为使用要点。
    2.加减法  遗精便泄,加龙骨一两;咳嗽,加阿胶;热象不显者,白芍之量宜减。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贫血、病后虚弱、神经衰弱、溃疡久不愈合等慢性虚弱性疾病属气血两虚证者。
    [使用注意]  气血两虚证而兼有寒象者不宜。
   [验案举例]    ,
    1.贫血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1:35):某女,50岁。患贫血7—8年,血红蛋
白5--7g。近2周来常有昏厥之象,面色无华,心慌耳鸣,少气懒言,易汗纳差,舌淡
而胖,苔薄白,脉沉细。辨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先用归脾汤7剂,继用本方大补
气血,共服34剂,血红蛋白上升至9.5g,症状逐渐消失。
    按语:本案乃贫血重症,以致时发昏厥,伴见少气懒言,面色无华,心慌耳鸣,易
汗纳差,结合舌苔、脉象,当属心脾气血两虚而致,故先予归脾汤益气养血,健脾养
心。俟心神渐宁,再予人参养荣汤大补气血而收效。
    2。溶血性黄疸  《山西中医))(1989,5:54):某男,16岁,学生。患者巩膜黄染40
余日,近1周来加重,伴疲乏无力,不思饮食,寐差。查肝功能:麝浊试验及谷丙酶均
正常,黄疸指数25单位,总胆红素64.98~mol/L,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凡登白试验间
接反应阳性;尿三胆阴性,血红蛋白70g几。临床诊断:溶血性黄疸。服用肝太乐、维
生素C片及清热利湿退黄中药10余剂罔效,即日来诊。诊见:两眼巩膜黄染如橘色,
皮肤萎黄,疲乏无力,气短懒言,不思饮食,面色苍白无华,寐差,小便黄,舌淡,苔
微黄,脉细弱无力。施以健脾利湿,益气养血,利胆退黄之剂。处方:党参12g,焦白
术12g,茯苓12g,当归6g,炒白芍9g,熟地黄9g,炙黄芪12g,陈皮9g,炒远志12g,
五味子9g,茵陈20g,黄柏10g,栀子10g,金钱草15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3
枚,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10剂后,黄疸大减,巩膜微黄,食欲增加,气短乏力明
显减轻,寐可,检查血红蛋白增至100g/L,效不更方,继服上药。三诊黄疸消失,面
色红润,精神饱满,血红蛋白增至130g/L,嘱其每月服药5剂,连服3个月,以善其
后。
    按语:黄疸之因固然多为寒湿或湿热,但亦有气血亏虚而致者,故张介宾有黄疸
“则全非湿热,而总由血气之败,益气不生血,所以血败,血不华色,所以色败”(《景
岳全书》卷31)之论。本例患者两目黄如橘色,似为阳黄,但初用清利湿热,利胆退
黄方药却未能奏效。再审其虽两眼巩膜黄染鲜明,然又伴有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
懒言,纳少寐差,舌淡等一派心脾气血两虚之征,遂投以人参养荣汤补益心脾气血,再
加茵陈、黄柏、栀子、金钱草等清利湿热退黄之品,补益之中参以清利,虚实并治,标
本兼顾,药证相合,乃收良效。
.    [临床报道]
    1.排尿性晕厥  以人参养荣汤加味治疗排尿性晕厥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
发病年龄在18--40岁23例,40岁以上2例;病程1个月一5年;经西医诊治无效者14
例,余11例为初次就医。多数(20例)患者无诱因可循,只有少数(5例)在发作前
有精神紧张,过劳,失眠,纳差等因素。发作于清晨或午睡后起床排尿者15例,发生
于其它时间者10例。发作时主要症状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移时自醒,醒后稍经休
息则复常。晕厥时意识丧失较短暂,最短仅30秒钟,最长5分钟。发作最少2次,最
多96次。25例中血压均正常,经作姿位性血压试验,无1例直立性低血压。经化验室
测定血糖,22例为80--120mg%,3例为65--100mg%(吴福氏法)。合并有浅表性胃
炎2例,神经衰弱3例,肺结核2例。处方:人参、熟附片、柴胡、升麻、炙甘草各
6g,黄芪45g,当归、白芍、熟地、白术、茯苓、陈皮各12g,五味子15g,远志、石
菖蒲、肉桂各15g,生姜3片,大枣10枚。水煎温服,每日1剂。结果,痊愈(3年以
上未发作者)20例,显效(2年内未发作者)3例,有效(1年内未发作者)1例,无
效(经治1月仍发作者)1例。其中服药最少6剂,最多达60余剂uj。
    2.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以17例MC了D(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连
续给予人参养荣汤提取剂(每El 9g,分3次服)4周,对可长期服药的病例4周后继续
给药。对给药前后的临床症状(包括雷诺现象)及各种检查数值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
研究期间服用的类固醇剂及非类固醇抗炎剂等不变,但除外服用作用于血管药物的病
例。另外,用热像图测定相关区域的皮肤温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雷诺现象明
显改善3例,改善6例,稍改善3例,无变化5例。稍改善以上的改善率为70%,无恶
化例。热像图显示第4指区域的皮肤温度明显升高(户<0.05)。长期服药例中有2例
MC7D的活动性改善lx。
    3.减轻泌尿系统癌症化疗的副作用  研究对象为1991年1月一1992年6月的泌尿
系统癌患者35例,连续给予人参养荣汤提取剂(每次2.5g,1日3次,饭前服用)4
周以上。其中术后给药的患者工6例,与抗癌药并用的患者工9例。根据自觉症状的改善
程度、体重、血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值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术后患者中显著改善2
例,改善6例,稍改善3例,不变或恶化5例,改善率为68.8%;投药12周以上的8
例,显著改善2例,改善2例,稍改善2例,不变或恶化2例,改善率升至75.O%。给
予抗癌药物的患者中显著改善3例,改善5例,稍改善4例,不变或恶化7例,改善率
为63.2%;给药12周以上的10例中,显著改善3例,改善1例,稍改善3例,不变或
恶化3例,改善率升至70.o%。由此认为,人参养荣汤对泌尿系统癌患者根治术后全
身状态的恢复和减轻化疗副作用的有效性极高L3j。
    4。抑制放疗而致的造血功能障碍  对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同时并用人参养荣汤,
与非投与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患者年龄39—65岁,放疗用Linac 6nV X线(乳腺
部并用电子束照射)。服药组(宫颈癌5例,乳腺癌2例,肺癌1例)饭前30分钟连日
服用人参养荣汤提取剂7.5—9.0g/d,至放疗结束。结果,服药组与对照组在放疗开始
后2周白细胞均迅速降低,但前者的降低受到抑制,特别是对中性粒细胞的抑制作用显
著。并有明显抑制血小板减少的效果,且早期即予恢复。血红蛋白两组均未见降低C4j。
    5.男性不育症  以诊断为精子缺乏或精子活力不足,并根据泌尿科检查结果诊断
为原发性精子生成功能障碍的6例患者为治疗对象,连续给予人参养荣汤颗粒剂7.5g/
d至妊娠。同时,根据妇产科不孕症的治疗原则,检查女方的不孕因素,确定无难治性
疾患。在给予人参养荣汤的过程中进行诱发排卵和人工受精,人工受精未采用清洗浓缩
法,而采用将0.5ml完全液化的原精液注入子宫内的方法进行。另外,还在人工受精时
观察了精液的变化。结果,6例的平均精子浓度给药前为(24±15)X 109/L;’给药第1
个月上升至(71±53)×10,/L。同样,精子运动率从35%±16%上升至45%±8%,
给药第1个月精于浓度为给药前2倍以上的有4例,其中2例均经第2次人工受精妊
娠,1例最终流产,1例仍在妊娠中。在精子浓度没有变化的病例中,也有1例于给药
后经第1次人工受精妊娠,该患者在人工受精时的精子浓度为6 X 10。几,精子运动率
50%,虽然精液检查结果极其不良,但仍妊娠成功,并顺利地经阴道正常分娩一体重
3800g的男婴。全部病例在服药过程中均未出现副作用。以上结果表明,人参养荣汤对
男性不育症,尤其是原发性精子生成功能障碍有效L5j。

黄为脾土之色,面色萎黄是脾虚失运,化源不足,或久病血虚失养的征象。面色萎黄之诊断还应注意色泽,如黄而枯燥无光泽者为胃气败伤,

如<素问.五脏生成篇):
“黄如枳实者死;……黄如蟹腹者生。”<素问。脉要精微论):“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

[文献别录]
<证治准绳。察色要略):“若准头、年寿、印堂有黄气明润者,病退而有喜兆也。若枯燥而夭者死。凡病欲愈目眦黄也。”
<医门法律.望色论): “盖气黄为中土之色,病人面目显黄色,而不受他色所侵则吉。面目无黄色,而惟受他色所侵则凶。”
(四诊抉微。望诊): “脾王中央,属土而色黄。黄为湿、为热、为虚,而有明暗之分。挟热则色鲜明,挟湿则色昏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