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倾,是指头倾斜低重,无力抬举的症状。 (素问.脉要精微论):“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临证指南医案。虚劳)的“头垂欲俯”,即属本症。 头倾往往与头重并见,如<伤寒论.阴阳易篇>有“头重不欲举”的记载。但头重病因甚多,病情较轻;头倾则是脏气虚衰之严重病候,两
者不同,应予区别。有关头重的鉴别可参见该条。
常见证候 脾气亏耗头倾:头倾无力抬举,面色萎黄,形体瘦弱,神疲肢倦,气短懒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胖或有齿痕,脉细无力。 髓亏头倾:头倾不能上抬,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难以久立,或步行不稳,遗精阳痿,舌淡少苔,脉沉微。
脾气亏耗头倾:多由饮食劳倦,或久病、大病损伤脾气所致。脾气虚则清阳不升,或头倾垂无力抬起。面色萎黄,气短懒言,体倦神疲,
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胖有齿痕,脉细无力,皆为脾气亏耗之征。治宜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黄芪3克 炙甘草1.5克 人参0.9克 升麻0.9克 柴胡0.9克 橘皮0.9克 酒当归身0.9克 白术0.9克 1.烦乱,腹中或周身有刺痛,为血涩不足,加当归身0.9-3克;精神短少,加人参1.5克、五味子2粒。 2.头痛,加蔓荆子0.9克,痛甚,加川芎1.5克;头顶痛、脑痛,加蒿本1.5克、细辛0.9克;头痛有痰,沉重懒倦者,乃太阴痰厥头痛,加半夏
1.5克、生姜0.9克。 3.耳鸣,目黄,颊颔肿,颈、肩、臑、肘、臂外后兼痛,面赤,脉洪大者,以羌活3克、防风2.1克、蒿本2.1克、甘草1.5克,通其经血;加黄
芩0.9克、黄连0.9克消其肿;人参1.5克、黄芪2.1克,益气而泻火邪,另作一服与之。 4.嗌痛颔肿,脉洪大,面赤者,加黄芩0.9克、甘草0.9克、桔梗2.1克;口干咽干者,加葛根1.5克,升引胃气上行以润之。 5.夏月咳嗽者,加五味子25个,麦门冬1.5克(去心);冬月咳嗽者,加不去根节麻黄1.5克,秋凉也加;春月天温咳嗽,只加佛耳草1.5克、款
冬花1.5克;久病痰嗽,肺中伏火,去人参,以防痰嗽增益。 6.食不下,乃胸中胃上有寒,或气涩滞,加青皮0.9克、木香0.9克、陈皮1.5克,如冬月,再加益智仁0.3克、草豆蔻仁0.3克;如夏月,少加黄
芩1.5克、黄连1.5克;如秋月,加槟榔1.5克、草豆蔻1.5克、白豆蔻1.5克、砂仁1.5克;如春初犹寒,少加辛热之剂,以补春气之不足,为风
药之佐,益智仁、草豆蔻可也。 7.心下痞,夯闷者,加白芍3克、黄连3克;如痞腹胀,加枳实0.9克、木香0.9克、砂仁0.9克、厚朴2.1克;如天寒,少加干姜、肉桂以温中;
心下痞,觉中寒,加附子3克、黄连3克;不能食而心下痞,加生姜3克、陈皮3克;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1.5克、枳实0.9克;脉缓有痰而痞,
加半夏3克、黄连3克;脉弦,四肢满,便难而心下痞,加黄连1.5克、柴胡2.1克、甘草0.9克。 8.腹中痛者,加白芍1.5克、甘草0.9克,如恶寒觉冷痛,加中桂1.5克;如恶热喜寒而腹痛者,于已加白芍甘草二味中,更加生黄芩0.9-0.6克
;如夏月腹痛而不恶热者亦然,治时热也。 9.如天寒时腹痛,去白芍,加半夏、益智仁、草豆蔻之类;胁下痛,或缩急,俱加柴胡0.9克,甚则1.5克,甘草0.9克。 10.脐下痛者,加熟地黄1.5克;如不已,乃大寒也,加肉桂1.5克。 11.卧而多惊,小便淋溲者,邪在少阳、厥阴,加柴胡1.5克;如淋,加泽泻1.5克。 12.大便秘涩,加当归3克、酒大黄1.5-3克;如有不大便者,煎成正药,先用清者一口,调玄明粉1.5-3克,大便行则止。 13.脚膝痿软,行步乏力,或痛,乃肾肝伏热,少加黄柏1.5克,空心服,不已,更加汉防已1.5克;脉缓,沉困怠惰无力者,加苍术1.5克、人
参1.5克、泽泻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五味子1.5克。 14.热甚者,少加黄柏以泻下焦之阴火;心烦不止,少加生地黄补肾水,火旺而心火自降;气浮心乱,以朱砂安神丸镇固之。 补中益气汤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 [异名] 医王汤(《方函口诀》,录自《伤寒论今释》卷7)。 [组成] 黄芪一钱(18g) 甘草炙五分(9g) 人参去芦 升麻 柴胡 橘皮 当归身酒洗 白术各三分(各6g) [用法] 上 咀,都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早饭后温服。如伤之重者,二服而愈,量轻重治之。 [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1。脾不升清证 头晕目眩,视物昏瞀,耳鸣耳聋,少气懒言,语声低微,面色萎黄,纳差便溏,舌淡脉弱。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而胖,脉大无力。 3.中气下陷证 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伴气短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脉虚软。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凡见有脾胃虚弱,清阳不升, 或中气下陷,或长期发热的任何一个症状或体征,并伴体倦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脉弱 等脾胃气虚征象者,即可使用本方。此外,有人统计了近30年国内各级中医杂志上报 道的162例用甘温除热法获效的发热病例,将本法的运用指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①病 程较长,但一般在数月之内,年龄以10岁以下或20—50岁者居多。②持续低热,或壮 热不退,饮食失节或过度疲劳时加重。③兼有脾气亏虚或气血两虚的症状。④用甘寒养 阴,苦寒清热之剂,或使用多种抗生素无效。此说可供参考。 2.加减法 原书云:烦乱,腹中或周身有刺痛,为血涩不足,加当归身五分或一 钱;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分、五味子二个。头痛,加蔓荆子三分,痛甚,加川芎五分; 顶痛、脑痛,加藁本五分、细辛三分;头痛有痰,沉重懒倦者,乃太阴痰厥头痛,加半 夏五分、生姜三分。耳鸣,目黄,颊颔肿,颈、肩、孺、肘、臂外后廉痛,面赤,脉洪 大者,以羌活一钱,防风、藁本各七分,甘草五分,通其经血;加黄芩、黄连各三分, 消其肿;人参五分、黄芪七分,益元气而泻火邪,另作一服与之。嗌痛颔肿,脉洪大, 面赤者,加黄芩、甘草各三分,桔梗七分;口干咽干者,加葛根五分,升引胃气上行以 润之。夏月咳嗽者,加五味子二十五个,麦门冬(去心)五分;冬月咳嗽,加不去根节 麻黄五分,秋凉亦加;春月天温咳嗽,只加佛耳草、款冬花各五分;久病痰嗽,肺中伏 火,去人参,以防痰嗽增益。食不下,乃胸中胃上有寒,或气涩滞,加青皮、木香各三 分,陈皮五分,如冬月,再加益智仁、草豆蔻仁各一分;如夏月,少加黄芩、黄连各五 分;如秋月,加槟榔、草豆蔻、白豆蔻、缩砂各五分;如春初犹寒,少加辛热之剂,以 补春气之不足,为风药之佐,益智、草豆蔻可也。心下痞,夯闷者,加芍药、黄连各一 钱;如痞腹胀,加枳实、木香、缩砂各三分,厚朴七分;如天寒,少加干姜或中桂(桂 心);心下痞,觉中寒,加附子、黄连各一钱;不能食而心下痞,加生姜、陈皮各一钱; 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五分、枳实三分;脉缓有痰而痞,加半夏、黄连各一钱;脉弦, 四肢满,便难而心下痞,加黄连五分、柴胡七分、甘草三分。腹中痛者,加白芍药五 分、甘草三分,如恶寒觉冷痛,加中桂五分;如恶热喜寒而腹痛者,于已加白芍药二味 中,更加生黄芩三分或二分;如夏月腹痛而不恶热者亦然,治时热也。如天寒时腹痛, 去芍药,加半夏、益智、草豆蔻之类;胁下痛,或缩急,俱加柴胡三分,甚则五分,甘 草三分。脐下痛者,加真熟地黄五分;如不已,乃大寒也,加肉桂五分。卧而多惊,小 便淋溲者,邪在少阳、厥阴,加柴胡五分;如淋,加泽泻五分。大便秘涩,加当归一 钱,大黄(酒洗,煨)五分或一钱;如有不大便者,煎成正药,先用清者一口,调玄明 粉五分或一钱,大便行则止。脚膝痿软,行步乏力,或痛,乃肾肝伏热,少加黄柏五 分,空心服,不已,更加汉防己五分;脉缓,沉困怠惰无力者,加苍术、人参、泽泻、 臼术、茯苓、五味子各五分。热甚者,少加黄柏以泻下焦之阴火;心烦不止,少加生地 黄补肾水,水旺而心火自降;气浮心乱,以朱砂安神丸镇固之。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肌弛缓性疾病,如子宫脱垂、胃肝脾肾等内脏下垂、胃粘 膜脱垂、脱肛、疝气、膀胱肌麻痹而致之癃闭、重症肌无力、肠蠕动弛缓引起的虚性便 秘等;以及内伤发热,泄泻,慢性肝炎,原发性低血压,心律不齐,失眠,头痛,健 忘,老年性痴呆,耳鸣,汗证,乳糜尿,崩漏,带下,滑胎,恶性肿瘤及其放化疗后毒 副反应明显者,麻痹性斜视,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慢性鼻炎,鼓膜内陷,复发性口 疮,慢性咽炎等辨证属于中气不足,清阳不升的多种疾病。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及实证发热者,禁用本方。下元虚惫者,亦不可服用本方。 如陆丽京说:“此为清阳下陷者言之,非为下虚而清阳不升者言之也。倘人之两尺虚微 者,或是癸水消竭,或是命门火衰,若再一升提,则如大木将摇而拔其本也” (录自 《古今名医方论》卷1)。 [验案举例] 1.风症 《明医杂著》卷4:一儒者,素勤苦,恶风寒,鼻流清涕,寒噤、喷嚏, 属脾肺气虚,反服祛风之药,肢体麻倦,痰涎自出,殊类风症。余以为风剂耗散元气, 阴火乘其土位。以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治之而愈。 按语:患者长期过度劳倦,以致脾肺之气素虚。肌表失于温煦,则恶风畏寒;肺虚 宣降失职,则鼻塞流涕,喷嚏频作。医者未明其理,反投祛风散邪之药,元气益伤,以 致阴火上冲,变症迭出。遂以补中益气汤与生脉散合方,肺脾并治,气阴双补,药证相合,故收良效。 2。头痛 《续名医类案》卷22:某患头痛累月,苦不可忍,咸用散风清火之剂。诊 其脉浮虚不鼓,语言懒怯,肢体恶寒。此劳倦伤中,清阳之气不升,浊阴之气不降,故 汗之反虚其表,清之益伤其中,其恶寒乃气虚,不能上荣而外固也,况脉象浮虚、体倦 语怯,尤为中气弱之验,与补中益气汤升清降浊,加蔓荆为使,令至高巅,÷剂知,二剂已。 . 按语:头痛之因有外感、内伤之别,病理变化有正虚、邪实之异。本案患者久患头 痛,且伴体倦语怯,畏寒脉虚,显为气虚清阳不升,清窍失养之征。前医屡投散风清火 之剂,升散则益耗其气,苦寒则愈伤其中。改投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以补气升阳,使清 阳上升而浊阴下降,药中肯綮,奏效甚捷。 3.内伤发热 《医学正传》卷2:上湖吕氏子,年三十余,九月间因劳倦发热,医 作外感治,用小柴胡、黄连解毒汤、白虎等汤,反加痰气上壅,狂言不识人,目赤上 视,身热如火,众医技穷。八日后召余诊视,六脉数疾七八至,又三部豁大无力,左略 弦而芤。予曰:此病先因中气不足,又内伤寒凉之物,致内虚发热,因与苦寒药太多, 为阴盛格阳之证,幸元气稍充,未死耳,以补中益气汤,加制附子二钱、干姜一钱,又 加大枣、生姜煎服。众医笑曰:此促其死也。黄昏时服1剂,痰气遂平而熟寐。伊父报 曰:自病不寐,今安卧,鼾声如平时。至半夜方醒,始识人,而诸病皆减。又如前再与1剂,致天明时,得微汗气和而愈。 《四明医案》(录自《医宗己任编》卷4):庚子六月,吕用晦病热证。察其神气,内 伤证也。询其致病之由,曰:偶半夜,出庭外与人语,移时就寝,次日便不爽快,渐次 发热,饮食俱废,不更衣者数日矣,服药以来,百无一效。予曰:粗工皆以为风露所 逼,故重用辛散;不进饮食,便曰停食,妄用消导,孰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 投补中益气汤,则汗至而便通,热自退矣。遂取药立煎饮之,顷之索器,下燥矢数十 枚,觉胸膈通泰,是晚热退进粥,连服数剂而食。 按语:本案内伤发热二则,前例兼目赤狂言,且身热如火,极易被误诊为实火内炽 之证。然从六脉数疾,按之无力而芤测知此为阴盛格阳之候,大胆予以补中益气汤再加 大辛大热之干姜、附子回阳救逆,一剂病减,二剂疾瘳。后例发热而兼纳差便结,亦颇 类实热内结之证,然屡进消导、辛散之剂而罔效,询其病起自夜半出庭院之后,据“邪 之所凑,其气必虚”之理投以补中益气汤,药后气复阳升,气机畅达,汗出便通而愈。 此二例所见前贤识证、用药之精当不能不令人叹服,其医理造诣之深厚,观察分析之细密足资后学反复揣摩。 4.崩漏.《女科撮要》卷上:大化之内,患月事不期,,崩血昏愦,发热不寐。或谓 血热妄行,投以寒剂益甚;或谓胎成受伤,投以止血亦不效。乃敬延先生诊之,曰:此 脾气虚弱,无以统摄故耳,法当补脾而血自止。用补中益气汤加炮姜,不数剂而效。 按语:妇人血崩,有血热妄行而致者,有瘀阻络损而致者,亦有因脾不统血而血溢 脉外者,要在因证立法。本案崩血昏愦,可见出血之多,血虚无以载气,阳气浮越,故 又见发热不寐,此乃血虚发热,而非血热妄行,故以补中益气汤补中益脾,加炮姜则又 有理中汤之意,二方相合,中焦阳气得充,则统血之职可复。 , 5.癃闭 《福建中医药》(1986,4:53):某女,28岁。产后尿闭5天,面色苍白, 少气懒言,汗出多,倦怠乏力,嗜睡,尿意急迫而不得出,少腹坠胀,恶露淡红,脉沉 弱缓,舌质淡红,齿印。此为气血虚弱,中气下陷,膀胱气化不利。以补中益气汤加桃仁、红花、木通,5剂愈。 6.髂窝脓肿 《浙江中医杂志》(1980,3:137):某男,21岁。右髂窝脓肿,切排后 半月,疮口不敛,面色苍白,精神疲乏,少寐纳差,舌淡脉细,疮口肉色灰暗,脓液清 稀,为气血亏虚,中气不足。投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赤芍、川芎工O剂愈。 按语:案5乃产后气血虚弱,中气下陷,膀胱气化不利而致癃闭,故以补中益气汤 补气升阳,再加桃仁、红花消下焦瘀血,木通利尿通淋,标本兼顾而收功。案6因气血 虚损而致疮疡久溃不敛,故用补中益气汤去柴胡之散,加赤芍、川芎调气行血,如此寓 调畅气血于补中益气之中,则气充而血足,腐去而新生,疮口乃渐愈合。. [临床报道] 一、内科 (一)消化系统疾病 . 1.胃下垂 以本方加云苓、郁金、枳壳、山楂、鸡内金、山药、大枣,治疗经X 线钡透确诊之胃下垂108例,若胃痛明显加元胡,肝脾下垂加鳖甲,合并溃疡者加白 及、乌贼骨。经治15—60天后,痊愈55例,显效27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 效率97.2%。在治愈病例中随访21例,经2—4年观察,未见复发L1u。另有仿本方配 伍之意,用黄芪、升麻、柴胡、五味子制成“升脏灵”注射剂,治疗经X线钡餐确诊 的胃下垂42例。结果经钡检复查的33例中,痊愈9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 率为84.8%。与此同时,对改善食欲,恢复体力,亦有明显效果cu,。 2。呃逆 以本方加桂枝、白芍、茯苓为基本方,治疗中虚内热之顽固性呃逆30 例,结果服药6—18剂,呃逆消失者26例,好转2例,无效2例113j。 3.肠道易激综合征 本病主要表现为久泻或久痢,以本方为主加防风、白芍、辣 蓼治疗34例,15天为1疗程。结果痊愈20例(2个疗程内获效者16例),有效8例, 无效6例,总有效率82。4%[14J。 4.出口梗阻型便秘 以本方加枳壳、肉苁蓉、杏仁为主方,随证略作加减,治疗 便秘40例。患者均为女性,大便周期2—5天不等,排便平均耗时30分钟左右。排粪 造影及专科检查提示有直肠前突,直肠粘膜松弛内套叠,会阴下降,子宫后倾等,故属 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结果治愈2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l”j。 (二)神经系统疾病 1。失眠 以本方为主随证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43例,取得满意效果。作者观察发 现肝阳上亢或血压偏高的失眠症,投用本方无效,甚至反而加重,而气虚症状明显者疗 效显著[’“。 2.癫痫 以本方为基本方治疗癫痫54例,痰浊壅盛加半夏、竹沥,肝火上扰眩晕 加菊花、生龙牡、酸枣仁,发作过频加乌梢蛇、僵蚕、蜥蜴,便秘加枳壳、大黄、火麻 仁。每日1剂,晨起空腹服(少数病例隔日服工次)。均在原用抗癫痫药物基础上加用 中药,待发作控制后,再将原有的抗癫痫药物减量或停用。结果所治病例中,最少者服 用6剂,最多者服用112剂。服药后观察一年以上不发作者35例,两年以上不发作者 11例,16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抽搐减轻,发时不摔倒,2例无效c”,。 3.血管扩张性头痛 用本方加藁本、白芷、川芎、细辛等,治疗血管扩张性头痛 34例。结果治愈26例,显著好转7例,有效1例,与治疗前脑血流图相比波幅总和有 显著下降‘18J。 4。梅尼埃病 以本方加味治疗梅尼埃病102例,呕吐重者加半夏、生姜、代赭石, 眩晕重者党参改用红参或高丽参、加天麻,心悸、恐惧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头痛者加 川芎、蔓荆子。结果服药2—7剂即全部治愈u9J。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 慢陆低血压 以本方加枳壳、五味子为主,随证加味,少数病例辅以维生素B1:、 胎盘组织液肌肉注射,治疗慢性低血压16例,病程1--20年不等。结果有效10例,显 效6例,服药最少6剂,最多24剂L20j。另用本方治疗因红外线辐射引起的慢性低血压 30例,结果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l:”。 (四)造血系统疾病 1.白细胞减少症 以本方重用党参、黄芪,加紫河车、黄精、大枣为基本方,肝 肾亏虚加枸杞子、山茱萸、覆盆子,畏寒肢冷加桂枝、巴戟天、补骨脂,气阴两虚加天 冬、女贞子、何首乌,治疗白细胞减少症75例,结果近期治愈38例,显效25例,有 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2%l:”。 2.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以本方为主,痰多加杏仁、桑白皮,喘甚加苏子、麻黄根, 苔滑腻加佩兰、白豆蔻,有虫卵加贯众、使君子,治疗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07例。结果 显效41例,有效57例,无效9例[233。 (五)泌尿系统疾病 无痛性血尿 根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的理论,以本方去陈皮,加仙鹤草、 车前草、凤尾草、白茅根治疗无痛性血尿32例,若兼阳虚者,去白茅根,加鹿角霜、 仙灵脾;兼阴虚者,加生地、山茱萸;腰痛者,加桑寄生。结果痊愈25例,好转5例, 无效2例,总有效率94%L2“。 (六)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1.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 本方加金樱子、桑螵蛸、覆盆子、黄柏,治疗流行性出 血热多尿期17例,年龄最大者52岁,最小者17岁,每日2剂,日夜频服,等尿量减 少至2000ml/24h以下,再改为1日1剂。结果尿量减少至1500ml/24h以下所需时间最 长6天,最短3天,平均4.2天。其中有4例服药后尿量增多,最高达5600ml/24h, 但很快减少至正常。其自觉症状随尿量减少而减轻,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25l。 2。乙型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 以本方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了8例,有肝掌、蜘 蛛痣者加虎杖、丹参,腹水者加茯苓、泽泻、白花蛇舌草,肝脾肿大者加郁金,肝功能 异常者加土茯苓。每日1剂,2个月为1个疗程,同时设西药对照组76例。结果治疗 组基本治愈32例,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5%。治疗中发现 本方能较快(服药后1—2周内)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 促使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好转(HBsAg、I-I~Ag转阴或滴度下降,抗.HBe或 抗.I-IBs转为阳性),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本方抗肝 炎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该方增强肝脏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肝组织的修复,改善机体整体的 抗病功能有关l:6j。又以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肝炎合并某些并发症者48例,疗效满意。其 中合并荨麻疹或过敏性鼻炎者,加苍术、蝉蜕、乌梅、防风、五味子;合并浅静脉栓塞 或脑血栓形成者,加丹参、赤芍、鸡血藤、王不留行。结果治愈26例,基本治愈8例, 有效14例,疗程最短3周,最长工2周,多数为4—8周,随访治愈或基本治愈者3—12 年,均无复发[273。以本方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80例,每Et 1剂,30天为l疗程,亦获 良效,经治病例中痊愈58例,有效工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8%(2“。 3.乳糜尿 以本方去陈皮、当归,加茯苓、萆藓、车前子为基本方,再随证加味, 治疗乳糜尿44例。结果治愈38例,好转4例,无效2例。疗程最长21天,最短5天, 平均8.7天[:o]。 二、妇科 1.子宫脱垂 有人仿补中益气汤立法之意,以黄芪、当归、升麻各等分制成注射 剂肌肉注射,必要时配合宫旁主韧带注射,每日1次,每次2—4ml,治疗子宫脱垂111 例,10日为1个疗程。结果所治病例中, 工度脱垂54例,治愈45例;11度脱垂34 例,治愈8例;Ill度脱垂23例,治愈4例。痊愈后每周注射1次,连续6—8次,以巩固疗效C30j。 2.带下 本方加乌贼骨、茯苓、淮山药治疗脾虚带下358例,均获痊愈,大多在 服药5—8剂收效[31,。 3.崩漏 以本方为主,重用党参、黄芪治疗崩漏14例。兼郁火者,去白术,加胆 草、黑栀仁;兼湿热者,加黄柏、苡米;兼肾虚腰膝酸软者,加菟丝子、鹿角霜;兼阴 虚而口干咽燥者,加麦冬、生地。结果痊愈7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1例,一 般服药5—10剂即获效[32j。 4.产后癃闭 用本方加车前子(或冬葵子)治疗产后癃闭24例。其中22例产钳 分娩,2例顺产者产程过长,均先后用热敷法及其它西药治疗无效。癃闭最短者48小 时,最长者144小时,服本方后效果显著,最少1剂,最多2剂,小便即恢复正常C333。 5.子宫肌瘤 以本方加昆布、龙骨、牡蛎、肉苁蓉、夏枯草、海藻为主治疗子宫 肌瘤45例,疗效满意。其中下血多者,加地榆炭、仙鹤草,另服云南白药;腹痛者, 加五灵脂、炒蒲黄;血热者,加生地、黄芪;漏下不止或黄带绵绵者,加槐花、赤石 脂。结果所治病例服药20--60剂后,治愈(症状消失、肌瘤消散,子宫恢复正常)20 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肌瘤缩小工乃以上)18例,有效(症状明显好转,肌瘤缩 小不明显)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5.5%ls4j。 三、外科 1.老年人腹股沟疝 本方加枳壳、葛根为主随证加味,治疗老年人腹股沟疝16 例,疗效满意。其中腹股沟直疝u例,治愈7例,显效3例,好转1例;腹股沟斜疝5 例,治愈2例,显效2例,好转1例{352。 2.奶瘘 以本方加味治疗产妇乳腺炎切开术后奶瘘8例,若乳房肿大,发热者, 加蒲公英、金银花;肿块硬者,加山甲片;痛甚者,加乳香、没药;瘘口流乳量多,自 汗者,重用黄芪、升麻。均同时外敷疮疖膏。结果全部病例均于服药10--49剂后而获 痊愈(x)。 , . 3.术后发热 以补中益气汤随证加味,治疗大中型手术以后持续发热2周以上无 明显感染症状,或虽属感染但引流通畅并已系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后,体温仍不下降 者。结果6例患者中除1例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死于衰竭外,余皆痊愈{372。 四、儿科 1。小儿秋季腹泻 以本方为主,大便酸臭挟有食积者,加神曲、山楂;泻下不畅 伴有粘液者,~llJll连、木香;兼有热象或伤阴者,加胡连、鱼腥草、杭芍;腹泻严重 者,加乌梅、诃子、石榴皮;滑脱不禁者,加罂粟壳、儿茶,治疗小儿秋季腹泻80例, 疗程3天。结果痊愈52例,显效14例,好转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 91。25%[382。 2.小儿支气管淋巴结核 本方去陈皮、当归,加百部、白及、五倍子,治疗经X 线胸片确诊并用抗结核西药疗效不佳的小儿支气管淋巴结核66例,疗效满意。若午后 低热者加地骨皮,盗汗甚者加煅龙牡。治疗期间停用西药,1个月为1疗程。结果痊愈 (X胸片全部吸收钙化者)59例(其中工个月痊愈者26例,2个月痊愈者33例),好转 (X线胸片大部分吸收好转,症状基本消除者)7例。总有效率100%叫。 五.五官科 1。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以本方随证加减,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28例,32只眼。 结果痊愈23只眼,显效4只眼,好转3只眼,无效2只眼。作者总结临床经验,认为 本方主要适用于病程较短的后天性上睑下垂[40j。 2.耳鸣 以本方加通草、节菖蒲为基本方,气血亏虚者,重用党参、黄芪,加熟 地黄;肾元亏损者,加枸杞子、菟丝子;肾阳虚衰明显者,加补骨脂、巴戟天;肝胆火 旺者,加龙胆草、栀子;瘀血阻滞者加五灵脂、丹参、赤芍。治疗耳鸣30例,5天为1 疗程,连续服药3个疗程。结果治愈23例,显效2例,好转3例,无效2例L4”。 3.过敏性鼻炎 以本方加苍耳子、辛夷花为基本方,有表证者加防风、鲜葱白、 淡豆豉,阳虚明显者加附子、淫羊藿、金樱子,阴虚者加石斛。、玉竹、女贞子。治疗过 敏性鼻炎100例,结果痊愈62例,有效3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c‘”。 4。复发性口腔溃疡 本方加牛膝、熟地、丹皮、地骨皮,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5 例,6剂为1疗程,结果均获痊愈(43j。 [实验研究] 1.对肌张力的影响 本方对在体或离体子宫及其周围组织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小 量补中益气汤可以兴奋蛙横纹肌和心肌,使其收缩加强,过量则呈抑制作用。对小肠的 作用较复杂,当蠕动亢进时呈抑制作用,当肠管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使之蠕动增强。实 验中还可以看到,在有升麻、柴胡的制剂中,对动物的作用明显,去掉升麻、柴胡,其 作用减小,且不持久,表明升麻、柴胡与方中其它药物似有协同作用cw。 2.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广州中医学院脾胃研究室近年来对本方有关“调理脾胃” 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本方水煎剂能明显促进小肠对葡萄糖的 吸收,使动物体重明显增加L45j,明显增加胰蛋白的浓度和蛋白的排.出量r*“,并对小鼠 肝、胃组织及血清DNA、RNA和蛋白质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L4”。实验还发现,本 方对动物胃肠功能的影响随剂量不同而异,如小剂量时对家兔十二指肠的自发活动呈兴 奋作用,升高胃蛋白酶活性及增加其排出量;大剂量时则对肠自发活动呈抑制作用,对 胃液分泌量、总酸排出、胃蛋白酶排出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毛果芸香碱、胃泌素、组 织胺的促泌酸作用有明显的拮抗作用(45J..L‘8J。在抗胃粘膜损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面, 发现本方对实验性溃疡模型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明显促进溃疡愈合,其机制与本方 抑制胃分泌和胃运动,增加胃粘膜血流量以及一定的中枢抑制作用有关[49j。本方还对 胃粘膜ATP.膜,。LTPax—ADP系统和A’rP.腺苷酸环化酶.CAMP系统平衡具有调整作 用ls0I,提高正常大鼠以及消炎痛处理大鼠胃壁结合粘液含量和腺胃部组织PGE2含量, 促进胃粘液分泌,从而加强胃粘膜屏障作用L5”。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大量研究证实,补中益气汤可促进细胞免疫,使虚寒胃痛 和脾虚泄泻患者的淋巴细胞转化率上升L52),显著提高气虚小鼠外周血T细胞的百分 率E53l,提高小鼠脾细胞的NK活性,影响T细胞亚群(坞T4和Lyt2)的消长,可作为 B细胞刺激剂,促进抗体的产生(54j。本方对体液免疫呈双向调节作用[52j,并能激活补 体和巨噬细胞L3jj。 4.抗突变及抗肿瘤作用 本方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体癌患者淋巴细胞微核率, 证明该方具有抗染色体损伤细胞突变的作用[56J,对肝癌患者的腹水中存在的毒激素的 脂肪分解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L5”。本方对环磷酰胺抗癌活性和毒性的实验结果表明:
本方煎剂与注射剂均可显著提高环磷酰胺的抗癌活性,注射剂作用大于煎剂;对环磷酰 胺所致染色体畸变,红、白细胞减少,及脾脏的萎缩有显著的对抗作用。提示在使用抗 肿瘤化疗药物时配合本方,将会提高疗效,降低化疗药物毒性副反应L58J。 5.强心和抗缺氧作用 本方能显著提高正常大鼠的血压,减慢心率,脉压差增大, 提示本方有一定的强心效应。并能明显延长小鼠常压缺氧存活时间和亚硝酸钠中毒小鼠 的存活时间,以及小鼠断头后呼吸动作的持续时间,提示本方可提高机体对抗毒物攻击 的能力,并对脑缺血缺氧有一定的对抗作用L59j。 6.抗疲劳作用 本方可明显降低运动后血乳酸水平和提高运动后血尿素(BUN) 恢复速率,表明本方能显著提高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对于加速激烈运动后疲劳 的消除具有一定作用L0j。
髓亏头倾:多由纵欲伤肾或年老肾精衰惫所致。肾亏则髓海不充,故头倾耳聋。腰酸腿软,不能久立,步行不稳,舌淡苔少,脉象沉微,
皆为肾精衰惫之征。治宜补肾益精,方用左归丸、河车大造丸。
左归丸 大怀熟地12克 炒山药6克 枸杞子6克 山茱萸6克 酒川牛膝6克 盐菟丝子6克 鹿角胶6克(焗) 龟胶6克(焗) 1.滑精者,去川牛膝; 2.无火象者,去龟胶; 3.真阴不足,虚火上炎者,去枸杞子、鹿角胶,加女贞子、麦门冬以养阴清热; 4.火?烁肺金,干咳少痰者,加百合以润肺止咳; 5.夜热骨蒸者,加地骨皮以清虚热,退骨蒸; 6.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水渗湿; 7.大便燥结者,去菟丝子,加肉苁蓉以润肠通便; 8.气虚者,加人参以补气。 左 归 丸 (《景岳全书》卷51) [组成] 大怀熟地八两(240g) 山药炒四两(120g) 枸杞四两(120g) 山茱萸肉四 两(120g) 川牛膝酒洗,蒸熟三两(120g) 菟丝子制四两(120g) 鹿胶敲碎,炒珠四两 (120g) 龟胶切碎,炒珠四两(120g) [用法] 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食前用滚汤 或淡盐汤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 真阴不足证。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耳聋失眠,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 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 [病机分析] 肾藏精,主骨生髓充脑。若肾阴亏损,精髓不充,封藏失职,则头目 眩晕,腰酸腿软,遗精滑泄;阴虚阳失所制,清窍失濡,故自汗盗汗,口燥舌干,并见 舌红少苔,脉细等阴虚之征。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是治疗真阴不足证的常用方。临床以头目眩晕,腰酸腿软,舌 红少苔,脉细为使用要点。 2.加减法 滑精者,去川牛膝;无火象者,去龟甲胶;真阴不足,虚火上炎者, 去枸杞子、鹿角胶,加女贞子、麦门冬以养阴清热;火烁肺金,干咳少痰者,加百合以 润肺止咳;夜热骨蒸者,加地骨皮以清虚热,退骨蒸;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水渗 湿;大便燥结者,去菟丝子,加肉苁蓉以润肠通便;气虚者,加人参以补气。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多种老年病(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高血压病、 老年性痴呆等)、腰肌劳损、不孕症等辨证属真阴亏损者。 [使用注意] 本方组成药物以阴柔滋润为主,久服常服,每易滞脾碍胃,故脾虚泄 泻者慎用。 [验案举例] 1.疟疾 《扫叶庄医案》:脉左数搏,是先天真阴难充,则生内热,疟热再伤其阴, 与滋养甘药填阴。左归丸去杞子、牛膝,加天冬、女贞。 2.腰痛 《江苏中医杂志》(1982,l:35):某男,42岁。患腰肌劳损,腰痛已两载, 经用封闭、推拿、针灸等治疗效果不显,患者腰脊酸痛,并伴见头晕、失眠、咽于、遗 精等证,诊脉弦细,两尺尤弱,苔薄中裂,舌质较红,良由肾水不足,精髓内亏,治宜 育阴补肾为主,拟予左归丸加味:鹿角片12g,熟地12g,炙龟甲12g,杞子12g,净萸 肉12g,菟丝子12g,淮山药.12g,淮牛膝9g,川石斛9g,川杜仲9g,桑寄生9g。服药 13剂,腰痛大减,睡眠转佳,眩晕、咽干等症相继消失。后以青娥丸调治善后。 3。萎缩性外阴炎 《中医药研究》(1994,3:29):某女,46岁。外阴干涩灼热,阴 道分泌物减少,房事疼痛3月。妇产科检查:外阴皮肤干燥,较肥厚,色白,皮肤光泽 消失,大阴唇、会阴以及肛门周围可见花斑样皮色,触及疼痛,无法作肛内诊。活体病 理检查:外阴鳞状上皮,未发现角化及增生。诊断为萎缩性外阴炎。经局部用药以及口 服西药效果不佳。诊见形体消瘦,面容憔悴,两侧面颊可见黑色蝶斑,头晕眼花,耳 鸣,心烦失眠,大便秘结,五心烦热,月经先期,量少,色鲜红。舌质红,苔少而干, 脉细数。证属肾阴亏损,精血内夺,治宜滋肾育精,方以左归丸加减:熟地24g,山萸 肉、天冬、淮山药、枸杞子、龟甲胶各12g,制首乌、丹参各15g,北沙参30g,酸枣 仁10g。水煎服,每日1剂。服15剂后,症状略减,续服15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再 拟原方服20剂,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语:案1疟疾,由素体真阴亏损,阴不制阳,复因疟热再耗其阴,遂成真阴不 足,阴虚内热之证,治以滋补真阴,兼清虚热为法,故予左归丸去养肝明目,强壮筋骨 之杞子、牛膝,加药性寒凉滋阴退热之天冬、女贞子。“腰为肾之府”,故案2腰痛日 久,且伴头晕失眠,咽干遗精等从育阴补肾进治,方用左归丸加杜仲、桑寄生、石斛等 以补肾强腰,益胃生津,药进十余剂,经年之疾几愈,再予青娥丸补肾强筋以善后。案 3之证亦由肝肾阴虚而致:厥阴之脉络阴器,前后二阴为肾之窍,阴器失养以致外阴枯 干,萎缩变色;精血亏少,冲任空虚所以经量少;阴虚内热,则舌红,苔少,脉来细 数。故以左归丸加减,补肝肾、填精血而愈。 [临床报道] 萎缩性外阴炎 以左归丸作汤剂为基本方,萎缩性外阴炎15例。处 方:熟地24g,山茱萸、淮山药、枸杞子、怀牛膝、龟甲胶、菟丝子各12g,何首乌、 丹参各15g。若外阴皮肤干燥严重、阴道分泌物极少者,加玄参15g,知母10g,天冬 12g;外阴瘙痒者,加白鲜皮15g;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10g,柏子仁12g。每日l剂, 水煎3次。第1、2煎混合于早晨空腹服,第3煎于晚临睡前服。结噪:治愈8例,显 效4例。疗程最短者45天,最长者103天,平均74天uj。 [实验研究] 对MSG-大鼠胸腺及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新生期大鼠给予左旋 谷氨酸单钠(MSG)损害下丘脑弓状核(ARC),成年后大鼠除表现生长发育迟缓外, 还可见到胸腺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脾脏淋巴细胞对Con.A诱导的增殖反应减弱。左 归丸能明显改善MSG-大鼠的胸腺与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异常。提示:下丘及脑弓状核 参与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左归丸能明显改善MSG-大鼠的胸腺与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 异常[2I。
河车大造丸 方剂来源 明。《本草纲目》引《诸证辨疑》。原名大造丸。 组成与用法 紫河车工具 龟板60克 黄柏45克 杜仲45克 牛膝36克 麦冬36克 天冬36克 生地(入砂仁末18克,茯苓60 克,同酒煮7次,去茯苓不用)75克 人参36克 将地黄杵为膏,余药为末,和膏加酒为丸,如小豆大;每服6—9 克,曰服2次,开水或淡盐汤送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养阴填精,补肺益肾。主治肺痨虚损,咳嗽潮 热,形体消瘦,神疲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现代临床 常闲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老年性肺气肿,肺结核;又用 于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男子不育等病症。例如; (1)哮喘 用于小儿哮喘缓解期。一般服药2—3个月后,健康 状况有显著改善,偶有感冒或气候变化时,哮喘亦不再复发,或发作时 症状显著减轻(《江苏中医}1963年第工期)。 (2)眩晕 本方加减,治疗数十例。疗效较为满意。其中眩晕甚, 加钩藤;呕吐,加半夏、竹茹,心神不安,加枣仁;口不渴,去麦冬。无紫河 车,用胎盘组织液肌内注射以代之(《湖南医药杂志》1984年第4期)。 (3)男子不育 本方加减,治疗106例。 1个月为1个疗程。结 果。经4个疗程后,无精子者5例,治疗后,妻子受孕2例,精子活动率 低者24例,治疗后活动率增加的有2土例,妻子受孕16例,精于活动 力差者31例,经治好转24例,妻子受孕20例;精于少者5例,治疗后, 精子增多的有2例;精液少者10例,治疗后增加者6例,妻子受孕2 例,前列腺炎18例,治疗后炎症消失者10例,妻子受孕7例,精液不液 化4例,转正常2例,妻子受孕2例;不射精者4例,药后均射精,妻子 受孕;外阴发育不良3例及精子畸形4例,均无效(《辽宁中医杂志》 1990年第10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肺肾阴虚,虚损劳伤。方用血肉有情之 品紫河车、龟板滋阴填精,黄柏、茯苓、麦冬泻火除蒸,为其配伍特点。临 床应用以久病虚损、形体消瘦、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为其辨证要点。 食少便溏或中焦有湿浊、痰阻者慎用。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 (1)(杂病源流犀烛}大造丸,由紫河车、生地、龟板、天冬、麦冬、黄 柏、牛膝、当归、人参、五味子组成;功能滋阴泻火,固肾益气,主治阴虚遗精。 (2)《症因脉治》大造丸,方由熟地、枸杞、菟丝子、杜仲、山药、茯 苓、紫河车组成,功能补益肝肾,主治肝肾虚损.腰酸腰痛。
头倾一症,总由虚损。虚则补之,脾气亏耗者,当益脾胃以助化源;髓海不足者,当补肾精以充髓海。若头倾而天柱崩,视深而神已散,
则预后不良。 [文献别录] <灵枢.口问>篇: “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 目为之眩。” <临证指南医案。虚劳):“脉细促,三五欲歇止,头垂欲俯,著枕即气冲不续。此肾脏无根,督脉不用,虚损至此,必无挽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