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史文库》铁棺:黄油米饭的困扰

 HJN清风朗月 2018-11-25


前情提要在气氛阴郁的践行酒后,斋藤在车站送别了好友,随后加入伊-56的备战工作中。相比艇上其他部门长,军医长要相对清闲,他还在料亭菊桑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公寓问题,度过了一段闲暇时光。

备战进行时


伊-56潜艇的整备作业进展顺利,在艇体内外和艇内设备的检修完毕后,就要转入消磁作业,需要潜艇开到久违的港外,在某个特定海域进行。消磁作业的目的是改变潜艇的磁场,从而避免被驱逐舰或飞机的磁性探测器发现。进行这项作业时潜艇需要在两个相距很远的陆上航标之间的规定航道上往返直航多次,在航道两侧有巨大的电磁装置,因此切不可偏离航向。在作业期间,艇长和航海长从早到晚都没有离开过舰桥,小心地掌握航向,此外还有几名技术军官同行。在消磁作业结束后,潜艇只剩下进入船坞在艇壳敷设橡胶涂层的工作了,据说这个涂层可以吸收雷达电波并使其发生不规则反射,从而降低美军雷达的效能。

在消磁作业的次日,为了检验消磁效果进行了一次潜航试验,我再次听到许久未闻的“全员潜航配置”的号令。之前在练习潜水战队时,每天都进行潜航训练,如同家常便饭般自然,可是在闲了一段时间后再次潜航,我不禁又紧张起来。虽然艇内大部分机械在入港期间都经过拆解检修,但不能断定没有疏漏,乘员们的担心,尤其是艇长、先任将校的心情绝非我这样的门外汉所能想象。先任将校一度变得温和的眼光在不知不觉中又恢复了往日的锐利,那种眼神仿佛直刺对手的心脏。

潜航训练起初很顺利,在40米深度的自动悬浮试验和磁场测定都圆满完成,随后转入普通潜航,突然轮机舱因为电线短路而发生火灾,由于机关科乘员及时进行防火处置,火势很快被扑灭,没有造成大的损伤,却让全体乘员原本开始放松的神经再度绷紧。这次小意外让所有人都深深意识到战前整备的重要性。不管怎样,此次火灾让我有一种遭小难、躲大劫的幸运感觉。

伊-56返港时,船坞已经被占满了。在等待入坞期间,各项训练继续进行,其中尤以了望员的反应训练最为激烈,甚至有人在训练中受伤。所谓反应训练,是在潜艇进行紧急下潜时,在舰桥上负责监视的了望员要以最短的时间进入艇内,关闭舱门。潜艇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潜伏于水下,早一秒下潜就能减少一分危险,这项训练确实关乎潜艇的生死。

按照常规配置,舰桥上有哨戒长和负责第1~4号望远镜的四名了望员。在接到紧急下潜的号令时,哨戒长命令所有人先将各自负责的望远镜的镜头罩和防水金属盖扣好,然后迅速跑到第一了望点前方直径67厘米的舱门处,依次跳入艇内,最后入艇的人要关闭舱门并锁紧。在紧急情况下,了望员不可能像平常那样沿着直梯一级级地下到艇内,而是沿着梯子滑入艇内,具体的动作要领是双手轻扶直梯两侧,将鞋跟和鞋底之间的凹槽卡在梯身侧面,在重力作用下使身体自由下落,直接穿过司令塔,落在发令所地板事先铺好的垫子上。这套动作类似于消防员紧急出动时从滑杆下楼。


伊-53潜艇艇员在艇内的留影,其中在梯子上的一名艇员的姿态与反应训练中了望员从直梯滑下的动作很相似。


虽然流程和动作要领很容易解释清楚,但真正实施起来需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流畅迅速。如果其中一人的动作稍有迟缓,后面的人就会落到他身上,就像叠罗汉一样压在一起,严重的话会导致受伤。此外,下滑的动作要一气呵成,但会出现脚底打滑、膝盖被撞的情况。起初,从下令到舱门关闭需要14~15秒,经过反复训练后可以缩短到7秒。

伊-56在备战期间,我在军港里看到了三种奇特的潜艇。第一种是被称为伊-200型的高速潜艇(见题图),据说水下航速可达18节,采用代表未来潜艇建造趋势的流线形艇体,几乎不配备了望员,只配置一部雷达。高速潜艇的作战构想是充分发挥水下高速的优势,充当进攻部队的前锋,用一艘该型潜艇给敌军造成受到2~3艘普通潜艇围攻的假象。

第二种是伊-400型超大型潜艇,据说水下排水量高达8000吨,此艇的宽度相当于两艘并排的吕号潜艇,其大型舰桥构造内包含一个可以容纳3架小型雷击机的机库,在潜艇浮出水面时利用油压打开机库大门,3架飞机将利用弹射器起飞,在短时间内组成编队后对远距离的目标发起出其不意的攻击。此外,伊-400型还装有自动悬浮装置和通气管,理论上可以潜航状态在太平洋两岸往返。


伊-402号潜艇的上色照片。伊-400型潜艇水下排水量达6560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潜水艇,艇首装有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并设有大型机库,可容纳3架“晴岚”特殊攻击机,以“潜水航母”著称。


第三种是排水量仅100吨的小型潜艇,编制乘员仅有16人,自持力为15天,专门用于近海防卫,但据说该艇平衡能力较差,让艇员们倍感困扰。

虽说上述潜艇具有特异的能力,但乘员们对于它们作为一线作战潜艇能否发挥效能其实缺乏信心。事实上,直到战争结束这些特殊潜艇也没有参加战斗。

在完成所有训练后,伊-56终于进入船坞,将艇体外壳清洗干净后,分数次给外壳涂上混有橡胶粉末的特殊水泥,厚度约3厘米,以应对美军雷达的威胁。因为无法开发出与美军抗衡的雷达,日本技术人员无奈之下想出这种低级招数降低被美军雷达探测的几率。但是,这种特殊涂层增加了潜艇的阻力,使航速下降了1节以上,而且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很久之后才知道这种水泥对于超短波雷达有些效果。


黄油米饭


伊-56入坞后,我们获准半舷上岸,这是潜艇开赴前线之前的最后一次上岸休假的机会,一旦潜艇离开船坞,随时都会接到出击命令,所有人都要严阵以待。在那段时间里,如何度过这次短期休假成为全艇津津乐道的话题,到处都能看到艇员们聚在一起聊着各自的休假计划和时间表,每天午饭后在甲板上进行的例行体操也显得更有生气。

休假转眼即逝,完成全部整备作业的潜艇又一次系留在工厂本部前方的浮动栈桥旁边。艇长越来越频繁地进出司令部所在的“筑紫丸”号,很少留在艇上,每次回来都拿着各种红色封面的资料手册,与先任将校、航海长和炮术长进行详细的讨论。艇长不在的时候,航海长忙于整理海图和研究雷达的技术资料。掌水雷长整天都泡在鱼雷舱,监督鱼雷搭载作业和调试工作,我则被赋予制作远航菜单的任务,此外收集娱乐杂志制作舰内文库(潜艇内自办的出版物,以活跃艇内生活气氛——编者注)的活也归我。

按理说,制作菜单属于主计科的业务范畴,但饮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尤其在环境封闭的潜艇内,合理且有营养的饮食对于维持乘员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所以潜艇军医长也负责菜单的制定。我以司令部主计科制作的几个菜单方案作为参考,发现这项工作绝非易事,必须根据艇员们的饮食嗜好、行动季节、作战海域以及各种突发情况综合考虑,做出适当的调整,我制作的几个试行菜单均未得到认可。

当时供应潜艇的是一种含有必要维生素B的专用白米,加水后易于煮熟,这个是必须列入菜单的主食。再就是需要从数以百计的各种罐头食品中挑选合适的品种和数量,这是非常费神的,罐头的尺寸重量必须符合一定的规格,而且有时光凭罐头的名字也不能确定食材内容和口味,需要开罐试吃,最重要的是选择搭配不能仅凭我自己的喜好,为此我请来主计长和掌水雷长进行协助。


潜艇出航时的食物以罐头为主,上图是牛肉大和煮罐头和板栗甘露煮罐头的图例,上面标有重量和价格,日本海军配发的罐头多达上百种。


此外,舰队军医长还向各潜艇军医长下达命令,为了让在高温封闭环境下工作的艇员们保持体力,采取特别的营养补充措施,其一是给艇员们每日摄入60克黄油;其二是给艇员们每日定量服用富含维生素BC的维他命片剂。以当时日本的粮食供给状况来说,这些补充营养堪称难得,让我感到有愧于其他舰艇上的战友。

可是,在让艇员食用黄油的问题上,我却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起初,我按照命令将黄油平均分配到各水兵舱,可是过了好几天黄油的份量未见明显减少,显然大部分艇员并不喜欢这种食物,只是迫于命令勉强吃一点。当时国内民众已经很难见到黄油这种奢侈的食品,可艇员们却因为每日被迫吃黄油而倍感困扰,实在是非常怪异的对比。

除了黄油以外,我们还分到了瓶装的蛋黄酱,在外包装上印着丘比特的画像,我想这也是不错的营养品,可以增进艇员的健康,就暂时决定每人分发一瓶。在配发蛋黄酱的次日,我走到后水兵舱,无意中看到置物架上一个全新的蛋黄酱瓶子里却装着一种红色粉末。我向舱内的水兵们发问:“这是谁的瓶子?”

在架子旁看信的一名水兵站起来说道:“报告,是我的。”

“瓶子里装的是什么?”我问道。

“是洗牙粉。”

“那个瓶子里不是昨天下发的蛋黄酱吗?”

“是的。”

“里面的蛋黄酱哪去了?”我追问蛋黄酱的下落。

“倒掉了。”

“倒哪里去了?”

“倒海里去了。”那个水兵如实回答。

“为什么要倒掉?”我想知道缘由。

“……”那个水兵陷入沉默。

“不喜欢吃蛋黄酱吗?”我替他说出了原因。

“是的。”答案正如我所想。

“不喜欢的话可以给其他人吃嘛,倒海里不觉得可惜吗?为什么要倒掉呢?”

“刚巧我装洗牙粉的袋子破了,所以才想到用那个瓶子。”那个水兵或许怕被我责罚,一脸胆怯地看着我,脸上还沾着黑色油污,我把手搭在架子上,心中思考着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这位年轻水兵来自一个贫困山村的农家,是家中次子,从来没有吃过黄油、蛋黄酱一类的食品。对他来说,只要分配下来的东西他都有绝对的支配权,比起蛋黄酱,这个玻璃瓶对他来说更有价值。我敢肯定,不只是蛋黄酱,那些用黄油炒的油腻的菜也让他难以下咽。

“蛋黄酱事件”让我意识到艇员们对于食物适应性的差异,需要不露声色地记录下他们的情况,以巧妙的方式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摄取必要的营养。我决定从第二天起开始在米饭中加入黄油,让他们在吃饭的同时吃下适量的黄油。最初,这种带有甜味、油亮光滑的米饭普遍受到好评,但过了段时间后艇员们渐渐腻烦了这种味道,食欲下降,碗里的剩饭也多了起来。主计科每天都向我报告艇员的剩饭情况以及他们对米饭的评价,但暂时没有听到强烈的抱怨,我想剩饭的增加可能与油腻的饭让他们过早产生饱腹感有关。


潜艇艇员进餐时的场面,一名配餐员从配餐箱内盛装米饭。


为什么上级会下达要求潜艇乘员食用黄油的命令呢?据说德军潜艇远渡重洋到达槟榔屿时,当地基地的日军认为德军艇员们在长期航海后肯定疲惫不堪,于是准备了丰富的营养品,帮助他们恢复体力。未曾料到,德军潜艇艇员一上岸就开始打网球,他们充沛的体力令日军大为惊讶。这一现象引起日本海军的注意,德军艇员有何秘诀能在远航中保持体力?在经过调查后发现,两国潜艇的生活环境大同小异,只是德军的伙食不太一样。德军的食物中富含脂肪,而且饭后食用大量水果。负责调查的军医们由此得出结论:富含脂肪的食物和维生素能够维持艇员的体力,因此舰队司令部出台了这项措施。


1943年7月,德国海军U-511潜艇抵达马来半岛的槟榔屿。根据日德协定,该艇已转让给日本海军,更名为吕-500潜艇。


剩饭数量有增无减,让我伤透了脑筋。主计兵也跟我反映,水兵们都要求不要再往米饭里混入黄油了。我还从看护长那里得知,最近有人偷偷向他要止泻药,原因是吃了高脂肪的食物肠胃不适,而且腹泻的人数逐渐增加,已经有10多人了。虽然我认为,只要再吃一段时间,他们的肠胃就会习惯这样的饮食,但是难敌艇员们的埋怨,我只好停止让他们摄入高脂肪的食物。我决定每隔一天在午饭中加入黄油,其他时间均由个人根据喜好自由食用。人的食欲是以口味偏好决定的,而不是每天必须摄入的热量。虽说沙丁鱼的营养价值比鲷鱼高,但对于讨厌吃沙丁鱼的人来说,他宁肯选择低营养的鲷鱼。

经过一系列的尝试后,我最终改变了统一补充营养的做法,而是让艇员根据自己的体质条件摄取适量的黄油,维生素片也适量发给各居住区,让他们自由服用,同时命令他们将药瓶悬挂在天花板上,以免因为艇体晃动从架子上滑落而摔坏。

除了调理艇员们的饮食外,在司令部的安排下,潜艇水兵的洗澡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受到了各潜艇的一致好评。


战局危殆


时间在忙乱中一天天过去,悄然已入深秋,伊-56的临战准备已经接近尾声。每天都有大量物资运到码头上,一点一点地搬进潜艇里,因为潜艇舱口窄小,装载物资的工作花费了不少时间,就像蚂蚁搬家一般。为了远航潜艇需要携带很多必要物资,包括18枚调试好的鱼雷、30吨淡水和饮用水、可食用三个月的罐头和大米等等,那些罐头满满当当地堆放在居住区通道的两侧,只留下勉强通行的空间,不时有人不慎撞倒突出的物体,找看护长给伤口涂红药水的人几乎每天都有。每次有物资运来,潜航长就忙得不得了,要详尽地将各种物资的放置地点、物资的重量等情况记入平衡计算表中。

在昭和19年(1944年)的秋季,前线的战局每况愈下,盟军在帕劳群岛的佩莱利乌岛登陆,在摩罗泰岛南岸作战的友军在激战后发回了言辞悲壮的诀别电。之后,盟军又在安加尔岛登陆,帕劳岛每天都处在盟军的轰炸之下。盟军凭借压倒性优势完全掌握了马里亚纳海域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使得远在南方的拉包尔、特鲁克等成为孤立无援的孤岛,海军只能利用伊-300型运输潜艇,以横须贺为基地,小心地躲避美军的监视,隐秘地运输粮食、弹药、药品等物资,接济孤岛上的友军。


1944年9月15日,美军在佩莱利乌岛登陆。


不过,那段时间也不全是坏消息,有电报称,以吴、佐世保、舞鹤为基地的中型潜艇从菲律宾海沟潜入西南太平洋的棉兰老、帕劳和新几内亚之间的海域,伏击从新几内亚基地出动的美军舰队。10月3日,其中1艘潜艇在哈马黑拉岛以东海域攻击了美军航母编队,击沉1艘航母,同时另一艘潜艇也同样对美军航母编队实施近身攻击,目标中雷后向舷侧倾斜,但并未沉没,负伤逃回基地。这些前线战报一传来,立刻成为军官舱餐桌上的话题。还有消息说,美军的B-29轰炸机从中国大陆起飞,轰炸了北九州工业区,还有传闻美军迟早会登陆菲律宾。

进入深秋时间,白天越来越短。10月上旬的某天下午,在哈马黑拉岛外海击沉美军航母的功臣,一艘吕号潜艇返回吴港,正好停靠在浮动栈桥与伊-56相对的另一侧,这艘潜艇上的橡胶水泥涂层已经斑驳脱落,露出艇壳的红色铁锈。我站在栈桥上,看着吕号潜艇上忙着进行系留作业的下士官兵和站在舰桥上的军官。


吕-50潜艇的司令塔内景,艇长正使用潜望镜观察海面情况。文中提到1944年10月一艘吕型潜艇在前线击沉美军航母。根据日军记录应为吕-42潜艇,但美军记录显示,日军潜艇实际重创1艘美军驱逐舰,后在拖带中沉没。


这时,从舱口爬出一个人,苍白浮肿的脸上满是新生的皱纹,目光却平静而有神,听到岸上传来的呼唤声,嘴角浮现出微笑,那是一种平安返回母港后无法掩饰的喜悦。那个人应该是机关科的士兵,西沉斜阳的光线映照着沾有油迹污渍的蓝色工作服。他向着夕阳的方向,望着港口周围熟悉的群山,显露出无限怀念的神色。当他还沉浸在港口风景之中时,听到栈桥上有人呼唤他,他颔首点了点头,接过从岸上抛来的烟盒,想必出击时携带的香烟因为艇内潮湿的空气而受潮而不能抽了。这艘锈迹斑斑的潜艇浑身都透露出战场的味道,那种味道并不能用嗅觉来感受。前来迎接的人在栈桥和潜艇之间搭上一块踏板,他们似乎想早一点感受到从战场带回的气息,迫不及待地走上潜艇。

我回到伊-56艇内。在军官舱内,炮术长和分队士正在换上第一种军装。

“干掉航母的吕号潜艇就停在对面。”我对他们说。

“迎接的队伍很盛大吧。”他们已经预料到欢迎的场面。

“没错。”

“下次我们五十六潜(伊-56潜艇的爱称,取自战死的山本五十六大将——编者注)出击回来的时候,场面肯定比这更盛大!”炮术长边说边在腰间挂好短剑,道了别就穿过防水门朝舱口直梯走去。

分队士也用他那得意的语调说:“五十六潜一旦出动,就会变成凝聚神州正义的百炼之钢,一举歼灭敌人的巨舰,你就等着瞧吧,军医长,不要太羡慕那样的迎接场面……对了,军医长,早一点上岸才是明智的选择,最近就要出击了。”说完,他也钻出了防水门。

为了能够随时出击,我把不需要的私人物品都存放在基地队,从心理到身体都做好准备,等待着终将到来的那一天。


下期预告:经过数月准备,伊-56潜艇在1944年10月初离开吴港,开始了首次战斗巡航,途经冲绳海域向南前往菲律宾前线,在航程中伊-56首次遭遇美军,并进行了第一次实战鱼雷发射,取得了第一个击沉战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