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清风雅集:历代书画佳作选

 我是圭水 2018-11-25



  项元汴 《山回松深图》 1589年

  水墨纸本,88×28cm

  万历己丑(1589年),时项元汴年65岁,是其晚年之作。山水格局作曲尺状逶迤至远,近树成丛,树法勾勒与山石皴擦均有细谨明秀之姿,远峰用披麻解索皴法,墨则清透沉凝。其格调与吴门四家中的沈周、文徽明有师法之迹,往上追溯,则更可以探究到元代的黄公望和倪云林了。


 袁耀(清初) 紫府仙居


  题识:紫府仙居。壬子秋月,应可翁老先生命意,邗上袁耀画。

  说明:上款人可翁,名济潜,字匡苇,梁溪(江苏无锡)李氏,是清朝的一名僧人。

吕律(清) 赏春图

  题识:杨柳弄黄梅吐玉,一年欢赏动头时。吕律。

郑板桥(1693-1765) 行书李商隐诗

  

  释文:十二层城阆苑西,平时避暑拂虹霓。吴岳晓光临翠巘,甘泉晚景上丹梯。云随夏後双龙尾,风逐周王八骏蹄。荔枝卢橘沾恩幸,鸾雀天书湿紫泥。

  题识:板桥郑燮。

边寿民(1684-1752) 芦雁两帧

 

  题识:一、岸芦霜脆,江枫红冷,满目夕阳烟嶼。渚禽沙鸟杳无踪,只旅影、归飞不去。秋容黯黯,波光渺渺,易得触人愁渚。苇间老□已销魂,又多事,涇藤貌取。鹊桥仙。边寿民。钤印:寿民

  二、薄云收尽出晴岚,冷艳蓉花照碧潭。多少秋光恁消受,年年不枉到江南。苇间寿民。钤印:颐公

奚冈(1746-1803) 疏林叠峦

  

  题识:元时名家无不宗北苑矣,迂老崛强故作荆关,欲上异以傲诸公耳,蒙泉居士奚冈。

  萧平题跋:溪山云起奚铁生真笔也,铁生为西泠八家之一。其山水师四王并上溯元人,疏秀雅淡,自具一格,此作山峦起伏,丛林烟生,其境令人向往,应为其偏早期作也。辛卯秋岁友人携示属题,戈父萧平并识。

永瑢(1743-1790) 行书七言联

 王文治(1730-1802) 行书八言联


  题识:集稧帖,梦楼王文治。

  说明:此联为苏州拙政园门口王文治对联模本。

徐三庚(1826-1890) 隶书八言联

 

  题识:春樵仁兄大人清赏,袖海徐三庚书。

任颐(1840-1895) 欧阳子夜读图

 

  题识: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於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曰:“此何声也?汝出视之。”光绪癸未五月上浣,山阴任颐伯年甫写於沪上。

任薰(1835-1893) 仿陈老莲笔意

 

  题识:戊子孟夏,仿陈老莲笔意。雪江仁兄大人法教,弟任薰画,山村署款。

蒲华(1832-1911) 春山晴霭

 

  题识:锡山无锡又无兵,底事似迂不再生。只有烟霞填骨髓,可知我法本同乡。临香光学云林本并题句。甲辰春三月,作英蒲华。

蒲华(1832-1911) 五月榴花开


  题识:古瓶几处燦榴花,点缀惊才极艳家。五月曾无虚日对,红裙莫妬莫相夸。蒲华画并题句。

马远(款)(1170-1260) 秋山远眺


  题识:马远。

  说明:盛宣怀旧藏。

  简介: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汉族,祖籍江阴,出生于中国常州,死后归葬江阴。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

  本作是马远“边角山水”之典型,他以简练的笔法和精致的诗画意境成功表现了山间景色,笔法劲爽,意境深邃。作品构图精巧,位置经营独到而臻极致。树木、山石、亭台集中绘于画幅左侧,以浓墨皴染的山体渐次虚淡。山石、松树线条劲直,或如刀砍竹,或行笔略有颤掣。画幅右侧以淡墨画远山,虚渺空灵。与近景遥相呼应、意蕴无穷,给观者以无穷遐想。

陆鸿(明末清初) 山居图


  题识:丁亥十月,摹黄鹤山樵为圣兼词兄,陆鸿。

边景昭(1356年前-1435年後) 芦雁栀花图

 

  此《芦雁栀花图》轴,原作无款识,画幅右上角竖排钤印三方,依次为:怡情动植、边氏文进、多识于草木鸟兽。此三印为边景昭所常用,所以确定为他极其罕见的一件民间留存的作品。

《芦雁栀花图》共分二段,下段画水草溪石和两只芦雁,水草线条流利畅达,运笔圆润健韧而富弹性,用色前后层次分明。两只芦雁悠然自得,使寂静的大地充满了生机。鸟身绘以赭石,羽毛以淡墨皴染,染,头和颈部敷以白粉,神采奕奕。上段绘栀子花与两只黄鹂,形态各异,动静相宜。全图笔墨醇和安谧,脱去凡格。画面恬静雅致、神静气闲,深得宋画之意韵。

 李士达(1550-1620) 三老图

 

  题识:百岁旧人谈旧事,壶林新绿试新茶。万曆庚辰夏日写於石湖村舍,李士达。

  李士达对绘画美的要求有“五美”——“苍、逸、奇、远、韵”。所谓“苍”美,是指笔墨成熟老练,既刚劲挺拔,又精气内含,达到苍劲、苍茫、苍润的效果。所谓“逸”美,是要求挥洒自如,放纵超脱,意趣为主,反对矫揉做作,呆板无味。所谓“奇”美,通指画面新奇,不同凡响,自出心裁。明代后期,画坛流行师古之风,提倡平淡无奇,稍有一点新奇气息,便斥为“野孤禅”、“邪派”。在这种风气之下,李士达能打破常规,提倡独创,是尤为难能可贵的。

  此幅《三老图》为文物商店旧藏,画中作者以看似漫不经心的柔韧线条,极其简略却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三个老人与其身边小童的形神动作,可见其对唐宋以降之白描人物技法得心应手。周围山石树木造型圆润,富有生气。画面构图简明,人物与景致相互呼应联系。画中各处无不体现了其对于绘画美德要求。

  李士达是位正直而富有正义感的画家。明代后期,社会矛盾急剧加深,李士达由于自身处境的关係,将其对社会的见解、情感与理想,多寄寓于幻想的神仙境界,同时其亦钟情于表现文人高士闲适、放达之生活。此幅《三老图》所表达的正是李士达对于隐居山林的向往之情。

盛茂烨(明·万曆-崇祯) 匡庐泉

 

  题识:匡庐泉。盛茂烨。

  此帧《匡庐泉》尺幅巨大,纵336厘米,横96厘米,这与晚明流行起来的大幅字画悬挂于厅堂高壁的风俗正相吻合,《长物志》中称“悬画宜高”、“堂中宜挂大幅、横披,斋中宜挂小景、花鸟”,这种悬挂于中堂的大画一般都格外高长,纵和横的比例为2.5比1或3比1,甚至达到4比1。

该作纵与横的比例便是3.5比1,正在晚明中堂书画流行的纵与横比例范围内。上海博物馆藏盛茂烨《锦洞青山图》,纵308.8厘米,横96.7厘米,与该作纵横比例类似。图中高峰耸立,群峦呼应,林木葱郁,高泉潺流,山径蜿蜒,三五行人或匆匆前行,或驻留观景,画面气势雄险,意境深幽,尽显古雅清幽之风范。

张翀(明末清初) 三星福寿图

胡士昆(清) 访友图

陈继儒(1558-1639) 行书五言诗

 佚名 十八应真图


  此卷《十八应真图》,磁青底描金。人物线条遒劲有力,取法李公麟线描法,细如游丝。造型饱满,神采飞扬,顾侧相盼,生动传神,精妙绝伦。

佚名     瑞应图

 

  此卷《瑞应图》无款印,乃怀瑾-濯缨山房旧藏,所画为古老的“祥瑞”题材,祥瑞之物的出现,自古被认为是君主贤明的象征与显现。宋高宗为巩固他的皇位。曾授意宠臣曹勋编写“瑞应”故事,宣传其登上宝座乃是“上天照鉴,应运而兴,非群策群力之所能争。”

  画中内容为野外军队扎营之景,营内有天下兵马大元帅之旗帜。《宋史·本纪·高宗》中有记载,“癸卯,太后诏:睿圣皇帝宜称皇太弟、天下兵马大元帅、康王,皇帝称皇太侄、监国。赐傅、正彦铁券。”可知是时高宗尚为兵马大元帅。画中部有一人卧于军帐内,梦境中有人脱下自己的衣袍加在他的身上,由是观之,此卷所画应为瑞应故事的第十二段“脱袍见梦”,写的是钦宗梦授御衣事。乃为其梦见兄长钦宗在宫中将御衣加在自己身上之景,喻示他“受之有命”。

  此画画风接近仇英,画中人物活动的细节刻画具体而又不呆板,十分注重对于环境氛围的烘托,山水营帐设色明艳却不失庄重,生动展现出“脱袍见梦”时的肃穆气氛。画面之构图亦极富匠心,其将不同的造景角度有机糅合,灵活处理,使得画面开阔舒展,疏密有致,为氛围的烘托亦起到重要作用。如此精品画卷流传至今且品相十分完整,实属难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