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文观意言太极,可以使功夫的学习更有效率

 觅书时代 2018-11-26

传统修真武学宗风中有三昧真参法,是为“以文观意,以音弘法,以形鉴真”。“以文观意”是指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特别是功谱的学习来提高自己修行的层次,提升自己修行的境界。在正宗的功夫里面,他的每个层次,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功谱,口诀。功谱是以往的师真法祖历经真实的功夫修炼之后,高度总结提炼出来的文字,其中隐含了深刻的意境和韵律。

除了功谱之外,“以文观意”之法还可以应用在功夫的名称之上。比如说太极一词,道家认为太极是由无极而生,是一种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太”之一词是极大的意思。古作“大”,也作“泰”。凡是认为“大”来形容却不能表达其意的,就用“太”来表示。“极”是指极点,尽点。事物的发展到了尽头就会产生变化,古人说“阴极阳生,阳极阴生”正是此理。

那么“太”字为什么加了一点就变成更大了呢?我说一下个人的理解。太极是阴阳,升降,大小,有无,虚实。有了阴才有阳,有了升才有降。而那一点与大字相比很小,有了那一点,大字才显得出其大。同时“太”字除了表面的极大之外,加了一点则是隐含了极小之意。小中见大,大中含小,一花一世界,学习太极拳者不可不知。如此太极一词则包含了儒之至极,佛之广大,道之精微。

在实际的练功中, 应该可以感受到这种阴阳、升降和开合,其实是跟大小有关的。比如说玉环桩的“金顶沉锋”之后,双手分别从头上和脚上合于小腹前,呈现抱球之势,是为“予注中元”。原来是气机布于周身流转,是为“大”。现在收于小腹前,是为“小”。这种气机大小之间的变化是通过身形和手势的升降变化来实现的。

在太极拳之中,“揽雀尾”一势中,掤手之时是为开,把气机运化于周身,气化阳刚。而后通过捋势,收敛气机归于小腹丹田,是为合。这种开合也是通过气机布于全身的“大”,纳合于小腹丹田的“小”,来使元气得以锻炼和升华。在循经太极拳中按势之后,则是接着横开太子掌的功夫(此势为世传太极拳所无),使气机运化于周身,是为开为大。这一势是平衡阴阳气脉的专修,通过这一势可以把太极拳锻炼过程中阴阳气脉不平衡的地方平衡过来。然后通过左右虎坐抱球使气机收敛,是为合为小。

现代科学理论认为,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一个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球状物,浓缩极致之后发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质和能量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然后慢慢地宇宙中出现了星系、恒星、行星和生命。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后会在引力作用下收缩,再次浓缩成一个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球状物,这样宇宙就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而传统功夫的锻炼就是把这种宇宙和生命产生的过程加速了。通过对动作姿势意念的调整,使体内的真气不断的重复膨胀和收缩,从而使元气不断得以壮大成长。

在循经太极拳中,所有动作都有这种升降开合大小的演示。只是有些式子,他的收敛元气的姿势动作比较含蓄而已。比如云手,他的功夫多在于通过双手云环展动来使气机循行经脉。经脉有阴有阳,他通过这种阴阳经脉之间的循行,使体内阴阳气机相互交感融汇而化生真元之气。这种气机运转于周身的锻炼也是取法于宇宙。如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也是不断的围绕着太阳旋转。

同时云手一势中其实也有聚气于丹田之法,比如云手经过小腹丹田循行而化为穿插向上之时。不过因为动作比较流畅,常人不容易体会到。在循经太极拳中可以用玉鉴中悬之势用来体会聚气丹田的效果。如果习练过九龙环的朋友,可以知道,在手按至小腹丹田时, 是有不同体会的。如双环周野按摩到小腹时(两手相对平按胸前,中指对准膻中穴,由上向两侧、向下分别划圈,螺旋型下移。行至小腹,双手劳宫穴对准丹田捂住,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然后双手上提到膻中,如此反复),是有气机纳入丹田之感受,此时丹田像是一个洞,气机经过会自动收纳入其中。

而顺轮周宫之法(双手合带脉由前向后,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下行,转足心由腿内侧三阴经向上经小腹丹田直入带脉,反复行之。此式可取站势,转脚腕而则经腿内侧上行,两手同时动作),这个功夫经小腹丹田而过时,似有气机纳入丹田,而后从丹田中往后穿出,继续循经着带脉运转(此时丹田像是一个环,气由前流入,其后从后面穿出,只是穿出之时与前面带入的真气不是同一股了。这只是个人感受,每个人也许有不同的感觉)。因为九龙环之法,是双手贴着皮肤按摩运行,所以这种经过丹田,纳气穿行的感受会比较明显。而玉环桩的予注中元之法因为双手捧球一势,也会有较强的感受。云手之功夫以单手运化过小腹,速度也较快,想体会到此种纳元气入小腹的体会是比较难的。但是此式亦有归元之功效,习云手者不妨稍站一下玉鉴中悬之势体会一二,对于加强云手的练功效率是有所帮助的。

宗风中的“以文观意”对于功夫的学习无疑是大有帮助的。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可以好好体会太极拳的升降、开合、大小、虚无,感受体内气机的这种聚散,这种不断的重复膨胀和收缩,这种“阴极阳生,阳极阴生”,可以更好的帮助功夫的运化。当然这一点是要有一定的内力基础方可体会到的,如果体内气机都还没启动,则是只能当成知识来学习了。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武当太乙铁松派代14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代19代传人 凌霄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