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郎静山是把照片拍成画的摄影大师,原来他的国画作品竟这样精彩

 摄影姥 2018-11-26

在艺术品市场上,郎静山的照片常能见到。若单以照片呈现的形态而言,在PS技术发达的今天,这种形式的摄影作品,并算不上什么出奇。但将这些作品放到郎静山生活的年代,不管是摄影技术,还是表达方式,以及其中的审美意趣,却都是时代翘楚。

在郎静山之前,从未有人想过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摄影创作,更未有人想过可以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趣,用摄影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摄影作品显然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但是人们却很少见郎静山的国画作品。他会画画吗?


郎静山是把照片拍成画的摄影大师,原来他的国画作品竟这样精彩

郎静山摄影作品《三山半落青天外》1987年,39.7cmx61cm


1892年(清光绪18年),郎静山出生在江苏淮安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由于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郎静山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郎静山是把照片拍成画的摄影大师,原来他的国画作品竟这样精彩


郎静山对照相产生兴趣,是从家中挂着的这张父母亲的结婚照片开始的。这张从小让他印象深刻的玻璃湿版照片,也是他一生拍摄、收藏的许许多多的照片中,他认为最珍贵、最有保存价值的一张照片。

郎静山是把照片拍成画的摄影大师,原来他的国画作品竟这样精彩

青年郎静山


1911年始入申报馆工作,12岁时,郎静山进上海南洋中学读书,在图画老师李靖兰处学会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过当时肯定没人想到,这位“小少爷”会引领中国摄影艺术的潮流。

郎静山是把照片拍成画的摄影大师,原来他的国画作品竟这样精彩

郎静山摄影作品《野渡无人舟自横》 1988年


1912年,完成学业的郎静山先后进入上海《申报》、《时报》,成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之一。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但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六法”,潜心研习、加以发挥,摄制出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成一种超逸和俊秀的风格。这些作品,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

1925年,郎静山成为中国摄影学会创办人。

1930年,郎静山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中国摄影教育的先河。郎静山还开创了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以相机代替画笔,重塑中国画的山水意境。他借鉴中国传统水墨绘画艺术,运用暗房技术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拍摄的影像结合在一起。我们现在知道这种技术叫“PS”,可在当时这叫“集锦摄影”,是创举!

郎静山是把照片拍成画的摄影大师,原来他的国画作品竟这样精彩

郎静山摄影作品《松鹤长春》


郎静山进行摄影创作的时间跨度很长,从上世纪二十年代一直进行到九十年代初,几近七十年。他的创作内容也很丰富,风光、人像都有涉猎,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是那些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


郎静山是把照片拍成画的摄影大师,原来他的国画作品竟这样精彩

郎静山(1892-1995)


他以相机代替画笔,在照片中重塑中国画的山水意境。这些作品借鉴了很多传统水墨绘画艺术,运用暗房技术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拍摄的影像结合在一起。时人称之为“集锦摄影”,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作品形式,在当时而言都是创举。


郎静山是把照片拍成画的摄影大师,原来他的国画作品竟这样精彩

郎静山摄影作品《烟波摇艇》 1951年


郎静山的摄影作品,无论在今天还是当时来看,都是具有天才色彩的创见,很难考量其具体源流。但郎静山对中国传统文化研习精深,具有很强绘画功底,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来。

下面这张郎静山所绘《秋林雨霁图》,或许可以部分揭示他摄影创作的源流,也展现出他过人的美术功底。


郎静山是把照片拍成画的摄影大师,原来他的国画作品竟这样精彩


郎静山 秋林雨霁图

创作年代:1941年作

材 质:水墨纸本

形 制:立轴

尺 寸:72×31cm

题识:拟董香光秋林雨霁图。辛巳九月,镜清先生正之,静山写于一粟斋。

钤印:一粟、静山长寿、香雪海、静山画记

郎静山的存世画作与照片相比,数量要少很多,也相对具有更高的稀缺性。透过这张画中展露出他的部分艺术创作理念,更是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他的理解。

这幅《秋林雨霁图》,郎静山创作于1941年,时年郎静山49岁,已经进入其艺术创作的成熟期。

考察这一时期郎静山的社会活动轨迹(1939年,郎静山在震旦大学和大新公司展厅举办了个展,从此将中国绘画艺术理念溶入摄影,使集锦照相艺术臻于完美,出版《郎静山摄影专刊》。1940年出版了《集锦照相概要》。1940年获英皇家摄影学会初级会士。1942年获美国摄影学会高级会士),也可明确看到,他在这一时期将自己的创作理念系统化,并运用到创作实践中。

这种成熟,同样在这张画上有所反应。在这幅画的题款中,郎静山说,此画为“拟董香光秋林雨霁图”。但就这张画的表现形式和技法而言,其实和董其昌并不太近。但其中的气息与意趣,却非常契合。

在这幅画里,郎静山用淡墨写出近景的河滩、老树,以浓墨点出树叶,并加以点缀。




郎静山是把照片拍成画的摄影大师,原来他的国画作品竟这样精彩

郎静山 秋林雨霁图局部


远景的山峰,用米家山水写成,在墨色上有了更丰富变化。在画面传递的散淡意趣之外,还增强了对比,使之更有视觉冲击力。


郎静山是把照片拍成画的摄影大师,原来他的国画作品竟这样精彩

郎静山 秋林雨霁图局部


相较于单纯的水墨画而言,郎静山的摄影作品,无疑更具有黑白对比的张力,视觉冲击更强。在保留了传统绘画意趣的同时,也让自己的作品具有了较强的时代特征。比如下面这幅,他创作与上世纪30年代的作品《中国》,这是一张具有开创性的作品。


郎静山是把照片拍成画的摄影大师,原来他的国画作品竟这样精彩

《中国》1930年 50cmx66cm


他用枯笔在底片上直接画出线条(即在底片上,依据照片原貌进行创作,再进行冲洗)陪衬漆黑雄伟的山势。既有单纯的黑白对比,又很大胆的强调黑调,全张作品只有1/7的面积是亮的。而这种强调黑的做法,却扩大了长江气势上的雄伟。

这幅《秋林雨霁图》的上款人镜清先生,是一代昆曲名家徐凌云。于戏曲界,还有“南徐北溥”之说。“溥”即红豆馆主溥侗。徐凌云为沪上富商之子,在昆曲表演艺术上造诣精深。


郎静山是把照片拍成画的摄影大师,原来他的国画作品竟这样精彩

南徐北溥合影


清末民初,徐凌云所居徐园,也是沪上有名的文艺场所。最早的“徐园”,在上海老闸桥过桥,造园之时,曾有俞振飞的祖父参与设计,假山池塘,树木花卉,厅榭戏台,都参照了苏州私家园林。后来,因闸北工厂多,环境不幽静协调,就搬迁到康定路。可惜后来日军战火,将“徐家花园”给烧掉了。


郎静山是把照片拍成画的摄影大师,原来他的国画作品竟这样精彩

1916年南社在徐园雅集


某种程度而言,昆曲到今天的传承,也沾了徐园的光。1925年,当时“昆曲传习所”的主要资助人穆藕初,辞去了上海三爿纱厂总经理职务,到南京去做“工商次长”。“昆曲传习所”便断了经济来源。而“传字辈”(苏州昆曲传习所招收的第一批学员)的学员,大部分还是十几岁的大小孩,刚刚能够唱戏演出,但在苏州唱,戏馆剧场不接纳,因为票卖得少,只能借会馆唱,而会馆里又没有电灯,只好唱日戏,收入极少,度日艰辛。

1925年末到1926年夏,“传字辈”最艰难的时光,就住在“徐家花园”。 徐凌云不但不收房钱,还让他们在“徐园”的戏台上唱日戏,还专门请了个帐房先生帮“传字辈”卖戏票,总算勉强度日。


郎静山是把照片拍成画的摄影大师,原来他的国画作品竟这样精彩

昆曲传习所的传字辈学员在徐园种牛痘

正是由于“徐园”主人徐凌云的慷慨相助,才使“传字辈”——这个当年全国唯一的行当齐全、水平一流的昆曲班子得以保存下来。

在这张画里,所见的不仅有郎静山的艺术,还可引出关于昆曲的些许故事,其意义,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画作本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