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部六病”专题:复合脉形成机制探究

 金金牛牛龙 2018-11-26

老子的《道德经》中讲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我认为任何道理到了最后总结成的一句话就是“大道致简”。所有事物的现象它可能是复杂的,但它的本质一般来说都是极其简单的。

我就依据这一个原理诠释一下“三部六病”理论的内容。



从对立统一,一分为二观点理解三部六病脉象


“道生一,一生二”。咱们可以看整体的系统论及对立统一的矛盾论的关系。以脉象为例。上鱼际脉(溢脉)主升,长弦脉主降,聚关脉主聚,涩脉(紊脉)主散。从对立统一的角度来看,升、降和聚、散这分别是两对矛盾,升和降足对立的,聚和散也是对立的。那么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之下是可以同时出现在机体之内的。具体来说,比如上鱼际脉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来没有长弦脉的可能会出现长弦脉,青年人比较多见。为什么青年人比较多见?下面从气血角度解释一下。


上鱼际脉的人他的气血在头面部长时间处于一种消耗状态,往往表现出头面部血供不足的很多症状,无论是失眠健忘还是头晕头痛都是整个头部血供不足所致。咱们全身的气血总量变化幅度基本不会太大。如果上部消耗太多的话,下部就必然容易亏虚而表现为肠道的病变,就容易合并出现长弦脉。


第二组,聚关脉明显的人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会出现涩脉。聚关脉气血应该是在胃肠部位长时间大量的处于淤积状态,属于气滞血瘀。气滞血瘀的状态经年累月之下,也就造成心脏的负担过重。心脏是五脏血液循环的泵。每日摄入食物后,胃部需要大量血液分布来帮助消化,而聚关脉明显的人胃部长时间气血瘀积,必然会造成心脏长久的过度劳累。在心脏积劳下,涩脉会慢慢出现。反过来说,涩脉明显的人也就是心脏供血不太好的人。如果哪个部位需血量最大,哪个部位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最明显。一个是胃肠,另一个就是头部。胃肠主消化、吸收,需要大量的血液;脑组织平时基础消耗量是总量的25%,也非常的大。所以心脏供血不足的人这两方面都容易出现问题。也就是时间长了胃肠就容易出现病变。吃的多气血又少就容易形成聚关脉。


以上是从气血角度解释矛盾的两个方面在特定条件下会同时出现在机体内。接下来我们从患者的性格方面来探讨复合脉的形成机制,溢脉合并长弦脉的人两个脉象上的性格都有了,就相当于那种走极端的人,一段时间上进亢奋难以自制,一段时间悲观消沉难以自拔。青年人比较多见。聚关脉与涩脉都有的人,他这个思虑就是凝聚与发散同时存在的,有时候思虑凝滞,而有的时候又是胡思乱想。聚关脉和涩脉同时有的人,他有的时候做梦,要不然就是梦见一个梦,死活跳不出那个梦,梦里面总有一个声音在不停地质问他,不停地恐吓他。弄得他心里边就很惶恐,始终逃脱不掉这个梦;要不然就是乱梦一堆,一会儿一个场景,我摸其脉象两种脉都有。所以我就对他的梦境和脉象进行联系,脉象是他的物质结构基础,梦境是体现他的精神、思维层面的东西。两者有一定的依附关系。


从矛盾的复杂性探讨复合脉


刚才说的两组矛盾其实只是气血环中的四个点,东、南、西、北的四个角,除了我说的这两组脉象以外,还有其他复合脉。神经衰弱的青年人比较多,男女都有。上鱼际脉与聚关脉复合脉,上鱼际脉、聚关脉一般主思虑比较多。中医学讲思虑伤脾,忧思伤脾,会影响到脾胃,就容易出现聚关脉。我们经常会听说某运动员身体可健康了,从来不吃药,但是某天锻炼完之后突然就趴在地上再也没起来。这样的例子很多。他们就容易有上鱼际脉和涩脉的复合脉。运动员都想要拿第一名,一直处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中,容易出现上鱼际脉。他们长时间高强度体力的训练,容易超过心脏负荷的极限,类似于积劳成疾。心脏就跟汽车的发动机一样,用得时间长了,用过度了,发动机就容易坏。心脏也是,积劳成疾就容易有涩脉。还有一些如聚关脉、长弦脉的陈旧性胃肠病;长弦脉、涩脉复合脉的某些老年人,中青年人也不少。现在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有工作还要顾家庭,操心的事太多了。老百姓不重视,有了病好多人都扛着拖着,时间长了容易出现涩脉。

    

整体局部观学习协调方


气血的升、降、聚、散体现在脉象上,反映的是全身气血问题,所以咱们协调整体就是治疗疾病的重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把毛比喻成局部,整体就是皮肤了,不能光在毛发上做文章。寒、热、虚、实情况下首先要重视协调疗法。整体是大环境,是局部生存的土壤和环境。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人是环境的产物,什么样的环境产生什么样的人。我来参加三部六病年会,也是希望在群贤备至的环境里,自己能得到提升,脱离这个环境靠自学那就是事倍功半。所以说,没有好的整体就没有好的局部。治疗局部病用的协调方来源于协调第一良方,小柴胡汤。


刘老的协调方并不是像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一样横空出世,从他组方到最后定方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他早期组方到确定三部六病归属,从纠偏疗法逐渐到治一些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再过渡到协调方上。我认为,这个协调方里面必然含有一种他历年来连续性的思维轨迹。


我研究了一下调神汤,它是表热证和里热证合证,这个我有一个小体会,我们实习的时候去精神病院,狂躁的、打架的可多了,那个精神病院的大夫就跟我说,有一个病人是村里边的,他那个脑子可好了,方圆三十里下象棋他是第一名,但是这个人特别懒散,家里就他一个人,他懒的也不想做饭,村里不是有羊吗.他饿的时候就把一只羊弄起来扔到锅里去,然后他多会儿饿了就爬过去抓着吃一口。一个月才排一次便,每当他精神病发作狂躁厉害的时候,那个大夫就给他吃泻药,只要一吃泻药他的症状就缓解好多了。从这个案例来看,调神汤就是表热证与里热证的合证。


调肺汤是太阳病兼半表半里的虚证,调胃汤是太阴病兼里热证,调肾汤是半表半里热与半表半里虚的合证,其他的协调方大家可以结合我这个思路验证。从协调方的组方药物上,看出定部定性。还有具体局部器官它属于三部里面的哪一部,根据治疗局部病变的药物,就能知道它是哪一部了。

 

马文辉教授编后语


刘建忠老师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来引申,诠释脉象是非常深刻的。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看到有上鱼际脉的人大部分有长弦脉,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但是,我们设去思考它背后的机制,为什么长弦脉和上鱼际脉经常同时出现?一开始我们跟刘老学“三部六病”的时候,涩脉不容易号出来。他说你仔细体会。仔细体会还是号不出来。他说你号的位置不对,在上鱼际这个部位来号。仔细体会,确实是有大小不等,快慢不等,有力无力不等,三不等的脉,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复合脉,上鱼际脉复合涩脉。刘老晚年基本上开调心汤的时候都加调胃汤了,原因就是聚关脉多与涩脉复合。刘建忠老师他从这样一个现象里面思考聚关脉和涩脉之间内在的联系。三部六病脉学理论性研究需要再进一步加强。


我在刚开始学“三部六病”的时候,刘老喜欢用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也就是兴奋和抑制来解释六病的阴和阳。后来提到协调疗法时就不理解了,一般说兴奋、抑制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能不能同时存在呢?如果既兴奋又抑制,那是不是“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没病了,还治疗什么呢?我们就问刘老。刘老说:“你理解的不对,交感神经是兴奋,迷走神经是抑制,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同时兴奄的时候同样是一个病态。”我说:“怎么是病态?他们不应该是抵消了吗?在学习阴阳的时候,说阴升一升,阳升一升,在新的高度达到了平衡;阴降一降,阳降一降,又是在新的低度达到平衡。这应该是平衡。”刘老说:“这个理解也是错的。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交感神经是这个山头,迷走神经是那个山头,两个山头同时出来,都是病,这是一种病态。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兴奋,这是病态的重复,而不是生理的重复。”所以,我们谈到协调疗法时,要理解阴阳双方既兴奋又抑制是一种紊乱、一种病态,而不是“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健康状态。我们整天在临床,思考得不够深,我们在使用协调疗法时多数是针对这样一个情况。总是会围绕有这么个症状,然后用这么一个方剂,背后的机制可能我们思考得就要更少一点。“三部六病”医学体系中人才济济,希望各位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研究,百花齐放,让“三部六病”风生水起。

……



 作者:刘建忠     评语:马文辉    编辑:黄小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