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星相图—星云镜

 zdjphoto 2018-11-27

星云镜,别称星辰纹镜、百乳镜,流行于西汉时期,因其多乳丁且与星相图相似而得名。笔者初见这种样式的铜镜,惊叹虽历经两千余年,仍呈现出不锈钢一般的质地,针尖般锋利的乳丁纹,精确的圆规设计制图,堪称工业设计的鼻祖。

星云镜属于典型的高浮雕纹饰镜,在汉镜中属于别例,与汉早期承袭战国之风以及武帝后浅浮雕风尚均有很大距离。但对东汉中晚期直至唐镜的影响非常巨大。

连峰钮又称博山炉钮,它由多个高耸的小乳丁围绕一个大乳了组成,似相连相抱的山峰,所以叫连峰钮。又因它与当时流行的博山炉相似,故又称博山炉钮。这种钮在汉镜中极少。它与高浮雕相映成趣,在一面薄薄的铜镜上也能显示出雄强之气。至唐时出现的龟钮、伏兽钮,可算得上它的远亲

镜的内区主题纹饰为一组乳丁。四大乳丁将内区分为四区,每区饰小乳丁。小乳丁以曲线连接,如同天上的星座。小乳丁的多少取决于镜面的大小,有五星、七星、十星甚至更多。其实,这些曲线是由蟠螭纹演化而来,小乳丁就是嫡龙的关节。

连弧纹是汉镜中常见的纹饰,在尺寸较大的铜镜中往往钮座、镜边均作连弧纹,尺寸较小的铜镜往往只有钮座为连弧纹。连弧纹给人以开放的感觉。一个个小圆弧产生的外张力,不甘于镜边大圆的束缚,产生了强烈的矛盾与统一的效果,这是其他纹饰所难以达到的。

镜缘为16出内向连弧,钮座外的凸棱亦为16出内向连弧,并且镜缘上每一个连弧的中心与凸棱上每一个连弧的中心都是以钮中心成为一条线,从而形成五点一线。镜背中四个乳钉的尖也在一个同心圆上,乳钉座的十字放射纹正好形成一个方框。在星云镜背纹中关于这些几何纹饰的制作,如果说西汉的工匠是在泥胎上用手雕出来的,而且雕得如此规整,可能连现代的雕塑家也不能认同。其答案只有一个,就是采用圆规制作出来的。笔者按照这枚星云镜背纹中的几何纹饰,采用机械制图原理,较容易地绘制出了这枚镜的理论图。在一个圆上先分出32条线,每隔一条线用圆规向圆内画一弧线,画到切点为止,中心十字线正在被隔之例。这样画下来自然成为16出内向连弧,凸棱亦同。在四条45度线上设计乳钉的位置时,只需将圆规的尺寸调好后在每条45度线相等的距离上切一个很短的线,再用直尺比着每两个切点就可作出乳钉座外的十字线纹了。

以上所举铜镜背纹的制图方法,基本属于最原始及最简单的制图方法了。这些方法只是用于一些圆周性的简单几何纹饰。从南北方所出的铜镜来看,西汉的先民们早已熟练地掌握了如何正确地采用圆规与直尺,在镜模上进行机械制图。

星云镜是铜镜从战国风格向汉风格过度的实物证明。虽然多多少少地保留了战国镜的影子,但由于受汉代社会风尚和其他艺术风格的影响,更体现了大汉王朝的雄霸之气。可以说,铜镜虽小,却代表了汉代青铜铸造的最高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