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广难封,只因运气不好?

 我叫馨香草香儿 2018-11-27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

——《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


这是飞将军李广,在人生谢幕时,留下的最后一段话。一代名将,最后一战带兵迷途,挥刀自裁,这份戏剧性让人无法不感慨造化弄人、时运残忍。


李广的一生,在司马迁笔下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引得后人无限扼腕。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赞其神武:“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高适的《燕歌行》追怀:“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还有那句最有名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世世代代,人们都在追问:在汉武帝开疆拓土、以封侯赐爵重奖军功的年代,李广戎马一生,“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名扬塞外,让匈奴闻风丧胆,却为何终不得封侯?

 

视角一:“杀已降”不义


 “杀已降”不厚道。这大概算官方答案吧,就记录在《史记·李将军列传》。


当初,李广的堂弟李蔡和李广一同侍奉文帝。到景帝时,李蔡累积功劳已得到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武帝时,做到代国国相;后又先后被封为乐安侯、任命为丞相。可是,李蔡论才干、声名都远不及李广。就连李广的部分属下,也得到了侯爵之封。可李广却未得封爵和封地,官位也没超过九卿。



“不公”都是对比出来的。李将军也心有不甘,一次和星象家王朔诉苦,“自从汉朝攻打匈奴以来,我没有一次不参加。我是不是就没有封侯的命啊?”王朔问他:“将军至今,可做过什么悔事?”李广思忖片刻后承认,曾有一次,他将八百名已经缴械投降的羌族武士屠戮一空,此事成了他一生挥之不去的愧疚。王朔点头,这就对了,杀降乃兵家之大忌,“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封侯也。”


只是在后人看来,这个“杀降说”总缺了那么几分说服力。于是在书本答案之外,读者仍苦苦求索。

 

视角二:时运不济矣


王维在《老将行》中感叹:“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所谓“缘数奇”就是运气不好。这是又一主流声音。有没有道理?有,但又不尽然。


先说运气部分。李广最大的运气不好,大概是——碰不见敌人。


有研究者认为,李广难封跟当时的考核制度有关。据考证,汉朝封侯的标准是按照斩首匈奴的数量,也就是按人头的数量封侯。奖勤罚懒,多劳多得,这样的考核其实是因袭了秦朝的制度,听起来似乎是对大多数人都公平的制度。



可是李广不是大多数。他名气太大,以剽疾迅猛、骑射精绝著称,所以匈奴怕了他,听到他的名号就望风而逃,根本不给他砍脑袋的机会。没有匈奴的脑袋,也就没有侯。而同样站在炮火一线的大将卫青、霍去病,总是一碰一个准儿,一打一个胜。


再说能力问题。汉武帝时期,李广真的不能算一线大将,他与卫青、霍去病的全面仍有距离。


正如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所言:“以武定天下者,有将兵,有将将。”而李广善骑射、善近战,他的作战风格,实在不适合大军团作战。


明末名将黄淳耀也曾评价他:“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视角三:飞将军牌子不能倒


最后一战,原本汉武帝不想派李广出征,可是没拦住。


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率军大举出征匈奴,李广几次亲自请求随行。可汉武帝认为他已年老,没有答应。后来,实在挨不过,让他当了个前将军。


行动中,卫青欲亲自带领精兵追击单于,而命李广和右将军的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李广自认为自己是前将军,且戎马一生,都未得与单于正面交锋的机会,希望由自己做前锋,以死相博。


可卫青之所以这么安排,也是受意于圣上,汉武帝已有警告,李广年老,且时运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对敌。


申请被驳回。于是,李广带着心中愤懑去与右将军汇合。可惜,途中迷路,结果落在了大将军之后。这一战,单于逃跑,汉军无功而返。


李广带兵迷途,定是要对上解释的。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到了大将军幕府后,李广便对部下说下了那最后一番话。遂,拔刀自刎。



我们都懂,剑不得出鞘,将不能统兵,大概是武将最苦闷之事。所以,李广年过顺耳,仍不舍沙场。可是,再看汉武帝当初的犹豫,实在不无道理。武帝不希望李广涉险,妄自揣测原因大概有二:


其一、李广老矣,难当其任。

其二、李广是面旗帜,这旗帜不能倒啊!


当时的李广,威名赫赫,可另匈奴闻风丧胆。就像小说《三体》中,地球受到三体世界的威胁,仗剑人罗辑手握摧毁三体世界的红色按钮,无需发动,只要冷目相视,便足以成为一种威慑。


得此坐镇大将,汉武帝又怎愿让其涉嫌亡命、让其折耗威名?李广晚年不被“重用”,反过来想,又何尝不是一种保护?保护一位几朝元老,保护一张汉室王牌。

 

可惜,李广还是走了,且是已一种悲凉至极的方式。


司马迁刀笔春秋,却对李广不乏柔情。虽王夫之说“司马迁挟私以成史”略显言重,但史官也确有史官的立场。所以,李广难封,又何止“缘数奇”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