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照片中的这座墓碑是谁的?日军亲手所做,为纪念一位新四军旅政委

 壮哥平天下MZ 2018-11-27

下面这张照片,出自一位日军随军记者之手,因年代久远,看起来非常模糊,照片上一句日语:“在金坛南部战役中,怀着武将之情,安葬了新四军廖海涛并立了墓碑,昭和16.11.28”。

照片中的廖海涛是何许人也?为何日军要为他立碑?

廖海涛之墓

一、廖海涛何许人也?

廖海涛出生于一九零九年,一九二九年参加闽西暴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长征时,他留在了闽西作战,担任闽西南红军第七支队政委。抗战爆发后,廖海涛历任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政治部主任、团政委、二支队副司令等。

廖海涛

一九四零年,廖海涛率领一个连在句容县赤山阻击进犯日军,日军虽拼死抵抗,但廖海涛准备充分,日军不是对手,全军覆没。此战,廖海涛部歼敌近百人,缴获两门九二步兵炮,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一九四一年,廖海涛升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政委,继续在江南坚持抗日武装斗争。

二、“金坛南部战役”

“金坛南部战役”,顾名思义,乃是发生于金坛南部的战役,准确的说,应该是发生于溧阳县塘马村的战役,因此中国方面将此战称为“塘马战役”。

三、塘马战役的过程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晚,日军集结大军三千人以及八百伪军,对江苏溧阳县塘马村发动大“扫荡”,日军是有备而来,当时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的驻地就在塘马村,显然日军的目标就是十六旅。十六旅很快收到了消息,旅部马上下令进行转移。

 

罗忠毅、廖海涛(右)

二十八日凌晨时分,日军在坦克的掩护下,向十六旅发动了偷袭,日军分三路向塘马村合围而来,当时十六旅及苏南党政机关还没来得及撤离,情势非常危急。时任旅长的罗忠毅和廖海涛商议后,决定派遣特务营和一个连的兵力阻击敌人,掩护十六旅旅部和苏南党政机关撤退。

当时,廖海涛主动站出来,由他留下来指挥部队,但是旅长罗忠毅说什么也不肯离开,两人相持不下,索性都留了下来。前线战斗打得非常激烈,要知道敌人可是三千多装备精良的日军,外加一支伪军部队,特务营硬是强行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坚守住了阵地。

上午十时许,日军已经实施了合围,并对特务营防守阵地发起了疯狂的进攻,在日军的炮火下,阵地化为一片焦土,部队损失惨重。罗忠毅和廖海涛决定各率一部,分开撤退,由于敌人实在太多,罗忠毅根本无法突围,敌人一次又一次猛攻,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他的身边只剩下三个警卫员。当警卫员提出让他率先突围时,罗忠毅选择与战士们共存亡,在战斗中,他的头部中弹,壮烈牺牲。

此时,廖海涛率领残部退到了塘马村里,他们与敌人展开了残酷的巷战,子弹打光了,战士们便用刺刀,甚至石头作战。战斗中,一颗弹片击中了廖海涛的腹部,肠子都流了出来,鲜血直流,尽管如此,廖海涛仍然坚持作战,不下火线,最终光荣地牺牲。

塘马战役,十六旅包括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等二百七十名指战员壮烈牺牲,一个旅两位主官同时牺牲,这在苏南抗日战场上,仅此一例。

四、日军为何要立碑?

1、“同学说”

坊间传闻,廖海涛曾留学日本,塘马一战中,有一名日军指挥官是他留学时候的同学,廖海涛壮烈牺牲后,此人为了纪念廖海涛,专程为他立了一块碑。

不过,经过有关部门考证,廖海涛根本没有在日本留过学,又何来认识日本同学?因此,这种说法被否定了。

2、日军立碑以示尊敬

廖海涛纪念碑

唐马战斗结束后,廖海涛的遗体被安葬在了塘马村中,但是三天后,日军方面派出二百来人,开进塘马村,将廖海涛的遗体挖了出来,然后搬到了别桥据点。日军指挥官下令士兵清洗廖海涛的遗体,并裹好白布,安葬在了别桥镇东的花坟滩,并立刻一块碑。

为了显出仪式感,日军还专程请了五位和尚做法,超度亡魂。

3、日军借此体现“亲善”

廖海涛雕像

一九四零年张自忠将军牺牲之时,日军就曾为他立碑。时隔一年,日军故技重施,其本质上是为笼络人心,一是为了让自己的士兵学习中国军人之铁血不屈,二是为了向中国老百姓表达“亲善”之论。

结语:日军为廖海涛立碑,不管其是真心悼念也好,还是阴谋诡计也罢,在日军无耻侵华的大背景下,其所作所为不管外面看起来多么的高尚,其本质就是邪恶的,这是不容辩驳的。而中国正因为有无数的、前仆后继的张自忠、廖海涛,抗战才最终走向了胜利,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