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锡、多少楼台烟雨中、景色为实

 阿丁480 2018-11-27

小小无锡城,盘古到如今,东南西北共有四城门……”曾经,这首苏南民歌《无锡景》被写进了几代人的音乐教科书中光复门、梅园、第二泉……歌中勾勒出的江南小城风光,不知成为了多少孩子心中向往的地方。在烟波浩渺的太湖边,波光粼粼的湖水一望无际,湖中心几座小岛在蒸腾的雾气中若隐若现,那便是传说中的太湖仙岛。

无锡、多少楼台烟雨中、景色为实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唐代诗人白居易如是说。岸边是熙来攘往的游人们,如同过江之鲫,纷纷涌向码头争先恐后地踏上小艇,驶向仙岛。看来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生命真相不遗余力地追问,并没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有多少改变。

无锡、多少楼台烟雨中、景色为实

无锡自古便是中国的佛教圣地,其中以灵山大佛最为著名灵山大佛被三座大山所环绕,背靠太湖,岿然屹立于灵山、青龙山、白虎山之间,气势雄浑,与乐山大佛、大昭寺甚至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巴黎圣母院一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灵山大照壁是中国最长的石雕景观,全长约40米,高约7米,正面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灵山盛会”,一千多个道佛神仙有一干多种不同的面孔仿佛各路神仙真的汇聚于此,加持着太湖边的芸芸众生,背面是唐僧赐禅小灵山图灵山大佛落成于1997年,如今这里已成为海内外无数信众的朝圣之地。

无锡、多少楼台烟雨中、景色为实

不知是因为江南水乡常年阴雨绵绵,还是此处真有仙气环绕,灵山大佛周围常年被紫色的雾霭笼罩,阳光在雾霭的折射下四散开来,宛如一道佛光,尽显祥瑞之气。灵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相传那时唐僧自西天归来,一路游历至此。他来到灵山,见到这里山峦层叠,树木苍翠,景色实为军见,便赞叹道:“无殊西竺国灵之胜也!”于是仿照印度的灵山,他将此地命名为小灵山。

无锡、多少楼台烟雨中、景色为实

灵山大佛包括莲花座在内高达88米,不禁让人想起了电影《秋仁杰之通天帝国》中,武则天命人修建的通天大佛。灵山大佛双目垂视地面,目光睿智而充满慈爱,不论你从哪个角度观看,仿佛都在佛祖关爱而悲悯的眼神之中。靠得越近,便觉佛像的眼睛睁得越大,嘴角流露出若有似无的微笑,欲语而未言,仿佛那足以解答人性终极疑问的箴言呼之欲出,令人不禁遐想联翩。靠近大佛仰望天空,又觉得大佛在白云悠悠中衣袂轻飘,灵动而縹缈。

无锡、多少楼台烟雨中、景色为实

莲花是佛教中有着特殊意义的吉祥花木,相传释迦单尼出生即会走路,每走一步,脚下都有一朵莲花盛开。大佛脚下的莲花座总共有4层8片花瓣,由于大佛奇高,因此在基座的裙房之内有两部电梯,游客们乘坐电梯能登上莲花座的佛脚处,亲自体验传说中“抱佛脚”的感觉。八角井是无锡的另一处著名景观。

无锡、多少楼台烟雨中、景色为实

相传八角井连同太湖,无论干旱洪涝,井中水平如镜。井中居住的是守卫太湖的青龙君,青龙君为了惩戒草菅人命的东海龙王,从海中一跃而出与东海龙王决一死战,凯旋后,便隐居于井中,守卫一方百姓。无锡的水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将无锡的惠山泉列为天下第二。

无锡、多少楼台烟雨中、景色为实

明朝的文征明、宋朝的苏东坡、晚唐的李德裕,都对这惠山泉水念念不忘。李德裕甚至效仿杨贵妃,专门命驿站每天将这惠山泉水快马加鞭送至干里之外的长安,惹得当时的诗人皮日休不禁大呼:“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无锡、多少楼台烟雨中、景色为实

在这惠山泉不远处,便是阿炳的墓园。或许当年的阿炳就是在一个幽幽的夜里,听着叮咚作响的泉水,伴着时间潺潺流逝,在秋风瑟瑟的夜晚,凄风冷雨的惠山脚下,阿烟的“绝唱”从咿咿呀呀的琴弦上哀婉地流淌下来。据说十几年后,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时,感动得流下热泪,跪拜聆听。

无锡、多少楼台烟雨中、景色为实

殊不知阿炳的眼睛看不到月亮,他的心里也没有月亮,这浪漫的曲名是后来人所取“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顾宪成亲手书于无锡东林书院门口的楹联,这近乎白话的一副对联令古往今来的多少学间家铭记于心。

无锡、多少楼台烟雨中、景色为实

这丝毫不生僻的两行座右铭没有中国文人华而不实的通病,反而彰显了东林名师治学严谨、诚恳做人的信念和人格。这亘古不变的道义至今仍氤氳在无锡上空,使得这小小的江南水城在温婉如玉的外表下多了几分挥斥方道、我行我素的潇酒和自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