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执笔很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到位地掌握技法呢?

 昵称WR1d9 2018-11-28

要作品有好成绩,必须先学会掌握毛笔这个工具,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毛笔的特长,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写字的工具如钢笔、铅笔、自来水笔、圆珠笔,是世界各国所通用的。但用毛笔写字,却是我国所特有的。从历史上看,我国用兽毫制笔做写字工具的时期极早。从发现的实物殷墟白陶器残片、甲骨上没有用刀刻过的朱色、墨色字迹和玉器上的字看来,那时已经用兽毛做的笔来写字了。根据专家研究,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装饰花纹,也是用兽毛绘成的,那说明使用笔的时期更早得多了,距今至少有五六千年。

画讲线条、书法更讲线条,讲笔力。用钢笔写的字,线条没有变化,硬而单调。中国的毛笔则不同,软,书写时运用笔锋,结合用墨,快慢、轻重、粗细、干湿,变化多端。人们掌握得好,充分发挥了它的功能,就画讲线条、书法更讲线条,讲笔力。用钢笔写的字,线条没有变化,硬而单调。中国的毛笔则不同,软,书写时运用笔锋,结合用墨,快慢轻重、粗细、干湿,变化多端。人们掌握得好,充分发挥了它的功能,就能“得心应手”。汉末大书家蔡邕讲用笔笔势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有什么“奇怪”?奇怪就因为“软”,使笔势变化多端,钢笔等工具就谈不到变化多端。可注意的就是这个“软”字,妙在这个“软”字上。书法成为艺术,与使用工具毛笔有很大关系。怎样才能很好地掌握毛笔呢?这里就有技法问题。就是说,怎样执笔,要有方法。历代相传下来的,比较正确而又切实可行的执笔方法,一般叫做“五指执笔法”,也叫“五字执笔法”,这五个字是:“擫、押、勾、格、抵”。这五个字,说明了五个指头的任务和作用。

事实上五个指头头的任务和作用是相互矛盾而又统一在笔管上,相克相生,相反相成起着协作的作用的。从前人讲执笔,要指实掌虚。什么叫指实?指实论就是指五指齐力。五个指头都派用场,用大指、食指、中指把笔管捉住,小指紧贴在无名指后,在指甲与肉之际夹住笔管。大指在笔管内侧仰向右上,高低相当于笔管外侧食指中指之间。食指、中指在笔管外侧俯向左下,这样就执稳了笔管。执笔执得浅一些,不要执得太进,执得进了指节就会窒息不灵活。虎口要圆,向左。掌心要虚,好像握着一个鸡蛋一样。掌微微竖起,腕要求平整个手臂就能不甚费力地提起来。初学时手臂要离案,腕和肘不固定在案面上就可。肩部要松,不要紧张。手臂尽管提得不高,开始的一段时间,总是颤抖,不能稳定,下笔也不能准确,但必须坚持下去,日子不须多久,就会稳定下来。根据一般经验,快的一个月,慢的三个月就稳定下来了,点画也写得准了,自由自在了。这是写字的基本功之一,需要耐心苦练一番。

总起来说,什么叫执笔法呢?执笔法就是要使全身之力通过臂腕、指灌注到笔锋上去,使笔锋上之力灌注到纸墨中去。执笔从来有很多争论,问题是在“执笔”、“运笔”的职能主次搞混了。我们在思想上应当明确:指的主要职司是在“执笔”,而手腕的职司是在“运笔”,两者又是相互合作而不是对立的。

苏东坡是反对清规戒律的执笔法的,他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虚而宽才能灵活。(东坡执笔法用单勾:用大、食、中三指执管,食指从管外勾向内,中指用甲肉之际往外抵着,其余两者衬贴在中指下面。

有人指出这样一个问题:执笔的高低究竟应该怎样呢?执得松点好呢?还是执得紧一点好?

执笔的高低与所写字的大小以及字体的楷、行、草等都有关系。要求虽然不同,但总的说来,不要执得太高,可以执得低一些。执得近下,比较稳实有力。大斗笔的执法是一把抓,用虎口包围笔斗,拿手臂当笔管使用。关于松紧问题,我个人体会:指的职司,主执而不能执死但不主张“活指”。道理很明白,死死地执,好像要把笔管捻破一般,那么“五字”的意义作用也就完全没有了。有人传说王献之五六岁时写字,他父亲从背后去拔他的笔,没有拔掉,因而他父亲说,此子大了必有书名。说明执笔应当执得很紧的。我看,从五六岁孩子来说,执笔执得不浮是可喜的,如果说,拿大人的气力,真的拔不掉五六岁孩子手中的笔,那也是不符事实的。这不过是个比喻罢了。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