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千年的绝响:两晋风流(5)

 墨香笙樵 2018-11-28

虽说司马懿轻松过了这关,这个事情仿佛就像没发生一样,过去就过去了。司马懿可以继续在他家的田园过着写意的生活。但,哲学上讲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也就是老子所说:有无相生。就是说,只要从无产生了有,那么这个有就会按照有无相生之原理,不断地演化下去。世界的本质本来就是如此。(当然,这里不谈较深的哲学话题,若看哲学方面的东西,或可考虑另做一本,此处不谈。)后来曹操评价司马懿:此人鹰视狼顾,非人臣之相。说鹰视狼顾,那是史家之言。史家说曹操让司马懿往前走,突然让他回头,司马懿竟然能身体正向前方,而头完全向后方,所谓狼顾之相也。这个瞎扯!能这样的只有一个人,那是申公豹!你让房玄龄自己试试?

还是刚才所说,曹操为什么会判断此人“有雄豪志”,“非人臣之相”?以己推人而已。曹操本人就是“有雄豪志”,更非人臣也。其性格坚毅能忍,善以小知大,又兼机敏狡诈。而通过司马懿装病这件事情的整个过程来看,司马懿的性格和曹操本人一样,而又同时聪明绝顶,坚毅能忍。试问曹操怎么能放得下心?凡豪雄之人,非圣人不能驾驭。萧何、韩信、张良、陈平等人,若非刘邦,又怎能处人之下?曹丕虽中上之才,但对于司马懿这种人才,就不是他能驾驭的了的。所以史家才记作: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之后几年,曹操又忙着把袁绍的地盘清理干净,自是把司马懿的事情先放一边。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才重新征召司马懿。此时郭嘉刚亡,曹操又在这一年废除三公,重立宰相。而有趣的是,在建安十二年,刘备终得诸葛亮,天下三分,就要到来。而作为诸葛亮以后的老对手司马懿,这次却不得不应征出仕。因为上次的事情,曹操后来肯定知道前后因果。这次就直接对使者说:丫这次要是还不来,就逮丫。这样,势之所在,司马懿再也没有推脱,也不想再推托。这些年下来汉德已微,司马懿随着年龄增长对于德自然认识的更为透彻。在天为道,在人为德。司马懿修身齐家,现在就是平天下之时。独善其身,许由巢父所选,箕子接舆所为,而孔圣所非。作为儒学后进,自然要施惠于天下,才是继承孔圣之学。司马懿这一出仕,从此走上了一条他也没有预料到的道路。也就是在这一年,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出生了。老婆孩子一有,这不出来做事都不行啊!女主内,男主外。男人,终归要承担起养家的责任。

司马懿刚开始做事的这年,正是赤壁之战这年,建安十三年。此时的司马懿已经三十岁,正好就是而立之年。先为黄门侍郎,后为议郎。这时的司马懿,可以说是从基层干起,勤勤恳恳,“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

君子处世,莫不从小事做起,所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所谓积小成多,积土成山。小事大事,原理一样。善于小者,方善于大。昔赵国赵括,非才不及人。只是未能从小事磨练,遂落“纸上谈兵”之笑谈。

后来,司马懿又转为丞相东槽属,丞相主薄这样能参与政事的官职。这样慢慢的,才华横溢的司马懿就算刻意掩盖,也终于尖锥立现,为曹操所重用。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看刘备在已经占据荆州的基础上,又拿下益州。担心刘备这种枭雄坐大,于是统兵远征汉中张鲁。司马懿第一次随军出征,名义为丞相主薄。张鲁着实平常之人,看曹操前来,还未接战,就要归顺。毕竟人家曹操是正统所在,你张鲁也是汉室臣子,又有什么理由对抗中央。虽然他弟弟张卫不甘心如此,率兵抵抗,终归对于曹操来讲,难度太小,还是顺利地拿下汉中。此时曹操已经六十岁了,虽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毕竟六十岁了。人一旦上了年纪,谨慎之心愈重,愈以保为先。

司马懿此时才三十六岁,正是最黄金的年纪。对曹操说道:“刘备是靠阴谋诡计诈骗刘璋而窃取益州。刘璋父子在蜀地经营多年,保境安民,与世无争,深得蜀地人心。而今刘备突然通过欺骗把刘璋俘虏,大部分蜀人肯定不会立刻依附,反对骑墙者不可胜数。同时,刘备还要用心江陵,与魏吴争雄。这种时机转眼即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趁现在攻克汉中,立刻率大军压往蜀地。蜀人闻之,势必有变。刘备在此尚无根基,客兵远来,主人被掳,内忧外患。就算自己人也会产生分歧,更何况原先刘璋的部下。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可失时也。”

而四川这边的背景是,刘备于去年刚通过偷袭而取得四川。四川本来的诸侯刘璋尚有恩德于蜀人。虽刘备广施恩德,但时日太短。同时,又和孙权有荆州之争,虽在曹操来临之前和解,毕竟很多将士远在江陵。司马懿这个主意可谓有百益无一害。进,若有蜀人念刘璋之德为曹内应,则剑阁之险不足为凭;若是没有,以益州今日之局势,刘备断断不会以未安之后方,攻曹操之疲兵。而世事人情来看,刘璋旧部反复者必有。就算剑阁险阻,大军临而不攻,也会让刘备焦头烂额一阵子。正所谓上兵伐谋,以势压人,不费一兵一卒,而能达到目的。

而曹操的顾虑是,陇右刚得而未安。而陇右之人民风剽悍,就是妇女都常常持械争斗。往年在马超的带领之下,与曹操征战经年。若进蜀失利,陇右难免会有反复。所谓得陇望蜀,只要陇右安定,汉中在手,以后什么时候都可以对蜀地施压,不便急于一时。

所以曹操说道:“人苦无足?既得陇右,方又望蜀?”后来听说蜀人一日数十惊,守将虽斩数人而都不能安定,方才后悔。只是时机既过,智者当知取舍。

这是司马懿第一次显露其过人才华。盖因天下所有事情,原理为一。孔圣之所以编《诗》注《易》,实悯世人之茫然,遂将其“一”化于万物之中。而现在的司马懿,虽不敢说完全明道知德,但观其为政为军,就知其也相差不远。此时的司马懿已经不是早年念刘汉恩德而不满曹操的司马懿了。人总是在变,任何人任何时候的思想都会产生变化。通过这么几年的做事,司马懿早已认可曹操对天下的贡献和起得作用。

而后,司马懿累转太子中庶子、军司马,屡有奇谋,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关羽北伐那次。刘备在将四川安顿以后,就想占据汉中。因为汉中是四川门户,若得汉中,主动权就完全在刘备这边。不仅四川无忧,还可选择随时出兵攻魏。而刘璋父子经营四川多年,与世无争。四川本来就富甲天下,所以此时的刘备可谓钱粮充足,底气十足。从建安二十三年开始,刘备就一直让张飞领兵在汉中大战夏侯渊。终于在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张飞大败曹军,并将夏侯渊斩杀。曹操虽然亲自率兵救援,无奈秦岭道路艰险,曹军运输困难。最终曹操还是无奈败退长安,将战略要地汉中拱手让出。刘备紧接着趁势拿下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与关羽的荆州终于联成一片。

当是时,关羽豪强。荆州兵精粮足,而他本人又是当世名将。看大势至此,心知北伐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关羽出兵攻击负责曹魏中路战场,总部设在樊城的曹仁。曹仁交战不利,退守樊城。让左将军于禁和立义将军庞德屯营于樊城之北以牵制敌军。结果被关羽来了个水淹七军,庞德被杀,于禁投降。可怜樊城外围防备也被大水冲没殆尽。曹仁就只剩几千人苦苦守住樊城。

关羽看一时攻不下樊城,倒不着急。经过这一仗,曹操局势坏到极点。洛阳之南,再无可以抗击关羽的部队。西边还要防着刘备兵出秦岭,东边要防着孙权进攻。手头可用的部队集合起来,又看上去打不过关羽。人家这摆明要围点打援,为日后进攻许昌、洛阳打好基础。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先后无奈投降关羽。而襄阳城也被关羽的部下吕常围困,动弹不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