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三国已中年:刘封之死,是罪不可赦还是千古奇冤

 醉花荫L 2019-11-10

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让这一曲“临江仙”,带我们重回风起云涌的三国时代。

建安二十五年的孟秋七月,蜀地成都仍是热浪滚滚。

北方的一代枭雄曹操数月前病死在洛阳。刘备也到了花甲之年,多年前曹操那句话还在他耳边回响:“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曹刘煮酒论英雄

然而,英雄从来都不好做。刘备也有许多不如意和无奈。

颇具气势的蜀王宫里花木葱茏,景色怡人。

汉中王刘备端坐在大殿上,看起来比去年苍老了许多。眉宇间隐约带着忧伤。这当然是因为关羽之死。

半年多过去了,刘备仍未走出悲痛。威风凛凛的美髯公总是出现在他的梦里。他正酝酿着为义弟报仇。

除了仇敌东吴,还有其他人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这天夜里,刘备和他的军师诸葛亮在一间内室里议事。烛台上的火光微微跳动,两人的表情都很复杂。

诸葛亮刚到不惑之年,因操劳过度,也已头发花白。他正在劝刘备做一个痛苦的决定:“主公,我知道您于心不忍。可是为了将来着想,恐怕没有更好的办法呀。”

刘备垂头沉思良久,缓缓抬眼说道:“哎,也只有如此了!”

这次夜间谈话,决定了两个人的命运,同为蜀国将领的刘封和孟达。刘封还是刘备的养子。

刘封剧照

二、

自从风流倜傥的周瑜和老好人鲁肃故去,东吴也显得人才凋零。

新晋的军政界大佬吕蒙成功偷袭夺取荆州,受到英雄般的礼遇。吴大帝孙权也为杀掉关羽而自鸣得意。吴国上下几乎没人意识到这是一种短视行为。

时间向前推到建安二十四年。定军山一役,老将黄忠大展神威,曹魏悍将夏侯渊全军覆没。曹操亲临汉中,和刘备争夺这块战略要地。

同年五月,聪明绝顶又多嘴的杨修道破了曹操的暗语“鸡肋”。曹操情知无法取胜,下令撤军。

为巩固胜利果实,刘备在汉中以东布局。先是派宜都太守孟达从秭归出兵,向北夺取了曹魏的地盘房陵。

刘备同时又派养子刘封率部前往房陵,与孟达合兵攻打上庸。孟达也接到老板刘备的指示,让他听命于刘封。刘备实际的用意是监控孟达。

这也不怪刘备多疑,因为孟达不够安分。和大牛人法正一样,孟达原本也是益州军阀刘璋的部下,但是像法正那样和刘备相见恨晚的人毕竟不多。

蜀军兵临城下,上庸太守申耽很干脆地投降了。为了表明诚意,申耽还把妻儿送到成都做人质。刘备很开心,让申耽继续当上庸太守。

孟达凭空多了个领导,意见不小,和刘封处得很不愉快。其实刘封也指挥不动孟达。太守申耽也看在眼里。

就在这时,荆州的关羽出事了。

关羽剧照

三、

定军山之役让黄忠威名大震,跻身蜀汉五虎将。关羽立功心切,亲自带兵围攻襄阳和樊城。

应当说关羽这次表现得很出彩,上演了一出水淹七军,擒获曹魏名将于禁,眼看就要拿下樊城。

曹操派大将徐晃等人驰援樊城,战事胶着。关羽紧急呼叫刘封和孟达,让他们出兵相助。

刘、孟二人此时却表现一致,不去。对外的理由是,房陵和上庸两地新归附不久,局面还不稳,出兵樊城可能导致两地得而复失。

内在的原因更多一些。刘封和孟达不睦,互相防备着,孟达打死也不愿意驰援关羽而削弱自己的力量。

孟达不去,刘封对他放心不下,自然也不愿意单独出兵。

此外,关羽在蜀汉内部的人缘实在差劲。他除了擅长治军,懂得体恤士卒,从来不把文武官员们放在眼里。

连关羽麾下的南郡太守糜芳等人都厌恶关羽,供应军需出工不出力。刘封对关羽同样没什么好印象。

《三国演义》讲到,刘备有了亲生儿子之后,关羽对刘备说:“大哥你既然有了子嗣,还要养子作甚,恐怕日后生乱!”

这个桥段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倒是未曾提及,但关羽肯定对刘封没有好感。

关羽这边正和曹军对峙,吴国却从背后偷袭荆州,吕蒙白衣渡江。形势演变为魏、吴两国联手对付关羽。

关羽目空一切,对吴国君臣傲慢无礼,招来吴人怨恨也是不可避免的。

最终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将马忠俘虏,孙权又下令杀害了这位武圣人。

关羽败亡的原因主要是没朋友,不管在国内还是原本的盟国东吴,他都遭到普遍的仇视。

孙权剧照

四、

然而,刘备出道之初的结义兄弟就这么死了,他怎么咽得下这口气,已经盘算着攻打东吴。刘封和孟达也必修承担责任。

孟达自然是刘备眼里的首要责任人。

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刘封和孟达正在上庸斗气。大概孟达居功自傲,出行使用的仪仗用品有点超规格,刘封看不过眼,派兵在大街上抢走了他的物品。

孟达恼恨不已,忍了忍没有撕破脸。关羽遇害的消息传到上庸,两人都担心刘备怪罪下来。

孟达给刘备写了一封辞职信,就偷偷带着人马投降了魏国。客观而言,孟达领兵打仗的本事不俗,对严重缺少人才的蜀国来说更是一员大将。魏文帝曹丕大喜过望,封他为建武将军、平阳亭侯。

刘备虽然很生气,却也无可奈何,他知道上庸和房陵保不住了。

魏文帝派孟达和两员大将徐晃、夏侯尚一起出兵攻打上庸等地,并承诺把上庸、房陵和西城三郡合并为新城郡,让孟达做太守。这种权势孟达在蜀国熬到死也得不到。

孟达知道刘封的忐忑不安,给他写了一封信,劝他也投奔魏国,这里有前途。

孟达的确是个人才,文章也写得不错,信里把刘封的处境分析得十分透彻。其中大致说道:

“古代的申生和重耳都是国君的亲骨肉,却无法在本国立足,一个自杀一个逃亡。你不过是刘备的养子,和普通的下属没什么两样。刘备本来就怪你不救关羽,等我们魏国大军开过去,你只有弃城南逃,更是罪加一等!”

“你明知祸患就在眼前,却坐着不动。魏国这边可以给你更好的前途,让你施展才干,如果你不来的话,既不明智又不识时务。”

刘封没有理会孟达,但他的兵力肯定无法抵御魏国大军。魏军还没到上庸,申耽见势不妙,连妻儿的性命也顾不上了,又倒向魏国。

孟达剧照

五、

刘封只好率部赶回成都。他认为自己和刘备的关系亲密,不会受到太重的责罚。

史料没有记录刘封的出生年月,只提到建安十九年刘备夺取益州的时候,他二十出头。刘备当初到荆州投奔刘表期间收养了刘封,那是建安六年(201年)。

这样推算,刘封此时大概二十八九岁。在刘备身边正好二十年了。他原本姓寇。

孟达给刘封的信里还提到:“当初刘备收养你,是因为他还没儿子,现在阿斗已经是太子,你所处的位置不妙,容易招来猜疑。”这一点倒是和《三国演义》里关羽的见解不谋而合。

孟达嘴上说得头头是道不假,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本性,对谁都不会忠诚。后来他又背叛魏国,死在司马懿手中。

此时刘备的儿子阿斗十三岁了。刘封的地位的确有点尴尬。

刘封一身好武艺,性格刚强,早年跟随刘邦攻打刘璋时立功不小。这三点都对他不利。

所以诸葛亮对刘备说:“刘封为人刚猛,主公百年之后,恐怕阿斗无法驾驭他。您狠狠心,两罪并罚,把他处死为好。”

刘备剧照

​这样的话出自温文儒雅的诸葛亮之口,不免让人大吃一惊。刘备以仁义著称,起初当然不同意。可是诸葛亮再三劝说,刘备思来想去,还是做出了痛苦的决定。

诸葛武侯一生从未害过人,唯有这件事做得有待商榷。他又怎么忍心杀刘封,可是为了蜀国的未来,他又不得不提出这个建议。

建安二十五年七月那个晚上,诸葛亮和刘备背着良心的谴责,议定了刘封的命运。没几天,刘封就回到了成都。

刘备和这个视如己出的养子匆匆见了一面,不忍当场翻脸。事后刘封突然见到义父派来的使者,宣读了他的死罪,命他自尽,体面地死去。

刘封仰天长叹:“我真后悔没有听孟达的话!”这个为刘备效命二十年的大将、养子,就这样含恨而去,死不瞑目。

那天晚上月明如洗,刘备躲在内殿,哭得很是伤心。得知刘封临死前说的话,刘备更是悲痛不已。

可想而知,诸葛亮也不会好过。他和刘备大概到死都放不下这个沉重的包袱。

今天的人们常说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我们也可以这样评价刘封。然而,致他死命的性格不是别的,恰巧是他的刚强和勇敢。如果他像阿斗一样懦弱,必然不是这样的结局。

世事诡谲,难以预料。一个人身上的优点往往会招徕横祸,这一点在古代屡见不鲜。

只是可惜了风华正茂的刘封,他大概是三国时代最冤屈的人之一。

参考文献:《三国志》、《资治通鉴》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