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之发热、恶寒、恶风

 hd车仔 2018-11-28

发热

 伤寒发热,何以明之?发热者,谓怫怫然发于皮肤之间。然散而成热者是也。与潮热寒热若同而异,与烦躁相类而非。烦躁者在内者也。潮热之热,有时而热,不失其时。寒热之热,寒已而热,相继而发。

至于发热,则无时而发也。有谓翕翕发热者,有谓蒸蒸发热者,此则轻重不同,表里之区别尔。

所谓翕翕发热者,谓若合羽所覆,明其热在外也,故与桂枝汤发汗以散之。

所谓蒸蒸发热者,谓若熏蒸之蒸,明其热在内也,故与调胃承气汤攻下以涤之。

其发热属表者,即风寒客于皮肤,阳气怫郁所致也。其发热属里者,即阳气下陷,入阴中所致也。观其热所从来,而汗下之证明其辨焉。

若热先自皮肤而发者,知邪气之在外也。若热先自里生而发达于表者,知邪气之在里也。举斯二者,为邪气在表在里而发热也。惟其在表在里俱有发热,故邪在半表半里者,亦有发热之证,何者?以表证未罢,邪气传里,里未作实,是为半表半里。其发热者,或始自皮肤而渐传里热或始自内热而外达于表。

盖邪气在表发热者,则表热里不热也;邪气在里发热者,则里热甚而达于表也。其在半表半里发热者,则表里俱发热;而但热又轻于纯在表者也。

经虽云: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然少阴病始得之,亦有反发热者,盖亦属其表也。特与麻黄细辛附子汤发汗者是已。

发热为阳,寒之常也。一或阴阳俱虚与其下利新汗后,又皆恶其发热也。经云:脉阴阳俱虚,热不止者死;下利发热亦死。

内经云: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此名阴阳交。交者死也,斯亦发热也,讵可与寻常发热一概而论耶。医者更当明辨之。

恶寒

伤寒恶寒,何以明之?恶寒者,风寒客于荣卫之中也。惟其风寒客于荣卫,则洒淅然恶寒也;惟其荣卫之受风寒,则啬啬然不欲舒也。

其恶寒者,非寒热之寒也,又非恶风也,且恶风者见风至则恶矣,得以居密室之内,帏帐之中,则坦然自舒也。至于恶寒者,则不待风而寒,虽身大热而不欲去衣者是也。

寒热之热,谓寒热更作,热至则寒无矣。其恶寒虽发热而不欲去衣也,甚则至于向火被覆而犹不能遏其寒也。所以然者,由阴气上入阳中,或阳微、或风虚相搏之所致也。

恶寒一切属表,虽里证悉具,而微恶寒者,亦是表未解也。犹当先解其外;俟不恶寒为外解,乃可攻里也。

经曰: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而恶寒者,发于阴也。谓如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者。谓继之以发热,此则发于阳也;若恶寒而蜷,脉沉细而紧者,此则发于阴也。在阳者可发汗,在阴者可温里。

恶寒虽悉属表,而在表者亦有虚实之别。若汗出而恶寒者,则为表虚。无汗而恶寒者,则为表实。表虚可解肌,表实可发汗。

又有止称背恶寒者,背者胸中之府,诸阳受气于胸中,而转行于背。内经曰:人身之阴阳者,背为阳,腹为阴。阳气不足,阴寒气盛,则背为之恶寒。

若风寒在表而恶寒者,则一身尽寒矣。但背恶寒者,阴寒气盛可知也。经所谓:少阴病一二日,口中和,而背恶寒者,当灸之,处以附子汤者是矣。又或乘阴气不足,阳气内陷入阴中,表阳新虚,有背微恶寒者。经所谓: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者是也。

    二者一为阴寒气盛,一为阳气内陷,又何以明之也。且阴寒气盛,岂又能消耗津液?故于少阴病则曰口中润。如阳气内陷,则热烁津液为干。故于太阳病,则口燥舌干而渴也,二者均是背恶寒,要辨阴阳寒热不同者,亦于口中润燥可知

恶风

伤寒恶风,何以明之?黄帝针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风邪中于卫也,则必恶风。

何者?以风则伤卫,寒则伤荣,为风邪所中,于分肉不温而热矣;皮毛不充而缓矣。腠理失其肥,则疏而不密,开阖失其司则泄而不固,是以恶风也。是以恶风、恶寒二者,均为表证;其恶风则比之恶寒而轻也。

恶寒者,啬啬然增寒也。虽不当风,而自然寒矣。恶风者,谓常居密室之中,帏帐之内,则舒缓而无所畏也。一或用扇,一或当风,淅淅然而恶者,此为恶风者也。

恶寒则有属于阳者,有属于阴者。及其恶风者,悉属于阳,非若恶寒之有阴阳也。三阴之证,并无恶风者以此也恶风虽悉在表,而发散又自不同。

若无汗而恶风者,则为伤寒,当发其汗。若汗出而恶风者,则为中风,当解其肌。里证虽具,而恶风未罢者,尤当先解其外也。

又有发汗多亡阳,与其风湿皆有恶风之证,盖以发汗,多漏不止则亡阳,外不固,是以恶风也。必以桂枝加附子汤温其经,而固其卫。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湿胜自汗而皮腠不密,是以恶风也。必以甘草附子汤散其湿而实其卫。由是观之,恶风属乎卫者可知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