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经典名句300句169:“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追梦一往无前 2018-11-29

子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译句:

孔子说:“君子尊崇天赋予的道德本性,又通过求教和学习,

使自己的道德既进入宽广博大的境界,又深入到精微细妙之处;

既有极端高明的修养,又能遵循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或译:

孔子说: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

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

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人都具有天赋予的道德本性。

但为什么“性相近,习相远”?

因为受到环境与教化的影响,也因各自不同的悟性。

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

是因为其“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提升道德,需要勤于追问,需要社会实践,需要钻研细节,

需要“叩其两端”,需要恪守中庸。

道德认识和实践是一种高明的学问。

普通人在日常生活过程中,

要么做得不够,要么做得太过。

过犹不及,过也会伤人或伤及自身。

做到合乎规矩,不偏激不极端,无过无不及,君子之人。

 

社会交往与社会实践的对象是非常复杂。

事物和行为不仅有正反两方面的矛盾,

同时还处在复杂的关系之中。

“中庸”除了是一种实践方法论,

还是一种智慧和德行。

孔子主张“天人合一”。

“天”代表“道”、“真理”、“法则”,

“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

天人合一,或称天人合德、“天人相应”。

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

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

上天有好生之德,

人亦具有与生俱来的仁义、羞恶、辞让、是非之“四心”。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

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个体生命虽然有自然局限性,

通过一系列持续的道德实践和观念修养,

能够知其本性,知万物之本性,进而知宇宙本然之本性。

有了这个超越性的观念,人即有了天地的视角,

亦能时时处处践行天道“中和”之要求,

获得一种超越具体生存经验的高明境界,具有完满之德性。

 

《中庸》说: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宋儒程子说: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之道”揭示了天道并非与生活世界隔绝,

而是体现并寓于人道之中,

尤其是肯定了生活实践、道德实践

在君子体悟天道、成圣成贤中的逻辑性和基础性作用。

儒家是追求成圣的学问。

成为圣人,即要有体悟天道的大智大慧,

而这种智慧则是在人伦日用中不断积累而成。

在儒家看来,

修道之基础恰恰是在平常的生活实践是细节中,

落实在“修身”过程中,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

君子不可以不进行自身修养,

想把自身修养好,就必须孝敬父母亲。

所以《中庸》说: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想成为君子吗?

请崇德, 勤于学习、追问、实践、修身!

 

作者:追梦一往无前

201811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