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斯大林楼”是恨天高“赫鲁晓夫楼”是五层小开间““勃列日涅夫楼”是火柴盒

 361图书馆pi2hw 2018-11-29

莫斯科建筑在大部分时间里,都被东正教教堂所主导。在苏联时代,城市的整体外貌发生了巨大变化。1937年,有人提议将莫斯科重新命名为“Stalindar”或“Stalinodar”(斯大林达尔),希望以此来代表斯大林的“恩赐”(达尔)。斯大林拒绝了这一建议,并在某人再次向他提出建议后,愤怒地说:“我需要这个干什么?”是的,他并不需要“露骨”的改变城市名称来彰显存在感,对于该建造一个什么样的莫斯科,他有更“艺术”的想法。

列宁的逝世,在苏联全国范围掀起了建立列宁纪念碑的热潮。上面提到的苏维埃宫就是追忆列宁的探索。1931年,斯大林亲自指点和推进了苏维埃宫设计竞赛的进行。这座梦想之宫,预计建筑成本高达40亿卢布,几乎相当于1940年苏联国家预算收入的1/4,计划中连上天台上高100米、重6000吨的列宁像共高达415米,是一个“高耸云天的梯形塔建筑”。如果不是二战让工程被迫暂停,将称霸世界。此时苏联本身的超级大楼之路才刚刚开始。

随之而来的卫国战争的胜利,让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高涨,彰显民族历史的自豪感爆棚,建筑更是成为宣泄这种心情的最好载体,城市在加速新陈代谢。斯大林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这个口号,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建筑和城市规划原则中,要求公共建筑必须注意采用“宏大的尺度,古典的装饰、复杂的细节”来体现“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无比优越性”。正如赫鲁晓夫回忆斯大林说的话:“我们赢得了战争......外国人来到莫斯科,四处走走,没有摩天大楼,如果他们把莫斯科和资本主义城市比较起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道德上的打击。”一批气势磅礴、严谨对称,阶梯上升像生日蛋糕一样的斯大林建筑应运而生。

莫斯科“七姐妹”就这样横空出世了,俄式巴洛克和哥特风格的精心组合下,“恨天高”的7座阶梯式大楼是斯大林建筑美学的代表作。从高到低,莫斯科国立大学主楼、乌克兰酒店、艺术家公寓、外交部大楼、库德林广场大楼、希尔顿莫斯科列宁格勒酒店、红门大楼,天外来客一般撑起了城市上空的天际线。最高的莫斯科国立大学主楼,本身就位于莫斯科的制高点麻雀山上。

麻雀山高出莫斯科河六七十米,是观赏莫斯科全景的最佳地带,观景台后就是著名的莫斯科大学主楼。1949年到1953年由数千名古拉格的囚犯建造而成。两翼烘托着240米高的主塔,严格对称,中央尖顶上面一颗重达12吨的五角星与城中遥相呼应。这种高耸的尖顶既能反射太阳艳丽的光辉,又负责跟美国的摩天大楼相区别,是当时苏式摩天大楼的标签。1957年,毛泽东就是在这里接见留苏学生,说了那句:“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斯大林高楼的风,吹到了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上海展览中心、20世纪50年代北京的十大建筑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斯大林后的时代,莫斯科建筑紧贴掌权者的审美,没有电梯的五层小开间“赫鲁晓夫楼”、火柴盒式的高层“勃列日涅夫楼”,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彰显“发达的社会主义”。身为首都,莫斯科有无限的潜力来容纳和搭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