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座笔记】触摸地中海的灵魂

 长夏江村 2018-11-29

2010-9-6

中文学院研究生跨文化交流第一课(意大利及南欧地区)

主讲 文铮

我一直觉得北外老师一向风流倜傥不拘一格,见到文铮老师,更印证了我的观点。作为意大利语的教授,他说,进北外学习除了学语言,还要学“吃喝玩乐”。在对外交往中,“吃喝玩乐”和个人魅力是一门学问。对于浪漫不羁的意大利,了解她的文化和国民性,是一件极其有意思的事情。

一、爱琴海文明的摇篮

讲座先从南欧另一个重要国家——希腊的金融海啸说起。在希腊经济遭受重创的时候,欧盟各国倾巢相救,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所有欧洲人的一个希腊情结。从希腊-希伯来文明时期开始,整个欧洲大陆的人都在猜想,在风平浪静的地中海边,希腊辉煌灿烂的文明究竟是一个什么模样。不论是艺术还是宗教,希腊文明都可以称为欧洲文明的滥觞。所以毛主席曾说过:“言必称希腊。”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句话的讽刺意味已逐渐变为了对希腊文明的肯定。

提到希腊神话,就不得不说奥德修斯与海妖塞壬三姐妹的故事,那应该算是历史上有关地中海通航的最早记录了吧。文铮教授回忆起自己在地中海坐夜游轮渡的经历,那一夜他睡在甲板上,头上是斗大的圆月,身下是轻喃的海波。他担心夜里由于轮船颠簸被甩到海里去,于是用衬衫把一只胳臂系在了船舷上,可是温和宁静的地中海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第二天清晨,他在甲板上看见了美妙绝伦的海上日出。

二、古罗马文明

读过历史的人们都知道,强大的罗马曾经征服过希腊。但事实上,“征服者被被征服者征服”,罗马在建筑风格、风俗习惯甚至认祖寻宗等各个方面都早已臣服于希腊。通过大量的图片,我们可以发现罗马和希腊的建筑是惊人的雷同,罗马神话和希腊神话也大同小异,只是把众神的名字换了个说法。

然而,作为文艺复兴的起点,意大利人也并非一无是处。在古代,和纸醉金迷、追求艺术和享受的希腊人相比,罗马人更加注重实用。本着实用主义的精神,他们修建道路、排水引水设施。我们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因为只有修建道路,才能为罗马四处征战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大兴土木带来的就业机会也有助于这个庞大帝国的稳定。

罗马人在建筑上最杰出的贡献要数“拱”的使用。如果说高大的柱子是希腊建筑的鲜明特点(如帕特农神庙),那么更节省空间更经济的拱便是罗马人的杰作。采用拱结构的引水渠很像中国的赵州桥,一是安全稳固,二是经济耐用。要知道,古罗马就有自来水了,而这些设施有一些现在还在使用。采用拱结构建造的圆形斗兽场最多可容纳5万人,但是罗马城总共才有8万居民。在圆形斗兽场中,设有升降机,可以把野兽、奴隶或角斗士由两层地下室升至地面。圆形斗兽场的吞吐量很大,可以做到迅速疏散观众,建筑还可以密封起来用以打水仗。

在意大利,还有一些古罗马温泉中心的遗迹。我觉得古罗马人真的比现代人会享受多了,先不说那奢华至极的高耸建筑和四季如春的温泉浴场,单是那个年代的女士们已经开始使用硅藻泥,并且按照冷热顺序先后洗四次澡的事实就已经足够让人惊叹,怪不得卢梭在《罗马盛衰的原因》中把罗马帝国的衰亡归咎于美酒、美人和浴场。

三、文艺复兴的始源

经历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人文主义的光辉最先照耀意大利。比较中世纪风格的教堂和哥特式的教堂就不难发现,中世纪的教堂多为圆顶,其中的壁画以面色凝重端庄甚至有些阴森可怖的神像为主,让人有下跪的冲动,而哥特式教堂高而尖的顶部构造,生动活泼的壁画人物塑造以及鲜明的颜色,都让人不禁想要翩然升天。这一下一上的反差,造成了神与人巨大的冲击。在这一时期,《十日谈》等一大批被当时统治者称为“禁书”的文学作品问世,意大利人的自我意识和压抑了许久的人性彻底觉醒。

四、古代中意交流史

在中意交流史方面,有三个人非常有名,他们是元忽必烈时期的马可·波罗、明万历年间到华的利玛窦和清朝中期的画匠郎世宁。文铮教授是研究利玛窦方面的大家,2010年正值利玛窦进京400周年,他便给我们讲述了一些关于利玛窦的趣事。

意大利人的乡土意识很浓,他们很少说自己是“意大利人”,通常自称“威尼斯人”“都灵人”或者“米兰人”等等。利玛窦来自意大利的一个名为马切拉塔的小城,可他依旧以自己的故乡为豪,每逢别人问起他来自哪里是,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跟别人谈论自己的故乡马切拉塔。在现代的意大利,如果你问意大利人他的家乡,他也一定能从历史名人到风景传说跟你说个遍。

五、现代意大利风情

有着“七丘之城”美誉的罗马和北京一样,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然而在文物保护方面,罗马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罗马人很注重保护城市的灵魂,因此在修复古建筑的时候都抱持着“修旧如旧”的态度,这和中国“树小房新画不古,一看便知内务府”的文物保护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罗马,一个地方可能十几甚至几十年都不会有任何的改变。比如西班牙广场,大家应该还记得电影《罗马假日》中赫本舔着冰淇淋和男主人公偶遇的场景。文教授去罗马的时候,在西班牙广场拍了一张照片,他在广场边买了一支冰淇淋,坐在赫本当年坐过的那个阶梯上,从照片和当时剧照的对比来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连广场上大钟的指针都惊人的指在了同样的位置。想想国内一些被护栏圈起来的景点,觉得那样的时空穿越真是一件太美妙的事情了。

在西班牙广场边有一家咖啡馆,价格不菲,可是雪莱、济慈等文人骚客都曾来过此地,说不定你一屁股坐上的就是雪莱当年坐过的沙发,正因如此,很多人选择在这里点一杯咖啡,静静的坐上一会儿,感受这种瞬息万变中的亘古。说到饮食,不得不提意大利风靡的慢餐运动。人们抵制快餐,坚持花时间烹饪美食,提倡享受美食享受生活。

也许,慢就是意大利。慢是从容淡定,是品味生活,是优雅。在办公室慢慢地品尝一杯蒸馏咖啡而非吞下雀巢速溶,在衣橱前认真考虑下楼买菜要穿的大衣颜色,在自家小摊前犹如对待艺术品一般摆放商品,这就是慢的让美国人发急的意大利人。美国人问:“你们那么慢怎么能挣到钱?”意大利人说:“赚那么多钱干什么?”美国人答:“享受生活啊~”意大利人不屑:“我们就是在享受生活啊。。。”也许,这也正解释了为什么意大利人总在足球场上悠哉游哉直到下半场才如梦方醒,如果从比赛开始的第一分钟就跟上节奏,也许意大利队会更强大吧,可惜那将不再是意大利,那是德国。

六、意式风习

从不同种类的意大利面的叫法到提拉米苏的意义,从葡萄酒等级的区分到拜访作客随身带的礼物,从餐桌礼仪到穿衣风格,教授将丰满有趣的意式生活展现在我们眼前。听歌剧,踢足球,品美酒,尝美食,从罗马到米兰,意大利人就是那样细致优雅的生活着,活的自在,活的真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