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5万亿商誉风险迎爆发期,创业板成重灾区,A股这些行业也危险了!

 天承办公室 2018-11-30

临近年底,除了跌跌不休让人闹心的A股,还有未知的年报。本来今年股市持续下行就已经导致大部分股民的安全垫被穿透,实在是经不起持仓股再出幺蛾子。证监会在11月16日出台《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万字长文谈风险也不是没有道理。

商誉并不是无形的名誉或者品牌价值,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会计科目。一般来说,商誉只在半年报和年报里计提减值,虽然半年报一片和气,但是没准年报就会爆雷。毕竟商誉的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扣减当期利润,在以后会计期间不予转回。所以证监会发布风险提示,也是直击上市公司利用商誉调节利润的痛点。

商誉大多伴随着并购重组产生,2014-2015年创业板进行了大量的外延并购,累计不少虚高的商誉资产。加之并购重组又往往与业绩承诺关联,业绩承诺期一般在3-4年,2015-2016年的业绩承诺能兑现也将在年底揭晓。如果业绩承诺如果不能完成,大额商誉可能直接打水漂。雷商誉减值的风险不得不防!

1

高商誉是把双刃剑,应辩证看待

在行业分布上,传媒、医药生物和计算机三个行业的商誉均在1000亿元以上,其他商誉占比较高的还有休闲服务、家电、医药、机械设备、汽车、轻工制造等。总体来看,与创业板的权重行业重合度较高。也有私募表示,商誉值偏高的个股并不一定代表有估值过高或过度杠杆的问题,商誉高不等同于商誉减值高。

各行业 18Q3 商誉规模(亿元)


资深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在接受私募排排网采访时表示,商誉对上市公司而言,本身一把双刃剑,但是鉴于前期上市公司频繁采取高溢价并购行为,随着部分上市公司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业绩承诺,商誉减值压力骤增。接下来的时间内,对于前期频繁采取高溢价并购行为的行业与上市公司,尤其是传媒、医药生物、计算机等行业,投资者需要警惕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风险。

千波资产研究中心表示,商誉产生于企业的良好形象以及社会对企业的认同度,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的经济价值,是企业的“品牌、信誉、先进理念”等无形资产所产生的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商誉是必不可少的。2014年A股并购重组简化审批程序,再加上当时市场火爆,一些上市公司脱离主业,盲目、高溢价进行跨界并购重组。随着商誉风险的积累,业绩承诺无法兑现,一旦出现减值风险,商誉则变成了“伤誉”。

君茂资本合伙人李守强向私募排排网介绍,如果并购交易是与主业相关的,并且出价合理、文化方面整合顺利,那么并购能够高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但现实情况是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在牛市时多为溢价交易,故其往往会为企业带来巨额的商誉资产。然而,并购越多,商誉越大,商誉减值的风险就愈加突出。当市场逐渐回归理性,与被并购企业之间的文化融合存在波折,这种并购来的资产就极有可能在资产重新评估时面临缩水问题。一旦产生大量的商誉减值,将为公司带来业绩压力。

2

重点关注:频繁高溢价并购、公司商誉占净资产比例高的个股

除了业绩承诺未完成与计提商誉减值有一定的相关性,商誉占净资产比例较大的公司可能面临较大的商誉减值风险,截至 2018 年三季报商誉占净资产比重大于70%的公司就包括紫光学大、凯瑞德等个股。

对于投资者如何把控甄别个股商誉减值风险?郭施亮认为对于商业减值风险,一方面在于对部分敏感行业进行适度回避,尤其是近年来频繁采取高溢价并购行为的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则需要警惕部分商誉占比较高,而商誉减值后容易导致上市公司业绩变脸乃至由盈变亏风险的上市公司,一旦确认商誉大幅减值而导致业绩变脸的上市公司,投资者仍需要注意好回避。

千波资产研究中心认为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商誉占净资产比例越高,其商誉减值风险就越大,商誉减值额度越大对估值水平和股价的影响也就越大,很容易出现“黑天鹅”。对于一些常年主营业务惨淡,依赖资产并购改善业绩的,一旦并购标的业绩承诺无法兑现或者经营状况不及预期,也会带来利空影响。

李守强建议投资者应该认真研究上市公司过去的并购重组,凡是并购较多的要要重视,跨界并购的更要警惕,认真检视今年三季报的资产项目,是否存在可能大额减值或计提的情况,重点科目包括商誉、长期股权投资等。三季报未经审计,是上市公司内部口径,到年报的审计口径肯定更加保守和严谨,在经济下行和资金紧张的背景下,很多问题必然会暴露。这些资产占比越不正常,越要警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