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读诗词之 勿使燕然上 惟留汉将功

 历史爱好者驭风 2018-11-30

醉读诗词之 勿使燕然上 惟留汉将功

/驭风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 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 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 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 惟留汉将功。

 

公元89年,汉车骑将军窦宪以汉军锐骑8000、南匈奴3万余骑、羌胡8000余骑分三路出兵,围歼北匈奴军主力于稽落山,单于北遁。窦宪督军穷追,分兵四处,歼名王以下 1.3万人,北匈奴降者八十一部落,共20余万众,此役窦宪追杀被匈奴残部,出塞3000里,登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刻石勒功,命中护军班固作铭,纪汉威德,凯旋而归。后世人评价曰:“卫青﹑霍去病资强汉之众,连年以事匈奴,国秏太半矣,而猾虏未之胜,后世犹传其良将,岂非以身名自终邪!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至乃追奔稽落之表,饮马比鞮之曲,铭石负鼎,荐告清庙。列其功庸,兼茂于前多矣 (《后汉书·窦宪列传》)

 

唐代诗人陈子昂,在送友人魏大从军时,赋诗一首,特引此典故。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唐代,吐蕃、突厥边患不绝,赶上那不搞和谐的皇上,定举兵抗敌。起首两句,诗人引用两个典故。一个是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一个是晋国时消除边患的魏绛,不过魏绛用的是“和戎”政策。此处,诗人由魏绛而魏大,由“和戎”变“从戎”,与首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典故相辉映,旗帜鲜明地表明诗人激励魏大建功沙场的意图,高度赞扬了魏大从戎的御边保国的壮举。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古代,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泛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此处指诗人送别的地方。六郡指的是: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此地在汉代时曾出过抗匈立功的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

赵充国(前137年一前52年)字翁孙,西汉陇西郡上邽(辖今甘肃清水)人,善骑射,通兵法。武帝、昭帝时抗击匈奴和氐人有功,拜中郎将,擢后将军。宣帝时,因定册立帝有功,封营平侯。西羌起事,赵充国年逾七十,犹驰征金城,招降罕、开,击破先零,罢兵屯田。其言屯田十二便,寓兵于农,促进了河湟地区的稳定与开发,使丝路畅通,边疆巩固。年86逝世,谥壮侯。成帝命扬雄就未央官麒麟阁赵充国画像作颂,其辞有云:先零猖狂,侵汉西疆。汉命虎臣,惟后将军,整我六师,是讨是震。颂辞将充国比作辅佐周宣王中兴的大臣六叔、召虎,末云:在汉中兴,充国作武,赳赳桓桓,亦绍厥后)。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送友从军,分别之际,虽有怅惘,但更多是希望友人能像汉代名将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报国杀敌。

 

雁山横北代,狐塞接云中

魏大要去的地方是横在代州背面的雁门山,而边境重塞——狐塞,不仅地势险要,并与云中郡遥接,是兵家重地,这里诗人暗指友人的责任重大。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诗人在这里借用汉将窦宪于燕然山刻石勒功的典故,再次激励朋友魏大,希望他能像先辈那样,扬名塞外。不要是燕然山上只有汉代大将的功勋,也要有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本诗豪放激扬,有气吞山河之势。想我中华,历代豪杰辈出。自1840年以来,百年国难,多少烈士慷慨赴难,为国捐躯。风胖子以此文告慰那些在抗日战争中、抗美援朝战争、对应自卫反击战等一系列对外战争中牺牲的军民。

同时,要警醒惕励一直觊觎中国的小日本日本。这个所谓的“大和民族”从来就是一个不打不服的民族,你强大了,他就老实,你懦弱了,他就欺负你。

让“将心比心”等软绵绵的抗议见鬼去吧。在现今的社会,日本、美国以及一切对中国不怀好意的国家,不会跟你将心比心,堂堂中华不用以怨妇的哀婉寄希望他们有心,祖国强大了,他们自然会偃旗息鼓。当然,如果敌对国家执意妄为,中华民族也不会惧怕和屈服,要战便战,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有些仇不是不报,我辈不行,还有下一代,早晚有一天,这笔账要在敌国的领土上,连本带息的清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