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红楼梦》

 曹国书馆 2018-11-30
笔者看《阿凡达》,禁不住联想到《红楼梦》,有点走火入魔的味道。

《阿凡达》采用外在的科技手段,提供梦幻的视觉冲击,令人过目难忘,其故事情节是传统的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的体裁,男女主角由陌生相互抗拒,到相识、相知、相爱、隔阂,到最后的完美结合,叙事方式与近期国内电视剧收视冠军《神话》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穿越时空,穿越身份,貌似一手二牍,观众脑海中必须同时思考两件事或者更多,必须一心两用或多用。《阿凡达》结局是个人英雄主义大团圆结局,而《红楼梦》、《神话》却是悲情结局。

阿凡达描述的潘多拉星球具有梦幻般的环境,植物像节能LED感应灯,新奇动物能够感知人类,令观众在100多分钟的时间里充分享受了3D影片的冲击。而《红楼梦》对观众读者们的冲击已达260多年,书中谜团重重,迷幻至今,学者们拿一般小说的三要素去套总觉得不对。《阿凡达》也设了很多谜,男主角为什么安排1个残疾的海军军官?为什么他的哥哥试训三年都没有成功?所谓奇闻异事,里奇谜案都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正是因为男主角是一个训练有素的残疾军官,他才能冲破正常人无法逾越的超出正常人类的本能的训练,冲破正常人类的思维,才能适应潘多拉的奇特环境,最后被当地Na'vi族接受认可,乃至最后成为其“部落”的领袖。反观《红楼梦》解红学者,其绝大部分无法冲破人类的传统思维,不能适应小说内在的奇特环境,很多学者学识不可谓不高,但思维却过于封闭,无法打破传统认知的条条框框。

《红楼梦》不同于古今之小说,解读恰恰需要打破常规。脂批明确告知读者【甲戌眉批:开卷一篇立意,真打破历来小说巢臼。阅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亚。】。

《红楼梦》文本中说明解红之人必是二类人,其一晓红;其二亲宗后人。

亲宗后人(秦钟)暂且不说,就说说晓红之人(小红)。按理说帮王熙凤办事的应为王熙凤的丫鬟,怎么也不会轮到宝玉的二等丫鬟,但偏偏就是小红这个二等丫鬟利用自己本职工作时间以外的时间精力去替王熙凤办理事情。小红学话,说清楚了四、五门子复杂的曹家隐事。当小红受到一等丫鬟的嘲讽时,没办法只得高高举起荷包,【甲戌侧批:非小红夸耀,系尔等逼出来的,离怡红意已定矣。】真的是被逼出来的。

能解《红楼梦》文本众多难题的这类人(小红)是什么样的呢?笔者认为:

1.并非科班出身,没有太高的文学造诣,但是聪明伶俐悟性高。

2.用业余时间和精力去钻研。

3.有缘分,被王熙凤(曹頫)看上命之传话。

这类事情自古到今历来如此,如禅宗六祖慧能等,都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阿凡达》导演卡梅隆在故事情节中的选人方式与曹霑的选人方式不谋而合。

那么曹霑的《红楼梦》能不能拍成大片?答案是:不能。曹霑的《红楼梦》本身就是当时社会“大片”,制片及编剧由曹頫一人担任,构思了剧本大框,写作手法采用“影伙从”(萤火虫),安排了曹家的先人男扮女装,来出演剧本主人公(贾府主子女性),并由世界著名大导演曹霑(曹雪芹)用极高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制作成“电影”传世,在读者的脑海中上映,现在这片子依然频繁在上演,260年来经久不衰,可以说是最成功的影片,这影片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一手二牍的手法打破了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定式,超越了中国人思想的极限,对所有地球人类都是个思维挑战。曹霑有此能力确实是得了爷爷曹寅的遗传。

曹家演员——曹锡远(章) 曹霖 曹雲 曹文龙 曹峦(曹玺) 曹寅 曹宣 曹顒 曹頫     曹霑

分别饰演了——薛宝钗 林黛玉 史湘云 薛文龙 贾母 薛姨妈 王夫人 王仁 王熙凤    薛宝琴

这里面有人物分身曹頫=王熙凤+平儿、曹霑=宝玉(少年)+妙玉(写书10年)+宝琴(寻亲化身),人物安排是曹髦后裔探春20范世中的后7代人,探春范式20代范字后7个范字为锡雨龙山宗贝延,范字规律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详见曹祖义的《曹雪芹祖籍与宗族》一文)开篇前七回悉数登场。出场身份有所变化。以贾母-曹玺为分界线,曹玺长辈反写变小,曹玺小辈正写,正写的曹家身份一点没变。这样一来现实不能见面的曹家7代人,在剧中通过时间空间的转换在大观园中团聚了,且都是本位出演,表面演的是爱情故事,实际演的是曹家隐事。

第一回所谓真事隐=甄士隐,假语村言=贾雨村。

有人会问在开篇前七回中没有湘云啊?这要看第六回开头宝玉袭人共领雲雨之事,云+雨=雲之事,解读开来湘云就安排在这里,这种人物安排一般人是悟不出来的。书中人物真是所谓: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啊,人们想象不到人物名字是谐音矫形得来,打破不了那个常规的思想束缚。解读《红楼梦》需要像风月宝鉴一样去看文本,正反看,辨证看,所谓道家正言反说。《风月宝鉴》本身是一本书,是《石头记》的前身。

笔者以曹霑亲宗后人之一的身份和名义把1到16回的真事隐的一部分展示出来,供有心人小红们去验证。

第一回。凡例3个点睛之笔,凡用梦用幻解释本文宗旨。

1.简介此书的不同。

2.告诉看客写书的一个起因。所谓的曹家真事隐开头:

文本甄士隐 霍启  丢孩子 英莲

曹家真事隐 祸起  丢孩子 应连

第二回。

1.简介写书时候的思想,讲人分成几类。

2.介绍背景写作目的。宁荣:光荣宁地。曹家这支皇亲国戚,荣耀之族其实出自宁地。具体事宜后文详解。

第三回。安排曹家最重要的人物,解文的关键点曹霖——黛玉出场,看回目批语。

第四回。安排曹锡远(章)——薛宝钗 曹文龙——薛蟠  曹寅——薛姨妈入场。

交代看书方法:要去除贾珠(假眼珠)留下李纨(里丸/真眼珠)才能看到被矫杏(矫形)的贾雨村(假语存)

第五回。重点,告诉曹家丢孩子的大环境是两朝交替“千红一窟,万艳同悲”,并且警告后人:警幻仙姑=警换先古,后文的大唤仙人=大换先人及53回的慎终追远,这才是草蛇灰线。

交代了故事人物与曹家先人对应关系(判词,详细见曹祖义的《红楼梦与大孤山》一文)交代了荣耀曹家从兴到亡的过程,11判词与14曲子说的不是一回事。

第六回。

1.宝玉(石头)与袭人(龙衣人,龙后裔)结合。石头记录的是皇族后裔的事情,53回祭祖开9门遥对于此。

2.换先人名字是通过康熙的关系。刘姥姥=康熙,佛手、板儿在此不多解释。

3.交代了香菱(英莲)长的像秦可卿。

文本甄士隐 霍启  丢孩子 英莲  薛蟠

曹家真事隐 祸起  丢孩子 应连  曹文龙

连上文龙,亲就可以清楚,亲可清。

第七回。

1.送宫花在此点明与皇室有关。

2.交代(秦钟)亲宗出场,为下文做铺垫。

第八——十五回。从闹学堂清楚可卿病,到死,引出贾瑞被王熙凤设计到死。

用贾瑞(sui)之死,交代看书方法:风月宝鉴一样正反去看。一僧一道=一正一倒。贾赦  贾政=正文敕文  正文什么事?敕文什么事?

用可卿之死,交代行文主线:

1.亲怎么不清?扒灰、偷锡、污膝、无锡,引申意思:污媳,这里讲的是本意:无锡。

2.亲怎么能清?A可卿托梦两件事A1A2,B都做不到只能找(秦钟)亲宗。秦钟死了找秦钟的情人智能的后代。往后文字全是围绕这2个大的主题进行。《风月宝鉴》文本是在完成A的过程中写成的。《石头记》正是在A做不到的情况下找到B修改写成的。

解读曹霑《红楼梦》要具备分层思考的思维能力,做不到这个就没办法看到《石头记》一手三牍的文字。黑字是叙述,蓝字是讲看书方法,红字是说明曹家真事隐。红字犹如拼图散落在黑字里。看脂批也要分清楚黑红蓝。举例第六回结尾【甲戌:一进荣府一回,曲折顿挫,笔如游龙,且将豪华举止令观者已得大概,想作者应是心花欲开之候。借刘妪入阿凤正文,“送宫花”写“金玉初聚”为引,作者真笔似游龙,变幻难测,非细究至再三再四不记数,那能领会也?叹叹!蒙:梦里风流,醒后风流,试问何真何假?刘姆乞谋,蓉儿借求,多少颠倒相酬。英雄反正用计筹,不是死生看守。】 刘姥姥求王熙凤,贾蓉求王熙凤,实际上是曹家在求康熙更名换人一事,用曹锡远(章)换曹世选,可参见康熙圣旨。

【甲戌眉批:“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哀哉伤哉,宁不痛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甲戌侧批:此句令批书人哭死。甲戌眉批: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梅溪。】此句与元春判词已经解开。(详见曹祖义的《曹雪芹祖籍与宗族一文》)

到此笔者仅是把1到15回文本的大框的一点点展示出来。至于《红楼梦与大孤山》所言是否足以信服?这篇小红学话是否能看明白?全靠诸位看官去验证。石头记,石头记事=石碑,那么谁是石头?我们260年后还看《红楼梦》的人就是石头,我们就是历史的见证人,见证了曹家的家亡血史(贾王薛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