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常识

 昵称32901809 2018-12-01

文学常识

1. 选出下列说法中 有 误的一项( )

A. 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欧阳文忠集》《柳河东集》《太史公书》就分別用了谥号、籍贯、官职来命名.

B. 淸代文学家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他写的《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谈鬼说狐的方式反映现实.

C. 《端午日》选自《沈从文小说选·边城》,沈从文的创作中影响较大的是乡土小说,小说富有风俗美和人情美.

D. 19世纪的俄国涌现了一批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巨著,如列夫·托尔斯泰和契诃夫,以及他们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和《羊脂球》等.

【答案】D

【解析】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有误,《羊脂球》的作者法国的莫泊桑.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2.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按内容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B. 《马说》《陋室铭》《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C. 古代把山的南面或江河的北面叫做阳,山的北面或江河的南面叫阴。如“河阴”便是黄河南岸。

D. 生活中,我们常用到一些尊称和谦称。如:谦称自己“鄙人”、“不才”等;而“令尊”、“令堂”则是对自己父母的尊称。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化常识内涵十分丰富,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文化常识大概包含这些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注释体例。A.表述不正确,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B.表述不正确,《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不是“唐宋八大家”;C.表述正确;D表述不正确,“令尊”“令堂”则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故选C。

3. 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乡》和《孔乙己》分别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小说集《呐喊》.

B. 《骆驼祥子》是茅盾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主人公祥子由最初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到后来麻木狡猾、爱占便宜的变化,无情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不让好人有出路.

C.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国别体史书,《曹刿论战》便选自这一著作.

D. 对联,也称对子,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一致,内容相关,平仄相对.贴对联是我国春节最富特色的传统习俗之一.

【答案】D

【解析】A.《故乡》和《孔乙己》都选自小说集《呐喊》;

B.《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长篇小说;

C.《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D.正确.

故选:D.

本题要结合文学常识来分析.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的作家可以从作品、朝代、字号等方面掌握.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掌握重点作家的简介,可以按朝代顺序列表整理归纳.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铁生、海伦凯勒都是残疾人作家,《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分别是出自两位作家笔下的优秀散文

B. 诗歌从表达方式上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我爱这土地》《乡愁》《雨说》都属于后者.艾青借鸟的歌唱抒情言绪;余光中将无形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愿望;郑愁予则运用拟人手法,唱出了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C.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她的词作在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是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D.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答案】A

【解析】“优秀散文“说法错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属于短篇小说,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作者用平实而浪漫的笔法描绘了一幅令人憧憬的插队生活的画卷,并从清平湾这片古老而贫瘠的土地中,发掘出了整个民族生存的底蕴.

故选:A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体裁、主旨、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知识的积累.

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述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不用韵的,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B. 古人将“水的南面,山的北面”称作“阴”,《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南面”

C. 在中国灿烂的文化中,对人物和地方有许多别称或雅称。比如:国家的别称:华夏、社稷;书信的别称:鸿雁、尺素。

D. 古人有多种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苏轼为苏子瞻;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欧阳修号醉翁;也可以用谧号,比如范仲淹为范文正公;还可以用籍贯,如柳宗元是河东人,故而人称柳河东。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准确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时学习文言文,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如称谓、习惯、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记忆时可以将同类内容对比,务必做到准确。A.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故选A。

6. 下列文学常识无误的一项是

A. 《陈涉世家》选自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B. 《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施耐庵,这部书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C. 《武陵春》的作者是李清照,我国著名的女词人.其中《武陵春》是题目.

D.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答案】C

【解析】A项司马迁----西汉,《史记》---纪传体通史, B项《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陈寿,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史书考订整理的,不是整理编辑的。

7. 下列对名著的评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身上凝聚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B. 《水浒》生动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主要人物有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等

C. 《繁星》《春水》的作者是中国现代女作家冰心,她在作品中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D. 《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

【答案】A

【解析】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而奥斯特洛夫斯基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对大纲规定的必读名著的掌握情况,做本题时注意作者与作品、事件的一一对应,不要张冠李戴.

8.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朱熹抽取其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B. “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风骚”作名词时泛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C. “总角”“垂髫”均代指童年;“豆蔻”指称十三四岁的少女;“及笈”指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岁时,把头发簪起来表示已成年。

D. 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代。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乐府”“诗余”“长短句”等。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积累及识记能力。文化常识内涵十分丰富,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文化常识大概包含八个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注释体例。C项表述不正确,应为:“及笈”指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时,把头发簪起来表示已成年。故选C。

9.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宋八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大,这八个人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苏 洵、苏辙、王勃、曾巩、欧阳修。

B.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他与俄国作家契诃夫,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司马迁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D.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寓言小说,其作者是英国著名文学家、讽刺作家丹尼尔·笛福,被高尔基誉为“世界伟大文学创造者”。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和文学常识的了解掌握情况,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A项“唐宋八大家”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B项“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俄国作家契诃夫、美国作家欧·亨利;D项《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故选C。

10. 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岳阳楼记》《出师表》《爱莲说》《陋室铭》中的“记”“表”“说”“铭”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其中“表”是奏议的一种。

B. “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艳阳跳跃。”

C. “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该句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D. “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等。”该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学生要在平时勤于背诵,可把基本常识整理归类,以便于记忆。一定要注意平常的积累。B.“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艳阳跳跃,打扮。”ACD均正确。故选B。

11. 下面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 有人用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嵌入了悼念他的挽联中,

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野草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C. 《马说》《伤仲永》《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D. “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描写的是端午节。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化常识内涵十分丰富,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文化常识大概包含这些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注释体例。B.不正确,这两部小说是《呐喊》和《彷徨》,因此为: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故选B。

1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诗歌的情感往往寄托在鲜明独特的意象上,通过意象营造出生动感人的意境

B. 杨绛先生于今年5月25日辞世.她在叙事散文《老王》中记叙了与老王的交往经历,表达了她对老王深切的愧怍之情,也表现了-个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C. 古代跟年龄相关的称谓很多.如“垂髫”,指小孩;“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加冠”,指年已二十的成年男子

D. 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课文《马》即选自其中

【答案】D

【解析】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有误,《马》的作者是布封,不是选自《昆虫记》.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回顾所学完成选择.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多积累.

13. 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史书有不同的体例,如《史记》是纪传体,《春秋》是编年体,《战国策》是国别体.

B. 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契诃夫的《变龙色》均使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手法,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手形象.

C. 《傅雷家书》作者先现身说法,强调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D. 《名人传》着重记载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高尔基三位名人的丰功伟绩.

【答案】D

【解析】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名人传》着重记载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丰功伟绩.

故选:D.

本题要结合文学、文化常识来分析.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的作家可以从作品、朝代、字号等方面掌握.

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掌握重点作家的简介,可以按朝代顺序列表整理归纳.

14. 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物。出自《庄子》的成语有鹏程万里、越俎代庖、游刃有余和井底之蛙等。

B. 契诃夫,十九世纪末期俄国小说家、戏剧家。他的小说坚持现实主义传统,塑造了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现状。代表作有《变色龙》《套中人》。

C. 《蒲柳人家》“一丈青大娘”的名字来源于《水浒传》中扈三娘的绰号,《水浒传》中还有两位突出的女性人物形象:顾大嫂(母大虫),孙二娘(母夜叉)。

D. 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中的“三父子”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作家作品等知识的识记能力。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解答文学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本题A项中,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应该是“老子”而不是“庄子”,所以A项表述错误,故选A。

1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琐记》、《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B.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C. 《论语》是由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所编著的一部儒学经典之作。

D.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极具讽刺性的喜剧作品,作者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C项错误,《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不是孔子编著的。故选C。

16. 下列文学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是法国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所以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 《资治通鉴》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威尼斯商人》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早期的喜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都是他的悲剧作品

【答案】C

【解析】A.正确.

B.正确.

C.有误,司马迁所写为《史记》.

D.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7.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简称《国策》,为国别体史书,由汉代刘向整理改编而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B. 《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著,是我国最早的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记事详备.文辞优美,《曹刿论战》就是其中的名篇.

C. 《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305首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蒹葭》一诗出自“小雅”,表现了少女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D. 《论语》.《孟子》均为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辑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语录,而《孟子》则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论.

【答案】C

【解析】《蒹葭》一诗出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而不是“小雅”。

18.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水浒传》是一部以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B.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 《孔乙己》和《故乡》都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则选自《且介亭杂文》。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识记辨析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国别、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必须识记准确,理解得体,不能混淆。本题采用排除法,A.表述不正确,应为:《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其它选项的表述都正确。故选A。

19.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再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B. “社稷”原则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风骚”作名词时泛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C. “豁然开朗”“觥筹交错”“心旷神怡”“鞠躬尽瘁”分别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诸葛亮的《出师表》.

D. 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稼轩长短句》《柳河东集》《杜工部集》分别用了字、籍贯、官职来命名.

【答案】D

【解析】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稼轩长短句》是号.

故选:D.

作答文学(文化)常识题,关键在于平时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答题时审清题目要求,弄清楚选项中作家、作品、人物、内容等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本题主要了考查了作家作品、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与类别、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等几个方面.

本题考点为识记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握一些识记技巧:

1.系统归纳法.文学(文化)常识比较零散不便记忆,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巧妙方法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联系起来.可以按照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限定词把它们串起来.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将各个时代的文学知识联系起来:

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刘大櫆)

2.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者是相似联想,或是相反联想.比如记忆司马迁:司马迁→《史记》→中国纪传体通史的源头→班固、陈寿.这样举一反三,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

3.积累记忆法.文学(文化)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住的.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一些常识性的作家作品,要加强梳理记忆.可以将所有需要记忆的知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来记忆.在每一天的复习之中,可以先回忆前一天的知识,再记忆新的内容.

20.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庄子》属于道家经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B. 《桃花源记》借虚构的故事寄托社会理想,《五柳先生传》用传记的形式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这两篇文章都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C. 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在散文诗《荷叶·母亲》中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而学者胡适在《我的母亲》中通过回忆母亲的教子方式来体现

D. 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答案】D

【解析】A.说法正确;

B.说法正确;

C.说法正确;

D.《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的作品.

故选:D.

本题要结合文学常识来分析.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的作家可以从作品、朝代、字号等方面掌握.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掌握重点作家的简介,可以按朝代顺序列表整理归纳.

21.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是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我们学过的《杨修之死》就出自这部经典之作。

C.《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文的作者是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是维克多·雨果,其代表有长篇小说《九三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D.清末曹雪芹的著作《红楼梦》一书,堪称我国古典小说顶峰之作,以宝黛爱情悲剧为线索,描述了以贾王史薛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2)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A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A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A处的人物是 ,出自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 》。

(3)《格列佛游记》的第四卷写游“慧骃国”,这一部分作者将“慧骃”与“耶胡”对比着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1)C

(2)鲁达(鲁提辖等均可) 水浒传

(3)借此对英国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和恶劣风气予以讽刺。

【解析】(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这类题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学生要在平时勤于背诵,加强积累整理。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C项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人。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通过阅读所给文段,可以推出答案:A处的人物是鲁达(或鲁提辖),出自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水浒传》。

(3)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格列佛游记》的第四卷写游“慧骃国”,这一部分作者将“慧骃”与“耶胡”对比着写,是为了借此对英国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和恶劣风气予以讽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