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动性猝死

 渐近故乡时 2018-12-01


 作者丨何金山


运动性猝死指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症状,在短时间(有人认为是1小时,也有人认为是6小时)内发生了非创伤性死亡。近日,《心律杂志(Heart Rhythm)》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公布了近20000例尸检的研究结果,试图揭秘运动性猝死的真相,跟随笔者一起来看看吧!


近七成是心源性猝死


为此,澳大利亚悉尼的一家医学中心回顾分析了2006~2015年间19740例尸检结果,研究者将18~65岁者纳入成人组,7~17岁者纳入儿童组,年龄不在此范围的排除,在19740例尸检中,最终筛选出12935例符合年龄的患者。


而后在这12935例患者中,以猝死、心源性猝死、心脏骤停、运动性猝死等关键词进行筛查和限定,找出其中的运动相关猝死病例,自杀、他杀和药物过量的病例除外,共发现了201例成人运动性猝死病例,15例儿童猝死病例(图1)


图1:筛查运动性猝死病例的过程



结果显示:


  • 心源性猝死是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在201例成人运动性猝死病例中,136例归因为心源性猝死,61例归因为非心源性猝死,4例未能确定猝死原因;15例儿童猝死病例中,11例归因为心源性猝死,4例归因为非心源性猝死;


  • 心律失常是导致儿童运动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在这15例儿童猝死病例中,导致心源性猝死的病例依次为心律失常(5例)、肥厚性心肌病(2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3例)和未定型性心肌病(1例);


  • 冠心病是导致运动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在成人猝死病例中,和儿童存在着明显差异,冠心病是导致运动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其次为心律失常、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结节病、心肌炎和主动脉夹层(图2)


图2:成人发生心脏性猝死的病因分析



哪些运动更容易发生猝死?


既然为运动性猝死,我们势必想了解在哪些运动因素下,更加容易发生猝死。


研究发现,成人中容易导致猝死的活动依次为健身、跑步、足球、游泳、高尔夫球、骑车、网球和篮球;而在儿童猝死病例中,足球、游泳、健身、橄榄球、篮球、骑车和跑步等活动均有发生猝死,但各组之间病例数量并无太大差异(图3、图4)


图3:成人猝死病例发生猝死的运动诱因分析


图4:儿童猝死病例发生猝死的运动诱因分析


在澳大利亚悉尼这样一个大的医学中心,10年内运动性猝死病例216例,估算下来年发生率在0.5%-0.98%,应当说并不常见,但由于其带来强大的社会效应以及它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还是给大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到底哪些运动是高危的?还要不要运动? 


运动有益于健康已经得到了诸多研究的证实,事实上,对于运动性猝死的患者而言,运动在其中只是一个诱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成年人的冠心病,年轻人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病才是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幕后真凶


令人惊讶的是,接近60%的运动性猝死发生于有计划和组织的运动项目,50%以上的运动性猝死病例有目击者,这提示我们,体外自动转复除颤器和心肺复苏可能是挽救这些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为避免的猝死悲剧的发生,在日常体检如发现存在心脏异常,应避免激烈的体育活动,在评估猝死风险后根据医嘱给予了预防性治疗。


对于运动性猝死的研究,要么研究活人,评估某些无创指标是否能够预测未来猝死的发生;要么研究死者,来分析这些病例都是因为什么原因什么诱因而死亡。笔者希望这近20000例的尸检,216例的运动性猝死病例,可以让我们更加充分地了解运动性猝死。


参考文献

[1]Mark Dennis, Alexander Elder, Christopher Semsarian, et al.  A 10-year review of sudden death during sporting activities. Heart Rhythm 2018;15:1477-1483.

[2]Semsarian C, Sweeting J, Ackerman MJ.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athletes. BMJ 2015;350:h1218. 

[3]Bagnall RD, Weintraub RG, Ingles J,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among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N Engl J Med 2016;374:2441-2452. 

[4]Maron BJ, Doerer JJ, Haas TS, Tierney DM, Mueller FO. Sudden deaths in young competitive athletes: analysis of 1866 death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80-2006. Circulation 2009;119:1085-1092. 

[5]Harmon KG, Asif IM, Maleszewski JJ, Owens DS, Prutkin JM, Salerno JC, Zigman ML, Ellenbogen R, Rao AL, Ackerman MJ, Drezner JA. Incidence and etiology of sudden cardiac arrest and death in high school athle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Mayo ClinProc 2016;91:1493-1502. 

[6]Van Brabandt H, Desomer A, Gerkens S, Neyt M. Harms and benefits of screening young people to prevent sudden cardiac death. BMJ 2016;353:i1156. 

[7]Marijon E, Tafflet M, Celermajer DS, et al. Sports-related sudden death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Circulation 2011;124:672-68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